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創新政府公共政策供給的重大舉措---基于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理論分析
政府作為最重要的公共產品供給者,在當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語境下,也存在著創新公共產品供給的改革要求。我們或許可以說,優化政府政策的制定實施,也是當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
浙江的特色小鎮規劃建設,以我的分析而言,系圍繞轉變浙江發展方式,創新浙江產業政策,優化浙江空間布局等重大主題而展開,是省委省政府創新政府公共政策供給的一個重大改革舉措。
一、浙江政府公共政策供給的邏輯必然與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政府的行為模式經歷了三個階段性變化。第一階段是順勢而為,大致是改革開放初期這一段,對于群眾和基層創業行為,采取默認、容忍、不爭論等做法。第二階段是積極有為,大致是至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前夕,積極提供基礎設施,相繼提出一系列重要發展戰略和思路。第三階段是以科學發展為主線,大致是2002年至今,提出了“八八戰略”總戰略,經濟社會發展形成了新格局。在這一過程中,浙江在公共政策供給方面,逐漸形成一以貫之的四條主線。
一是從發展小城鎮、中心鎮,到小城市培育試點改革。省政府長期重視小城鎮建設發展,1981年4月末,時任省長李豐平在省政府調研室“鄞縣農村集鎮的調查”報告上作出肯定性批示,此文隨即發表于浙江日報一版頭條①,是省內最早的同類報告。 2011年又率先開展小城市培育試點,2016年下半年有望進入第三輪,或可激發更多創新舉措。
二是從促進區域產業集聚、區域特色經濟到塊狀經濟,其中1992年開始發展開發區園區。塊狀經濟已成為浙江發展美談,其中的產業集聚、產業環境、產業鏈條,以及營銷網絡等,成為學界研究焦點,但也存在著產業層次和附加價值較低,粗放外延發展等問題。
三是從政府主導到市場主導的產業政策演變。從改革開放初期政府主導的輕紡優先,到市場主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迅猛發展,再到四換三名,以及當前的六大措施扶持九大新興產業等。政府不能直接扶持產業發展已成社會共識,但在市場機制主導的產業轉型升級中,政府打造創新平臺或是較好選擇。
四是浙江1998年率先提出城市化戰略,四大都市區發展取得重大成效,一批中等城市脫穎而出。當前新常態格局下,城外的人要進來,城里的企業要出去,新的城市空間需要形成;且在浙江高密度均質化空間格局下,必須促進城里城外的產業及社會融合,促進城鄉一體;同時需要積極建構新的創新空間,進一步增強對于國內外社會資本和高素質專業人士的集聚。
2015年推出的特色小鎮規劃建設,正是上述四條主線的歷史性交集。是上述四個方面發展戰略和政策,落腳于空間和產業上的統籌集成與匯聚。是上述四條主線推進的歷史必然。浙江經濟走到今天這樣的狀況,需要創新政策工具和打造新的政策平臺,提供新的政府公共政策供給,繼續在新的水平上推進上述四條主線。
特色小鎮規劃建設,是浙江政府重大公共政策供給的邏輯深化和創新。特色小鎮規劃建設以服從上述四方面需求為導向,以已有產業或生態優勢為基礎,以城市化為依托,以匯聚、集成和統籌方式,打造融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創新平臺,從而進一步推進空間集聚、要素集約,設施集成,產業轉型、創業創新,以及進一步增強市場決定性作用。
二、體現政府公共政策問題導向的內在要求
浙江經濟發展當前及未來的最大難題,是資源環境和創新的瓶頸制約。而傳統的純以“增量”方式,增加要素供給已不再適應。比方說,幾無可能因缺地而大量增加建設用地供給,不能因交通擁堵而一味增加道路供給,不能因缺少能源原材料而純以數量方式增加供應,不能因缺少創新人才而繼續大規模擴張高等教育。因為所有這一切,不僅總有一天會出現“無×可供”狀況,而且環境和實際狀況均不允許。
終結原本簡單粗暴式的“缺啥補啥”模式,另辟蹊徑地按照中央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創造新的發展模式,正是本文所說的公共政策供給創新的重要意義。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將粗放外延式發展,轉變為集約內涵式發展,有利于化解資源環境和創新等的瓶頸制約,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積極意義。
---創新發展,打造集聚高級要素大平臺。惟有創新,才能戰略性地破解資源環境瓶頸。這里所謂的創新,是全方位創新概念。包括理念、組織、營銷、技術、制度等方面的創新。中國經濟當下正在遭遇新古典經濟學框架下的增長源泉結構性困局。新古典經濟學框架下的三個增長源泉,資本積累、勞動供給和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其中的資本積累正在遭遇收益率下降,勞動供給正在遭遇全面緊缺。惟全要素生產率即創新,仍有極大空間。浙江2015年人均GDP僅約同期美國的2/9,這一差距或可認為即是浙江當下創新空間。當前已公布的兩批共計79個特色小鎮,無不以創新為主要特征。至于夢想、硅谷、智慧、云制造等特色小鎮,一看即知以創新為主旨。
---綠色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這是特色小鎮發展的一個核心理念。省政府文件特別強調,所有特色小鎮要建設成為3A級以上景區,旅游產業類特色小鎮要按5A級景區標準建設。省里還提出,支持各地以特色小鎮理念改造提升產業集聚區和各類開發區(園區)的特色產業。不但再也不能走那種邊發展邊污染路子,而且必須在推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減少三廢排放,不斷提高大氣和水環境質量。第一、二批共計79家特色小鎮,按我的分析,有25.5家旅游特色小鎮,正是充分利用浙江綠水青山的優勢,書寫金山銀山的未來。
---集約發展,突破建設空間和用地緊缺的制約。第一批公布的37個特色小鎮規劃表明,畝均投資461萬元,比全省平均水平有較大提高。如果進一步剔除畝均投資相對低一些的山區縣,畝均投資500萬元左右。這就充分表明,特色小鎮規劃建設,有利于提高空間利用和建設用地的集約水平,有利于資源環境保護。我們2005年“園區(開發區)土地利用課題報告”分析表明,每畝已開發土地投資僅56.7萬元,且這已是當時全省較好水平。 10年過去,浙江的空間和建設用地集約水平起碼提高8倍左右,按年均增速計算,達23%多,是一項重大進展。這些當然仍很不夠,尚需繼續努力。
三、增強政府公共政策建構區域產業體系的重要功能
政府公共政策供給的一項重要功能是建構和優化區域產業體系。改革開放初期,浙江既缺資金又缺技術,基礎設施亦極其薄弱。浙江當時在產業政策方面別無選擇,只能以發展傳統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為主。
浙江當時創造性地實施中央“輕紡優先”戰略。在當年計劃經濟還有較大比重情況下,政府直接將資源配置于輕紡產業,取得較好成效。 1995年,浙江紡織服裝和化纖產業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7.2%.正是因為產業結構適合區域實際,缺少國企和外資的浙江省,1978至1995年,GDP年均增速高達13.8%,僅次于廣東省,與福建省并列全國第2.
