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評估探究
【第一章】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優化分析引言
【第二章】公共文化服務相關概念界定和理論基礎
【第三章】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建構
【第四章】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評價方法
【5.1 5.2】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與需求分析
【5.3】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評價結果分析
【第六章】改善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的對策
【結論/參考文獻】河北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改進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3 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
3.1 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評價的價值取向
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評價的價值取向是由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度和利益選擇決定的,它影響和制約著評價指標的設計、評價標準的選擇及評估結果的運用等各個方面。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是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評價的前提。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評價應樹立這樣的價值取向:經濟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相結合;以人為本;社會公平。
首先,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評價應堅持經濟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相結合的價值取向,即除了要盡力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處理好投入與產出的關系之外,還要在最大程度上達到政策目標和其他預期結果。其次,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以滿足人們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目標,提高公眾的參與度和滿意度,為公眾設計便利通暢的表達意見的渠道,使得供需相匹配,同時也應注意避免盲目迎合公眾的需求,提倡科學、先進的文化熏陶,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最后,堅持社會公平的價值取向,意味著在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改革中,政府必須承擔公共責任,維護社會公平,改善公共文化投入和資源分配的不公平性。
3.2 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評價的內容與基本維度
3.2.1 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評價的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評價的內容既涉及責任主體,也涉及實施主體,即廣大的文化事業單位(圖書館、博物館等)和一部分文化企業單位(藝術表演團體和藝術表演場館),也包括群眾業余文藝團體。由于公共文化服務的實施主體廣泛,同時考慮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選取了主要的公共文化機構進行評價,即,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群眾文化機構(包括群眾藝術館、文化館和文化站)、藝術表演團體(事業)、藝術表演場館(事業)5 類,考慮到基層公共文化機構的重要性,單獨對鄉鎮(街道)文化站、社區(村)文化室的一些方面分別進行評價。
有學者大致從公共文化服務的總體效應、有效供給狀況、服務保障三個方面對公共文化服務進行績效評價,其中總體效應是指公共文化服務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反作用。由于公共文化服務的總體效應具有滯后性,滯后期也不確定,而且其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往往通過與教育水平、經營性文化產業等綜合作用而來,所以公共文化服務的總體效應難以準確衡量,本文不采納這樣的分析角度。
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對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評價的內容進行劃分:根據評價的目標劃分,績效評價分為經濟性評價、效率性評價、效果性評價和公平性評價;根據績效評價的范圍劃分,績效評價分為投入、過程、產出和結果四個方面。本文從評價范圍的角度對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進行評價。
3.2.2 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評價的基本維度
評價的基本維度就是根據評價的目標、價值取向和內容而確定的評價范圍類型。通過維度區分,有助于避免評價內容的重復,可以集中評價視角(毛少瑩,2007)。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評價涉及的對象是多元的、內容是廣泛的,因此確定了五方面的評價的基本維度:
