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管理論文 > > 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提升傳統行業企業競爭力
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提升傳統行業企業競爭力
>2021-12-28 09:00:00


一、傳統優勢企業的現階段特征

傳統優勢企業產生于計劃經濟時代,是在傳統行業中培植起來的曾擁有經濟比較優勢并發展延續至今的一類國有大中型企業群體。傳統優勢企業主要集中在國防、能源、紡織和重型加工工業等領域,依托資源、設備、原材料供給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優勢,在我國工業化進程中發揮了骨干作用。

經歷經濟的市場化轉型和新型工業化進程,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傳統優勢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有些優勢已經弱化甚至消失,但是仍有相當多的企業,經過改革與轉型而重煥生機,具備了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優勢得到延續,其中大部分以其規模與社會影響力、經濟增長貢獻率與技術實力,依然保持著在國民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中的重要地位?,F階段傳統優勢企業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一)集中于傳統產業,開始向新興產業拓展
傳統產業是指在工業化初級階段和重化工階段發展起來的各類產業群。

從統計分類來看,傳統產業大多屬于第二產業中的原材料加工工業、加工工業的輕工業,以及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和檔次相對較低的重型加工工業等。傳統優勢企業從傳統行業培植和發展起來,當前仍主要分布于這些領域,如礦產、電力、鋼鐵、有色金屬、石化、機械制造、紡織、食品等,受產業衰退和周期性波動的影響較大。盡管集中于傳統產業領域,但有部分傳統優勢企業已經開始業務轉型的嘗試,逐漸轉向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網絡等戰略新興領域。如,近年來山東傳統優勢企業立足各自的資源和技術優勢,積極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新信息和海洋開發及先進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產業,濟南北車集團、文登現代重工、威海銀河等企業聚焦風電設備領域,北汽福田、時風集團等重點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在新材料產業,煙臺萬華聚焦聚氨酯領域,龍口南山軌道開拓新型合金領域。在信息技術產業,浪潮集團重點開拓LED外延和芯片等領域。在海洋開發產業,山東海洋投資有限公司重點投資開發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裝備制造、海洋能源礦產、海洋生態環保等領域。此外,煙臺國際生物科技園、威高醫療器械、魯研育種等企業重點布局新醫藥及生物產業。

(二)競爭力上升,經濟貢獻度增強,社會責任感較強
以老的大中型國有企業為主的傳統優勢企業,經歷改革開放以來的幾次調整、轉型和戰略重組,當前基本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培育起相應的市場競爭力,經濟貢獻度較高,社會責任意識較強。

如果以集中在傳統產業(去掉生物技術產業和IT產業)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作為傳統優勢企業的代表,如表1所示,從2009到2011年的數據可知,傳統優勢企業數量不斷減少,但其總產值、利潤總額、上繳稅收等方面的貢獻仍在不斷上升。這說明經過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盡管傳統優勢企業的數量降低了,但結構的進一步優化使其競爭力和經濟貢獻能力不斷增強。如表2所示,總體看來,從2005年到2007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大部分屬于傳統優勢企業)的工業增長貢獻度和經濟增長貢獻度呈上升趨勢。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與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其貢獻度出現下滑?!颈?.表2】


此外,傳統優勢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也表現積極。據統計,2010年,有110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絕大部分屬于傳統優勢企業)對外捐贈支出金額為42億元,占所有企業(總數超過千家)捐款的53%.其中,神華集團捐款最多,為10億元;中國石油、中國電信、南方電網、中國海油捐款額分別為4.8億元、3.3億元、2.4億元和2.3億元。在捐贈過億元的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數量占78%.

(三)科技資源豐富,科技創新活躍,科技創新力度不斷增強
傳統優勢企業往往擁有較豐富的科技資源,科技儀器設備相對完善,科技人才較多,經過機制搞活和制度建設,原來處于閑置狀態的科技資源被普遍激活,科技創新活動日趨活躍。受市場競爭機制驅動,傳統優勢企業依靠自身實力與政策優勢,不斷獲取大量的科技資源。

以攀鋼為例,其自主創新能力位列中央企業前20強,被確定為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據統計,截至目前,攀鋼共獲得國家科技項目獎勵17項,省部級獎勵科技項目176項;累計申請專利2408項,專利授權1631項,其中國外專利11項??萍紕撔麓蟠筇嵘伺输摰馁Y源綜合利用能力,鐵、釩、鈦資源利用率分別達到70%、65%和35%.

