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節約型政府創建問題探究
【第一章】改革分析視角下節約型政府構建緒論
【第二章】我國新時期節約型政府的涵義
【第三章】我國節約型政府建設的理論依據及經驗借鑒
【第四章】節約型政府建設中的問題現狀及原因分析
【第五章】改革視角下的節約型政府建設分析
【結論/參考文獻】節約型政府建設中的不足及對策結論與參考文獻
2 我國新時期節約型政府的涵義
2.1 “節約型政府”的涵義?
盡管目前學術界不少學者對“節約型政府”的概念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論證,但是出發的角度不同,分歧很大,所以目前尚未有明確的概念。而把握概念是理論研究的基礎,筆者認為,研究“節約型政府”建設必須先明確界定“節約型政府”的概念。
2.1.1 “節約”的內涵
(1)一般意義上的節約就是浪費的反義詞,即不浪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被通俗的認為就是節儉,表現在日常行為中就是節省、節制、節儉、不浪費。反映在經濟活動中就是使用盡可能少的資源或者持續利用資源,創造盡可能多的財富,最大限度的發揮生產資料或資源的價值。而反映在行政管理事務中,則是以最低的政府支出,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其最終目的是實現政府運行成本的降低。
(2)經濟學意義的節約講的是“時間”的節約。節約了時間,就是提高了效率。衡量指標則是“勞動時間”和“勞動效率”.由“勞動時間”節約實現生產成本節約進而轉化為生產資本的節約,這是節約的最終目的。在物質生產中,遵從節約,可以節省生產領域的生產成本和流通領域的交易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生產成本是必要成本,交易成本則可以盡可能降低,因此,實現交易成本最小化是經濟發展中最根本也是最終的節約。而反映在政府的節約需求上,就是政府運轉過程中交易成本即行政成本的降低和行政效率及服務水平的提高。
2.1.2 “節約型政府”的內涵
縱觀目前學術界關于“節約型政府”內涵描述發現,學者們尚未形成較統一的論述,多是各自從不同視角的解讀。學者黃愛寶直接從政府發展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角度指出“節約型政府就是節約資源①”,菅海平在談預算會計改革時提出“節約型政府是能夠以最低的預算產出最高質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政組織②.”,而周定財則強調“節約型政府應當是一個效益型組織,它以盡可能多地履行社會管理職能為最終目的”③.無論學者們是從成本角度出發,還是效益角度出發,都表明節約型政府必須是一個“節約花錢,盡量謀事”的政府。由此可見,上述觀點均是基于“節約”兩個層次的內涵,來作延伸到“節約型政府”的內涵上。從一般意義上的“節約”上來說,“節約型政府”應是不浪費的政府、節能政府,這是節約型政府的最基本形態。從經濟學意義上的“節約”上來說,“節約型政府”應是旨在追求最小的成本投入前提下獲得最大的效益產出①.將兩個層次的“節約型政府”結合起來,本文的觀點則是節約型政府是指一種政府通過進行科學、合理的制度安排,充分發揮行政資源優勢,降低政府的制度成本,提高行政效能,提供盡可能多且好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政府模式②.
2.1.3 “節約型政府”的特征
作為既定的政府模式:它應該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規模適度。政府是由政府機構、工作人員、工作職能和活動所組成。衡量政府規模的大小,必須確定其機構、人員及承擔職能的規模。機構的大小、人員的多少和職能的多寡影響政府運行中行政成本的絕對值。但并非機構越小越好,其機構層級必須與我國政府的經濟活動范圍、履行的社會管理職能大小相關。政府層級多,則人員規模就大,機構臃腫,不利于行政效率;層級過少,則不能涵蓋管理職能的方方面面,實現不了最佳收益。因此,必須是適度規模的政府。政府職能優化配置,在保證有效履行職能前提下,政府機構盡量精簡,并配置的合理人員規模。既有效的控制了政府的絕對成本,又有效的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
(2)成本低廉。從成本-收益角度出發,來衡量節約型政府的成本,必須是“低成本”,這是建設節約型政府的最基本要求。在節約型政府的建設中必須盡可能的降低行政成本,作為行為主體的政府因為其本身的非盈利性和公共性,在政府實施管理、消耗資源的過程中,并沒有特定的制度或約束來對成本的消耗進行控制?;ü义X,錢多錢少不重要,只要達到目的即可,這極易形成不計成本的浪費。因此,節約型政府建設必須明確成本低廉的特征。
(3)行為高效。從成本-收益的角度,來衡量政府行為的高效,必須是“高效益”.一方面高效更側重政府的行政效益高,即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能最大限度的滿足社會需求,贏得行政相對對象更大程度的滿意,樹立政府威信和形象;一方面高效注重節約時間成本使行政效率高,則更易于節省政府“生產”時間,使得政府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加快自身節約型政府建設。
