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當代政府機關后勤管理問題探析
【第一章】地方政府部門后勤管理優化研究緒論
【第二章】政府機關后勤工作相關概念及理論
【第三章】國內外政府機關后勤制度的現狀與比較
【第四章】德州市機關后勤管理改革現狀及分析
【第五章】德州市政府機關后勤改革措施
【結論/參考文獻】基層政府機關后勤管理模式改進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 4 章 德州市機關后勤管理改革現狀及分析
我國政府機關后勤管理改革經過各方努力,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后勤改革中同樣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我們思考、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章以德州市政府機關后勤為例,提出政府機關后勤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
4.1 德州市機關后勤管理現狀
2008 年,德州市“五大班子”及市直部門集中辦公,在這種形式下,成立了德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負責綜合辦公區的后勤保障工作。下面著重介紹一下具有代表性的德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的情況:
德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成立于 2008 年 7 月,是正縣級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局機關有 5 個科室:辦公室(人事科)、財務科、安???、公車管理科、節能科。
下設三個副縣級事業單位:會展中心管理服務處、物業管理處和房地產管理處??偩幹乒?65 人。
德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實行“一二三四五”的總體工作思路,即圍繞一個中心搞服務,突出兩個重點抓管理,牢記三大職責統全局,打造四型機關樹形象,堅持五項原則抓落實。堅決按照“重點工作求突破,全面工作上水平”的總體工作目標,提高服務質量、加大管理力度、完善保障措施,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創新工作思路,提升管理素質。根據德州市政府機關后勤的具體情況,制定了“十大崗位目標”.這就明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標。德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的主要職能是:
1.負責制定德州市級政府機關事務后勤工作改革的措施并組織實施,負責后勤事務的管理、保障、服務等工作。
2.經由市政府授權,承擔德州市級行政事業單位相關國有資產的管理。
3.負責擬訂全市公務用車管理規定并組織實施;負責制定市級機關公務用車的車輛編制數和配備更新計劃;負責市級機關公務用車的購置審批、交舊配新,對達到更新、報廢標準的公務用車進行拍賣、報廢處置等工作;負責指導監督各縣市區公務用車管理工作。
4.負責制定全市公共機構節能中長期規劃和政策、制度;負責全市公共機構能耗統計,以及能耗監測平臺的建設管理工作;負責全市公共機構節能監督檢查和考核工作;負責全市公共機構能源審計工作,以及本級公共機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計劃的制定和組織實施;協助物業管理處做好綜合辦公區的節能降耗工作。
5.協調、監督安保人員做好行政中心綜合辦公區的安全保衛和秩序維護工作。
6.負責行政中心綜合辦公區設備設施的維護保養、消防安全、節能降耗等工作;負責行政中心綜合辦公區衛生保潔、園林綠化管理工作;負責行政中心綜合樓會議室管理服務工作;負責行政中心綜合辦公區辦公用房的分配、調劑和維修工作;負責行政中心綜合辦公區公共區域的使用管理及國旗更換工作;負責機關餐廳飯菜和服務質量、食品衛生安全、環境衛生、費用支出等監督管理,以及主副食原材料集中招標采購工作;負責指導委托服務單位建立完善各項制度標準;負責行政中心綜合辦公區搶險救災工作;督促協調相關業務單位對消防、食品衛生安全等工作定期監督檢查。
7.負責市政府授權的市級機關辦公用房建設項目的審核和計劃編制;負責政府授權的市級機關辦公用房及附屬設施、職工住房的統一規劃、組織建設和管理工作;負責政府授權的市級機關單位占有、使用的土地、房產等固定資產的登記及管理工作;負責行政中心綜合辦公區以外的辦公用房及附屬(經營性)用房的調配和維修管理工作;負責對所管理的市級機關房地產的綜合利用和開發工作;負責市級機關公有周轉房產的管理工作。
8.負責市委、市政府大型會議的服務保障工作。
4.2 政府機關后勤改革后取得的成績
德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自建局以來,從探索研究適合德州市實際的新模式,到具體工作的落實,從艱難的開端到現在的稍有成績,機關事務管理者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和汗水,體現出了智慧和勇氣。機關事務管理局充分發揮管理、保障、服務的職能作用,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提質增效,堅持制度化管理、標準化服務、程序化運行,各項工作實現了上級領導、機關單位、干部職工的“三滿意”,提出了圍繞一個中心搞服務,突出兩個重點抓管理,牢記三大職責統全局,打造四型機關樹形象,堅持五項原則抓落實的總體工作思路,以及“重點工作求突破,全面工作上水平”的總體工作目標,并且按照具體職能制定了“十大崗位目標”.經過幾年的努力,德州市機關事務服務模式、管理體制發生了深刻變革,逐步實現了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管理體制制度化。
2014 年,德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進行群眾滿意度調查,向集中辦公的機關部門、單位廣泛征求意見,收回征求意見表 45 張,從得票數量及比例可以看出各個機關部門、單位對機關事務管理局的工作是認可的,是滿意的,政府機關后勤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群眾滿意度調查數據分析見表 4-1.
