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質量是指內審工作的規范程度和審計作用的發揮水平,是審計工作水平的綜合反映和集中體現。內部審計質量包括廣義和狹義的兩種涵義。廣義的是指內審工作總體質量(包括管理與業務質量);狹義的是指內審的業務工作質量。大家在有關審計論文寫作時,可以參考這篇“近年來內部審計質量研究綜述與趨勢”審計論文。
原標題:內部審計質量評價與效果研究述評
摘要:內部審計制度確立以來,我國的內部審計質量理論研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本文以內部審計質量為關鍵詞,對2003年到2015年中國期刊網進行精確匹配搜索,對獲得的文獻進行手工篩選,進而應用文獻計量學的原理與方法,從研究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探索我國內部審計質量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規律,并對其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關鍵詞: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研究述評
內部審計作為一種服務,質量是其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直接影響著內部審計在組織內的生存與發展。近些年,無論是企業內部的管理層、治理層還是企業外部的社會公眾,都更加重視內部審計部門的作用,以期通過內部審計部門的優化和內部審計質量的提高來促進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發現并抑制舞弊行為的發生,最終幫助企業實現價值增加。因此,提高內部審計質量,使內部審計發揮更大的作用,成為我國內部審計發展的重要問題。
我國內部審計的相關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內部審計的相關問題始終是理論界關注的熱點,理論成果層出不窮。本文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通過整理中國期刊網2003年至2015年內部審計質量的相關研究文獻,綜合分析近年來內部審計質量的研究過程,旨在了解內部審計質量評價與效果的研究現狀與階段變化,提出存在的問題,以便更好地研究解決。
一、研究綜述
通過對文獻的整理與分析,筆者將研究內容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內部審計質量影響因素
內部審計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內部審計作用的發揮情況,其影響因素也備受關注。李蓮在對內部審計質量的文獻進行分析和對內部審計質量影響的內外環境因素進行剖析的基礎上,選取內部審計部門的設立和獨立性、人員素質、董事會的獨立性作為解釋變量,選取了資產規模、資產結構、公司業績、股權集中度和公司成長性作為控制變量,選取公司市值作為被解釋變量,建立了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并選取了29家上市公司2007年-2009年的數據為樣本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顯示,上市公司單獨設立內部審計部門、增強內部審計部門獨立性、提高人員素質都有助于提高企業價值,而董事會的獨立性與企業價值之間為不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魯文紅概述了內部審計質量的控制因素、控制目標及其重要性,分析了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系統的構成要素及現實需求,并選取某公司的案例進行了深入分析。趙曉鈴、雷雨嫣基于中國內部審計協會2012年5月頒布的《中國內部審計質量評估手冊(試行)》將影響因素分為內部審計環境、內部審計主體、內部審計流程及內部審計結果四個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孫青通過設計發放企業內部審計質量調查問卷,利用數據來驗證影響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及程度,研究顯示企業的內部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并按影響程度排序如下:審計人員的素質、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內部審計部門的規章制度、內部審計協會的監管、內審部門負責人在審計過程進行的督導。孫青據此提出了建立高素質的內部審計師隊伍、合理設置內部審計機構、完善內部審計部門制度、充分發揮行業監管和部門督導的力度等政策性建議。趙華光,馬日波從影響審計質量的因素中的審計環境、審計機構、審計人員、審計程序、審計標準、審計方法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議。樊奕呈通過案例研究得出: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的內部因素中最為關鍵的是人員素質,其次是機構的設置方式;在企業外部,法律環境和行業環境對內部審計質量的影響最為直接。
(二)內部審計評價體系的構建
