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是一個科技迅猛發展的信息化時代,教育教學也隨之步入了信息化時代,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成為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與主要內容, 各學科教學掀起了一股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熱潮。 不可置疑,現代信息技術帶來了教學改革的重要契機, 有效地推動了教學改革的步伐, 但是由于存在一些認識與操作上的誤區, 現代信息技術在為我們帶來巨大教學優勢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影響到教學效益的提高。 理性看待、科學運用,這是新形勢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問題。 筆者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與探索對化學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運用的優勢與不足來展開論述, 以期廣大教師能夠有所借鑒,進而更好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一、化學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
(一 )課堂教學氛圍活躍 , 學生學習興趣更濃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成功的重要前提。 在學生的認知活動中,興趣是一種催化劑與調節劑。只有對認知對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參與、積極思考,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反,沒有興趣的認知活動,消極情緒滋生,學生視學習為負擔與任務,怎么可能會產生積極的學習行為與探究動機, 又如何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呢? 以往的化學課堂教學枯燥無味、呆板沉悶,教師憑借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展開教學,教學處于相對封閉、枯燥之中,如何能激起學生參與的激情與動力呢?
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化學教學中,改變了以往枯燥而單一的教學模式, 以生動的圖片、直觀的畫面、動聽的音頻與精彩的視頻來傳遞教學信息, 變單一的刺激為多種感官的多方位刺激, 展現在學生面前的不再是靜止的教材,單一的色彩,而是一個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視聽結合、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帶給學生的是視聽上的強烈沖擊, 這對于正處于認知初級階段的中學生來說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使得教學氛圍更加生動活潑,更能激起學生內心求知的火焰, 讓學生對化學認知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與強烈的熱情, 進而展開一系列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活動。 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學習更加主動,更能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主動性, 進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 )更能突出學科特征 , 學生學習效益更高
化學是一門與人類生產密切相關的、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 而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將教學限定在教材內,忽視實驗教學,學科特征不突出,學生學習效益低下。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有效地改變這一教學現狀,突出化學學科特征,讓學生的學習效益更高。
1.實 施化學生活化教學 。 化學新課改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化學教學要面向生活,走進社會。 也就是說,化學教學要實現生活化教學、開放化教學,要打破以往以教材為中心的封閉式教學, 要將化學的學習置于寬廣的生產生活空間。 這就需要我們實現多種教學資源的優化與重組。 現代信息技術依托于強大的互聯網優勢,有著豐富的信息資源庫,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多種教學資源的共享,這正是傳統教學中所無法辦到的。 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強大的信息資源庫來收集與整理相關的教學信息,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實現教學資源的重新整合,從而打破教材的限定,將化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 真正實現大化學教學觀。
2.建 立網絡虛擬實驗室 。 因本校實驗室配置、安全因素等的影響,并不是所有的實驗都可以在實驗室完成。 而化學本身就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實驗既是重要的學習內容,同時也是重要的研究方法。 忽略實驗,只能讓學生與發現真理失之交臂。 現代信息技術可以突破傳統教學中所難以解決的問題, 通過建立網絡虛擬實驗室來實現實驗的數字化、電子化。 在這里我們可以模擬許多實驗中所無法進行的實驗,如微觀粒子的運動、存在安全隱患的實驗等; 可以將整個實驗直觀而動態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以便于學生從中獲取大量直觀認知, 并由此上升為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與掌握。
二、化學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不足
(一)不能代替師生的參與
許多教師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時, 忽視師生的主體參與, 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現代信息技術展開,教師成為機械的操作者,學生成為被動的參與者, 這與傳統教學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不管運用何種教學手段,采用何種教學模式,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點不會改變。 盡管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不具備的重要優勢,可以活躍教學氛圍,豐富教學內容,推動教學進程, 但它并不能代替教師與學生的主體參與。 要清楚地認識到它再先進,也只是一種教學手段, 是一種服務于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手段,而不能成為教學的中心。
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出發點來設計與運用,這樣才能使現代信息技術圍繞著學生這個中心有效展開教學活動,實現師生的主體參與、互動探究,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親歷探究過程,真正地掌握知識, 這樣的教學才是新課改所倡導與追求的有效教學。
(二)不能代替師生的操作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盡管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模擬現實條件下所難以完成的實驗甚至可以模擬錯誤的實驗操作, 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實驗觀,規范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嚴謹的求實精神。 這確實是現代信息技術的一大重要優勢, 但是它并不能代替師生的操作,我們要在二者之間找準平衡,現實條件下可以完成的實驗盡量讓學生親自操作,加大教師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的比重。
教師的演示實驗, 既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獲取大量感性認知, 為上升為理性認知奠定堅實的基礎, 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與步驟。 而學生的探索性實驗, 給予了學生更大的自我發揮與知識運用的平臺, 學生可以運用所學來展開積極的探究活動,將知識與能力結合起來,這樣既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利于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與提高, 同時也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與探索能力的培養, 這正是實現有效教學、促進學生知識內化,提高學生化學綜合素養與能力的重要手段。
總之,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現代信息技術也不例外,存在優勢與劣勢,但劣勢并不是不可以回避的, 這就需要我們以先進的教學思想與觀念為指導, 在不斷的實踐與探索中進行創新與總結, 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規避其不足,發揚其優勢,使得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更加科學合量, 使現代信息技術成為推動教學改革,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