4.3 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機關事務管理工作的日漸深入,其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顯現出來,影響了提供機關后勤服務的質量與效率,亟待進一步深化機關事務改革,探索新的更加適應德州機關后勤實際的管理體制和服務模式。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幾點:
4.3.1 機關后勤機構體制不夠完善
政府機關單位、企事業單位都設置有各自的后勤服務管理部門,負責本單位的后勤工作,各自為政,彼此之間在后勤管理服務工作上,沒有任何的聯系,也沒有上下級的業務指導關系,更沒有相互的配合、協助,都是各自獨立管理后勤工作。因此,政府機關后勤的機構體制還不夠完善,在各自的管理服務工作中,沒有統一的規劃和統籌安排,不能統籌有限的后勤資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合理分配和應用,造成了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2008 年,德州市五大班子(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市紀委)集中辦公,德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孕育而生,將其后勤部門及后勤資源進行整合和統一規劃,對綜合辦公區內的政府機關單位進行集中管理、統一配置服務資源,對其他縣市區的政府機關后勤管理改革來講,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
但是,德州市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工作經歷了 7 年的時間,縣市區建局進度比較緩慢,與市直后勤機關聯系不夠廣泛,封閉管理、自我服務的格局依然沒有打破,開門辦后勤、對外聯系溝通交流需要加強。經調查,山東省 140 個縣市區中,已有110 個縣市區成立了機關事務管理局,縣級建局率達 78.6%,而德州市下屬的 13 個縣市區中,僅僅有 3 個縣市區成立了機關事務管理局,有 2 個縣市區成立了機關事務管理辦公室,建局率僅為 38%,遠低于全省水平。政府機關“大后勤”的管理模式還亟待完善。其他沒有集中辦公、后勤服務工作分散管理的縣市區,在政府機關內部專門設置行政科或是機關服務中心,或是由政府辦公室人員兼任負責后勤管理工作,這樣和政府機關后勤工作統一安排、統籌管理的目標相差甚遠。山東省與德州市縣級建立機關事務管理局情況比較,見表 4-2.
經過詳細的調查,德州市具有機關事務管理局這一單位的縣市區,是借著政府機關集中辦公的東風而成立的,工作職責和工作范圍僅限于對本級政府提供服務,相互之間并沒有聯系,沒有形成比較完備的工作體系。各縣市區政府機關后勤管理工作比較分散,沒有統一的機構體制,影響了機關后勤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后勤資源的浪費、行政成本過高、服務質量不高的現象。
市級與縣級機關事務管理局的聯系也較少,各自負責本級的政府機關后勤管理工作,沒有在機構的體制上形成上下級的隸屬關系和指導關系,對本級的機關后勤管理工作也是僅憑借以往的工作經驗進行管理,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體系,阻礙了政府機關后勤管理工作的發展。
政府機關后勤人員的編制身份也不一致?;旧戏秩N情況:公務員身份、參照公務員管理、事業編制,身份編制不一,導致了后勤人員情緒化,工作積極性不高。
各級政府機關后勤管理單位的內部機構設置也不一樣,有的有三個科室,有的有五個科室,有的有下屬單位,有的沒有下屬單位。名稱也是五花八門,看似名稱差不多的科室,負責的工作內容差距較大,造成了機關后勤機構管理不統一、不規范的問題。
總的來講,德州市的政府機關后勤管理缺乏完善的機構體制,仍存在各自為政、“塊塊”管理的模式,缺少相互之間的聯系和協作,沒有上下級的隸屬關系,極大的阻礙了全市機關后勤管理工作的發展和改革。
4.3.2 機關后勤法制化程度較慢
隨著我國政府體制的改革和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舊的管理制度很難適應現階段的發展要求,已經過時落伍。大量的機關后勤工作人員還是按照以前舊的規則制度去工作,或者憑借著老經驗處理問題,就致使后勤管理工作欠缺和不到位的現象層出不窮,出現了管理工作的盲區。公共機構節能改革、公務用車改革和辦公用房改革等新任務、新工作的出現,更需要科學化的管理和制度化的保障,如果沒有適應新時期的規章制度,今后的管理工作將無法可依;沒有管理制度的指導,后勤工作也無從下手,即使開展了工作,也是比較混亂,不能規范統一。