內部審計質量評價是保證與改進內部審計質量的重要措施,部分學者借鑒平衡計分卡的原理,試圖通過多維度分析,來構建綜合評價體系。在這方面,高巖芳、蒼樂、曹若霈、王芳芳等學者都做了積極的嘗試。曹若霈從值增值理論和平衡計分卡的原理修正了內部審計質量評價的六個維度,分別是管理層、董事會、外部注冊會計師、管理能力、執行能力及創新能力。翁賢東、涂明金、柯星角基于平衡記分卡和價值鏈管理理論,通過設計發放調查問卷進行因子分析,將內部審計質量評估體系分為五大模塊,分別是財務水平、內部審計環境、內部審計流程、客戶服務、內部審計成長與創新等指標維度構建了內審質量評估的基本框架。郭群、潘長宇、郭禮全、嚴忠新嘗試利用服務差距模型對內部審計質量進行評估,并以中國第一家內部審計通過IIA完全外部質量評估的中廣核工程公司為例,解釋了模型的應用??陆鹦銟嫿藘炔繉徲嬞|量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主體、評價客體、評價指標及評價方法四大要素,并使用了內部審計質量評價的改進方法--評分法,定位于內部審計的投入、產出的量化,使評價結果更具有客觀性和科學性。鐘凱林在內部審計質量評價中引入了風險管理和審計價值增值的理念,并結合審計部門工作實際,基于分機構、分項目的多維度評價,評價目標兼顧過程控制與結果運用,構建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實際應用提出了具體思路。張亞男從外部評價的視角,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分別從人員、制度、意識三個方面對我國組織內部審計機構的現實水平進行評估,得出我國絕大部分組織內部審計機構達到了一定水平,基本具備開展內部審計質量外部評估條件的結論。同時,也對阻礙組織開展內部審計質量外部評估的主要因素進行了分析,從意識、制度、人才、技術四個角度提出了保障機制,為我國全面開展內部審計質量外部評估提供外部保障。
(三)提升內部審計質量的建議
提升內部審計質量的建議研究對內部審計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裴芳榮、魏素艷基于公司治理的視角,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的雙重監督模式,一方面由監事會對董事會和總經理層進行監督和宏觀方面的調控,另一方面由內部審計機構對總經理及其下屬各職能部門的責任履行情況進行監督評價,內部審計對審計委員會負責,最終向董事會負責,保障經濟責任鏈條上各方的監督都能有效實施。趙璐提出應從保障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提高內部審計人員專業素養及知識結構、創新審計方式三個方面來提升內部審計質量。汪彥君從系統的角度提出從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主體、目標、作業程序控制和內部審計質量標準控制四個方面構建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并進行了應用。黃國瑞利用2007年北京市及遼寧省的內部審計現狀調研報告和3月7日全國內部審計工作報告,分析了內部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和質量現狀,在此基礎上從政府、內部審計協會、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三個方面提出了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的保障措施。唐欣榮提出了可以借助質量波動理論5M1E來分析產生內部審計質量的缺陷的六大要因,并采取對應的控制措施保障內部審計質量。
(四)內部審計質量的相關性
內部審計質量與組織的各項發展都息息相關,下面將學者研究的內容分為三個方面進行詳述。
1、與盈余管理相關
王守海選取了2006-2007滬深上市公司的部分樣本實證檢驗了操作性應計與內部審計質量為負相關關系,即高質量的內部審計能夠減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但其對內部審計質量的度量僅僅從客觀性、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和內部審計部門的規模三個方面進行,不夠全面。王兵、陳運佳、孫小杰選取中小板企業的數據,實證檢驗了內部審計負責人的特征與盈余質量的關系,結果表明,內部審計負責人的年紀越大、學歷越高,對盈余管理行為的抑制作用越大,而內部審計負責人的性別、資歷以及工作經驗對盈余質量沒有顯著影響。蔡春、蔡利、陳幸從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規模、設立動機和制度規范四個角度衡量了內部審計的質量特征,并通過2007-2008年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的樣本實證檢驗得出和其他學者相似的結論,即內部審計質量與盈余管理的負相關。趙瑜認為內部審計部門的大小、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以及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和權威性都可能影響盈余管理,并從公司治理的視角選用2007-2009三年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390個樣本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同樣顯示高質量的內部審計確實能夠對企業盈余管理進行約束。除此之外,張培、蔡利也采用相同的思路進行了實證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