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經濟學家 G. Dosi 受 T. Kuhn 科學范式的啟發,首先提出了技術范式的概念,指出技術范式是一種 “解決選擇技術問題的一種模型或模式”,技術軌道是 “由范式決定的常規的解決問題的活動”,它規定了技術范式中所隱含的對技術變化方向取舍的規定,是一組可能的技術方向,其外部邊界則由技術范式本身決定.Dierickx 和Cool 把技術軌道總結為反映技術演化軌跡的一系列路徑依賴的經驗 ( 組合).我國學者認為技術軌道是某一產業技術發展的所有可能的方向,是一組解決某一問題的相關聯方法.
與大型成熟企業不同,技術戰略決策是高新技術企業董事會面臨的最重要挑戰,技術創新能力不僅取決于企業擁有的資金數量的大小和開發人員的多少等表征因素,更多地依賴于企業對技術軌道的把握以及基于技術軌道的創新能力.
基于此,本文以創業板上市企業為對象,探究該類企業所處技術軌道對企業董事會結構的影響。
1 技術軌道和董事會結構
技術軌道反映了技術領域內技術發展的方向和內在邏輯性與規律,企業的技術創新路徑依賴于特定的技術軌道.對于高新技術企業而言,技術創新是獲得競爭優勢的主要途徑,識別企業所處的技術軌道就成了企業技術戰略的首要任務。
這是因為,首先高新技術企業只有準確識別最具生命力的技術軌道和發展方向,才能有效利用企業資源,沿正確的技術路徑進行技術創新.其次,技術軌道在確定初期會衍生出一系列的技術,而研究表明只有正確地選擇了處于技術軌道中心的核心主導技術,則獲得市場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董事會是公司的經營決策機構,董事會的決策是基于董事共同價值和認知所形成的。創業板上市企業的董事會,除獨立董事以外,主要由創業團隊和機構投資者(包括風險投資機構和戰略投資機構)組成,兩類董事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補,但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在認知方面,創業團隊成員大部分都是技術專家,他們對企業有更深刻的認識,能更好地把握細分行業的技術路徑,而機構投資者派駐的董事一般是職業投資人,他們的技術視野更廣闊,但技術深度不夠,對細分行業技術路徑的把握不及創業團隊成員。在戰略方面,雖然兩類董事都關注企業發展,但與創業團隊更關注企業的長期發展不同,機構投資者的目的是獲得高額退出回報,更關注企業的中近期戰略。
此外,由于他們基本都是所在領域的成功者,存在一定程度的過度自信,容易產生決策沖突。因此,董事會成員主要來自創業團隊和機構投資者的創業板企業董事會,其結構對董事會的決策效率有著重要的影響。
創業板上市企業的決策更多涉及技術方面,企業的技術發展方向、技術獲取方式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所處的技術軌道,技術軌道不同,技術對組織的要求就不同。Woodward 就曾指出: 不同的技術將不同類型的要求施加在組織身上,而這些要求需要不同的組織結構來滿足.
董事會的結構是否與企業所處的技術軌道相匹配,能否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支持是決定企業能否實施正確的技術戰略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本文在對創業板企業技術軌道進行識別的基礎上,統計分析不同類型技術軌道對董事會結構的影響,并據此提出優化董事會結構的管理建議。
2 創業板企業所處技術軌道的識別
迪德、本森特等以 1945-1983 年英國 2000余家顯著創新的系統信息為基礎,以歷史讀物和事件材料為基礎,根據行業主要技術來源和技術戰略任務的不同將行業技術軌道分成五種類型,并給出了五類技術軌道的典型核心行業,表達為表 1 所示的行 1 ~ 行 4.本文首先根據各類技術軌道典型核心行業的特點對 2009-2010 年上市的 160 家創業板企業所處的技術軌道進行識別。
創業板企業的行業類別是根據證監會發布的 《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來確定的,按這種方式確定的行業類別與迪德等列舉的典型核心行業有很大差異,因此需將根據指引確定的樣本企業的行業類別與典型核心行業對照,對各行業所處的技術軌道類型進行識別。樣本企業共涉及 42 個細分行業,行業的分類情況和企業數量如表 1 中的行 5 ~ 行 6.【表1.表2】
為了確保按行業劃分的企業符合所處技術軌道的特點,本文抽閱了前 50 家企業的招股說明書,對其所處的技術軌道進行甄別。發現一些企業實際的技術來源和技術戰略任務與按行業劃分的所屬技術軌道的特點不符,例如回天膠業和星輝車模?;靥炷z業屬于專用化學產品制造業,按行業劃分應納入 “以科學為基礎”,但研讀招股說明書發現該企業產品的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企業的技術戰略任務主要是通過科學管理和對生產系統的優化來擴大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技術軌道更符合 “規模密集型”的特征。星輝車模屬于文體藝術用品制造行業,按行業應納入 “供應商為主導”,而查看其招股說明書發現技術來源于產品設計和生產工程,技術特點更符合 “規模密集型”.