德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在建局之初就制定了一些規章制度,但由于當時工作才剛剛開始展開,沒有實踐基礎,基本上以借鑒外地市先進的管理方式、方法為主,與工作實際不能完全合起拍來,也就是說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差一些,因此沒有執行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又組織制定完善了一些規章制度,但這些制度主要為財務制度、考勤制度、婚喪事務辦理規定等機關內部運行的管理制度。從 2010 年底至 2012 年初,歷時一年半的時間,開展了 ISO9001 標準體系認證工作,應該說這一次作了全新的艱難的探索,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這是一項系統工程,管理理念很先進,但由于該標準體系來源于企業,程序化的東西太多,不這樣做就不符合認證要求,因此就無法取得認證結果,面對機關事務管理局有政府機關、也有服務企業的情況不能順利進行,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建立機關事務管理局的縣市區政府,將后勤管理工作簡單的分為幾個科室去管理,沒有明確出科室的工作職責,有工作制度的,也是比較陳舊,不適應現階段的發展要求。在管理過程中也是僅憑經驗,基本上沒有相應的工作管理制度作為工作時的依據。
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指出要依法行政、依法治國,政府機關后勤管理服務工作要建立完備的、符合實際工作的規章制度,保證后勤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行,實現法制化運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規范后勤管理工作,加快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進度,使政府機關后勤工作積極、健康、高效、有序的發展。
4.3.3 后勤管理社會化程度不高
政府機關后勤部門社會化的程度普遍較低,雖然進行了后勤改革,但只是在形式上的改變,而后勤服務內容上并沒有實質上的變化,或是變化不大。一些政府部門只是簡單的將具有后勤性質部門與政府其他行政單位分開,而工作的內容和職責沒有改變,管理職能與服務職能仍然交織在一起。有的政府機關后勤部門實現了機關后勤社會化,但僅限幾項工作,沒有實現全部的市場化管理、社會化運作。
德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雖然在物業管理、衛生保潔、機關餐廳等管理工作上,面向市場開放,嘗試社會化管理探索,公開招標,利用社會上優秀的企業、公司提供相應的服務,但是速度仍然不夠快,并沒有完全的市場化、社會化,涉及后勤業務面還不夠廣。對于單項的后勤服務,雖然是通過公開招標取得的機會,但只有一家公司進行服務,缺少同行之間的競爭和對比,沒有完全引入市場機制,所提供服務的質量還是有很大進步的空間。
與此同時,政府機關后勤部門和服務委托單位沒有建立獨立的經濟核算關系,資金費用還是靠財政撥款,沒能做到自收自支。如果財政資金沒有及時到位,就會影響服務單位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直接影響到所提供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機關后勤部門又不可能左右財政資金撥款問題,這就說明機關后勤部門還是依附于政府機關,沒有形成獨立的法人個體和經濟核算實體去參與市場競爭。后勤服務部門沒有真正的融入市場,面向社會,影響了社會第三產業的發展,社會化程度有待于提高。
4.4 機關后勤管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4.4.1 計劃經濟時期遺留的機構體制問題
政府機關后勤部門是在計劃經濟時期建立和發展起來的,雖然現在已經進入市場經濟時代,但是政府機關后勤部門改革較為緩慢,仍然存在計劃經濟時期的影子,造成了政府機關后勤機構體制的不健全。
在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中,政府機關后勤部門的管理職能與服務職能沒有徹底的分開,仍然存在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現象,造成了管理和服務的標準不統一、行政成本過高、資源浪費等問題。雖然有的地方政府后勤部門在形式上將管理、服務兩種職能分開了,但是沒有完全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沒有獨立的財務核算和實行有償服務,仍然停留在等待財政撥款階段,較為被動。
