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人口老齡化下財政政策改進探討
【第一章】人口老齡化稅收政策健全導論
【第二章】人口理論與財政理論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
【3.1】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與成因
【3.2】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財政政策現狀及問題
【4.1 4.2】人口結構預測與預測人口紅利情況
【4.3 4.4】人口老齡化對社會保障財政支出的實證分析
【第五章】財政政策支持人口老齡化的國際借鑒
【第六章】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財政政策調整與完善
【參考文獻】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財政政策優化研究參考文獻
4.3 人口老齡化對社會保障財政支出的實證分析
我國的社會保障財政支出根據我國的統計年鑒規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費、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財政支出以及社會保障補助等。社會保障補助主要包括對于社?;鸬难a助、對就業單位吸收就業人口的補助、對下崗職工的補助及對全國社?;鸬难a充部分。我國人口老齡化已經造成社?;饑乐夭蛔?,且隨著醫療費用的增大,這些都需要我國社會保障方面的財政補助。表4-5 中可以看出,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以及老齡化帶來問題,我國也在不斷增大這方面的補助資金。為了便于進行回歸分析,我們暫且將經濟發展速度、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以及政府效率這三方面的發展速度按當前來進行假設,且老齡人口數量與人口的老齡化近乎是保持螺旋式上升。因此我們就對老年人口數量和社會保障的財政支出進行了回歸分析,以期能發現人口的老齡化對社保財政支出的影響。
我們采用 EVIEWS 軟件對表 1 中的數據進行了回歸分析,用 LR 代表 65歲以上老人數,用 SG 代表社會保障財政支出數。然后運用計算機進行回歸分析。由于采用的數據是時間序列數據,需要從長期來看兩組數據的關系,所以要對模型中的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看是否具有單位根。這里采用了(AugmentedDick-Fuller, ADF)的方法進行檢驗。一般假設原變量是非平穩的,如果在給定顯著水平下,統計量即 ADF 值大于臨界值則接受原假設,反之則拒絕原假設,認為原變量是平穩的。由下表可以看出原變量并非平穩,需要進行差分或者是構建 AR 模型并對殘差進行平穩性檢驗,我們采用了后者。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兩個變量在經過二階差分后變為平穩序列,為二階單整序列,所以它們之間可能存在協整關系,還必須對其進行協整性檢驗。協整性檢驗是檢驗兩個或兩個以上變量的平穩性,一般的時間序列具有非平穩性,但如果它們之間的某種線性組合表現出平穩性,并且存在長期穩定關系,則為協整關系。
關于協整檢驗的方法有多種,如 Engle-Granger 提出的兩步檢驗法常用于兩個變量檢驗、Johanscn 和 Juselius 于 1990 提出的 JJ 檢驗法常用于多個變量檢驗。
本文采用前者進行檢驗:(1)構建回歸方程并計算誤差 e.(2)檢驗殘差序列的單整性,由此來看變量是否存在協整關系。利用 EVIEWS 軟件進行回歸分析得到型:SG = -18954.8480381 + 2.35067397717*LR
(1)根據表中我們可以知道 t 檢驗統計量小于 0.05 說明顯著,R2=0.948108 說明擬合較好。F 值為 310.6041,P 值為 0.000 也證明方程擬合較好,D-W 值為0.265860 小于 n=19,k=2 時的 dl 值 0.835.可以看出 D-W 值不符合要求,此值存在明顯的自相關現象。為了克服這種自相關性,我們在模型中加入了 AR 項,并最終建立了新的回歸方程,如下所示:SG = -25206.2936376 + 2.91263636744*LR + [AR(1)=0.83242794841]
(2)根據上表知道 t 統計量小于 0.05 方程通過顯著性檢驗。R2=0.988206 說明方程擬合效果很好。F=628.4161,p 值為 0.0000 明顯拒絕原假設。 D-W 值為1.680424 大于 du=1.265,小于 4-du =2.735,可見模型通過檢驗,參數設計比較合理。將模型進行化簡得到模型:SG = -25206.2936376 + 2.91263636744*LR
(3)根據格蘭杰檢驗法對殘差進行平穩性檢驗,ADF 檢驗通過。根據上述的到的方程,老年人口數量和社保財政支出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可以看出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數量如果增加 1 個單位,那么社保財政支出在長久時期來看就會增加2.91 個單位。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加,社保財政支出將會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預示著我國勞動創造的財富中將會有很大一部分用于老年人的社會保障支出,社會和家庭的養老負擔也會增大,經濟的發展將會面臨很大的影響。
