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黑龍江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系統構建
【第一章】農村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研究引言
【第二章】農村文化服務相關概念及理論
【第三章】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第四章】黑龍江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制問題的原因
【第五章】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建設的對策
【結論/參考文獻】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優化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 6 章 結論與展望
6.1 主要結論
推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我國現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推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也是國家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農村文化建設和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在要求,其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人民群眾整體素質的提高,對保障農村基本文化權益、推動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黑龍江省作為我國的農業大省,已進入了工業化中期和農村消費加速成長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勢頭強勁,以工促農、以城帶鄉能力增強,“接二(產)連三(產)”框架已經拉開,具備加速優化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條件;新農村建設整體水平高、縣域經濟實力增強,具備了率先形成統籌城鄉一體化文化服務發展新格局的基礎和實力。近年來,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把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服務農村、農業、農民的根本,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配置資源要素、改善民生等領域的優先地位愈發突出,作為糧食大省、畜牧大省,積極爭取了很多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資金和項目。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與新型城鎮化建設雙輪驅動、打造了“農家書屋”、“龍江講壇”等知名文化服務品牌,提出了統籌城鄉文化綜合配套改革等戰略舉措,農民精神文化素質得到較大提升,農村文化改革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為進一步推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贏得了主動、搶占了先機、奠定了優勢。因此,只要黑龍江省能夠緊緊抓住國家新一輪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支持,強化基礎,放大優勢,就會加快構建規模發展、層次提升、布局優化、特色鮮明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但是,也應該看到在進一步推進黑龍江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還將面臨著諸多挑戰,農業基礎建設的落后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提檔升級制約日益凸顯;農民群眾的文化素質水平和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人員的素質與城市相比還有明顯差距;統籌城鄉文化服務綜合配套改革進入推進階段,矛盾多、難度大。為此,黑龍江省上下必須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在壓力中前行,在挑戰中突破,在競爭中跨越,堅決打贏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
6.2 研究展望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涉及部門多、建設周期長、服務范圍廣,短時期不可能一蹴而就。積極探索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長效機制是黑龍江省各級政府在未來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當務之急。黑龍江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已經開始起步,但存在較多問題,亟待展開頗具成效的建設。必須探索建立能長期發揮作用的資金保障投入機制、人才培養機制、市場經營機制、考核管理機制等等。同時,資金保障投入機制、人才培養機制、市場經營機制、考核管理機制這些長效機制的建立和運行,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市場的主體作用、非政府組織和農民的參與作用。最后,應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文化體制改革的相關精神,黑龍江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必須加快改革進程的步伐,對與農村公共文化事業相關的單位要合理解決編制、職稱、待遇等問題,進一步優化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工作環境,吸引服務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人才,提高服務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行政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東。我國農村公共品的供給效率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2]龍興海,曾伏秋。農村公共服務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3]李軍鵬。公共管理學[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
[4]劉豪興。農村社會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5]肖劍忠。農村文化建設調查與思考[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6]李景源,陳威。中國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7]趙立波。公共事業管理[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8]郝新風。關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考[J].學習論壇。2006(8)。
[9]毛少瑩。發達國家的公共文化管理與服務[J].特區實踐與理論。2007(2)。
[10]陳堅良。和諧社會視野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J].學術論壇。2007(11)。
[11]王霞。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11)。
[12]閆平。試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J].理論學刊。2007(12)。
[13]韓軍。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J].黨政干部論壇。2008(1)。
