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出臺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一經發布就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核心素養”也相應成為教育界的熱詞,相關學術研究和文章應運而生,一個嶄新的話題就這樣誕生了。
在研究世界各國及相關國際組織關于核心素養定義的基礎上,我國學界認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架構可用數字“13618”來概括,即:以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十八個基本要點。對核心素養的理解簡單地說,就是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格和關鍵的技能。這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具有連續性和階段性,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獲得培養與養成,隨后在一生中不斷完善。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相比較,核心素養更加直指教育的真實目的,那就是育人。這也為進一步的課程設計提供了方向或路徑。
核心素養銜接著學生們的現狀與將來,警示我們不要分數至上,更要培養那些將來在社會中仍然忘不了、用得上的東西,這些東西就是素養。李克強總理在教育報告中說:“我們的教育走得太快,請等一下落下的靈魂?!闭\然,我們不能因應試而丟掉了更寶貴的事物。知識、分數是帶不走的,帶的走的是方法,是能力,愛和智慧。這些素養會永遠伴隨著學生,在伴隨的過程中還會不斷完善,不斷再生。
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我們關注核心素養如何落地。實際上,很多學校已經在探索的路上,他們聚焦核心素養,在課程開發、教學過程、教育評價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展開踐行,并逐漸步入“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的理想狀態。學校間的校情、教情和學情各有不同,所以,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也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各個學校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正是來源于各自的創造性實踐。我們認為,差異教學是核心素養落地的有效途徑。
通過課程讓核心素養落地。課程的品質影響著學生的素養品質,課程的結構也在影響著學生的素養結構。有的學校從文化歷史傳統出發,以整合的方式進行課程改革,瞻望未來;有的學校研究學科關鍵能力,形成合理的課程體系,以學科關鍵能力帶動學科核心素養,進而促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他們培養和發展的正是學生的整體素養、綜合思維方式、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從差異教學這個角度來看,我們針對學生差異大的實際情況,總結學校的辦學經驗,提出“尊重差異、開發潛能、多元選擇、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在學校的系列工作中,重點之一就是構建立體式融合的差異教育課程體系,分為人文課程、科學課程、國際理解課程等,不但適應時代需求,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實施中,基礎性與強化性課程相結合、拓展課程與自主活動相結合,同時,采用照顧差異的組織形式,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學校成為綠色校園、書香校園、文化校園。我們認為,人文課程中的體育與藝術是可以享用一生的課程,讓人擁有健康,可以提供對外的媒介,而且奧林匹克精神、感受美與創造美等精神財富需要繼承??茖W課程中的學生創意優化成果累累,機器人等高科技項目在校園開花。我們以開放的心態,開展體驗類、探究類、服務類等活動,學生走進全國第一個鋼鐵基地,進行文化考察;與貧困山區兒童相處,反思當前生活之不易;參加志愿者活動,走向社會,服務社會。學生參加感興趣的活動,激發了優勢潛能,變得快樂,更加主動,既磨煉意志,陶冶性情,又啟迪思維,綜合發展。由于調整課程結構,豐富課程內容,推進學科融合,使課程有彈性,教學安排開放化,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促進每一名學生素養的提升。這正是建立在差異教學的理論基礎上??!
通過課堂讓核心素養落地。我們應該構建一個怎樣的教學樣態呢?今天的孩子在課堂中學習的目的不是名揚天下,這畢竟是少數人的事。我們關注的是,畢業以后,作為一個公民,學過了和沒學過有什么差異,各個學科或某一學科能留給他們終身受用的是什么,這就涉及到學科核心素養。而無論哪門學科,讀懂學生必然成為現代教師的必備基本功!基于學生的教學理應成為課堂教學的新常態。
可以利用測查分析系統,通過對學生的認知起點、興趣動機、學習風格、多元智能、健康情況等因素進行測評,形成綜合性的數據庫,依此確定每個學生的特征和問題域,以及學生的優勢所在,為學生自主選擇提供依據,并方便教師對學生的動態安置。教師全面認識學生,才能設置差異性挑戰性的學習目標、提供開放可選擇的學習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策略,關注群體差異,優化起點,揚優補缺,資源共享。同時,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制定個別化成長方案,讓每一名學生都信心滿滿地投入學習。對于課堂狀態,一位老師感慨道,知識在百度上搜索,很快很便捷,重要的是思維和能力的發展。課堂上,學生基于興趣與好奇心驅動,經歷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去發現,去傾聽,去表達,利用差異,分享差異,而不是教師用“吸星大法”,將學生觀點吸引到教師預設的中心來。同時,挑戰性、可選擇的學習任務,讓不同的學生各有所為,充分發展。全員參與、多元理解、差異碰撞的課堂,才能把每一名學生都培養成為知識豐富、思維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靈自由的人。因此,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更加強調學習內容與變化的世界密切聯系,更加強調任務驅動和跨學科主題學習,更加強調教學要和每一名學生最大限度地匹配,同時也更加注重經歷與體驗,注重認知能力與獨立思考,注重批判性思維和人文精神。這樣的課堂,是站在學生的角度,站在育人的高度,彈性與優化的課堂,富有蓬勃生命力和無限創造力的課堂。
通過評價讓核心素養落地。核心素養可教可學,也可進行評價。而評價的差異性和多元化能為核心素養的實現來服務。如果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狀況無法得到評價,發展的結果就無法比較和應用,就會影響學生和教師發展核心素養的積極性,核心素養就會被慢慢淡化或被束之高閣。因此,我們應探索基于行為發展、過程發展的綜合素質評價,依據核心素養,建立從知識向能力、從能力向素養不斷提升的評價體系,借以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觀察評估,實現有效反饋與指導。
進行綜合素質評價時,根據不同的素養結構采用不同的方式,既針對共性,也針對個性。認知類的核心素養,如數學素養、科學素養、語言素養等,更容易量化測量,而對于非認知類的素養,如情緒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素養,可以彈性地運用觀察、談話、成長記錄袋等多種形式有效測評。例如,學業成就測驗(主要依照質量標準考查學業成績),相關的問卷調查(測查學習興趣、身心狀態、情感態度等),可以采用卷面測試的方法。而對于不適合紙筆測試的方面,如創新意識、審美修養、身體機能、好奇心、潛能發展等,宜采用日常數據積累的方法??梢粤炕c質性有機結合更好地實施評價。應注意的是,在全面考察的同時,考慮個體存在的差異。對學生的準備狀態和成長過程要不斷地進行評估,根據不同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表?F做不同的評價。只要學生在任何一方面的發展已達到預期的目標,就給以肯定性評價,以激勵學生向更高目標邁進,不斷“升級”。學生個體差異性和智能的多元化決定了評價方式的多種多樣。因此,還可以探索其他的評價方式,并且有效利用評價結果,這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和探索。
核心素養一端支撐的是“健全的人”,另一端聯結的是“真實的世界”。如何引導學生在學習解決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實現成長與發展,可以說是任重道遠。讓我們朝著這個方向大步前進吧!
(作者單位:遼寧省鞍山經濟開發區寧遠鎮小學中心校)
□責任編輯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