根據本章第一節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未來預測,預測我國未來社會保障支出水平,既我國的財政養老負擔水平的體現。根據預測的結果可以看出,隨著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對社會保障帶來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2013 年我國社會保障財政支出為11874.48 億元,到 2020 年社會保障財政支出將會翻一番,到 2030 年我國社會保障財政支出將會達到 40248.10 億元,是現在財政社會保障支出的 3.38 倍。如今社會保障財政支出負擔都已經成為政府一大壓力,如果以這種速度發展,今后在財政社會保障支出方面,將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并且與之后的財政收入不足相對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財政收支不平衡。由此看來,自我養老是政府目前及今后一段時期大力倡導和鼓勵的。
4.4 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動對財政收入影響的實證分析
人口與經濟增長的理論中,勞動力投入、資本投入和經濟之間符合柯布。道【1】
其中 A 表示技術的進步,L 表示勞動力的投入,K 表示資本的投入, 、 分別表示勞動和資本所占的份額。勞動年齡人口指的是 15 到 64 歲的人口,但是并不一定全部參加工作,勞動年齡人口并不等于經濟生產中的勞動量,但是經濟中的勞動力與勞動年齡人口存在正相關的關系,勞動力一定是勞動年齡人口,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加大勞動力也隨著加大,因此勞動年齡人口與經濟增長有顯著的正像關系。檢驗國民生產總值與勞動年齡人口的擬合度 scatter,和預想相同。假設經濟增長與勞動年齡人口存在線性關系, ,y 代表國民生產總值,x 代表勞動年齡人口,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回歸方程:Y = -1592157.408 + 19.6838772663*X
從回歸的結果可以看出 y 與 x 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t 檢驗統計量顯著的接受原假設,f 檢驗統計量顯著的拒絕原假設,同時 R-squared 的值為 0.82189,說明此方程的擬合的比較好。根據得出的方程,即經濟增長與勞動年齡人口之間的關系,以及未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走勢,可以估計未來我國經濟增長的情況。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不僅對社會保障支出等財政支出結構帶來變化,同時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導致經濟增長速度受阻,納稅人口的減少同樣會使得我國財政收入遞減。增加財政收入的首要條件就是加快建設經濟,經濟增加才能保障我國的財政收入。如圖我國財政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的三點圖。圖中二者具有明顯的線性關系。假設 ,z 代表財政收入,y 代表國內生產總值。利用最小二乘法得一元回歸方程:Z = -10031.3132913 + 0.236383915698*Y
根據回歸的結果,t 檢驗統計量顯著的接受原假設,f 檢驗統計量顯著的拒絕原假設,同時 R-squared 的值為 0.996546,說明此方程的擬合的比較好。根據得到的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以及上述已經預測出來的未來國內生產總值的量,估計未來我國財政收入水平。根據以上兩個預測結果,由于從 2013 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減少,預計未來我國的經濟增長將會受到一定的遏制,我國的經濟將會出現負增長,同時我國的財政收入也會隨著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而快速減少。到 2030 年我國的財政收入將減少到 54205.61 億元,加之我國財政支出的不斷加大,這不僅使得之后我國的財政收支失衡,同時必將促使財政支出結構、社會生產方式、產業結構、消費投資結構等的系列快速轉變。
根據本章實證預測的數據,可以知道我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對未來的財政支出規模及結構,財政收入數量都會帶來很大影響。同時根據各個年齡段的具有不同的消費、儲蓄、公共需求的特點等,我國的財政政策需要進行較大的改革,在保障基本的社保水平的條件下,提出系統的有效的促進經濟增長的財稅政策,完善老年產業、鼓勵老年創業、完善財政關于養老的投融資政策等保障財政收入。除此之外,對于引進外來人口和繼續放開計劃生育到鼓勵生育轉變,保證必要的人力資源。加大財政教育支出,增加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等,完善財政對就業的政策,保證高的就業率,提高產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