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根據中國職業規劃師協會的定義,職業生涯規劃是指針對個人根據職業選擇的主觀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和測定,確定個人的奮斗目標并努力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20世紀末,我國開始在高校大力宣傳和推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并取得較好的效果。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建立科學的擇業觀、提高就業市場配置的成功率、降低離職率以及減輕當前的就業壓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目前學術界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基本都停留在如何開展職業生涯規劃,以及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和意義等方面,而對職業生涯規劃主體的影響因素方面的研究比較欠缺。
本文試圖從職業生涯規劃的主體--大學生入手,主要從他們的年級、性別、生源地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研究人員認為,大學生在這些因素上可能存在差異,應該針對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法。因此,本研究主要調研不同年級、性別、生源地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二、研究對象、方法和工具
1.研究對象。研究對象來自江蘇省蘇州地區兩所高校:蘇州大學和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其中,蘇州大學為本科院校,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高職院校。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回收446份,回收率為89.2%;其中有效問卷426份,無效問卷19份,問卷有效率為95.7%.
本次有效問卷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如下:本科生114人,占總人數的26.8%;??粕?12人,占總人數的73.2%.男生123人,占總人數的28.9%;女生303人,占總人數的71.1%.大一學生211人,占總人數的49.5%;大二學生46人,占總人數的10.8%;大三學生147人,占總人數的34.5%;大四學生22人,占總人數的5.2%.
本次有效問卷調查對象生源地情況如下:來源于城市的26人,占總人數的6.1%;來源于城鎮的172人,占總人數的40.4%;來源于鄉村的228人,占總人數的53.5%.
本次有效問卷調查對象父親受教育程度情況如下:小學畢業的40人,占總人數的9.4%;初中畢業的202人,占總人數的47.4%;高中或中專學歷的149人,占總人數的35%;大學或以上學歷的35人,占總人數的8.2%.
本次有效問卷調查對象母親受教育程度情況如下:小學畢業的91人,占總人數的21.4%;初中畢業的217人,占總人數的50.9%;高中或中專學歷的107人,占總人數的25.1%;大學或以上學歷的11人,占總人數的2.6%.
2.研究方法。(1)文獻法:通過對國內外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理論資料進行學習研究,了解目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基本情況、實施情況、研究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將來努力的方向。(2)問卷法:對相關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通過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從中找出影響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要因素。(3)個別訪談法:對部分大學生進行重點、難點、疑點訪談,盡可能全面收集資料。
3.研究工具。研究人員自行編制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共31個題目,分為6個維度,分別是職業認知、職業定向、自我認知、職業信念、職業探索、職業期待。采用5等級評分:“非常符合”記5分、“比較符合”記4分、“不能判斷”記3分、“比較不符合”記2分、“非常不符合”記1分。
研究人員首先對量表進行信度和效度以及項目相關性檢驗,通過試測后統計:總量表的α系數為0.693,其他各分量表的α系數分別是:職業認知5個項目α系數為0.648、職業定向5個項目α系數為0.579、自我認知4個項目α系數為0.533、職業信念6個項目α系數為0.266、職業探索5個項目α系數為0.632、職業期待6個項目α系數為0.482,表明調查問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除職業信念α系數為0.266,其余各分量表的α系數在0.482~0.648,表明分量表上各項目之間有較高的正相關。綜合初測結果表明自編量表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而且6個項目之間有較高的正相關,是可以進行大規模測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