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有認知方面的信息傳遞,更要有情感交流。 在化學教學中強調情感教育,應該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及認識過程、認識特征,遵循優良情感發展的一般規律,就化學學科特點而言,為了做到以上方面,我們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須建立一種穩定的和諧的“情感場”。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 為此,教師必須樹立威信,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人范”。 要在學生中樹立威信,教師必須尊重、愛護、體貼學生,能夠嚴以律己、以身作則、為人正直、誠實守信用和一種樂于奉獻的精神。
二、鼓勵欣賞學生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同樣,教師也會有順心的時候和不順心的時候,此時,教師必須將自己的煩惱留在教室門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影響學生的情緒、情感的產生。面帶微笑的教師在站上講臺的那一瞬間,這種和藹可親的教態便可將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學拉回到課堂中。這樣的課堂未成曲調先有情,師生已經有了心靈溝通,復習舊課,導入新課便是順理成章的事。
三、應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上難免有許多疑慮和困惑,這些難理解的概念、抽象的符號、以及難懂的邏輯推理。 教師除了通過實驗來使抽象變為具體,讓學生容易理解;還須根據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困難,審時度勢、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發揮自己擁有的教學藝術,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學生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于教師上課時所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
(1)設計精彩的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例如,在講"原電池原理及其應用"時,教師可這樣導言:大家知道,鋼鐵制品在潮濕的空氣中極易生銹,為此全世界每年損失的鋼鐵占當年鋼鐵產量的 20-30%,而在干燥的空氣中鋼鐵制品卻不易生銹,這是為什么? 怎樣保護鋼鐵制品? 又如,在實驗室里用鋅和稀硫酸制取氫氣時, 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反應速度較慢,這時如滴加進少量硫酸銅溶液,則會明顯加快反應速度(可配合演示實驗說明之),這又是為什么? 此時,學生的求知欲望一定會油然而生,揭示課題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學生一旦對自己困惑不解的問題有了深刻的認識,就會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進而產生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真理的追求之情感。
(2)利用化學學科中的美育因素,進行美感教育。美育對學生形成完善的心理結構, 養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實現全面和諧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化學學科中有很多美育因素,教學中教師恰當地利用這些美育因素,對學生進行美感教育,使學生在對知識的認知感受中,在精神愉悅的心理狀態下,強化興趣,深化知識、發展智能是很好的。
(3)創設情境,深化學生學習化學的情感。
①利用實驗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通過實驗, 運用實體、模型、圖表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把學生引入具體情境中學習,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產生要求釋疑的學習心理,達到維持和強化學習的心理需要。 比如,講鈉的性質,我是這樣做的:先做演示實驗,展示鈉的保存情況、切割鈉、觀察顏色變化、燃燒鈉、鈉放入盛水且加了指示劑的燒杯中,在做每個實驗步驟前提問題學生思考,步驟中要學生認真觀察,然后讓學生看書、整理筆記,教學效果不錯。
②利用實踐情境,加深學生學習化學的情感?;瘜W實踐的最佳途徑是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通過學生親自實踐, 不斷克服認識領域的困難, 不斷品嘗智力勞動的成果,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主動性,還產生一種“成功了還要再成功”的自我激勵的心理。 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我們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實踐活動,如實驗改進研究、開放實驗室自主實驗、環保調查、參觀“枝江大曲”酒廠等活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化學就在身邊,身邊充滿化學”,認識到學習化學確實有用,進而增強學好化學的愿望,加深學習化學的情感。
總之,教學既是知識信息傳遞和反饋的交流過程,也是師生雙方情感交融與共鳴的過程。只有關注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克服學習中的消極情緒,使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增強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才有望為學生終身的英語學習和發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化學教學論》;劉知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
[2]《素質 教育概 論 》;肖文 娥 ,王德 林 ;國防 大 學出版 社 ,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