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核心穩定性與核心力量的提出,核心肌群的確定與分類,核心穩定性與核心力量訓練的特點、作用、方法和手段,核心力量的測量與評價,核心力量在專項訓練中的應用和核心力量與傳統力量的關系等進行了綜述,得出人體核心最主要的區域是由腰、骨盆、髖關節三部分圍構而成,核心穩定性訓練可以穩固脊柱和傳遞力量,訓練需要循序漸進,穩定具有相對性和動態性,核心穩定性與核心力量是互相制約互相促進的。如何把核心力量訓練、傳統力量訓練與專項力量訓練融合在一起,開創專項力量訓練的新途徑是今后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運動生物力學;核心肌;核心穩定性;核心力量;述評
中圖分類號:G80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116\\(2009\\)11-0058-05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core stability and core strength
FENG Jian-jun,YUAN Jian-guo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 325035,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gave an overview of the definition of core stability and core strength, determin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re muscles,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s, methods and means of core stability and core strength training,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core strength, application of core strength in event specific training, and relations between core strength and traditional strength, and dre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major areas of the body core are composed of the waist, pelvis and hips joint;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can stabilize the back bone and strength delivery; train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a gradually intensified way; stability is relative and dynamic; core stability and core strength are mutually restricting and promoting. The keys to future researches are to blend core strength training, tradi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and event specific strength training together, and to develop a new way for even specific strength training.
Key words: sports biomechanics;core muscle;core stability;core strength;overview
目前國內外對核心穩定性與核心力量訓練非常重視,但是關于核心穩定性與核心力量訓練的研究還很少。盡管部分教練員認可并使用了一些訓練方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很不成熟。因此有必要對前人相關研究進行歸納和分析,以期為同行研究提供參考。
1核心穩定性與核心力量的提出及應用
核心穩定性與核心力量訓練是一種新興的現代體能訓練方法,最初用于醫學康復領域,近年來又用到健身和運動訓練中。核心穩定性的提出要早于核心力量,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Holdsworth 就研究過脊柱穩定性與脊柱結構之間的關系,創立了脊柱二柱理論\\(即前柱和后柱\\)。1972年Rood根據脊柱周圍肌肉功能的不同,將附于脊柱的肌肉劃分為穩定肌和運動肌兩類。80年代早期,Denis [1]提出了三柱理論,即前柱、中柱和后柱。1985年Panjabi[2]提出脊柱穩定性,1992年他又提出核心穩定性和“三亞系模型”理論,認為脊柱的穩定系統由被動亞系、主動亞系和神經控制亞系三個部分構成[3]。2000年運動醫學專家willson等[4]認為人體核心由腰、骨盆和髖關節的肌肉組織構成,其穩定性可以預防脊柱彎曲受傷,提高脊柱部位的平衡能力。以上所有研究成果都是應用到損傷的預防與康復領域的,而2006年kibler[5]把核心穩定性引用到了競技運動訓練中。1996年德國一些研究者提出了軀干支撐力量[6],這可能是關于核心力量的最早說法。2005年美國一些學者把提高穩定性的力量稱作核心力量[7]。2008年黎涌明等[8]研究得出:在競技體育中核心力量與傳統力量存在解剖位置、生理功能和作用上的差異;并闡述了核心肌群的起止點和大小肌肉群的特征。這些研究為目前乃至今后的核心力量和核心穩定性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人體核心肌
2.1核心肌的分類
Coff[9]根據肌肉功能不同將核心肌肉分為穩定肌和運動肌。穩定肌多為單關節肌,位置較深,通過離心收縮控制身體的活動以及身體姿勢。運動肌多為雙關節肌或多關節肌,位置表淺,往往通過向心收縮產生力量和加速度運動。Bergmark[10]根據解剖位置關系將核心肌肉分為兩類,第一類為整體肌肉,包括豎脊肌、臀大肌等,這些肌肉控制脊柱運動的方向;第二類為局部肌肉,包括多裂肌、椎旁肌等,這些肌肉可以控制脊柱的彎曲程度和維持腰椎的穩定性。
2.2核心肌群的確定
Stanfordme[11]認為核心小肌群包括:腹橫肌、多裂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腰方肌、膈肌和骨盆下底肌。IanHasegawa[12]認為,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橫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和豎脊肌組成,并且髖關節周圍的肌肉――臀肌、旋髖肌、股后肌群也屬于人體的核心肌群。J.Hpilates[13]認為核心是指人體肋骨以下至骨盆的部位,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構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具體包含的肌群有腹肌群、背肌群、橫膈肌、骨盆底肌、交錯骨盆及下肢的肌肉群。
Frederick Sonm[14]認為:核心是腰、骨盆、髖關節形成的一個整體,是指人體的中間環節,具體是肩關節以下髖關節以上包括骨盆在內的區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構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共有29塊。于紅妍等人[15]認為核心在人體膈肌以下至盆底肌之間的區域,而將肌肉的起止點或起點或止點位于這一區域間的肌群稱為核心肌群,所以位于大腿上的有些肌肉如股直肌、股二頭肌由于起點在核心區也因此被列為核心肌群,這樣共33對加1塊膈肌構成了人體核心肌群。出現以上認識差異的原因是:核心部位的界定不同導致核心肌肉的數目也不同,人體核心部位是由人體重心確定的,而重心又由體位確定,隨著體位的變化,重心會上下左右移動,甚至會移出身體外[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