因此本文通過研究分析企業的技術來源、技術戰略重點和技術獲取方式,對根據行業識別的結果進行調整。本文查閱了全部 160 家企業的招股說明書,研讀企業的業務與技術 ( 包括行業技術水平及特點、生產研發模式、與上下游的關系) 以及募投項目的基本情況 ( 包括項目的技術水平、特點和來源、材料設備供應、市場分析等) ,識別企業的技術來源和技術戰略任務,對企業所處的技術軌道類型進行調整。研究后發現需要調整的企業共 19 家,具體的調整情況和最終的結果如表 2.
3 技術軌道對董事會結構的影響
3. 1 董事會結構的描述性統計
不同于主板的大型企業,創業板企業傾向于技術能力和產品范圍的專業化,而不是多樣化.
他們通常是沿著產業技術軌道發展的,而公司追蹤和開發技術軌道的能力不僅依賴于特有的技術能力,還需要與之相匹配的組織架構.組織架構,尤其是董事會的結構與技術軌道的擬合程度往往影響著技術創新的效果.因此本文整理了創業板 2009-2010 年上市的 160 家公司的數據,查閱招股說明書中董事會成員的簡介、持股情況、提名與選聘以及公司的創始情況,從董事會的組成、董事會知識結構、董事來源幾個方面探究技術軌道對董事會結構的影響,統計結果見表 3.【表3】
仔細觀察表 3 中的數據,五種類型企業董事會規模均在 8 ~ 9 人之間,非執行董事比例在0. 60 左右,兩職合一的比例都超過了一半,其中信息密 集 型 兩 職 合 一 的 比 例 明 顯 較 高,達 到0. 62.董事會的學歷水平都在本科以上,靠近研究生水平; 董事會成員中技術專家的比例大約占了三分之一。對于執行董事的來源,除 “規模密集型”以外,其他幾類執行董事來自創業者的比例都高于職業經理,“信息密集型”、 “專業化供應”兩類創業者的比例幾乎是職業經理的 2 倍;對于非執行董事的來源,五種類型企業獨立董事的比例都差不多,占了整個非執行董事的三分之二左右,來自機構的比例約為 0. 23,創始人家族成員的比例約為0. 12,其中 “以科學為基礎”這類企業來自機構的非執行董事比例顯著較高,為 0. 28.
仔細比較還發現在董事會規模、非執行董事比例、董事會學歷水平、技術專家比例、非執行董事來自機構的比例這幾項值上,“信息密集型”、“以科學為基礎”、“專業化供應”三類企業均高于“供應商為主導”、“規模密集型”兩類。為了檢驗五類企業在董事會結構上是否具有聚類特征,本文運用 SPSS16. 0 對其進行聚類分析,聚類結果與所觀察到的結果一致?!靶畔⒚芗汀?、“以科學為基礎”、“專業化供應”為 A 組,董事會結構的各項數值相對較高; “供應商為主導”、 “規模密集型”為數值相對較低的 B 組。
3. 2 技術軌道對董事會結構的影響
結合描述性統計,根據表 3 中的數據,下面具體分析技術軌道對董事會的組成、董事會知識結構和董事來源的影響。
一般來說,董事會的組成影響其獨立性,從而會影響決策的效率。Coles 等認為董事會規模受公司業務范圍和復雜度影響,創業板企業規模不大,業務專業化,五類企業的董事會規模均在 8. 5人左右,這一規模能使董事會配備滿足公司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從董事會的具體組成來看,一方面是兩職合一情況,半數以上的企業董事長兼任總經理,其中 “信息密集型”兩職合一的比例較高,達到 62%,這類公司多屬金融、零售、出版、旅行等服務行業,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需要一個絕對權威的企業領袖進行決策,對市場的新技術做出果斷、快速的反應。這類企業的技術特點決定了董事會傾向于采用可以提高決策效率的兩職合一。另一方面是非執行董事占董事會的比例,幾種類型公司的非執行董事比例約為 0. 6,體現出不同的技術軌道類型都需要在董事會中引入一定的外部力量來輔助決策。董事會規模和非執行董事比例這兩項數據 B 組略高于 A 組,B 組企業所處技術領域技術更新換代快,面臨的技術更為復雜,增加了董事會的信息需求,企業往往會引入更多的非執行董事來拓寬信息渠道,通過增加董事來獲取更多的信息。
