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東高地街道社會服務管理網格化研究
【第一章】街道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問題分析緒論
【2.1 2.2】網格化語境下的多元治理主體
【2.3】信息技術在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中的運用
【2.4 2.5】開放的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及權力多向度運行
【第三章】東高地街道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第四章】東高地街道網格化社會管理改進對策
【結論/參考文獻】公共治理理論下社會管理網格化探析結論及參考文獻
三、信息技術在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中的運用
信息技術在治理中的運用使得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區別于傳統城市管理。將信息技術作為管理手段運用于治理過程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實現的。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包括底層數據、信息平臺、移動終端三個方面,具體說來,包括(1)采集、錄入、更新基礎數據;(2)繪制電子地圖;(3)搭建指揮平臺與信息平臺;(4)構建信息系統。
(一)基礎數據采集、錄入
基礎數據是使用信息技術實現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的基礎,信息技術必須要有底層數據作為支持,才能進一步建立起管理平臺,便于在管理過程中即時定位、迅速反應、辨別事件類別、實現管理的精細化、精確化。通過基礎數據采集可以實現一次統計,多次使用,即通過本次對基礎數據進行全面統計,可以免去今后多個部門、多個口徑對數據的重復統計,已經統計好的數據可以在多個政府部門間共享使用,提高了管理效率。
基礎數據包括 5 大類 70 余項信息數據:(1)人房關聯數據;(2)重點人口數據;(3)地點數據;(4)物件數據;(5)組織數據?;A數據錄入網格信息平臺(下文詳述)后,形成信息平臺底層數據庫,可在實際使用中隨時調用。在通過信息平臺和“社管通”查閱時,數據信息附加位置信息,可以精確定位網格內任意位置,并讀取這一位置的多種屬性,這些基礎數據一目了然。
基礎數據并非一成不變,隨著時間的推移,服務管理的對象如果是人,就會流動;如果是物,有可能損壞;商鋪經常易主;物防、技防設備可能增減等等,基礎數據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因此,基礎數據采集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數據庫也處于不斷的更新中。表 6 列出了基礎數據采集內容的簡要分類,更為詳盡的基礎數據采集內容見附錄 1.
(二)網格電子地圖繪制
完成網格劃分與基礎數據采集、錄入后,就可以繪制網格電子地圖了。依據已劃分好的網格,由專業人員在電腦中繪制成網格電子地圖,再將各項基礎數據標示在網格電子地圖上,錄入到網格信息平臺中,也作為底層資源數據庫,供網格管理人員隨時調用。網格電子地圖可以放大縮小,具備定位功能與查詢功能,在配合“社管通”使用時,可以對“社管通”所在的位置定位(精度 50 米),也可以輸入地址查詢到該地址在網格電子地圖中的位置。圖 3 顯示在“社管通”中查看到的不同級別的東高地街道社區 A 的網格電子地圖。
(三)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指揮平臺與信息平臺建構
社區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指揮平臺(以下簡稱社區指揮平臺)的實體表現為社區“一站三室”①,虛擬表現為社區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平臺(以下簡稱社區信息平臺)。社區指揮平臺負責社區層面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的組織、協調。
街道綜治辦牽頭成立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指揮分中心(以下簡稱街道指揮分中心)。街道指揮分中心的實體表現為街道“一辦四組”②,虛擬表現為街道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平臺(以下簡稱街道信息平臺)。街道指揮分中心設置在街道辦事處綜治辦③.街道指揮分中心負責街道范圍內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的組織、協調,及時通過協調、安排街道相關科室處理社區通過社區信息平臺上報的案件,在案件結案后及時反饋至網格,同時指導社區做好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工作。
豐臺區成立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指揮中心(以下簡稱豐臺區指揮中心)。豐臺區指揮中心的實體表現為綜合協調辦公室和運行監測辦公室,虛擬表現為豐臺區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平臺(以下簡稱豐臺區信息平臺)。
(四)信息系統“三+1”模式建構
在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過程中,依托信息系統作為技術手段來實現管理過程中的信息傳遞。社區信息平臺、街道信息平臺、豐臺區信息平臺這三級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再加上每個網格長使用 1 臺“社管通”終端,共同構成了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信息系統“三+1”模式。信息系統“三+1”模式的基礎是互聯網的使用與應用軟件的開發。
社區信息平臺的主要功能是匯總本社區內各網格上報的案件,將需要街道指揮分中心協調處理的案件上報;街道信息平臺的主要功能是匯總各社區各網格上報的案件,將需要街道層面協調處理的案件轉派,即根據案件類別將案件派往街道相關科室或職能部門,將需要豐臺區指揮中心協調處理的案件上報;豐臺區信息平臺的主要功能是匯總各街道各網格上報的案件,將需要豐臺區層面協調處理的案件轉派至各區級政府職能部門或上報至上級領導。
網格內使用的“社管通”終端,是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實現信息快速傳遞的最前端工具,是整個信息系統里所有案件的信息化來源?!吧绻芡ā钡谋举|是“智能手機+應用軟件”.目前東高地街道各網格使用的“社管通”為豐臺區統一配發的智能手機,手機內安裝了“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 PDA 智能終端系統”軟件,可以實現記錄巡查、登記案件、記錄處置結果、查詢人口、查詢案件、瀏覽地圖等功能。
圖 4 是“社管通”不同工作界面的截圖,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6 張截圖分別顯示了“社管通”的登陸界面、工作主界面、事件登記界面、多媒體記錄界面、事件臺賬查詢界面和任務界面?!吧绻芡ā钡墓δ鼙容^多,常用功能可分為兩類:
(1)使用手機的功能實現撥打電話、收發短消息;
(2)使用應用軟件的功能實現案件的記錄、查詢、接收。
①網格長或網格助理員在網格內巡查時,隨身攜帶“社管通”,并使用“社管通”通過文字、圖片、音視頻記錄下各類案件。只要是通過“社管通”記錄的案件都會形成一個案件編號,所有案件均需完成“發現-立案-處理-結案”這一“處置循環”后方可算作處置完畢。在案件處理過程中,可通過“社管通”實時查詢案件處理進度。同時,社區信息平臺可以給“社管通”派件,持有“社管通”的網格長或網格助理員在接到派件后,需要盡快趕往案件發生地點,及時處理案件,并在系統內對案件銷賬。信息系統“三+1”模式是實現權力網絡狀運行的技術依托,網格長使用“社管通”可以直接聯系派出所(隊、站)在網格的派駐員,社區信息平臺可以上報案件,街道信息平臺與豐臺區信息平臺可以轉派案件,街道和豐臺區的相關科室或職能部門可以通過本級信息平臺查看轉派的案件,在規定時限內處理。交叉的權力運行使權力主體之間變成互相關聯的網絡狀關系,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政府部門之間通過信息系統聯結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條狀分割管理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