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就是高技能人才。在高職化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是高職化學課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本文主要對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方面進行探究,提出一些促進學生科研能力發展的意見。
一、化學教學中對培養學生科研能力教育的影響因素。
1.高職教育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
應試教育模式在我國已經根深蒂固。很多學校只是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科研思維的培養。特別是在化學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手的機會很少,許多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驗知識無法連接。這就嚴重地約束了學生的科研思維的發展,導致學生的科研創新意識長期以來被制約,學生的科研能力得不到培養。
2.高職院校的學生課程安排不合理
很多高職院校在設置學生的課程時以理論的教學為主,而對于實驗性質的科研項目的教學很少,即使有也只是培養了學生一定的動手能力,而對于科研能力的培養沒有起到作用,沒有讓學生發揮出他們的自主思考能力和科研創新思維。很多學生在碰到突發的情況時,沒有敢于探索的思想。許多學生更加崇尚書本知識的權威性,被整個教育模式所約束,制約了科研思維和能力的發展。
3.學生的創新科研氛圍不夠
學校的許多教學實驗是由教師來進行的,學生可以動手操作的很少。許多學校認為在實驗室進行實驗是具有危險性的,不愿意讓學生過多地到實驗室里學習。這就極大地減少了學生在實驗室上課的機會。另外,實驗室里的一些器材和藥品無法經常性地供應學生進行實驗室的課程,導致學生與科研實驗接觸的機會進一步減少,化學動手能力和科研創新意識就更加薄弱,從而導致整個化學創新科研的氛圍很難形成。
二、高職化學教學中科研能力教育要求和實施的途徑
1.高職化學教學中實施科研能力教育的要求
高職化學科研能力的教學就是要在整個化學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科研素質。為了達到現代科學素質教育的要求,要在化學教學的實踐中對教學進行改革,以此來達到提升學生科研能力的目的。
(1)教學方法的改革。在整個高職化學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認識發展規律,對所有學生進行科研素質教育,要突破以往的被動接受式的教育,在教學的模式上,以高職院校學生為主體,以此來改革高職化學的教學方法。加大積極探究和啟發式以及科研動態性的教學方法在高職院?;瘜W教學中的應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推進科研素質的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科研思維。
(2)改革化學教學內容和不合理的課程。要提高學生科研素質就必須突破傳統的只關注化學知識而忽略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培養模式,要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加大對學生科研素質的和科研思維的訓練。從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的角度出發,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在學習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重視整個化學理論發展的進程,讓高職院校學生擁有一定的科學方法和科研能力以及培養科研思維。在整個化學教學過程中,要做到針對性地教學,在對化學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要把其他學科融進來。在整個化學教學課程的編排中,要去除一些陳舊無用的內容,加入更多人們當下關心的話題,比如環境問題和能源節能的問題,合理加入一些科學前沿的知識?;瘜W教材的改編要以實際為基礎,以化學原理和知識為主要內容。
2.高職化學教學中實施科研能力教育的途徑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已經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加大對教學過程中的科學探究和科學過程以及科學方法的教學,在整個高職院?;瘜W教學過程中要加深學生對科學實質的理解以及學生對化學教學過程中科學探究過程和方法的了解。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培養學生的科學世界觀。高職化學教學過程不單是要傳授給學生化學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想,讓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平時的化學學習中樹立起良好的科學世界觀,做到因材施教,把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在教學的方式上,要把教材里的內容和教學培養的目標互相滲透,比如在化學元素周期律的教學中,可以加入對元素的性質伴隨原子序數的增加出現的周期性變化的講解,在對這個規律進行了解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體驗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進入到發展的過程。
(2)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對獲取的新知識進行探究,在此基礎上得到新的知識與能力。在高職化學教學過程中,要把培養學生勇于質疑的精神和好奇心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作為教學過程中進行滲透的重點,讓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敢于懷疑,進而對問題展開討論,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科研能力。
(3)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的科研情感??蒲薪逃慕逃揪褪瞧返陆逃?。高職院校不但要培養出可以適應專業崗位的技術人才,還應該培養出擁有愛國思想的科研人才。學生的科研情感一方面源于學生自身對本學科的熱愛,另一方面受益于他們接受的教育,所以在高職院校的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當把培養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和良好的科學態度以及科研品質作為培養的目標。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可以運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來對學生進行科研情感的培養。
(4)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對知識進行傳授的關鍵主體,自身素質的高低會嚴重影響學生在課堂中對知識的獲取度。只有不斷地提高教師對科學信息的敏感度,才可以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教師要運用新的教學方式,找出最適合學生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了解,按照學生的實際狀況來設置教學方法,控制好教學的進度,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科學探究,最終達到提升學生科研能力的目的。
三、高職化學教學中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的落實
1.在化學理論課教學中添加對學科前沿和科研動態的講解
以往的化學教學以書本的內容為基本內容,系統地講解各種化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教材里的內容一直是處于固定的狀態,但是化學知識是處于不斷變化當中的,是需要不斷地進行更新的。所以要根據本學科的科學發展的前沿動態,把科研信息加入到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隨著科學的發展不斷改進教材的內容,積極引導學生注意本學科發展的最新科研趨勢,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科研信息。
2.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科研思路的引導
在整個化學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單純地講解化學理論知識,要結合當前的一些科研實踐進行講解,比如在對Hanztschde 的合成法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更好地對其講解,用乙酸銨來取代容易揮發的氨水,?-羰基酸酯也可以用甲基酮替代,在特定的微波輻射的環境下,可以運用水相中的多種不同反應來合成三取代吡啶。教師可以根據對Hanztschde合成法的講解,激勵學生對如何變換地物進行思考,經過一系列的討論和探究,學生就會體會到真正的科研與實際學習之間的距離并不遠,一切科研思維也是來自于化學學習的基本知識中的,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科研實踐中去。
3.在進行實驗課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
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實驗課的教學。以往的實驗教學大多以驗證性的實驗為主,實驗的項目千篇一律,實驗的內容陳舊。設置出一些以設計為主的實驗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學生經過學習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實驗操作能力之后,可以設置一些設計性的實驗,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與科研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設置設計性實驗中,教師可以把實驗題目在課前就告知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去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然后根據自己學到的理論和實驗知識,來選擇進行實驗的方法和具體的步驟,還可以制定一些處理實驗中會發生的問題的解決措施。讓學生在實驗課中處于主體的地位,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獨立進行科研思考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營造了好的科研氛圍。教師自己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啟示,從而更好地為教學的科研服務,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率。
4.合理運用第二課堂,創造良好的科研氛圍
在高職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單要運用理論和實驗教學來訓練學生的科研能力,還可以在校園內舉辦一些學術講座,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實驗,擴展學生的科研思路,創造出一個充滿科研氛圍的環境。學生可以利用這些學術報告增加自己對本學科科學前沿的了解,提高對科研的好奇心與興趣。
四、小結
在高職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把知識的傳授變為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為主,鼓勵學生參與科學研究,拓展學生的科研眼界,訓練學生的科研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給學生創造出好的科研氛圍,提高學生對科學的熱情,提供更多的科研機會給學生,把高職院校的學生真正培養成有用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國外科學素養說與理科課程改革[J].比較教育研究,2009\\(2\\).
[2]蔣文.淺談科學素質教育在化學教學中的實施[J].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學報,2009\\(10\\).
[3]朱云根.化學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嘗試[J].化學教學,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