與技術軌道緊密聯系的還有董事會的知識結構。技術軌道不同,對管理層的技術要求就不同,具體體現在董事會學歷水平和董事會技術專家的比例上。前面提到 A 組的董事會學歷水平和技術專家比例均低于 B 組。A 組的企業多屬相對傳統的行業,技術發展比較成熟,行業很難產生重大的技術變革,對技術專家的要求相對較弱; 企業技術創新主要來源于生產學習,企業的發展需要不斷地積累,這類企業成立時間相對較長,創始人年齡偏高,董事會中多為內部管理人員、家族成員,因此總體來說學歷會偏低一些。如生產橡膠助劑的陽谷華泰,公司成立 13 年,董事長與總經理為父子,董事會平均學歷僅為 1. 86,技術專家比例為 0. 29.而 B 組的三類企業屬于高新技術企業,技術的來源和技術軌道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具有成長高、投資高、風險高的特征。成長高則要求在日新月異的新技術發展中搶占先機,董事會中引入行業技術專家增加了企業順利沿技術軌道創新、抓住新技術發展窗口的可能性; 成長高和投資高使得他們與風險資本之間的合作成為可能,在非執行董事中,機構投資者派駐的高學歷投資人才占了很大的比例; 風險高則需要各方面的高學歷人才提升董事會的認知能力、專業能力和關系能力,把握企業技術發展方向,為企業技術創新保駕護航。典型的企業如北京超圖軟件,董事會平均學歷為 3. 75,技術專家比例為 0. 67.
因此 “信息密集型”、“以科學為基礎”、“專業化供應”三類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需要具有高學歷和高技術專家比例的董事會。通過這兩組的比較,可見董事會的知識結構和技術軌道是相輔相成,互相配合的。
最后看董事會成員的來源。董事會分為執行董事和非執行董事,執行董事一般由創業者自身擔任,或聘請職業經理擔任,從表 2 可以看出,除了 “規模密集型”,其他幾類企業的執行董事中創業者多于職業經理,尤其是 “信息密集型”、 “專業化供應”兩類技術性和專業性較強的企業,創業者的比例占了約三分之二?!耙幠C芗汀边@類企業執行董事中職業經理占的比例為 53%,典型的這類企業包括大量原材料的開采加工、汽車和大規模的民用工程項目,這類企業的技術發展比較成熟,主要依靠技術擴散和組織學習,以及在生產實踐中工藝的改善和對生產系統進行科學管理來提高生產效率,因此對管理層的技術要求低一些,而對管理的科學性要求相對較高。創始人一般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和廣泛的關系網絡,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需要更科學、更規范的管理,這就需要董事會中增加職業經理的比例。
如鄭州華晶金剛石,職業經理占了執行董事的0. 75,對公司的規?;a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非執行董事除了獨立董事以外還有機構投資者派駐的董事、不在公司擔任職務的股東及其家族成員。由于證監會對獨立董事的人數有規定,因此非執行董事中獨立董事的比例大致相當,主要區別在于來自機構和創始股東家族成員的比例,從表 3 中可以看出 “以科學為基礎”這類企業,來自機構的非執行董事比例最高,為 28%,這一比例反映出機構投資者偏好生物、電子、化學、環保等在未來具有較高成長性的企業。這類企業主要圍繞基礎研究開發相關產品,前期需要很高的投入,并且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企業創始人往往是行業技術專家,缺乏足夠的資本和管理技能使公司可持續發展,在公司發展過程中通常需借助風險資本來保證產品的開發和市場化。
綜上所述,技術軌道對創業板企業董事會結構存在一定影響,五類企業的董事會結構呈現出聚類的特征,明顯分成兩組: “信息密集型”、“以科學為基礎”、 “專業化供應商”為一組,這三類企業董事會結構具有相似的特征,它們面臨的技術發展更快,科技含量更高,在董事會規模、非執行董事比例、董事會學歷水平、技術專家比例、非執行董事中機構投資者所占比例幾項指標上都高于 “規模密集型”、 “供應商為主導”組成的另一組企業; 同時,不同類型企業的董事會結構在一些指標上存在顯著差異,“信息密集型”企業技術優勢的獲取對決策效率和市場反應速率有較高要求,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比例較高,“規模密集型”企業的技術累積對管理的專業化和規范化提出了很高要求,內部董事中職業經理人比例明顯偏高。
對于創業板企業來說,行業技術軌道有其客觀發展規律,企業所處的技術軌道不同,就會對組織提出不同的要求,從而使主要股東在提名和選舉董事會的過程中審慎考慮,盡量使企業董事會的結構 ( 包括董事會的組成、知識結構和董事的來源) 能滿足相應的技術要求。董事會負責作出企業的技術戰略決策,在此過程中,董事會的結構將影響董事會技術戰略決策的作出,正確的技術戰略決策創造公司價值,從而又反過來影響股東會對董事會的提名和選舉。具體的作用機理見圖 1.【圖1】
