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工作是我國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人才保障。黨和國家及各部門對大學生村官工作做出了種種安排與指導,但大學生村官工作的長效發展仍未達到預期效果。一項關于大學生村官發展的調查報告顯示: 截至2014年底,在崗大學生村官僅有18萬人,全國大學生村官流動的數量累計達24. 8萬人次,可見大學生村官的流失問題仍然嚴重[1].大學生村官流失的原因眾多,如經濟待遇低、工作環境艱苦、角色定位模糊、組織承諾低、擇業動機功利化等( 李瑞雯[2],2015; 蘇燕[3],2014)。盡管有種種不可控的外因,但大學生村官自身沒能有效地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不可回避的重要原因。
“CGLC ”是Cognizance、Goal、Ladder、Cohesion這四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癈GLC”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職業生涯規劃模式,其把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一系列流程和方法總結為4個部分: 認識(Cog-nizance)、目標 (Goal)、階梯 (Ladder)、結合 (Cohe-sion)[4].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CGLC”模式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職業生涯設計模式,其最早在1997年開始被一些企業在其職業生涯培訓中開始提及與使用,后來陳國榮和湯濤等人于2005年對這一模式進行了詳細論述,此后這一模式迅速引起人力資源管理者與研究者的關注。目前,夏有 根 和 潘 繼進[5](2007)、秦 亞 歐 和 焦 體 霞[6](2009) 以 及 江 震[7](2012) 等學者把“CGLC”模式引入圖書館管理員的職業生涯規劃中。他們的研究均表明,基于“CGLC”模式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不僅有利于圖書管理員適應信息服務的新要求,還能促使他們重塑職業形象、轉變職業觀念,進而激發職業潛能,從而提高自身的職業成功率以及組織的管理績效。因此,本研究試圖將“CGLC”模式探索性地運用到大學生村官的職業生涯規劃中,以期對解決大學生村官的流失問題以及促進大學生村官工作的長效發展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認識(Cognizance)---知己知彼
“C”---認識(Cognizance) 是基于“CGLC”模式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與管理要解決的首要問題?!爸褐?,百戰不殆”這一兵法精髓在戰爭中被廣泛運用,這一戰略在職業生涯規劃領域同樣適用。對自我與環境進行分析,是大學生村官進行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首要環節。
( 一) 知己---認識自我
“認識自我”就是要進行自我分析、自我評估,也就是要明晰“我喜歡干什么”“我能干什么”
與“我應該干什么”的問題??偟膩碚f,要解決這些問題,要對自我從以下這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性格特征分析?;谘团c職業興趣及性格關系的理論,我國學者吳冬梅的一項關于我國企業員工職業適應性的研究發現,不同性格的員工的職業適應性在性格上存在顯著差異。這一研究結果表明性格能影響一個人對職業的適應性[8].因此,大學生村官在進行職業規劃時,要根據自身性格的職業品質,盡量選擇符合自身性格特點的工作,從而使自己發揮出最大的職場潛能。對于自身性格特征的了解,可以借助他人的客觀評價,也可以借助MBTI、16PF、九宮圖等性格測評工具。
2.職業興趣分析。在擇業時,根據自身的穩定興趣進行選擇,興趣就可能轉化為巨大的工作積極性,從而促使一個人在職業發展中作出成績。因此,不管是在決定選擇進入大學生村官的行列之前還是在任期結束考慮“出路”之時,分析自己的職業興趣對于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大學生村官在工作中要履行政策宣傳與落實、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服務與聯系群眾、推廣科學文化知識、參與村務管理等工作( 李義良[9],2014)。因此,根據霍蘭德職業興趣理論,擁有“社會型”或“管理型”的大學生可能更容易在“村官”的職業道路上獲得成功。
3.職業價值觀分析。理想、信念、人生觀及世界觀對于個人職業的影響,集中體現在職業價值觀上,這既是確定個人在職業中的責任、態度和行為的“定向器”,又是職業選擇的“調節器”.大學生或任期滿的村官可以借助Super[10](1962) 開發的“工作價值量表”(WVI) 來幫助自己分析職業中的哪些因素對自己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并結合大學生村官的工作性質與特點,分析自己的職業價值取向與“村官”這一職業所需要的價值取向是否匹配,從而做出選擇或 調 整 自 己 的 工 作 態 度 與 行 為 來 獲 得 職 業的成功。
4.職業能力分析。日常生活和職業活動的觀察和研究都證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能力結構,如有人善于人際溝通,有人善于技術開發,有人善于機器操作。對于不同的職業類型其要求的職業能力也不盡相同,有的需要言語能力,有的需要計算能力,有的需要動手能力。因此,在進行自我職業能力分析時,弄清楚“我能干什么”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此,可借助 于 自 評、他 評 或 是 普 通 能 力 傾 向 成 套 測 驗(GATB) 進行分析評估。通過分析“我能干什么”來了解自身的職業能力,從而確認自身是否能從事大學生村官這一工作。
( 二) 知彼---職業環境評估
在“知己”的基礎上還要“知彼”,“知彼”簡而言之則是要認識與自身職業選擇與職業發展有關的環境因素,即要對自己即將從事的工作崗位、組織情況與行業環境進行全面、客觀、正確的分析與評估,從而使自己的職業規劃與給定的職業環境相匹配。
1.職業發展機會評估。對職業發展機會進行評估是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環。在職業發展目標的過程中,大學生村官同樣會遇到諸多的工作發展機會,比如晉升、再擇業、留任、借調、學習、競選、創業等機會。機會雖多,但并非都適合每個人,也并非都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村官就需對遇到的職業發展機會進行評估,評估這些機會是否與自己的興趣相符合、是否有利于發揮自己的優勢特長,是否能有利于自己將來的成長成才。除了要評估具體的發展機會,大學生村官們還需要評估可能的長期機會與短期機會,即在分析社會環境、組織環境與自己情況的基礎上,評估合適自己的長期發展機會與短期發展機會有哪些。
2.職業發展政策評估。為推進大學生村官工作,鼓勵高校畢業生投身新農村建設,國家相關部門先后出臺多個關于大學生村官工作的政策性文件。這些文件不僅涉及大學生村官的選聘、培養、保障與管理,還涉及大學生村官工作的長效機制、大學生村官的流動、大學生村官的創業富民等政策。大學生村官不僅要高度關注這些政策性文件,還要需要結合自身情況來評估這些政策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除此以外,還需要關注與評估相關的農村政策與農業發展政策,分析這些政策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帶來的優勢與劣勢、機會與威脅,從而更好的進行職業抉擇與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