然而適合于從計劃走向市場過程中的產業政策,并不適合于市場化水平已較高的浙江經濟。最近一二十年來,學界對政府產業政策較多詬病。省內產業發展實踐也告訴我們,那種政府參與較多的產業發展,以及以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越來越不利于浙江走向未來。
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就相當程度而言,正是政府產業政策的再一次創新和轉變。省政府并沒有直接去推動某個具體產業,而是對特色小鎮實施政策優惠,激勵和促進市縣政府,增強對于當地優勢產業的“聚焦”.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具有3.5個層次,以間接為主、直接為副的產業引導發展激勵促進體系。省政府作為第一個層面,主要是利用財稅和建設用地指標優惠,提出導向性的“聚焦”發展要求。第二個層面是縣市政府,但這也是間接的以規劃建設特色小鎮,以及提出指導性政策,來集聚發展當地優勢產業。第三個層面是特色小鎮本身,這里既有直接因素,即特色小鎮管理當局根據政府要求,制定和實施產業準入要求;同時多數特色小鎮都有“鎮中園”、 “鎮中區”或“鎮中樓”,這就形成了第3.5個層次,通 過這一直接運作的高度市場化層次,來實現挑選和促進特定優勢產業發展目的。
---強鏈。提升現有產業發展水平,提升產業鏈和價值鏈。根據我的統計分析,如果包括信息制造業,79家特色小鎮,高端制造業占39.9%.而在增強產業鏈方面,比較典型的如諸暨祙業小鎮、江北動力小鎮等、路橋沃爾沃小鎮、嘉善巧克力小鎮等。
創新強鏈方式,是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一個主旨。如一些特色小鎮積極布局發展總部型制造業,即企業總部牢牢扎根于浙江,工廠分布于全國甚至全球,雖然產業結構沒有發生質的變化,但要素配置和利用方式大大優化,具有較好的強鏈效應。
---補鏈。積極充實產業鏈中欠缺部分,形成投入少、產出多,提升附加價值,提升價值鏈的積極效應。在浙江經濟即將邁入高收入經濟體水平的當下,區域產業鏈欠缺并不奇怪,補鏈是政府產業政策的一個重要目標。
一是完善現有產業內的欠缺部分。桐鄉毛衫小鎮、甌海智造時尚小鎮、吳興絲綢小鎮等,以創意、設計、策劃、展示、總部經濟等為主打。按我對現有79家特色小鎮的分類,以創意為主旨的小鎮多達9家,有望提升特色產業發展水平。
二是補足浙江產業發展短板。像20余家旅游小鎮、6家金融小鎮,都屬于這一類型。中國經濟正在進入消費主導時代,79家特色小鎮中,服務業占比高達60.1%,既反映當前需求狀況,也符合浙江產業發展方向。
創新補鏈方式當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促進現有優勢產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以優勢產業為基礎,以服務業為助力,造就新的產業發展態勢。比較典型的如龍泉寶劍小鎮、南潯善璉湖筆小鎮、桐鄉毛衫時尚小鎮等。
---拓鏈。拓展新的產業發展空間,提升浙江發展水平和擴張浙江發展規模,這是浙江經濟走向未來的關鍵。 11個信息經濟小鎮,2個航空小鎮,部分健康小鎮,以及一些高端制造業小鎮等,都是典型的拓鏈之作。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兩個航空小鎮。建德航空小鎮擁有我省唯一的A類通用機場,擁有全國同類通用機場中最大的空域條件,高度1200米以下空域多達4500平方公里,將給飛行愛好者創造最佳飛行條件。紈绔子弟霍華德·休斯是美國骨灰級航空“票友”,“玩”出了著名的休斯公司,是美國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 1963年,休斯公司生產了世界第一顆同步通信衛星,但愿浙江特色小鎮也能“玩”出如此燦爛未來。
拓鏈原本就是創新的產物。無論是丁蘭智慧小鎮,還是余杭夢想小鎮,以及西湖云棲小鎮等,都是秉承創新宗旨,創新建設發展模式,大力引進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促進了高新科技產業的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