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一門學生普遍反映難學、但又很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繁多的公式、抽象的概念、錯綜復雜的理論,常使人望而生畏。如何使學生在教學時間里基本掌握這門課程,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我們。
掌握一門科學不但要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內容還要記憶。人的智力主要由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所構成。人類沒有記憶這個智力活動的“倉庫”,思維和想象乃至創造就失去了基礎[1].學生戲稱化學是“枯燥的第二種外語”.我在醫學化學教學實踐中,注意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記憶所學知識,指導學生掌握適用的有效的記憶方法,偶有所獲,提出與同行探討。
1 口訣記憶
把化學知識編成押韻的口訣,朗朗上口,易于記憶。如在學習周期表的結構時,編成這樣的口訣:三長三短一不全,七主七副一零八。三長--“三個長周期”,三短--“三個短周期”,一不全--“一個不全周期”,七主--“七個主族”,七副--“七個副族”,一零八--“一個零族和八族”.酸堿質子理論中共軛酸堿對的關系是比較抽象、枯燥的內容,比較難學。在學習過程中先向學生講解共軛關系:酸中有堿,堿可變酸,酸堿互變,質子相關,失質子變堿,得質子變酸。再講授給出質子的是共軛酸,接受質子的是共軛堿,共軛酸堿對組成上只差一個質子,學生就完全掌握了這一內容。
2 比喻記憶
生動貼切的比喻能啟發人們聯想和思索,將識記材料變為淺顯易懂的記憶。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原子體積的大小,就在講課中用原子跟乒乓球相比,就好比拿乒乓球跟地球比一樣,這樣使大家對原子體積的大小一目了然。又如在講述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時,如果把原子比作一個龐大的體育場,而原子核只相當于一只螞蟻。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核外電子的排列規律,能量低的電子通常在離核較近的地方出現的機會較多,反之較遠,把地球比作原子核,紙飛機飛離地球的距離較近,飛機飛離地球的距離較遠,宇宙飛船飛離地球的距離更遠,是因為紙飛機、飛機、宇宙飛船有不同的能量[2].洪德規則:“電子在簡并軌道填充時將盡可能分占不同軌道,且自旋相同”比喻成:“當人們乘坐公共汽車時,將盡可能找到空位坐下?!币粋€形象的比喻既說明了問題,又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3 會意記憶
會意記憶法就是對一些抽象概念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加工,便于記憶[2].如乙醇蒸餾的實驗操作是“實驗開始時,先通冷凝水,后加熱;實驗結束后,先停止加熱,后停止通冷凝水?!庇纱?,可會意為“冷凝水早出晚歸,電熱套遲到早退”.
4 啟發記憶
戴安邦教授在解放前曾做過一次寫反應式的測驗[3].在實驗課里,金屬 Cu 置蒸發皿內,用濃硝酸溶解,溶完后,蒸發干,要求寫反應式。這對學生有一定難度,大多數學生都來問教師。
教師將學生分兩類,一類把反應式寫好,讓他抄上:Cu+4HNO3=Cu(NO3)2+2NO2?+2H2O另一類不是讓他直接抄,而是告訴他,反應式是用化學符號和化學式來記錄化學反應事實的,要寫反應式須先知事實,也就是須先知反應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反應物是銅和濃硝酸,絕大多數學生都知道,他自己寫下來:Cu+HNO3,產生(為一箭頭?)生成物,生成物是什么,很多學生知道一些或完全不知道。教師不直接告訴他,而問他,“反應時你看到什么的”.這時多數學生能說出,紅色氣體是二氧化氮,藍綠色溶液是硝酸銅,然后讓他寫出生成物:NO2+Cu(NO3)2.最后叫他自已去配平反應式。左邊反應物,右邊生成物,寫好化學式,選數來配平,中間連等號,條件須注清,冒氣生沉淀,箭號來表明[1].隔了一個星期,對這兩類學生進行 10 分鐘的測驗,請他們寫 Cu 與濃硝酸的反應式。
結果是照抄現成結論的十幾個學生,沒有一個是寫對的,有的連生成物是什么,也寫不出來。另一方面,經啟發而由自己動腦筋寫的十幾個學生都答出來了,基本上全對。由此可見,對于化學知識,經過啟發,學生自己動腦筋,才能學到,才記得勞。
5 情感記憶
學習過程是一個情感的參與過程[4].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腦經過長期的進化已經擁有了產生情感的物質基礎,即神經結構和生理功能。過去的生活學習經驗獲得的記憶模塊貯存在大腦中,外界輸入大腦的信息一旦激活這些記憶模塊,大腦中就會產生像乙酰膽堿和去甲腎上腺素等化學傳遞介質。乙酰膽堿有助于神經細胞間的電流傳遞,提高大腦對刺激和輸入新信息的反應能力;去甲腎上腺素可使大腦興奮,提高腦的血流量,刺激整個大腦的活動,激活長時記憶。重慶南開中學化學老師鄭新亭的課深入淺出,生動活潑,而且與日常生活緊緊聯系在一起。學生又怎么忘得了他講醋酸鉛具有甜味的性質時所舉的例子:“在家鄉小孩摘吃沒有熟而酸澀的梅、杏時,往往偷來母親、姐姐的鉛粉抹在梅、杏上,梅、杏就由酸變甜了[5].”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對知識本身的興趣,產生學習的心理傾向,激發了學習動機,形成長時記憶。