(4)制度透明。著名的交易成本理論中的“經濟人假設”指出政府也是一個自利個體,因政府掌控著財力資源的控制權,謀求部門和個人私利十分便利,政府尋租行為造就了大量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勢必造成巨大浪費和惡劣影響。因此,節約型政府的制度必須透明。這要求政府必須建立一套公開、規范、行之有效的行政制度體系。在這一制度體系下,政府信息得以全部公開,政策決策民主,民眾能夠廣泛參于政府工作全程,并形成有效的監督。制度透明,政府運轉才能協調高效。
2.2 新時期我國節約型政府的內涵界定
新時期節約型政府的內涵包括:
(1)節約型政府是法治政府法治是一種理念?!爸螄呦仁苤朴诜ā?法治的實質就是要依法對政府治理,即政府必須接受憲法和法律的控制和約束,政府所行使的行政權力也必須限制在憲法、法律的范圍內,不能被濫用,政府行使行政權力的時候要體現法治的原則和精神,依法行政。因此,建設法治政府不光是行為上的依法行政,還要是理念上的依法行政。在法治政府建設中,政府權力的方式和程序由法確定,政府是否越權和濫用權力由法評價,權力的行使過程及其結果受法律的監督和控制。法治政府必須尊重和保障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是講究誠信、肩負責任,接受法律約束的政府。從法治的角度看我國的節約型政府建設,就是要依法進行政府改革,依法提高行政效率,避免政府行為的無度、浪費、低效。
(2)節約型政府是有效政府有效政府的一個關鍵即政府運作成本低、效率高。有效性要求體現了政府的自身優越性,是政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政府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技術”的有效?!凹夹g”是政府得以積極、健康、向上發展的源動力,是先進的生產力、高端的人才儲備、豐富的財力保障和能夠積極優化利用上述資源投資生產,實現更高社會效益的綜合管理能力;政府還必需具備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和效率,政府充分放權,讓市場和中介組織發揮生產活力,各司其職,以整個社會和民眾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保證民眾享受到有針對性、高質量的公共服務;有效的政府還需要適當的制度予以約束、激勵和保障,即具備制度效率。適當的制度的存在,可以使稀有的“技術”資源得到有效的使用,杜絕貪污腐化、化公為私的風險。適當的制度,可以將資源切實發揮效用,有效、有序、均衡地進行配置,防止尋租、濫權的可能。有效政府是“技術”、資源配置和制度三個方面效率的有機統一,是新時期節約型政府建設的最根本內容。
(3)節約型政府是有限政府有限主要是針對政府應承擔的職能來說的。有限性則證明政府不是萬能的。政府規模、職能、權利和行為均應限定在一定范圍內,這個范圍由政府存在的社會環境和法律所界定和約束。體現在:在權力方面,政府應放權,將權力嚴控在法治的框架下,在法治背景下,由法來約束政府規模、規定政府職能、限定政府行為;在職能方面,定位好自己的職能范圍,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有所為、有所不為。
(4)節約型政府是廉價政府廉價政府是由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提出的人民政府的最佳模式。它要求精簡、成本低。廉價政府的核心便是精簡。一是精簡機構,一是要放權。精簡就是要改善機構臃腫、職責不清、缺乏效率的無序管理局面,充分放權,退出資本生產領域,逐漸形成“小政府、大社會”格局,讓非政府的社會組織和公眾來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形成市場、政府和社會組織之間的互補、互動的關系。
(5)節約型政府是廉潔政府東漢著名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說“不受為廉,不污曰潔”①,即為廉潔的最恰當解釋。廉潔政府就是“廉政”政府?!傲币笳仨殹罢帧憋L清氣正、公正廉明;“政制”公開透明;“政策”施政于民、為民謀利;“政德”不謀私利、不枉法、不濫權?!罢帧?、“政制”、“政策”、“政德”是對政府機構及公職人員的基本要求,是對民眾最基本的承諾,是建設民主法治的節約型政府的保證。
通過分析,本文把節約型政府是法治政府和有效政府的內涵放在了第一位和第二位,充分肯定了依法治國為改革發展開路護航的重要性,完全符合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決策部署,真正詮釋了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同時,建立有效地政府,為人民群眾提供更滿意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這才是十八大以后政府改革的最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