自從設立機關后勤部門以來,就只是針對本級政府提供后勤服務保障工作,并沒有賦予國務院事務管理局對省級、市級、縣級事務管理局的管理和指導工作的職能,不是上下級的隸屬關系,仍然是各自為政、自我封閉的管理模式。因此,各級機關事務管理局之間并沒有相互的聯系工作、共同協作和交流經驗,只是憑借以往的、滯后的管理經驗進行工作。
許多人在思想意識中認為,后勤工作并不重要,輕視后勤工作,沒有科學的去管理,科室分配不合理,人員配置不到位,導致了政府機關后勤工作運轉較慢,計劃經濟時期的“大鍋飯”制度仍然存在,造成了工作積極性差、效率低下、后勤機構體制不完善。
4.4.2 后勤法制化長期滯后
履行政府工作要依據法律、法規,任何事情都要以法律為準繩,但是與政府機關后勤相關的法律法規只有《機關事務條例》,該條例也是 2012 年剛剛頒布,運行時間較短。我國幅員遼闊,行政區域較大,存在地域差距、民俗差異、經濟發展程度不同是不可避免的,政府機關后勤改革的程度也參差不齊,法制建設較為緩慢。
同一個法律法規運用到不同的地方區域,難免會出現不適應、不協調的現象,在操作上會遇到不同程度的難度,完全的貫徹實施需要一定的時間。
我國的法治起步較晚,公民的法制意識較為淡薄,有待于進一步的加強,這也包括機關后勤人員,加上法律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在后勤工作中無意識的按照規章制度辦事,憑經驗工作者居多?!稒C關事務條例》的出臺,極大的改變了這一現象,規范了機關后勤工作的標準、機構體制、管理模式,但頒布的時間較短,需要加強宣傳力度和強化執行措施,進一步的貫徹落實,才能改變機關后勤法制化長期落后的現象。
4.4.3 缺乏后勤市場化機制
市場經濟是在計劃經濟中孕育而生的,雖然現代我國經濟不再走計劃經濟的老路,但在各地區、各行業或多或少的會找到計劃經濟的影子。機關后勤管理體制不健全,在計劃經濟時期表現為權責不清、監督力度不到位,后勤成本失控現象經常出現;政府機關后勤機制不夠靈活,沒有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主要是分配、激勵機制不到位,后勤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沒有被充分調動。市場化經營極大的受到了限制,沒有危機意識,缺少質量意識,造成服務質量和效率低下,社會認同感不強。
由于政府機關后勤部門是針對政府機關單位,市場較為單一化,用戶不飽和,導致了服務產品和設施大量閑置,造成低收益、高成本的現象。
政府機關后勤制度化管理不完善,采購、供應和監督等環節監管力度不到位,各自為政,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后勤工作是第三產業的一種,有著很大的市場潛力和廣闊的前景,是第三產業中還未完全被開發的區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第三產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有關后勤的各種資源已經發展成熟,政府機關后勤部門要加快市場化進程,相應的優秀后勤管理服務方面的特殊人才尤為重要,也是不可替代的。
4.4.4 缺乏有效的績效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
政府后勤管理工作基本上沒有實施績效考核機制,不能極大的激勵和促進政府機關后勤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原因之一是因為財政資金不足和對機關后勤工作不夠重視,導致沒有績效考核的資金獎勵。只有充分調動后勤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搞好政府機關后勤工作,其他的政府機關工作的正常運行才有了真正的保障,這就需要有完善、健全、行之有效的績效考核激勵機制。如果沒有績效考核機制,后勤人員就沒有激情,沒有激情就沒有工作努力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工作的動力,好壞一樣,多少一樣,干與不干一樣,三天打魚兩天篩網,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種現象的出現就失去了評判工作優劣的標準,獎罰不公平,會嚴重傷害優秀員工的進取心和工作的激情。
小 結
本章通過研究德州市政府機關后勤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分析得出主要是由于歷史遺留機構體制問題、后勤法制化長期滯后、缺乏后勤市場化機制、缺乏有效的績效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這幾個方面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