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計量是我們計量工作中的一部分。如今節能減排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做好能源計量工作是我國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基礎工作之一。對于用能單位如何提高能源計量水平、提高企業用能效率、實現節能增效成為我們計量工作者和用能單位應加以重視的問題。
能源計量管理系統簡單的說就是把生產企業的能源消耗如水、氣(汽)、風、電的使用過程數據,監測、記錄、分析、指導。實時監控企業各種能源的詳細使用情況,為提高用能效率提供直觀科學的依據,為企業查找能耗弱點,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及運營成本的進一步降低。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作為用能單位的計量管理者,應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做好能源計量工作,以提高用能效率,達到節能降耗的效果。
1 合理選用和配備能源計量器具
這是做好能源計量、提高用能效率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使生產運行中采集的數據科學、準確、可靠。
能源計量器具是指測量對象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載能工質的計量器具。能源計量器具是以計量目的劃分,而不是以計量器具本身的特性劃分。對于能源計量器具的選用和配備首先應滿足計量性能上的要求。即準確度、穩定性、量程和測量范圍、分辨率、重復性、測量不確定度等各項技術指標滿足使用中的要求。
其次還應滿足能源分類計量的要求;滿足用能單位實現能源分項考核的要求;重點用能單位應配備必要的便攜式能源檢測儀表,以滿足自檢自查的要求。如表面溫度計、紅外溫度計、煙氣分析儀、電導儀和pH計、流量計等。
再次應滿足能源計量器具配備率的強制性要求。即實際安裝配備數量占理論配備數量的百分數。能源計量器具理論需要量是指為測量全部能源量值所需配備的計量器具數量。
2 用能設備的設計安裝和使用應能滿足節能監測的要求
整個過程應滿足GB/T6422和GB/T15316關于能源設備監測的要求。
節能監測是指具有節能監測能力與資質的節能監測機構并經節能行政主管部門授權,依據有關節能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對用能單位的能源利用狀況進行檢測,對浪費能源的行為提出整改和處理建議的執法性技術活動。
使用過程應建立能源統計報表制度,能源統計報表數據應能追溯至計量測試記錄。能源計量數據記錄應采用規范的表格式樣,計量測試記錄表格應便于數據的匯總與分析,應說明被測量與記錄數據之間的轉換方法或關系。重點用能單位可根據需要建立能源計量數據中心,利用計算機技術實現能源計量數據的網絡化管理。重點用能單位可根據需要按生產周期及時統計計算出其單位產品的各種主要能源消耗量。
合理的數據采集系統與監控系統緊密配合以實現節能監測的目的,使能源計量數據成為對外進行能源結算、對內進行能源控制和成本考核的依據,為宏觀管理提供科學依據,提高用能效率促進企業節能降耗。
3 應設專人負責能源計量器具的管理
人才資源是能源計量器具科學管理的核心。用能單位首先要設立主管領導人和具體負責人。用能較小的單位主管領導人可兼具體負責人,其次需配備具體執行人員,并落實他們的崗位職責。
把各項工作落實到人。負責能源計量器具的配備、使用、檢定(校準)、維修、報廢等管理工作。
用能單位的能源計量管理人員應通過相關部門的培訓考核,持證上崗;用能單位應建立和保存能源計量管理人員的技術檔案。能源計量器具檢定、校準和維修人員,應具有相應的資質。
應存有能源計量管理人員技術和資質檔案。檔案應包括能力、教育、專業資格、培訓、教育、經驗等。
4 建立有效的能源計量器具的管理系統
在專人負責的基礎上用能單位應建立能源計量管理體系,形成文件,并保持和持續改進其有效性。文件化管理體系的建立以保持其科學性,避免隨意性和人為性??茖W化管理能源計量器具是科學管理的需要,是節能工作的需要,是工藝更新的需要,是技術改造的需要。
用能單位應備有完整的能源計量器具一覽表。表中應列出計量器具的名稱、型號規格、準確度等級、測量范圍、生產廠家、出廠編號、用能單位管理編號、安裝使用地點、狀態(指合格、準用、停用等).
主要次級用能單位和主要用能設備應備有獨立的能源計量器具一覽表分類,并在明顯位置粘貼與能源計量器具一覽表與能源計量器具一覽表編號對應的標簽,以備查驗和管理。
用能單位應建立能源計量器具檔案(類似于計量標準檔案),內容包括計量器具使用說明書、計量器具出廠合格證、計量器具最近兩個連續周期的檢定(測試、校準)證書、計量器具維修記錄、計量器具其他相關信息、計量器具量值傳遞或溯源圖。
能源計量器具應實行定期檢定(校準).凡經檢定(校準)不符合要求的或超過檢定周期的計量器具一律不準使用。屬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其檢定周期、檢定方式應遵守有關計量法律法規的規定。凡屬自行校準且自行確定校準間隔的,應有現行有效的受控文件(即自校計量器具的管理程序和自校規范)作為依據。
綜上去做就能幫助企業對每條生產線、每個工作班組以及主要耗能設備進行實時考核,杜絕浪費,并可以幫助企業進一步優化工藝,以降低單位能耗成本,合理使用能源,提高用能效率,達到節能減排、節能降耗、再創造效益的目的并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