再以全國大中型工業企業(可作為傳統優勢企業的代表)為例,2007年到2010年,大中型工業企業主要技術創新數據指標顯示,科技創新經費投入呈增長趨勢,科技創新投入強度不斷增強(見表3).這說明傳統優勢企業技術創新活躍、技術創新力度不斷增強?!颈?】


二、傳統優勢企業的現實困境

傳統優勢企業對我國工業化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起著基礎性作用,對國民經濟增長做出過巨大貢獻。傳統優勢企業盡管經過改革與調整而重煥生機,但是隨著經濟體制市場化轉型的加深和資源環境約束的趨緊,仍然面臨傳統體制束縛、產能過剩、產品結構失衡、環境污染、業務過度分散等困境。

(一)行政干預較多,市場化轉型不徹底
傳統優勢企業是計劃經濟時期的產物,是在傳統體制政策保護下誕生和發展起來的,帶有濃烈的計劃經濟色彩。因此,這類依托職權關系的傳統優勢企業,其機制不可避免地面臨僵化和低效率問題。企業管理者處于某種等級職位上,履行上級政府或主管部門賦予的職責與權限,市場對企業運行的影響不大。

盡管經過了改革重組,但當前傳統優勢企業仍然受到較多傳統體制機制的束縛,主要表現在:第一,行政干預仍然存在,政企分離、政資分離不到位,政府“有形之手”干預仍然明顯。尤其是一些特大型傳統優勢企業的巨額虧損,也都由國家直接財政補貼來彌補。第二,現代產權制度并未真正落實。盡管現代產權制度建設思路已經提出多年,但是對于大多數傳統優勢企業而言,內部人往往在實際的具體操作中,通過多種形式的策略性調整控制企業,利用信息不對稱對企業留存利潤進行轉移。第三,用人機制不健全,沒有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進入和退出機制。一方面,傳統優勢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等高層管理者基本都由上級政府或主管機構直接任命。盡管有些傳統優勢企業在董事長或者總經理的帶領下實現了較快發展,但是這一用人機制的弊端日益凸現,尤其決策風險增大、個人責任意識薄弱等問題非常突出。另一方面,很多傳統優勢企業的基層員工不是來自于市場招聘,而是來自內外部“推薦”與“世襲”,這直接導致傳統優勢企業基層員工的競爭力趨弱。

(二)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產品結構失衡,環境污染現象頻發
一些傳統優勢企業依靠自身政策優勢、市場地位甚至政府命令,在源源不斷獲取大量資源以擴大自身規模與實力的同時,也帶來大量的經濟社會負效應。

在傳統優勢企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鋼鐵、煤化工、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中,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高中低端產品結構失衡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以鋼鐵行業為例,2011年,我國鋼鐵總產能7.9億噸,市場消費量為6.9億噸,因產能過剩導致行業利潤率僅為2.4%.同時,我國鋼鐵產品結構嚴重失衡。近幾年我國每年新增粗鋼生產能力5000萬噸左右,其中90%對應品種為板材等低端產品,高端鋼材產品所占比例僅為5.8%.我國鋼材進口以高檔次、高附加值產品為主,出口以中低檔產品為主,鋼鐵產品中低端產品與高端產品結構嚴重失衡,中低端產品產能嚴重過剩,高端鋼材產品尚未實現自給自足。此外,我國傳統優勢企業大多屬于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行業,在創造大量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當前,有一部分傳統優勢企業已經轉型為高新技術企業,但是具有清潔表象的高新技術產業同樣存在環境污染問題,我國多晶硅產業就是典型的例子。生產多晶硅會消耗大量的電能,并產生大量的四氯化硅、氯化氫、氯氣等易燃、易爆、高毒的廢液廢氣。

總之,傳統優勢企業產能過剩、產品結構失衡與環境污染等問題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現實課題。

