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翻轉課堂的含義
所謂翻轉課堂,就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這樣一種教學形態[1].翻轉課堂的實現必須具備兩個前提: 一是必須為學生提供一個完善的網絡環境; 二是學生必須具備非常強的自覺性。
對于自覺去利用視頻學習的學生,可以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學習效能; 而對于自覺性不強的學生,課下自己不學,課上因為進度太快,導致學生學習直接出現脫節,這樣非常容易造成兩極分化,并且是一種不可逆轉的兩極分化。而要把它融入高中化學教學當中,就必須結合化學學科的特殊性,進行有效的教學,具體實施幾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 翻轉課堂在化學課中具體實施過程
筆者將新高一兩個不同層次的班級作為研究對象,一個班級為年級特保班,化學平均分為 85. 7 左右,另個班級為平行班,化學平均分為 68. 5 左右。通過相同的環節和步驟實施翻轉課堂教學,具體過程為: ( 以魯科版化學必修二第二章第二節 《化學反應的快慢和限度 ( 一) 》教學過程為例) .
2. 1 確定問題
教師需要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觀看教學視頻和實驗視頻、課前練習中提出的疑問,總結出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學生根據理解與興趣選擇相應的探究題目。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的選擇題目。根據所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分組實驗,要求他們各自課前先觀看實驗視頻進行課前學習,其中:
第 1 組: 取三支試管,分別加入 5 毫升 0. 5 摩爾/升的鹽酸。將表面積大致相同的銅片、鋅片、鎂條分別放入三支試管內。觀產生氣泡的快慢。
第 2 組: 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5 毫升0. 5 摩爾/升和5 毫升3摩爾/升的鹽酸。取兩塊表面積相同的鋅片分別放入兩支試管中,觀察鋅片上產生氣泡的快慢。
第 3 組: 取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 5 毫升過氧化氫 ( 3 ﹪) 溶液,再把其中一支試管放在熱水中,另一支放入冷水中,觀察試管中產生氣泡的快慢。
第 4 組: 取兩個大小相等的試管,分別加入 2ml 過氧化氫溶液,向其中一支試管中加入半藥匙二氧化錳,觀察產生氣泡的快慢。
第 5 組: 取等量的塊狀碳酸鈣、碳酸鈣粉末,分別放入大試管中,向兩試管內同時加入 5 毫升 3 摩爾/升的鹽酸,觀察試管內產生氣泡的快慢。
選擇同一個問題者將組成一個小組,小組規??刂圃?5 人以內。然后,根據實驗的難易、類型進行小組內部的協作分工設計。
每個小組成員負責一個操作的實踐,最后在課上一起進行協作式實驗探究。
2. 2 獨立探索
獨立學習能力是學習者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從個體的發展角度來說,學生的學習是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所以在課的設計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自學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及公式,然后觀看課前學習視頻,了解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有哪些,然后在課堂上,學生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探究以及實驗的驗證而達到自己理解化學反應速率這個概念,并且可以總結出影響因素的最佳效果。
通過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把尊重學生的獨立性貫穿于整個課堂設計,讓學生在獨立學習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2]
2. 3 協作學習
在這節課的交互性活動中,因為有學生分組實驗這個環節,教師需要隨時捕捉學生的動態并及時加以指導。小組是互動課程的基本構建模塊,其互動涉及 2 個或 2 -5 個人。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實驗中; 允許和鼓勵學生以低風險、無威脅的方式有意義地參與; 可以為參與者提供與同伴交流的機會,并可隨時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 例如第五組實驗需要稱量等量的塊狀碳酸鈣和粉末狀碳酸鈣,筆者就要求學生積極思考,相互探討可操作的方法,并且協作進行,結果有兩組同學獲得完全不同的方法。其中一組同學的方法是先稱塊狀碳酸鈣 5g,然后稱量粉末狀碳酸鈣 5g.另一組同學方法是先將托盤天平調零,然后在兩個托盤上分別放入塊狀和粉末狀碳酸鈣,只要天平指針在中心位置,說明兩邊的碳酸鈣也為等量的。通過這個案例,我可以感受出學生思維的活躍度的創新性,而這又和相互協作是分不開。
2. 4 成果交流
在課堂分組實驗之后,我讓小組請一到兩位同學起來描述本組實驗內容和成果,并總結出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與其他組同學分享。第一組同學通過實驗得出化學反應速率的決定因素是反應物本身性質。第二組學生通過實驗得出濃度增大,化學反應速率加快,第三組學生得出溫度升高,化學反應速率加快,第四組學生得出加入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速率,第五組學生得出增大反應物接觸面積化學反應速率加快。如此學生經過獨立探索、協作實驗學習之后,完成個人或者小組的成果。
3. 翻轉課堂在不同層次班級實施后的效果比較
3. 1 為了比較兩種不同層次班級學生對翻轉課堂上課的接受效
果,分別編制了相關的課后測試題。其中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10 分鐘,風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20 分鐘,兩套測試題結合課前和課中所學概念和實驗,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實驗所得結果等知識。具體題目為:
3. 2 測試成績統計
經過兩個不同班級對翻轉課堂教學接受效果的對比發現,這種教學模式對于程度較好的班級可以有更高的學習效果。成績情況具體為: 總分 30 分,程度較好的班級平均得分為 26. 7,程度較差的班級平均得分為 16. 3.課前學習知識點,準備實驗,且通過觀看視頻中的實驗了解實驗操作要點和注意點,課中學生練習操作效果明顯好于沒有提前觀看過視頻的學生。程度較好學生比程度較差學生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更有優勢且接受效果更好。
4. 研究啟示
根據以上研究,可得行以下幾方面啟示。
第一,對于操作訓練是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保證。學生課前通過觀看視頻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實驗操作技能,并且運用這些技能解決化學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實際問題。應該通過翻轉課堂讓學習即能課前進行專業學習,課堂過程中接受專業的訓練。
第二,翻轉課堂教學中的課前自主學習是重點。設計這節課前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定義,自主學生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當課堂過程中通過實驗能過更加直觀和深刻理解幾個影響因素的意義。引導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單仔細閱讀教材,細致觀看實驗視頻,關注實驗的注意點、易錯點、關鍵點,為課中獨立實驗作好充分準備。
第三,建立課前學習、課中活動、課堂檢測之間的聯系,不能將課堂變成課前學習的簡單重復[3].設計課堂檢測題時將考查的重點放在實驗操作上,讓學生注意操作易錯點,并且通過師生討論及時糾正。課后檢測習題注重定義和影響因素的考察,可以有效的鞏固學生學習。
總之,在有學生分組實驗的化學課堂中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方法有多種,只有不斷摸索、思考、積累、總結和完善,不斷進行優化,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躍國,張渝紅。 透視 “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 03) : 9 ~10.
[2] 朱宏潔,朱赟。 翻轉課堂及其有效實施策略芻議 [J]. 課程與教學,2013 ( 8) ,79 ~83.
[3] 王素珍。 翻轉課堂背景下不同實驗教學方式對“操作練習型實驗”教學效果影響的研究。 [J] 化學教學,2015 ( 3) ,8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