(1)政府投入。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務的唯一責任主體,負責著文化政策、規劃等的出臺和實施的工作,其對公共文化服務投入的多少和投入的分布直接決定了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規模和質量,所以對政府財政投入狀況和使用狀況進行評價分析是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評價的重要內容。由于目前民辦非營利文化機構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量很小、復雜多樣,所以它不是績效評價的重點?;谝陨峡紤],把政府投入單列一個維度。
(2)發展規模。它是指公共文化設施種類、數量和面積以及開展公共文化活動的種類和次數等,也就是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狀況。健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勢必需要一定的載體,并形成一定的規模才可能達到,如一定數量的博物館、公共圖書館等和一定面積的藝術表演場館、文化館等。發展規模這一基本維度可以客觀地從一個量化的角度評價績效。
(3)運行機制。其是指激勵、約束和監督人的行為的基本準則和相應制度。靈活完善的運行機制潛移默化地保障組織內部工作的目標與任務順利實現。本文的運作機制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過程及影響因素,包括決策機制、監督機制、反饋機制以及公共文化機構的人員隊伍。
(4)社會參與。這一維度的設立,一方面反映了所建的公共文化設施和活動是否符合公眾需要和受公眾歡迎,通常用公共文化設施的利用率和公共文化活動的參與率表示;一方面衡量實施公共文化服務政策的經濟社會效應,通常用文化(文物)事業機構受益人口所占比重來表示。所以“社會參與”這一維度可以很好地說明公共文化服務的效果以及是否實現了供需對接。
(5)公眾滿意度。它是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高低的最直接的反映。以問卷調查的方式獲知公眾滿意度,是對一項文化服務績效評價最直接的辦法。將公眾滿意度測評引入到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估,是公民參與的重要渠道,也是掌握居民文化需求和公共文化服務供需對接狀況的重要途徑。
3.3 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評價選取指標的基本原則
在明確評價基本維度的基礎上,就可以分解形成評價的基本指標。評價的基本指標直接反映了評價的價值取向,體現了評價的內容,是進行績效評價的基礎和關鍵,所以選取評價指標時必須遵循這些基本原則:
第一,目標統一性原則。即指標體系與被評價的對象的目標、績效評價的目的三者之間應當是統一的,這樣才能保證績效評價的有效性。第二,整體性原則。即要求指標體系內部的指標能夠完整全面、系統客觀地反映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價的數量和質量,綜合有效地衡量公共文化服務的整體績效水平。第三,可比性原則。即首先要求指標要有相互獨立性;其次,要與國內通用的、規范的名稱、口徑和計算方法相同;再次,指標還應當具有長期適用性,便于一定時期內績效考核的穩定和連續性。第四,可測性原則。即指標應具有可測性。第五,簡明實用原則。是指選取指標時要抓大放小、盡量少而精,因為公共文化服務涉及的內容廣泛、復雜多樣,績效評價不可能完全覆蓋,只能選取每類評價對象的最具代表性的指標來進行分析評價。
3.4 各類指標的說明
基于上文的分析研究,本文從政府投入、運作機制、發展規模、社會參與、社會滿意度這五個方面對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進行評價。
3.4.1 政府投入
根據指標的重要性和數據的可得性,“政府投入”一級指標主要包括“總體公共文化投入”和“人均公共文化投入”這 2 個二級指標,從總體和人均公共文化投入狀況的層面分析河北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投入狀況。
“總體公共文化投入”二級指標下設“文化事業費占地方財政支出比重”、“文化事業費同比增長率”2 個三級指標,這兩個指標都是反映文化事業費總體投入狀況的重要指標,也反映了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視程度,指標值越高,說明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支持力度越大?!叭司参幕度搿倍壷笜讼略O“人均文化事業費”、“人均公共圖書館購書費”2 個三級指標,前者是常用的反映人均公共文化投入水平的指標,后者用于反映公共圖書館藏書更新的快慢程度,指標值越高,說明經費充裕度越高。
3.4.2 運作機制
本文從決策機制、監督機制、反饋機制、人員隊伍這四個方面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運作機制進行分析評價,由于無法對決策機制、監督機制、反饋機制進行量化和統計,而且河北大部分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在這三方面類似,所以對這三方面只進行定性的分析和評價,不計入最終的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分中。根據指標的重要性和數據的可得性,“運作機制”一級指標主要包括“主要公共文化機構從業人員隊伍”、“基層公共文化機構從業人員隊伍”2 個二級指標?!斑\作機制”從公共文化機構從業人員數量和專業素質兩個方面分析評價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保障程度。
“主要公共文化機構從業人員隊伍”二級指標中的公共文化機構包括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群眾文化機構(群藝館、文化館、文化站)、藝術表演團體(事業)、藝術表演場館(事業)這五類機構,該指標下設“每××千人中有一名主要公共文化機構從業人員”、“主要公共文化機構中級及以上職稱人數占總從業人數比重”2 個三級指標,前者用于考察文化部門的從業人員數量是否與所服務的人口相協調,該指標值越高,說明公共文化機構的從業人員越少。后者可以反映主要文化部門從業人員素質,該指標值越高越能保證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效果,是正指標。