(三)企業盲目擴張、業務過度分散導致核心競爭力下降
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化,失去國家直接扶持的傳統優勢企業面臨著更加嚴酷的市場競爭環境。為了分散風險以及滿足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很多傳統優勢企業順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形成了主輔業并存發展的局面,結果導致資源分散,甚至影響傳統優勢企業主要業務的發展以及市場地位與市場競爭力。如,以白酒起家的五糧液集團自提出二次創業后,業務逐漸拓展到塑膠加工、模具制造、印務、藥業、果酒、電子器材、運輸、外貿等領域,成為多元化發展的跨行業企業集團。但不可否認,隨著業務范圍的迅速擴展,五糧液集團原來的核心競爭力與主要業務的優勢地位逐步喪失的風險也在增大。

三、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企業創新是傳統優勢企業擺脫困境的根本出路

(一)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與協同創新---“三位一體”的創新選擇
1.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關鍵。對于任何大中型企業而言,只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積累更多的核心技術、更好的管理方法、更優的制度體系,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國傳統優勢企業與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知名企業相比,競爭力差距還很大,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國傳統優勢企業還沒有完全擺脫高投入的外延式增長模式,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知名品牌,一些領域的關鍵技術、大型成套設備、核心元器件、重要基礎件、關鍵新材料都依賴進口,因而只能居于傳統產業鏈的低端環節或者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因此,傳統優勢企業必須以技術創新為支撐,率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通過研發掌控核心技術,逐步挺進傳統產業鏈高端環節,做價值鏈的組織者。

2.制度創新是技術創新的基礎。制度創新是通過創建新的更能有效激勵人們行為的制度和規范體系,來實現社會的持續發展和變革。技術創新的實現及其作用的發揮離不開完善的制度環境。近年來,攀鋼通過績效考核制度的創新與實踐,不斷完善技術創新考評與獎勵機制。集團公司在各單位領導班子績效考核辦法中設有技術創新指標,引導企業不斷開展科技、技術創新工作,從管理制度上促進技術創新。通過構建創新人才激勵機制,為技術創新人才提供成長渠道和動力。通過不斷完善技術創新管理制度,從管理制度上保證技術創新水平的不斷提高。

3.協同創新是技術創新成敗的關鍵。協同創新意味著創新資源和要素的有效匯聚,突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充分釋放彼此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的活力,實現深度的創新合作。協同創新與技術創新的成敗息息相關。在分工日益專業化及信息迅速擴散的今天,在市場經濟環境瞬息萬變的當代,傳統優勢企業很難獨自進行技術創新和獨享創新成果,而是必須與相關企業、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等聯合,突破不同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在發揮各自比較優勢的基礎上,實現協同技術創新,以此才能獲取和保持技術領先地位。

(二)傳統優勢企業加強技術創新的具體操作
1.在傳統優勢企業內部進行制度創新,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深入理順產權關系,明晰委托人與代理人的職責分工,強化傳統優勢企業內部監管部門的作用,糾正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的利益偏差,監督人力資源部門的用人調動,切實避免“用人唯親”等現象產生,凈化傳統優勢企業內部關系,為傳統優勢企業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營造良好的技術創新環境提供制度保障。

2.積極推動協同創新。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分工日趨精細化、嚴密化與組織化。傳統優勢企業技術創新需順應這一趨勢,切實加強傳統優勢企業與相關企業、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聯動,以此降低技術創新失敗的風險,提升技術創新的成功率和先進性。協同創新聯盟可在科技創新、科研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深層次合作,依托科技與人才的雙輪驅動,推進傳統優勢企業的再次騰飛。

參考文獻:
[1]朱方明,汪海濤,賀立龍.技術創新推動國家和區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作用機制探析[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84-91.
[2]曄楓.技術創新與經濟、社會和生態的系統效應[J].學術月刊,2004(2):45-50.
[3]周叔蓮,王偉光.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J].管理世界,2001(5):70-78.
[4]肖丕楚.傳統優勢企業轉型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5.
[5]肖丕楚,朱方明.組織裂變與傳統優勢企業空間擴張[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4(3):55-56.
[6]任靜,朱方明,肖丕楚.傳統優勢企業不連續創新研究[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7(3):61-66.
[7]賀立龍.關注傳統優勢企業的轉型升級[N].光明日報,2012-04-08.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