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不僅可以加深對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理解,也有助于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梢酝ㄟ^具體物質及物質變化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各種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例如: 通過水的蒸發和冷卻、石蠟的熔化、鎂帶燃燒等,使學生樹立"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變化的"這一觀點; 通過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溶解和結晶的學習,使學生初步認識物質間存在著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對立統一關系; 通過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使學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以及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通過學習核外電子排布的知識,理解元素的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使學生懂得由量變到質變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
二、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
現在青少年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父母的嬌慣、溺愛,生活環境優越,因此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一項重大成果離不開集體的智慧,需要大家團結合作。合作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成功的關鍵因素。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如在分組實驗中,讓小組內學生自己分工,選好操作員、記錄員、匯報員。之后共同討論問題,設計實驗,相互配合,觀察分析實驗現象。通過分組實驗,讓學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礎上與他人互相合作、相互影響、相互啟發,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又如,在解答開放性習題時,組織學生共同討論,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相互補充。這樣使學生有更多互相交流、互相切磋的機會,并在討論中發現自己的長處與不足,認識到與他人合作能使自己思想更開闊、更深刻。再比如進行研究性學習時,讓學生自由組合,一起設計實驗、進行實驗,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通過以上有意識地滲透,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群體交往中,克服了自私和妒忌,學會了溝通、互助、分享,這樣既能夠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賞他人,同時也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賞。
三、通過環境保護教學,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及社會責任感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類對地球的索取也在不斷增加,這樣對地球生態環境的破壞也在不斷加劇。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是每個化學教師的職責??蓮囊韵聨讉€方面著手:
1. 重視課本上有關環保知識的教學
現行初中化學教材中蘊含大量的環保教育內容,是實施環保教育的重要載體。
如在講空氣這一課題時,給出一段資料: 據調查表明,世界城市人口中有一半左右生活在二氧化碳超標的大氣環境中,每天有 800 人因呼吸受污染的空氣而死亡,另有 10 億多人生活在顆粒物超標的環境中。歷史上因空氣的嚴重污染造成的災難不少,且是觸目驚心的。然后使學生知道空氣污染的成因及危害。又如,在學習愛護水資源時,我給學生講了"黑龍江"璧南河的污染以及政府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治理污染的措施。也提到了許多地區被迫用污水灌溉農田或作為居民飲用水,對區域居民健康帶來危害。然后使學生知道水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我把課本的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環境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這時再讓學生自己討論出解決措施,教師最后總結。
2. 結合化學實驗進行環保教育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實驗教學中,也應重視環保教育。
可以在每次實驗后,告訴學生廢棄的物質倒在指定的容器中,可回收的物質盡可能回收利用。如用高錳酸鉀制取完氧氣后,指導學生回收二氧化錳和錳酸鉀,充分利用每一種藥品; 在做完酸、堿、鹽的實驗后,指導學生酸性、堿性廢液經處理后再排放。這樣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3. 課外組織必要的環?;顒?/p>
如組織學生收集雨水,測定雨水的 PH 值,從而了解本地空氣污染情況; 讓學生收集廢舊電池,防止其對土壤、水體的污染; 組織學生出黑板報宣傳節約用水、節約用電思想,使更多的人了解節省能源就是保護環境。
四、結合化學家的成長經歷或事跡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和勇于探索的思想教育
初中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化學家,他們的成長經歷或事跡是教育的極好素材。例如,發現多種氣體的英國化學家普里斯特利,英國化學家、原子論的創史人道爾頓,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等等,都是自學成才的典范。還有英國化學家卡文迪許,他雖然出身于貴族家庭,但他從不涉足貴族社會的社交活動,不過腐化墮落的生活,生活簡樸,學習刻苦,全身心地投身于化學研究。通過這些名人軼事的介紹,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有益于他們勇于探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的培養和訓練。
五、結合我國化學成就和化學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在化學上也有巨大的成就。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介紹:
1. 古代燦爛的文化。我國"四大發明"、冶金、瓷器、釀酒等化學工藝超前于歐美,開發和利用天然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
2. 我國的地域資源。煤、石油、天然氣礦產豐富,鐵、鋅、鎢、銻、鋁等金屬儲量均居世界前列,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奠定了豐厚的物質基礎。
3. 現代化科技的進步。建國以來,化學的成就輝煌,碩果累累。如納米碳管的發現以及 1993 年底至 1994 年初中國科學院北京真空物理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用超真空掃描隧道顯微鏡,開展了原子操縱的研究,通過移走硅原子"寫"出了最小漢字"中國".通過這些內容的介紹,不僅使學生增長了知識,而且會使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總之,初中教材中德育的內容豐富多彩,德育滲透的形式、途徑多種多樣。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當中所蘊含的德育因素、捕捉動態生成的教育信息,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以達到完美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南京教育。 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化學新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江蘇教育研究。 江蘇教育研究雜志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