4 結論及管理建議
本文以 160 家創業板企業為對象,在對其所處技術軌道進行識別的基礎上,通過統計、聚類發現技術軌道對董事會結構存在一定的影響,五種類型的企業既存在著聚類特征,又在某些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首先,五類企業董事會結構分成特征明顯的兩組,“信息密集型”、“以科學為基礎”、“專業化供應商”三類為一組,這一組技術發展更快、技術含量相對更高,在董事會規模、非執行董事比例,知識水平、技術能力和來自機構投資者的比例上高于另一組。對于這一組企業,董事會中應多引入行業技術專家和投融資方面的高學歷人才,增加機構投資者所占的比例,通過專業的技術專家和多樣化的人才組合滿足董事會的信息需求,提高董事會技術決策的正確率; 同時,通過增加非執行董事的比例來增強董事會的獨立性,尤其是增加來自機構投資者的非執行董事。
對于 “供應商為主導”和 “規模密集型”組成的另一組,這一組家族企業居多,董事會中應多引入職業經理人,科學、規范化管理企業,通過優化、完善設計和生產系統,以及與主要供應商合作,利用漸進性創新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其次,不同類型企業的董事會結構在一些指標上存在顯著差異, “信息密集型”的兩職合一比例較高,“規模密集型”的職業經理人比例較高。對于 “信息密集型”企業,為了在復雜的環境中快速反應,最好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確立企業的決策領袖,提高決策效率和市場反應能力。對于 “規模密集型”企業,在董事會中應多引入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人才,增加職業經理所占的比例,提高企業設計、生產系統的管理效率,做好技術擴散和在生產實踐中的學習,通過規?;a壯大企業。
參考文獻:
[1]Nelson R,Winter S. In search of useful theory innovation[J]. Research policy,1977,6( 1) : 36 -76.
[2]Dosi G. Technological paradigms and technological trajectories[J]. Research Policy,1982,11( 3) : 147 -162.
[3]熊鴻儒,吳貴生,王毅。 市場軌道理論溯源: 技術軌道與市場顛覆[J]. 技術經濟,2012,7( 7) : 7 -12.
[4]柳卸林。 技術軌道和自主創新[J]. 中國科技論壇,1997,( 2) : 32 -35.
[5]劉昌年,梅強。 我國高技術企業基于技術軌道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途徑研究[J]. 科學管理研究,2006,10: 5 -8.
[6]傅家驥,雷家,馬肅,程源。 技術經濟學前沿[M].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1147 - 1491.
[7]楊德林,陳春寶。 沿技術軌道創新與高技術企業成長[J]. 當代經濟科學,1997,( 5) : 4 - 51.
[8]Woodward,J.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1965.
[9]Joe Tidd,John Bessant,Keith Pavitt. Managing innovation: integrating technological,market,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創新管理---技術、市場與組織變革的集成) [M]. 陳勁,龔焱,金珺譯。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78 -80.
[10]Mils R E,Snow C. Organizational strategy,structure and process[M].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