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資本并非都信騰挪神話
無錫尚德的破產重整顯然出乎創始人施正榮的預料。無錫尚德宣布施正榮不再擔任董事長一職的第二天,施正榮就發表了措辭強硬的個人聲明,指責董事會解除其職務的行為是錯誤且非法的 ;堅信如果沒有他,國內相關銀行不會給無錫尚德提供貸款,無錫市政府不會答應由此導致的無錫尚德的破產。其基本的邏輯就是他有政府的扶持。隨后的事實說明,憑借政府扶持并不能在資本的博弈中有恃無恐。
應當承認,無錫尚德的迅速崛起,施正榮一度成為中國的首富,是政府對光伏產業實施扶持政策的結果。正是因為有這樣迅速崛起的開局,資本當初對于在光伏產業的"淘金"才趨之若鶩。反觀這種現象,那實際上正是對企業在官商經濟的巨大誘惑面前是否選擇"與官做"的考驗??箲饡r期的恒通錢莊堅守"不與官做"的原則,無疑是看出了其中蘊含著的極大風險。如果說這只是一個孤案,那么晉商的崛起與其在清末的無奈衰落,早已證明其中的邏輯,山西票號這樣的晉商群體從官商經濟中得到特權,19 世紀后半期和 20 世紀初獨占金融業鰲頭,卻也正是因對官府的過分依附,為后期的迅速衰落埋下了伏筆。
當然,在當代經濟生活中,政府對特定產業的扶持不能簡單地與官商經濟劃等號 ;但是在獲得特權或者扶持后日益脫離正常的市場競爭,對市場信息失去應有的敏感,對風險的判斷力退化等所謂的溫水煮青蛙效應則一樣不可避免。
事實上,無錫尚德破產的一個直接原因就是金融界對尚德公司失去了信心,是資金鏈斷裂的結果。施正榮這時候如果還在打政府扶持的牌,那他真的是忘了"今夕是何年",以至于事態發展的糟糕程度超出其預料。對于其他投資者來說,按照資本的游戲規則爭取利益的最大化,或者將無法回避的損失降至最低,才是最佳選擇。如果說無錫中級人民法院依據《破產法》裁定對無錫尚德實施破產重整,體現了無錫新一屆政府的開明,那恰恰說明了政府扶持有難以克服的周期性,這與人們能否追究政府之"罪"無關。
2、警惕市場扶持中的阿斗
對特定產業的特定行為進行扶持作為一種國際慣例,自有其存在和變更的理由,然而其中總有"阿斗"現身。有的企業在尋求或者利用政府扶持時,因為原本具有"阿斗"基因,根本扶植不起來 ;有的則在政府扶持中"樂不思蜀",蛻化為扶不起來的"阿斗".
政府扶持中容易出現一種投資潮汐現象,企業在缺乏技術支撐之時更容易在其中受到沖擊。從現象上看,美國和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調查"是導致尚德破產的大背景 ;其實,行業內的惡性競爭使得相關產品的價格較高,生存空間受到嚴重擠壓才是其真正的死穴。一方面,政府扶持使得投資者一哄而上,造成產能嚴重過剩 ;當形勢有變時爭相降價出逃,可謂一哄而散。由此形成一種典型的潮汐現象。另一方面,尚德在技術上并沒有完全過關,陷入被人詬病的"一個毫無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企業深陷在同質化中難以突圍。
面對由政府扶持拉動的資源流動,意志薄弱者極容易產生覬覦心理,欲壑難平時也隱藏極大風險。
據尚德內部披露的信息,尚德的管理原來就不盡如人意,與其說這與施正榮能力結構中存在著的短板有關,不如說他在"尚德"方面存在瑕疵。其不愿以個人財產為擔保換取銀行貸款以解尚德的燃眉之急固然無可厚非,但在道義上已經無法以"身正"而正人。尚德董事會突然"解除"施正榮董事長職務,就是為了啟動對其涉嫌關聯交易的內部調查。
企業在政府扶持中做大做強,卻未必養育了創業者自己的孩子,其中異己力量的整合將使得實際控制"物是人非".在去年的"GSF危機"爆發 15 天后,尚德公司于8 月 15 日宣布施正榮將不再擔任CEO 一職,改由公司原 CFO 金緯接棒。盡管施正榮還想以"垂簾聽政"的方式繼續掌控尚德,但金緯更多地被認為是在代表國外投資者的利益。因為在這一方看來,讓無錫尚德破產對上市公司尚德電力更有利。因為無錫尚德不僅是上市公司尚德電力的主要資產,也是其主要的貸款平臺,若拋棄無錫尚德,就能讓上市公司的債務危機得到一大半的緩解。
3、消除依賴扶持導致的寄生惰性
在市場環境下既然存在著一種政府扶持的阿斗現象,那么企業家面對政府扶持的誘惑,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則是必要的。與其在搶食政府扶持的蛋糕中弄得身不由己,不如憑著自己的實力,按照市場規則循序漸進。至少在政府扶持的周期調整之前,就與之進行適當的切割。強調以下幾點是必要的 :
首先,技術瓶頸終究要靠技術來解決,受扶持的企業應當給政府扶持一個合格的答卷。受全球太陽能基金 5.6 億歐元債券欺詐案的影響,去年 8 月尚德危機已經開始爆發。施正榮依然如故,一有問題就給能夠提供扶持的"大領導"發短信。這作為科技含量本來應當很高的新興產業中的領軍人物,是不應當出現的問題。歐美的"雙反"使得國際市場受阻固然情有可原,但是在國內市場上,太陽能的利用是不是真的突破了技術瓶頸,以至于到了足以商業化的程度?當然,"十二五"期間,國家將繼續支持光伏骨干企業做優做強,尚德有望在重整中以新的形式存在,然而,如果在科技創新上沒有新的實質性的進展,利用政府扶持繼續趟渾水,將很難得到輿論的認可。
其次,分享政策紅利最終要以適應民生需要為要務,回歸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本真。企業的健康發展當然離不開政府正確產業政策的扶持,與政府保持一定的距離并非對政策紅利視而不見,而是說不要依賴政府,更不能把政府扶持的優惠當做唐僧肉。如果把政府扶持下的銀行授信當做提款機,把攤子鋪得過快過大,進行概念炒作,那其實是在惡意投機或者圈錢。
最后,創業者在實際控制面前必須告別政治化操作,絕不能發了財失了人心。施正榮以五年的時間成為"中國首富",所起到的帶頭作用卻不容人們恭維。問題集中爆發后,施正榮仍然以為抓住了政府的軟肋,認為無錫尚德的破產將把眾多上下游企業和多家上市公司拉下了水,政府不敢坐視。這種把自己的寄生性當做博弈籌碼的做法,應當為任何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家所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