[14]黃金鵬。關于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議[J].神州。2013(4)。
[15]閆家福。淺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J].大眾文藝。2013(2)。
[16]董慧。河南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對策研究[J].魅力中國。2013(25)。
[17]胡建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現狀及改善對策[J].蘭州學刊。2013(7)。
[18]明鳴。政府提供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作用研究 [J].才智。2014(11)。
[19]王芬林。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探析[J].圖書館工作研究。2009(12)。
[20]王鳳青。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思考[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9(5)。
[21]王文超。利用文化資源促進文化產業[J].求是。2010(10)。
[22]劉玉珠。國際金融危機下的中國文化產業[J].求是。2010(10)。
[23]臧世凱。走具有皖風徽韻的文化強省建設之路[J].求是。2010(6)。
[24]盧翔。農村公共產品理論研究述評[J].企業導報,2010(3)。
[25]陸衛其。試論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J].江南論壇。2007(3)。
[26]劉華蘭。探索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路子[J].理論學習。2008(2)。
[27]楊曉蔚。怎樣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J].紅旗文稿。2007(19)。
[28]孫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財政投入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05(18)。
[29]羊守森。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策略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08(1)。
[30]楊茜。發展公益性文化的基本內涵[J].學術論叢。2008(52)。
[31]黃春燕。新階段加強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的幾點思考[J].廣西農學報。2009(24)。
[32]李斌娟。河北省農村文化消費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4(16)。
[33]武金鳳。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鄉鎮圖書館建設的思考[J].農業網絡信息。2013(5)。
[34]余永慶。青海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3(8)。
[35]蘇紅。論農村公共文化體系及其構建[J].蘭州大學學報,2009(4)。
[36]艾心羽。淺析如何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J].魅力中國,2014(9)。
[37]廉永生。完善黑龍江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3(5)。
[38]王桂蘭。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略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13(3)。
[39]彭益民。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評價指標體系的探討[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3(6)。
[40]李燕。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J].科學社會主義。2006(6)。
[41]陳丹。信誠人壽績效管理方案的設計與實施[D].中山大學。2011.
[42]Owen E.Hughes.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M].PalgraveMacmillan,2003.
[43]TonyBoVair.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FromContestedConceptstoPrevalentPractice[J].InternationalreviewofAdministrationScience,2004,20.
[44]B.John,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 Press,1933.
[45]Gaetano Ferrieri.A Method for Measuring Interational Openness [J].SocialIndieators Research,2006,77(2)。
[46]Henry ThomPson&DonClark.International factor migration and the U.S.[J].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1990,18(2)。
[47]Stark,0.&Bloom,D.The New Economics of Labor Migration[J].AmericanEconomic Review,1984,75(2)。
[48]Michael Piore and Charles Sabel.The Second Industrial Divide:Possibilities ForProsperity[M].Basic Books,1986,18(2)。
致 謝
光陰荏苒,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即將結束,三年的學習生活使我受益匪淺。經歷大半年時間的磨礪,碩士畢業論文終于完稿,回首大半年來收集、整理、思索、停滯、修改直至最終完成的過程,我得到了許多的關懷和幫助,現在要向他們表達我最誠摯的謝意。
首先,我要深深感謝我的導師付秀榮老師。付老師為人謙和,平易近人。在論文的選題、搜集資料和寫作階段,付老師都傾注極大的關懷和鼓勵。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每當我有所疑問,付老師總會放下繁忙的工作,不厭其煩地指點我。
在我初稿完成之后,付老師又在百忙之中抽出空來對我的論文認真的批改,字字句句把關,提出許多中肯的指導意見,使我在研究和寫作過程中不致迷失方向。
他嚴謹的治學之風和對事業的孜孜追求將影響和激勵我的一生,他對我的關心和教誨我更將永遠銘記。借此機會,我謹向付老師致以深深地謝意。
其次,我還要感謝陳金濤、顏南、尹義坤等老師,正是因為有了他們嚴格、無私、高質量的教導,我才能在這幾年的學習過程中汲取專業知識和迅速提升能力;我還要感謝我的班主任陳軍老師這三年來對我的關心、幫助與支持;同時也感謝這三年來與我互勉互勵的諸位同學,在各位同學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們始終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和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能在這樣一個團隊中度過,是我極大的榮幸。
同時也要感謝我的爸爸媽媽,他們給我極大的鼓勵與幫助。養育之恩,無以回報,你們永遠健康快樂是我最大的心愿。
最后,我要感謝參與我論文評審和答辯的各位老師,他們給了我一個審視幾年來學習成果的機會,讓我能夠明確今后的發展方向,他們對我的幫助是一筆無價的財富。我將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加倍努力,以期能夠取得更多成果回報他們、回報社會。再次感謝他們,祝他們一生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