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生涯管理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相結合,對決定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在此基礎上確定一個人的事業奮斗目標,并選擇實現這一事業目標的職業,編制相應的工作、教育和培訓的行動計劃,合理規劃每一步驟的時間、順序和方向,高效行動,靈活調整,有效提升職業發展所需的執行、決策和應變技能,使自己的事業得到順利發展。
職業生涯管理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而出現的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它通過分析、評價員工的能力、興趣及價值觀等,確定雙方都能接受的職業生涯目標,并通過培訓、工作輪換豐富工作經驗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實現員工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
二、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意義
1. 引導大學生確立人生方向和奮斗目標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從入學開始。剛入學時,大學生對專業學習感到茫然,對大學的教學方式還不適應。學校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一方面可使他們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了解所學專業的特點、學習要領和就職基本要求,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適應期。另一方面,引導他們實現自我認知、自我教育、自我成長,促使他們轉變學習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努力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達到學業、職業、事業的正向發展。
2. 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和評估自我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引導大學生在了解自身基礎上,確定適合的職業方向和目標,制定相應的職業計劃。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大學生根據自己的職業定位,不斷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運用科學的方法,挖掘潛能,采取可行的步驟和措施,提升求職能力,逐漸縮小職業理想與職業現實間的差距。
3. 促使大學生確立職業目標和提升職業競爭力
許多大學生到了臨近畢業階段,對自己的職業理想、目標、興趣、能力及面臨的職業環境沒有清晰的概念。在選擇職業時,往往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從眾性,不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浪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學校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促使大學生盡早確立職業理想和目標,并在目標的指導下,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提升綜合素質,為增強職業競爭能力打下基礎。
三、職業生涯規劃書實例分析
某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書,在“航天杯”首屆中國大學生職業規劃設計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F對該規劃書進行實例分析,相信對企業員工的職業生涯管理具有參考意義,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具有研究價值。該職業生涯規劃書中從職業定位、認識自我、職業環境、實施路徑及評估調整等方面做了詳盡全面的闡述??梢钥吹皆撋诼殬I期望與價值觀自我評價的探索動機推動下,對自我和獲得職業發展相關的環境因素進行分析探索,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獲得相應職業認知和情感反饋的過程,其最終目的是實現職業生涯的自我發展和整合。
1. 職業生涯定位分析
國外職業規劃從孩提時代就已開始做性格測試,看其將來適合從事什么職業,以多樣化的形式進行職業引導,注重學生對社會工作經驗的積累。在我國,由于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和職業心理輔導嚴重滯后和缺失,導致許多大學生在人生選擇的最重要階段完全跟著感覺走,致使很多人有走錯路、入錯行,無線悔恨、懊惱。而一旦放棄自己的職業則意味著承擔更大的機會成本,同時在心理、家庭等方面也會產生很多問題。職業生涯定位要客觀全面認清自我,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結構、職業偏好、期望、行為風格、優劣勢等。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才能準確選定適合發展的職業生涯路線,對職業生涯目標做出最佳選擇。
大學生在實施職業生涯定位時,需要明確三個要點:一是自己希望向哪一條路線發展,主要評估自己的價值、理想、成就和動機等;二是自己適合向哪一條路線發展,主要評估自己的性格、特長、經歷及學歷等;三是自己能向哪一條路線發展,主要評估自身所處的社會環境、經濟環境、家族關系等。該生根據實際情況和面臨的職業環境,將整個職業生涯按照時間順序分三個階段:大四階段;基層教師(23-35歲);西部辦學(36-60 歲)。
2. 認識自我分析
在該規劃書中,該生考慮自身的職業能力、價值觀、人格及對個人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進行 SWOT 分析。從個體適應性和終生性的角度看待職業生涯探索階段的活動,主要體現在探索的態度、職業目標的修正或職業期望調整的動態管理過程中,一旦形成某種相對穩定的職業生涯 PDCA 管理模型,就會持續應用于職業生涯的確立和維系過程中,這也是職業生涯發展理論的新取向之一。
除了正確、客觀地認識自我外,還須充分了解所期望的職業機會,以及進入該職業門檻的崗位要求,尤其是一些熱門行業,職位對人才素質與勝任能力的要求較高。深入了解行業預期與職位的需求狀況,結合自身特點評估外部職業機會,才能選擇愿意為之終生奮斗的理想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