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視教學情境的設置,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在初三化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其知識點相對來說比較零碎, 且其教學又不能完全照本宣科。 為了避免單純的課堂講解造成的課堂枯燥無味,在初三化學教學中,應多提倡運用靈活而多樣的教學方法去豐富教情境。一般而言,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 設定出相應的意象化教學內容,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
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學教學中,筆者在進行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中課題 3 水的凈化這一課的教學時,利用目前的時事切入,讓學生觀察一下周邊的水資源使用情況, 并根據自己所看到的水資源利用情況對當下的水資源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身邊的事物從側面了解了書本上的知識,接下來,筆者從使用完后的污水處理講起, 讓學生想一想常見的污水處理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水的凈化方式有哪些,其基本原理又是什么。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筆者把一套水凈化裝置搬上了講臺, 并結合多媒體教學課件對實驗中的每一步進行詳細解說,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看清楚,聽進去。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了主動思考知識的來龍去脈。
再如筆者在進行人教版初三化學第九單元“溶液課題 2 溶解度”這一課的講解中,讓學生一起來做實驗, 把一些食用鹽與水在容器中進行溶解,學生看到了食鹽的可溶性,而溶解后的鹽水與原來的水有著味道上的根本不同,這時再引入溶解后的鹽水混合物概念。 也就讓學生明白可溶物溶解于水后, 其混合物不再是單一的物質,而這個過程就是溶解。 當然,為了提高學生的記憶深度, 筆者還讓學生把一些食用油與泥土進行溶解, 讓學生明白不同物質間的溶解度是什么概念。 這樣的教學提高了初三化學的實用性,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自己觀察來對化學客觀規律進行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圍繞教學中心點進行情境設置, 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二、重視實效性,強調初三化學教學的人性化
化學是基于實驗教學的一門學科,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都是從實際規律中總結出來的。 要想活躍課堂,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考度,可以從提高初三化學教學實效性入手。
一方面,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針,把班級學生進行分組, 再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化學實驗競賽。在競賽的過程中,讓學生不斷去復習與操作化學實驗的相關重點。 再結合理論教學的講解, 讓學生真正把理論知識與實驗現象聯系起來。 當然, 為了鼓勵學生的動手動腦欲望,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自主設計一些問題,然后再進行全班性解答。 把這些學生間提出的問題作為教學提問納入課堂, 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給予鼓勵。 而有存疑的問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做實驗的方式進行驗證,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有效地融入到課堂,更為重要的是,這個課堂實際上是由學生引導的。學生不懂的,會成為教學的重點,更成為實驗的驗證目標。 這樣的教學, 體現了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也讓整個課堂處于一個活躍而輕松的氛圍,讓師生間處于一個平等而互動的狀態, 有利于提高初三化學的教學有效性。
同時,初三化學教學應立足于生活化的目標, 強調對學生生活的貼近, 強調教學的實效性,引導化學知識走進生活。當然初三化學教學目標不僅僅在于提高學生的應試成績, 而是培養出學生主動探索與思考的習慣, 對于此階段的學生而言, 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去發現周邊的環境,多去觀察身邊的化學現象。然后再回到課本上,去講解現象背后的化學原理。
如對于初三化學來說,其教材的設計重點都在于對于生活現象的觀察與總結。 像食物儲放久了會腐敗變質,銅器生銹會變成綠色,蠟燭的燃燒、酒的釀造過程、動植物的呼吸作用、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這些教學內容都是來自于生活的實際。 而化學正是由于這些現象內的物質發生了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也就出現了化學反應。 在教學時, 教師應利用多種教學工具,來活躍課堂。 同時可以通過話題引入、現象分析、原因追蹤來開展初三化學的教學。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三化學教學中,應重視教學的針對性。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教學中得以參與實驗教學, 在實驗過程中得以歸納與總結出理論知識。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反饋情況, 并以此來調整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強調教學情境的設定,擺脫一味的講解與列公式, 而是以多種代入方式讓學生輕松進入學習狀態, 進而讓學生投入初三化學的教學課堂上來, 且在多媒體與實驗等多種教學手段的輔助下,活躍課堂,提高初三化學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曹新.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11\\).
[2]林欽.初三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索[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2(08).
[3]張金偉.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教研版\\),2007(10).
[8]宋利剛.試探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模式[J].中學課程資源,2007(07).
[9] 徐清遠 . 從 “ 解決問題 ” 到 “ 提出問題 ”———新課程下“問題式教學”的探索[J].林區教學,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