1、引言
為了建立有效的競爭機制,多年來我國電信業就不斷進行結構調整。近年來提高運營效率更成為電信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運營效率不僅能夠反映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狀況,而且成為檢驗我國電信業改革重組成敗的重要試金石。雖然近幾年我國電信業保持著快速健康的發展勢頭,但其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十分突出,2011 年西部地區電信業務收入僅為東部地區的36.8%。占據國土面積的 71.6%的西部地區,其電信業的運營效率在較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國電信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因而,對我國西部地區電信業的運營效率進行研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2、文獻綜述
運營效率作為決定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因素之一,其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競爭力。如何對我國電信業運營效率做出科學合理地評價,已成為當前研究的一個熱點,國內諸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了有益的探討。比如,常江(2007)運用 DEA和粗糙集理論分析法,對我國各省市電信運營效率狀況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出我國各省效率參差不齊,不能簡單的認為東、中、西部的效率是逐漸降低的;張東輝(2008)等,通過對我國電信產業規制效率的分析,認為電信業整體效率的提高與規制政策并沒有顯著的相關性。段慧洋(2009)以第四次電信改革為背景,對運營商重組過程中資源的配置情況進行了研究,包括資源的走向和資源配置效率的變動;白秀廣(2007)、高錫榮(2008)、顧成彥和胡漢輝(2008)等都采用 DEA 模型,對我國電信業,以及對個別電信企業的技術效率、規模效率與全要素生產率分析的基礎上,得出了電信業市場化程度的加強,有利于電信業效率提高的結論。
3、電信業運營效率評價模型構建
以往研究成果頗豐,對本文研究的展開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但仍有進一步研究的必要。從搜集到的相關研究文獻可以看出,很少有文獻從投入產出角度,分析我國電信業區域效率。鑒于此,本文試圖運用 DEA 模型,選取 2011 年的數據,研究我國西部地區電信業的運營效率。
3.1 DEA 模型
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簡稱 DEA\\)是由美國著名運籌學家Charnes和Cooper等以相對效率為基礎所提出的一種效率評價方法。它主要采用數學規劃方法,利用獲得的有效樣本數據,對決策單元\\(Decision Making Unites,DMU\\)進行生產有效性評價。
DEA 基本模型主要有 CCR 模型和 BCC 模型。CCR 模型是Charnes、Cooper 和 Rhodes 基于固定規模報酬假設在 1978 年提出的的 DEA 模型,又稱不變規模報酬模型\\(CRS 模型\\)。由于并非每個決策單元的生產過程都處在固定規模報酬之下,Banker、Charnes 和 Cooper 于 1984 年基于可變規模報酬的假設提出了 BCC 模型,又稱可變規模報酬模型\\(VRS 模型\\)。BCC模型將綜合技術效率\\(TE\\)分解為純技術效率\\(PE\\)與規模效率\\(SE\\),且有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CCR 和 BCC模型的公式分別如下所示:
其中,cq表示規模報酬不變假設下的效率,即綜合技術效率;vq表示規模報酬可變假設下的效率,即純技術效率;Xi和Yi 分別為第 i 個決策單元的 m×1維投入向量和產出向量;X 為 m ×n階矩陣;Y 為n×1維向量;I 是由數 1 組成的行向量;l是各決策單元被賦予的權重,為一個 n×1維向量。
3.2 變量的選取
根據數據的可得性,在選擇變量時,不僅要考慮到數據的全面性,還要避免數據的重復性。因此,本文從資本要素和勞動要素兩個方面選擇電信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電信業職工人數作為投入變量,選擇電信業務收入、電信利潤總額作為產出變量。
4、西部地區電信業運營效率實證分析
4.1 數據獲取
