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業建筑的“去工業化”模式,對電廠建筑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建筑觀,所謂的去工業化設計就是要求工業建筑像民用建筑那樣擁有建筑藝術性,創造宜人、優美、時尚、有文化內涵的建筑空間及環境。本文結合華能蘇州燃機電廠的投標方案,探討電廠建筑的“去工業化設計“
【關鍵詞】“去工業化”;“工業建筑”
1、電廠建筑設計的新觀念——“去工業化”
從人類社會文明看,工業帶來了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建筑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而工業建筑則是建筑文明的重要部分。因此,工業建筑是構成整個人類社會文明的重要一環,最終也是藝術,也是一種文化表現。
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企業文化的普及,燃機電廠內的工業建筑群體僅僅滿足工藝生產需要已顯不足,電廠建筑是企業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而電廠建筑是企業文化的傳播載體之一。
電廠千篇一律、呆板的工業化形象并不適合企業的文化訴求,需要通過去工業化的設計理念來進行改變。
所謂的去工業化設計就是要求工業建筑像民用建筑那樣擁有建筑藝術性,創造宜人、優美、時尚、有文化內涵的建筑空間及環境。具體來說就是在充分尊重工業建筑原有的功能,流線等的前提下,在建筑外觀設計上盡量做到貼合實際,經濟實用,美觀大方,盡可能消除工業建筑本身的冰冷感;在空間上關懷人對物質空間環境的體驗和感受上,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與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人文環境相融合,創作出契合當地文化的工業建筑,打破千篇一律的呆板形象。
2、結合華能蘇州燃機電廠實例探討“去工業化”設計手段
建筑設計是根據建筑的性質、建筑周邊的環境和建筑傳統文化傳承而綜合產生的一種有機回應,沒有一定的模式,基于作為中國華能新的生產方式、新的生產區域及企業總部所賦予給華能蘇州燃機熱電公司的期望,本設計突破常規電廠設計理念,醒目的同時又不突出于環境。體現企業精神的同時,成為胥江河畔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2.1 工程概況
根據蘇州市高新區用地規劃,劃定蘇福公路、科銳路和胥江河圍成的場地作為本工程廠址,緊鄰蘇州市區,區域內經濟發達、交通便捷,工業集中,環境優美。
本期按3×200MW 等級燃汽蒸汽聯合循環機組規劃,擬建兩套目前世界上運行經驗豐富、機型成熟、性能較先進的E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聯產機組。
2.2總體規劃構思
1、解決廠區環境同區域環境的關系問題,解決胥江、橫山間視覺走廊關系,后工業化,構建廠區與蘇州古城、現代化工業園區的和諧;
2、從廠區內部考慮,處理好各工藝構成區的空間關系,各片之間,各建筑之間的關系。處理好主要道路廣場、停車場地之間的關系。
3、研究各建筑物、構筑物的空間尺度,對有代表性建筑物的位置、風格提出要求,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的視覺要求對電廠廠區景觀做出進一步的安排。
2.3 建筑形象定位
注重電廠建筑形象的協調性,打破傳統電廠設計思維。在電廠總平、建筑物外形,頂面、立面、建筑物集成等方面改變電廠工業建筑特色,對煙囪、冷卻塔、鍋爐等外形進行美化設計,突出民用建筑特色,在造型、色彩等方面融入蘇州特色和現代工業元素,并與周邊工業、民用建筑相協調。
2.4、建筑形象設計
1)主廠房建筑:
方案一a 憶江南
主廠房外立面,借鑒了老子所言“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思想,利用抽象元素,給人營造出傳統山水畫氛圍。建筑立面色彩搭配以藍色為基色,分4個色階漸變,山水畫般詩意靈動,動靜結合,妙趣橫生,藍白色的色塊對比給人以水色波光粼粼的感覺,增添了建筑立面的靈動。寓意企業會在傳統的基礎上展現出未來更好的發展。
方案—b 吳風古韻。
考慮到建設所在地蘇州為吳越文化的代表,江南水鄉,白墻、黛瓦,優雅別致。立面處理采用開豎窗的做法,模糊了“層”的概念,使建筑顯得高大挺拔?;野姿厣奶幚?,增加了建筑莊重古樸的氣息,彰顯吳越文化的底蘊。
建筑主體采用素色表達墻面,輔以深色壓頂,表達江南傳統建筑白墻黑瓦的意境。在立面處理上,“片”元素的應用嚴謹而不失寫意。
2)華能之塔
將電廠最顯著標志的煙囪元素進行重新包裝,賦予新的含義,利用煙囪本身的空間維度,轉化為富有華能特質的形象標志,整體造型高聳入云,與遠山上的塔景遙相呼應,成為城市天際線上的一道亮景。
3)環境綠化
廠區綠化不僅給廠區帶來了生機,增添了優美、凈化了環境,而且強化了廠區特色。作為環境塑造的重要內容——綠化布置,是電廠建筑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電廠的美觀整潔起著裝飾烘托作用,而且功能上可以減少塵土的形成,改善空氣衛生條件。在設計中利用綠化做引導指向,形成廠區內不同區域的自然分隔;在道路主要交叉點設置景點,把某些建構筑物作為道路對景,使建筑綠化與周圍環境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空間形象。
3、結論
在華能蘇州燃機電廠的去工業化設計探討上,充分挖掘設計的可能性,使工業建筑在設計上承擔的“去工業化”責任。
1,在充分尊重工業建筑原有的功能,流線等的前提下,盡量做到經濟實用,美觀大方。
2,做到建筑與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相融合,盡可能消除工業建筑本身的冰冷感。
3,在建筑外形及空間上,做到盡量貼近生活,使工業建筑也能像民用建筑一樣,充滿生機和活力。人、機器、建筑、環境相互依存、相互關聯,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參考文獻:
[1] “思變”與“點睛”——建筑細節在電廠建筑中的美學應用 高建新 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11。
[2]電廠建筑造型設計構思和處理手法探討 ,仲萃雄 四川建筑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