“基層公共文化機構從業人員隊伍”二級指標主要考察基層公共文化機構從業人員的數量和工作技能狀況,下設“每個文化站的在編人員數”、“平均每社區或村擁有的群眾文化機構指導的業余文藝團隊數”2 個三級指標,前者用于反映文化站工作人員數量是否充足和穩定,后者用于反映基層的群眾業余文藝團隊的活動水平和發展狀況。該指標值越高,說明基層的公共文化服務運行的保障程度越高。
3.4.3 發展規模
“發展規?!币患壷笜酥饕ā爸饕参幕O施的數量”、“主要公共文化設施的面積”和“主要公共文化產品的數量”以及“主要公共文化活動的數量”4 類二級指標,從公共文化設施的數量和面積、公共文化產品和活動的數量這三個層次來分析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規模。
“主要公共文化設施的數量”二級指標主要通過圖書館、博物館、群眾文化機構的數量與所服務人口的協調程度以及文化站和文化室的覆蓋情況,反映公共文化設施的數量狀況,下設“每××萬人擁有一座公共圖書館”、“每××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每××萬人擁有一個群眾文化機構”、“鄉鎮(街道)文化站覆蓋率”、“社區或村文化室覆蓋率”5 個三級指標,前 3 個三級指標值越大越容易造成公共文化設施利用中的擁擠,越小代表公共文化設施供給的越充足,越有利于滿足公眾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是逆指標。后 2 個三級指標都是用于反映基層公共文化機構的發展規模,指標值越接近于 1,越能實現高水平的供給績效,是正指標。
“主要公共文化設施的面積”二級指標主要通過圖書館、群眾文化機構的面積與所服務人口的協調程度,反映公共文化設施的面積狀況,下設“每萬人擁有的公共圖書館建筑面積”、“每萬人擁有的群眾文化設施建筑面積”2 個三級指標,這類指標值越大,越能保證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效果,是正指標。
“主要公共文化產品的數量”二級指標主要通過公共圖書館和博物館所提供的產品數量與所服務的人口的協調程度,反映主要公共文化產品的數量狀況,下設“公共圖書館人均藏書量”、“公共圖書館人均年新增圖書藏量”、“博物館每萬人擁有的藏品數”3個三級指標,這類指標值越大,代表公共文化機構的產品越豐富和充足。
“主要公共文化活動的數量”二級指標主要通過博物館、群眾文化機構、藝術表演團體(事業)以及藝術表演場館(事業)開展的活動或組織演出的數量以及藝術表演團體(包括事業和企業)送演出下鄉的數量反映公共文化活動的數量狀況,下設“博物館平均向每萬人提供的展覽數”、“群眾文化機構平均向每千人提供的活動次數”、“藝術表演場館(事業)每機構平均演出場次”、“藝術表演團體平均向每個村提供的演出場次”
4 個三級指標,前兩個指標用于反映公共文化活動數量與所服務的人口是否協調,“藝術表演場館(事業)每機構平均演出場次”用于反映藝術表演場館活動的效率,“藝術表演團體平均向每個村提供的演出場次”用于反映農村的公共文化活動供給狀況。這類指標值越大,說明供給的公共文化活動越充足,居民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的機會越多。
3.4.4 社會參與
考慮指標的重要性和數據的可得性,“社會參與”主要包括“主要公共文化設施或產品的利用”和“主要公共文化活動的參與”2 個二級指標,從居民對公共文化設施的利用和公共文化活動的參與狀況兩個層次來反映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中居民的參與水平。
“主要公共文化設施或產品的利用”二級指標通過居民對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的利用狀況來反映公共文化設施的利用狀況,下設“公共圖書館年內人均到館次數”、“公共圖書館平均每冊藏書年流通率”、“年內人均參觀博物館次數”3 個三級指標,這 3 個指標分別用于反映公眾對公共圖書館、館藏圖書和博物館利用狀況,也可以反映公共文化設施或產品的受歡迎程度,這三個指標值越高,代表公共文化設施或產品利用率越高、越受歡迎。
“主要公共文化活動的參與”二級指標通過居民對群眾文化機構、藝術表演團體(事業)、藝術表演場館(事業)舉辦的活動和演出以及藝術表演團體送演出下鄉的參與水平,來反映居民對公共文化活動的參與狀況和效果,下設“群眾文化活動參加率”、“藝術表演團體(事業)平均每場國內觀眾人次”、“藝術表演場館(事業)平均每場坐席利用率”、“每個農村居民觀看藝術表演團體演出次數”這 4 個三級指標,分別用于反映群眾文化機構舉辦的活動、藝術表演團體(事業)和藝術表演場館(事業)組織的演出以及送演出下鄉受歡迎的程度,指標值越大,代表參與的居民越多、公共文化活動越受歡迎,否則公共文化活動就不符合公眾的文化需求。
3.4.5 公眾滿意度
本文專門設計了河北省居民文化生活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有效性狀況的問卷,以了解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與需求是否對接以及公眾滿意度。
在公眾滿意度調查部分,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公眾評價的主觀性,首先請居民對“政府對居民文化娛樂生活重視程度”、當地的文化工作人員和組織的工作技能、公共文化氛圍分別進行評價,這是與公眾滿意度聯系密切三個方面;然后請居民對當地公共文化服務的豐富性、質量和便利性分別進行評價,這是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的三個重要方面;最后再請居民對其整體狀況進行評價。對滿意度設置了五個等級,即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由居民做出選擇。
本文沒有把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眾滿意度值計入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總的評分中,原因有二:一方面公眾滿意度沒有現成的數據作參考,只能通過調研的方式獲取,受客觀條件和筆者能力的限制,無法對河北各個地區的公眾滿意度進行調查;另一方面由于河北各個地區的居民經濟條件、知識水平和生活環境以及對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績效的期望等的不同,各個地區之間的公眾滿意度的可比較性還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