本文選取我國西部地區 12 個省市(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電信業 2011 的相關數據進行研究,其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電信業務收入、電信利潤總額的數據來源于《中國通信統計年度報告》,電信業職工人數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由于《中國統計年鑒》只能查到電信業及其它信息服務業從業人數,所以本文用其數據替代電信職工人數,作為對電信業勞動要素投入的衡量。再者 DEA 屬于數學規劃類方法,只要能夠確保各決策單元指標體系的一致性,對估算結果不會產生顯著影響。
4.2 測度結果分析
DEA 模型分為投入導向和產出導向兩種形式。投入導向型是在給定產出水平下投入最少,產出導向型則是給定投入要素下產出值最大。顯然,在生產運營中,投入比產出更容易實現控制。因此,本文選取投入導向的 BCC 模式。運用 DEAP2.1 軟件包計算 2011 年我國西部地區各省市電信業運營效率值。
4.2.1 綜合技術效率分析
整體來看,在 12 個決策單元中,綜合技術效率值為 1 達到DEA 有效的有 5 個,說明這 5 個省市相對于其他省市來說,運營水平比較高,其規模和結構都是最佳的;其余省市綜合技術效率值小于 1,為非 DEA 有效的決策單元,占整體的 58.33%,說明我國西部地區超出一半省市的電信業運營水平總體相對無效。
研究結果表明,西部地區電信業綜合技術效率平均水平為0.905,整體處于較高水平,高于平均水平有甘肅、重慶、廣西、四川、云南、西藏、陜西、寧夏 8 省市,低于平均水平的有內蒙古、青海、新疆、貴州 4 省市。再者,西部各省綜合技術效率差異較大,青海省電信業綜合技術效率最低,效率值僅為0.570,與最高值相差 0.43。
4.2.2 純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分析
綜合技術無效可能會有三種原因導致:純技術有效規模無效,規模有效純技術無效,純技術和規模都無效。研究結果表明,西部地區電信業綜合技術無效只有純技術無效規模有效、純技術和規模都無效兩種原因。
(1)純技術無效規模有效。在 7 個非 DEA 有效的省市,僅廣西電信業的純技術效率值小于 1,規模效率值為 1,其非 DEA有效的原因全在于純技術效率非有效,其對各種要素的使用效率低,技術轉化能力較弱。當前的投入未被充分利用,存在資源浪費的現象。
(2)純技術和規模都無效,即純技術效率值和規模效率值都小于 1。這樣的省市有 6 個,它們運營效率非 DEA 有效的原因,既是由生產力和管理水平不高——純技術效率低導致的,又是由生產規模不適當——規模效率低造成的。在這 6 個省市中,處于規模收益遞增區間的為內蒙古、重慶、貴州、青海,它們可通過適當擴大自身的規模來提高投入產出效率;處于規模收益遞減區間的有甘肅和新疆,其投入規模過大,存在盲目擴張,導致其產出增量的相對百分比低于相應的投入增量的相對百分比,它們則需要通過壓縮自身的規模才能達到提高其投人產出效率的目的。對于這 6 個省市,均需要有待進一步大力度改善經營,加強管理才能進一步提高其投入產出效率。
4.2.3 投入冗余和產出不足分析
為了更明確導致無效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找出改進方向,本文進一步對投入冗余和產出不足進行分析。2011 年西部各省電信業投入冗余、產出不足情況見表 2。
由表 2 可以看出,在現有產出水平下,非 DEA 有效的省市的電信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固定資產投入冗余較多,可以認為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雖逐年投入增加,但卻沒有得到有效地綜合利用。人員的冗余無疑會增加企業成本,出現人浮于事現象,從而降低企業效率。
就固定資產投資冗余而言,內蒙古為最高,其冗余率高達0.293,即其電信業固定資產投資在目前基礎上還可以減少29.3%;其次為青海、新疆、甘肅,固定資產投入冗余率分別為0.244、0.214 和 0.133。勞動力投入方面,以青海最高,冗余率達到 0.480,即其電信業勞動投入可以再減小 48%.;其次為內蒙古、新疆、貴州,冗余率分別為 0.293、0.139、0.087。
如果在投入一定的情況下,就業務收入而言,西部 83.33%的省市電信業的產出基本都能達到目標,只有廣西和青海出現了產出不足,產出不足率分別為 0.013 和 0.042。利潤總額方面,66.67%的省市產出能達到目標,內蒙古、重慶、貴州和新疆 4省市產出不足,產出不足率分別為 0.068、0.025、0.155 和0.028。
5、提升西部電信業經營效率的建議