6 興趣記憶
在講溶液的組成標度時,先講“溫柔地殺死我”的故事:美國爭論是否廢除死刑,爭論死刑執行時是否人道,探討執行死刑的方式,從槍決、絞刑、電椅、毒氣室到注射死刑,從“三針致命”到“一針致命”,形容為“溫柔地殺死我”.受救死扶傷的職業倫理限制,醫生一般不能執行死刑。因此,執行注射死刑者多是獄警或監獄內其他工作人員。這些人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或是配錯了劑量,配針劑需溶液的組成標度知識,或是不會找血管,或是把針頭扎入肌肉,經常把犯人折騰得死去活來。2009 年 9 月15 日,俄州的羅梅爾×布魯姆成為全美第一個接受“一針致命”執行方式的死囚。執行注射死刑從下午 14 時開始,令人意外的是,行刑者花了將近一個小時,都沒能找到布魯姆的靜脈血管,布魯姆只好主動配合尋找。他滑動緊扎在左手臂上的橡皮管,不斷抬起和放下手臂,同時彎曲手臂,伸張手指,努力嘗試各種能露出血管的方式。行刑人員最終找到一條靜脈血管,正要準備注射藥物時,血管又變平了。此后行刑者從手臂到腿部不斷反復嘗試均失敗了。2 小時后行刑人員和挨了 18 針的布魯姆都累得半死,只好暫緩執行。2009 年 12 月 8 日,布魯姆再次邁入行刑室。這次執行十分順利,布魯姆最終成為首個死于“一針致死”執行方式的囚犯。俄州政府也松了口氣,避免了再次失敗后受到不人道的指控。通過講故事來刺激學生記憶欲望,意識到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的重要性,寓教于樂,潛移默化地增進、鞏固記憶溶液的各種組成標度。
7 濃縮記憶
濃縮記憶就是將化學知識或規律要點濃縮成幾個字或詞進行強化記憶。如容量分析中用容量瓶配溶液操作濃縮為 12 個字幫助學生記憶:“一稱二溶三轉四洗五定六搖”.“一稱”用分析天平稱取溶質;“二溶”用小燒杯溶解溶質;“三轉”全溶后引流入容量瓶;“四洗”洗滌小燒杯并將洗滌液引流入容量瓶;“五定”加蒸餾水至離標線 1~2 厘米處,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至刻度;“六搖”將溶液搖勻[6].氧化還原反應和電極電勢中“失氧還”.“失”是失去電子;“氧”是被氧化;“還”是作還原劑。這樣簡明扼要的記憶法,利于學生記憶知識。
8 循環記憶
新知識非常容易遺忘,有時似乎記住了,但過一會兒又會忘記,這就需要反復地復習。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反映了人腦對新知識遺忘的規律。遺忘是先快后慢,學習的知識在1~3 天內遺忘量最大,以后逐漸減少,科學安排重復的間歇率,有利于鞏固記憶。集中重復效果不佳。例如集中重復一個詞 15分鐘,就不如先用 3 分鐘、然后幾小時后、一天后、兩天后、一星期后重復 3 分鐘??偣惨彩怯?15 分鐘,但是攤開來重復,鞏固率較高。這就是所謂“一日七不如七日一”.Pimsleur(1967)提出一個記憶方案見表 1[7].使用此法,在兩周內就能突擊學會辨認2000 多個單詞。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上,要認識和改造世界,不可能有單一的、放之四海皆準的靈丹妙藥,在學習記憶上也同樣只能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方法,才能提高單位時間里的學習效率。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使學生理解教材的內容,還應有意識地幫助和教會他們記憶掌握教材的重點內容,教會知識的同時,培養了記憶這種很重要的素質,這也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崔明穩?;瘜W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J].衡水師專學報,2002,4(1):70-71.
[2]王聯君。中學化學中的趣味學習[J].成才之路,2011(22):84.
[3]戴安郊。關于無機化學的教學[J].南京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0(1):44-48.
[4]沈理明,尹福軍?;瘜W物質的學習策略[J].化學教學,2004(6):13-16.
[5] 傅 國 涌 . 呼 喚 人 的 教 育[EB/OL] .2015-01-06/2007-03-30.
[6]左麗。醫學化學課堂教學的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4):72-73.
[7]桂詩春。英語詞匯學習面面觀-答客問[J].外語世界,2006(1):5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