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被譽為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其中女性人力資源是社會總人力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我國女性人力資源得到了持續的開發,但開發水平極不平衡,在城市里,女性人力資源得到較為充分的開發,男女機會趨于平等,但在農村,由于長期受到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以及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影響,農村女性在接受人力資源開發上遇到不公正待遇,力資源開發程度不高且進展緩慢。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勞務輸出的較多的省區之一,隨著城鎮化、市場化的快速發展,廣西大量農村男性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留在農村的大多數是兒童、婦女、老人,俗稱“613899”部隊。人力資源的素質低和人力資本的存量少在一定程度制約著廣西經濟社會的發展,促進廣西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不僅有利于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還有利于維護廣西社會穩定民族團結,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研究當前廣西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問題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
一、廣西農村女性人力資本現狀和問題
(一)受教育程度低,科學文化素養不高
廣西農村婦女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根據 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測算,廣西鄉村 6 歲以上女性人口未上過學的比重為 7.61%,小學文化占46.62,初中文化占 40.21%,高中及以上文化占5.56%.而同期鄉村 6 歲以上男性人口未上過學的比重僅為 2.46%,小學文化占 39.52%,初中文化占 48.96%,高中及以上文化占 9.06%.可以看出,廣西農村女性受教育程度不高,比農村男性受教育程度要低得多。
(二)政治參與程度不高,話語權不夠
農村女性干部在基層公共管理和決策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廣西加強了農村女性基層干部的選拔和培養,擔任農村“兩委”的女性干部的數量和質量均有所提高,但從整體上看,廣西農村女性參政議政的比例仍然不高,女性在基層管理和決策中的“話語權”不夠。根據《2013 年度廣西婦女發展狀況統計監測報告》顯示,2013 年,廣西全區村民委員會成員中女性比重為 18.3%,其中村委會主任中女性的比重為 7.2%;居民委員會成員中女性比重為 44.4%.
(三)身體素質不高,健康狀況欠佳
良好的身體條件是農村女性從事生產經營,照顧家庭,培育子女的前提。據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廣西農村孕婦死亡率 14.7/10 萬,高于廣西城市孕產婦死亡率 12.9/10 萬。有學者近期對廣西某縣農村育齡期婦女病普查,結果發現農村育齡期婦女發病率高達 37.51%.此外,一些少數民族女性傾向于早婚早孕,對衛生健康知識缺乏了解,對母嬰保健不夠重視,影響到她們的身體素質。由于大量男性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村女性承擔起了主要的農業活動、家庭撫養和贍養責任,長期以往積勞成疾。
(四)接受培訓少,專業技能差
接受培訓和成人繼續教育是現代農村人力資源再開發的一種有效形式,然而廣西農村女性接受培訓的機會和自主意愿不高。據統計,2013 年,廣西全區培訓農村社會結業人數為 37969 人,而同期相鄰省份廣東的農村勞動者接受培訓人數高達 187219人,大約是廣西的 5 倍。在接受培訓的農村勞動者中,占主要的是男性,女性比例并不高,據有關學者實地調研發現女性僅占 40%左右。
(五)外出務工經歷少,社會經驗不足
廣西長期是勞務輸出大區,根據廣西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數據顯示:廣西農村外出從業勞動力 680 萬人,其中男性勞動力占 59.1%,女性勞動力占 40.9%.由此可知,廣西的農村勞動力輸出主要以男性為主,農村女性外出務工的機會并不多,這也致使廣西多數農村女性的閱歷少,社會經驗不夠,缺少在實踐工作里“干中學”的提升自身人力資本的寶貴機會。
二、制約廣西農村女性人力資源開發的因素分析
(一)自我因素:農村子女自我發展意識較弱
由于廣西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山區農村中,信息傳播比較閉塞,農村女性與外界交往少,獲取信息的渠道比較狹窄,造成了農村女性狹隘保守的思想觀念,其“等、靠、要”的心態比較嚴重,在民族貧困農村地區表現得尤為明顯。相當多的農村女性習慣于安于現狀,缺乏進取心,只注重眼前利益而缺少長遠打算,不太愿意挑戰和開發自己,學習知識和技能的積極性不夠,自我發展意識不強,繼而影響了她們的個人的就業和創業。
(二)家庭因素:重男輕女思想比較嚴重
當前,男女平等在我國已是全社會的共識,且得到了法律的保障,然而由于受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和貧困文化的影響,廣西農村地區家庭的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觀,農村家庭的宗族家支觀念和刻板的社會性別觀念仍然比較強,在少數民族農村地區表現的較為明顯。例如廣西彝族至今還有“缺不得糧食、少不了家支”的男性為主的傳宗接代思想。家庭重男輕女思想的盛行,致使廣西農村女性有從小就很少的受教育和其它提升人力資本的機會。
(三)社會因素: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高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廣西農村女性人力資本開發的又一因素。廣西屬于西部地區,整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還很低,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經濟發展水平低、產業化程度不高,也就意味著產業發展所提供的就業機會較少,容納農村女性就業的人數十分有限。在我國,第三產業一直是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主陣地,但就廣西而言,第三產業發展的程度不高,特別是城鎮郊區第三產業規模小、力量分散,對農村女性勞動力的吸納能力較弱,這也就意味著廣西農村女性在當地實踐工作里“干中學”的提升機會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