本文運用 DEA 方法,構建了以業務收入、利潤總額為產出,以固定資產投資、職工人數為投入的電信業運營效率評價模型,并對 2011 年我國西部地區 12 個省市電信業的運營效率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顯示:當前西部地區電信業整體運營效率處于較高的水平,但區域內省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非 DEA 有效大多數省市仍處于規模收益遞增階段,這意味著這些地區發展空間更大;非 DEA 有效的省市普遍存在著投入冗余較高的現象,浪費現象頗為嚴重,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這些地區節能潛力巨大。
針對以上結論,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1)適度控制電信產業規模
電信企業的經營效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產業的規模。甘肅、新疆電信業處于規模報酬遞減狀態,其他無效率省市均處于規模報酬遞增狀態。所以,甘肅和新疆要適度縮減電信產業的規模,取的規模經濟效益,從而將電信產業由粗放型轉為集約型。而其他省市則要適當擴大電信產業規模,走集團化、品牌化路線,推進電信業的合并重組。
(2)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內蒙古、廣西等 7 個非 DEA 無效率的省市電信業從業人員過多,導致經營效率的下降。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人員的投入能否與其他生產要素能力相匹配,決定著企業經濟效益是否能夠實現,冗余的人員投入會造成勞動生產率的下降以及資源的浪費。因而,上述無效的 7 個省市均應提升對人力資源的管理,根據市場需求、企業規模合理控制電信業從業人數;注重對現有人員的培訓,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使企業的人力資源轉變為人力資本;制定有效的激勵措施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從而提高整個行業的勞動效率。
(3)增加高新技術投入,縮小收入差距
廣西和青海營業收入產出不足,即在當前投入水平上可以有更高的營業收入。因而,廣西、青海應通過引入新技術來帶動產品服務模式的創新、營銷方案的優化,從而開發出新的業務增長點,進而從整體上提高產業的競爭力。內蒙古、重慶、貴州和新疆利潤總額產出不足,有可能是營業成本的增加所致。電信業控制成本不應單純地控制或減少成本的絕對量,而應以提高投入產出的效率為中心。因此,廣西、貴州和陜西應該加強成本管理,不斷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在日常經營運作管理中,注重各種先進技術的融合使用,爭取做到經營全過程的成本化管理,進而縮小西部地區各省市電信業的收入差距。
參考文獻:
[1] 常 江.我國各省市電信業運營效率綜合評價[D].長春:吉林大學.2007.
[2] 張東輝 初佳穎.中國電信產業的規制效率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8\\(4\\):52-55.
[3] 段慧洋.我國電信運營企業資源配置效率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9.
[4] 白秀廣 聞 捷 趙雪峰 舒華英.電信運營企業經營效率與影響因子分析[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0\\(6\\):81-84.
[5] 高錫榮.中國電信市場的去壟斷改革與技術進步[J].經濟科學.2008\\(6\\): 66-76.
[6] 顧成彥 胡漢輝.基于Malmquist指數的我國電信業動態效率研究[J].軟科學.2008.22\\(4\\):54-57.
[7] Charnes A ,Cooper W W,et al.A brief history ofa long collaboration in developing industrial uses oflinear programming[J].Operations Research,2002\\(1\\):35-41.
[8] Charnes W,Cooper W,Rhodes E. Measuring the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 \\( 2\\) : 429-444.
[9] Banker A,Charnes W,Cooper W.Some models for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1984\\(30\\):1078-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