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實施問題探究
【緒論】大學畢業生就業政策落地途徑分析緒論
【第一章】公共政策執行及其執行的影響因素分析
【第二章】我國大學生就業政策的歷史沿革
【3.1 3.2】湛江市大學生就業政策執行存在的問題分析
【3.3 3.4】大學生就業政策的評估
【第四章】上海大學生就業政策執行及其經驗借鑒
【第五章】促進湛江市大學生就業政策執行的對策
【總結/參考文獻】公共就業政策有效執行研究總結與參考文獻
緒 論
一、選題的背景及研究的意義
(一)選題的背景
由于高校逐年不斷擴招,大學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加上近一兩年來全球經濟不景氣,大批民營企業倒閉,導致畢業生人數供大于求,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因此合理利用與配置畢業生資源關系到社會穩定和諧,影響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
近年來,我國對促進畢業生就業也做出了一些政策要求。2011 年國務院發布的第 16 號文件:《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里針對現存的有關問題提出了對畢業生就業的工作要求。通知提出,中國最可貴的人才資源是大學畢業生,高校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工作是就業工作的首位,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為貫徹落實該通知精神,湛江市就進一步做好本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湛府辦【2013】23 號)。包括高度重視并切實做好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工作,將相關就業優惠政策給予兌現,指導并促進大學畢業生面向基層及艱苦地區就業,加強政策宣傳和督促檢查,落實資金保障等等。本研究通過調查湛江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執行的狀況,對照上海市大學畢業生就業政策貫徹實施的豐富經驗,提出促進湛江市大學生就業政策執行的對策。
(二)研究的意義
第一、理論意義。國內在就業指導及其政策的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缺乏在該領域的有關研究成果。因此,有必要研究從我國實際國情出發,通過借鑒別的地區就業政策執行的經驗,來完善湛江市的大學生就業政策的執行,提出相關的建議。
第二、實踐意義。由于高校逐年不斷擴招,大學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加上近一兩年來全球經濟不景氣,大批民營企業倒閉,導致畢業生人數供大于求,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因此合理利用與配置畢業生資源關系到社會穩定和諧,影響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湛江市現在實施的促進就業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就業,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因為政府的職能偏差、高校本身存在問題和政策執行的環境存在問題等,使充分就業受到了阻礙。本研究通過調查湛江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執行的狀況,對照上海市大學畢業生就業政策貫徹實施的豐富經驗,提出促進大學生就業政策執行的對策,以期待有針對性地解決湛江市高校畢業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實施高校全面擴招后,畢業生人數日益增長,他們找工作的問題難以解決,高校畢業生參加工作的急切和我國社會企業的崗位需求出現了尖銳的矛盾。怎樣將這尖銳的矛盾化解或者緩和,成為如今嚴峻就業情形下國家有關部門、高等教育院校、社會三者關注的重點。 如今,有一些學者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他們是從公共管理,經濟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等層面探究這一問題的。他們主要關注的是政府職能部門在高校畢業生就業中發揮的作用、就業與人力資源市場二者關系、產業和就業兩種結構的聯系、以何種舉措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相關政策等。其中,圍繞“大學畢業生就業政策”的研究成果可以分為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演變的歷史過程。
學者李同明全面闡述了中國高等院校大學畢業生資源配置相關機制的演變,并分析了配置機制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給出了解決政策。①周建民、陳令霞兩位學者通過研究表明健全我國社會市場經濟體制和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的演變緊密關聯,中國高校畢業生謀求工作的相關政策演化過程,體現了我國引導利益取向主要的變化過程,眾多的利益主體互相協作推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的不斷變化。②
第二,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體系的研究。
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體系在構建的過程中,已經建立起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由多文件構成的系統,但是系統并不具有完整性。秦建國就此問題展開分析時,提出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就業政策支持體系的層進性完善。③
第三,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對策的研究。
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對策的對應性研究方面,在梳理現有政策后,仲小晶提出大學生就業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的要求。①
第四,針對高校畢業生具體就業政策的研究。
具體就業政策主要包含創業政策、戶籍制度、社會保障政策等多個方面。吳君槐表示人才就業機會的獲得、擇業觀念大學生的轉變、公平競爭的獲取及自由流動等均需要健全、合理的社會保障制度提供支持,大學生在自我“轉業意識”強化的同時,也需要主動進行自主創業,并向社會提出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的需要。②《戶口不是限制大學生就業的罪魁禍首》里王太元在解析大學生就業與傳統戶籍制度之間的相關性之后,提出戶口本身不是大學生就業的障礙,戶口運用和對應的各類社會管理如工資待遇、生存條件、就業機會才是大學生就業的首要制約因素。③
第五,針對就業政策執行情況的研究。
路明華在系統分析就業政策的執行情況時,按照當前教育政策和教育政策的落實情況,對高中畢業生在國家提出的“村官”就業方針指導下,而進行的政策性目標的貫徹執行行為進行評判后,以此為基礎對比實施效果與設立之初的計劃目標之間的差距,并以差距為分析切入點。④于敏重點分析了就業政策在殘疾人就業方面所提出的保護性措施,并指出殘疾人就業受到制約的因素包含政策的內容、政策所指定的目標人群、政策落實的環境和機構等方面。最后從提升殘疾人就業率視角提出設立效機制等六項建議。⑤
(二)國外研究現狀
王萌以德國、日本、美國政府對大學畢業生就業政策的制定及政策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進行分析后,建議我國在大學畢業生就業政策完善方面應該強化政府職能。⑥劉怡在分析我國我國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問題后,提出可以勞動力供給方式及對應政策的完善來輔助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逐步完善。⑦邵存林、石松以英國、瑞典、美國等國就業供給促進措施和政策為案例,提出我國就業政策需要逐步改進的建議。①張華針對國外現有大學生就業保障制度的政策、資金來源渠道、類型特征等進行梳理后,建議我國需要以就業保障制度的強化和完善作為就業保障體系改革的切入點,并促進保障體系完整性、合理化設計和構建②。
三、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調查研究中很常用的一種研究模式,主要借助對現有文獻的搜集和處理,來為調查研究的主題分析奠定理論基礎。本人主要通過網絡、報紙、書籍以及相關法律、政策及法規,進行符合本文主題的資料搜集,為完成論文奠定了基礎。
(二)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用書面形式間接搜集研究資料的一種調查方法。在本研究中,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通過設計問卷,調查湛江市高校畢業生 150 名,借此掌握高校畢業生對我國制定的就業政策執行的了解及滿意程度,分析湛江市大學生就業政策執行的效果。
此外,本文還輔以比較法對現狀數據進行分析,是實證的基礎。
四、研究的內容及技術路線
(一)研究內容
本文共通過五大部分來研究,第一章分析公共政策執行理論及其執行的影響因素,梳理出基本點。再從第二章分析我國大學生就業政策的歷史沿革,具體說明擴招以前和擴招以來的就業政策,并分析了各階段的就業政策。第三章具體分析湛江市大學生就業政策執行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第四部分章分析上海大學生就業政策執行及其經驗借鑒。最后第五章提出促進大學生就業政策執行的對策,一是提高就業指導政策制定的質量,二是完善就業政策執行機制,三是優化政策執行的環境。
(二)技術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