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養為本是當前國際基礎課程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國際上主要國家與地區都根據本土的情況建立了不同的核心素養體系。我國于2016年9月也發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本框架。要使我國核心素養落地,需要將其融入到課程中,并通過完善的教育評價保證其實施。通過選取了歐盟地區所建立的核心素養體系,總結歐盟核心素養在實施與評價上的主要舉措,為我國核心素養的落實提供經驗啟示??偨Y歐盟經驗對我國核心素養落實的啟示主要為:完善課程標準,制定學業質量標準;創新傳統評價方式,發展真實性評價;開發信息技術,為核心素養的落實提供技術支撐3個方面。
[關鍵詞]核心素養;課程實施;評價;啟示
[中圖分?號]G40-011.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634(2017)04-0018-06
隨著知識經濟和學習化社會的來臨,原本基于傳統基本素養所發展出的能力標準已經不再適應日漸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在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時代,如何提升公民素養,便成為了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所共同關注的問題。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如經合組織(OECD)、歐盟、美國和日本等都開展了有關核心素養的研究,并在其基礎上探索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道路。
在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后,我國也開展了對核心素養的研究。我國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將核心素養定義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盵1]經我國學者研制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是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見圖1)。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6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見圖2)。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回答了“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建立學生核心素養旨在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如何將核心素養從一套理論框架或者育人目標體系,落實與推行到具體的教育和社會活動中去,進而真正實現其育人價值,是教育領域面臨的重大問題[2]。歐盟是較早提出核心素養概念的國家,且體系比較完善。近年來,歐盟及各成員國也在核心素養的課程實施與評價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實踐探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歐盟各國對核心素養的具體實施與評價,可以對我國下一步核心素養的具體落實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1歐盟核心素養的提出
歐盟委員會在2005年11月向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提交了《以核心素養來促進終身學習》的議案,該議案2006年12月獲得通過。該議案提出了8項核心素養,作為各國推進教育改革的框架,分別是“使用母語交流”“使用外語交流”“自然科學素養”“數字素養”“學會學習”“社會和公民素養”“主動意識與創業精神”“文化覺識與文化表達”[3]。歐盟將教育發展的最終目標定位于核心素養,倡導公民應該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從而保證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和知識浪潮的沖擊下,依然能夠保證自身價值的實現。這一目標突出體現了個人與社會的結合,在個人發展方面,核心素養引導其提高生活技能、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擁有生產工具,使其主觀愿意終身學習;在社會生活方面,核心素養可以幫助個人行使自身權利,與社會產生良性互動,大幅提升社會生產力和凝聚力,最終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歐盟核心素養的實施
Eurydice在2012年11月發布了一個名為《在歐洲學校中發展核心素養:政策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的報告[4],在這份報告中提出了歐盟各國對于核心素養的具體實施和評價情況。在歐盟各成員國的教育部門都發布了關于在學校所教授和學習內容的指南。這些指南通常也作為學校課程文件或課程綱要的一部分。在核心素養頒布以來,許多國家都在“核心素養”和“學習成果”等新概念的基礎上對課程進行重塑,還有一些國家引進了成就量表。在許多國家,一個側重于主題和課程內容的組織已經讓位于一個更復雜的課程架構,部分是建立在實踐技能和跨課程方法上。此外,在許多歐洲國家課程里都引入了一些新的課程領域,尤其體現在創業教育、信息通信技術和公民教育課程中。
2.1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
學校課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在教育系統中實現其教育目標的重要載體。因此,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通過課程改革將這些素養融入學校課程體系中,這是落實這些素養的重要途徑[5]。
1) 用核心素養重塑現代課程理念。所有歐洲國家在過去10年中都修訂了課程[6]。在歐盟許多國家,最近的改革都是將本國課程與核心素養密切結合。例如,捷克共和國、西班牙、意大利和立陶宛最近的改革大體上根據核心素養概念重塑了課程。在捷克共和國,自2007年以來在學校實施旨在發展生活技能和為日常生活做準備的新課程。在西班牙,界定每個教育階段核心課程(2006年)的國家條例規定了8項基本能力,這些是學生在完成義務教育后所必備的能力。在法國,《知識和技能的公共基礎》(the common base of knowledge and skills)確定了7項主要技能,是指導教師在義務教育教學的重要綱領[4]。具體來說,各國主要從以下兩個概念來影響課程開發和實施。第一,以學習成果界定和細化核心素養。學習成果是與學習者的成就相關聯的,而不是以教師所設定的目標為準。學習成果通常表現為學習者預期要知道什么、了解什么以及能夠在完成一個級別或模塊的學習后能夠做什么[7]。歐洲資格框架(EQF)使用類似的定義,描述學習成果在知識,技能和素養方面的內容。在英國(北愛爾蘭)已經開發了在2012~2013年首次使用的在跨學科交流能力、使用數學和使用信息及通信技術能力(ICT,類似于數字素養)方面的發展層級,在2013~2014年開發使用ICT的層級。其發展水平包括使用ICT的相關要求,首先是ICT技能的發展,其次是了解和理解電子安全和可接受的網絡行為,這些都與歐盟參考框架數字素養中的態度成分相當。作為這些要求的一部分,使用ICT細化為探索、表達、交流、評估和展示5個層面。在5個層面都以“能夠做到……”的形式分別描述了學生應該掌握的一系列技能,展示出是否已形成在生活和學習中所需的知識、計算能力和信息技術技能。對“交流”(exchange)水平的定義,特指態度方面的含義;“評價”(evaluate)強調的是自我評價,意指學會學習的能力,如表1所示[7]。表1北愛爾蘭使用ICT的不同發展水平 3.1完善終結性評價,實施國家監測
在歐洲教育體系中普遍實行國家測試,以為國家標準化考試與集中考試管理服務。國家測試的結果用于頒發證書,或用于監測和評價學?;蛘麄€教育系統[8]。隨著國家課程從學科知識逐漸轉變核心素養,一些國家測試明確強調對素養的評價。在匈牙利制定了國家測試系統(NABC),用于評估義務教育的核心素養,評價不在于考察學科知識本身,而是要考察學生是否能夠將他們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用在現實生活中,用在所需的閱讀和數學能力中。西班牙確定了8個“基本能力”,其中一些已在國家測試中得到評估[4]。
一些國家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對(除基本能力外的)其他跨學科技能進行測試,測試的主要方面為學生能否對各種信息的資料來源進行有效利用。比利時(佛蘭德社區)在2010年對“環境研究”主題的“社會、空間、時間和不同信息來源的使用”領域進行了測試。在波蘭,國家對初等教育結束時的考試完全是基于跨學科材料與在閱讀、寫作、推理、利用信息和知識的實際運用方面能力的考察。
此外,有些國家也采取了資格證書的方式以國家外力促進學生這些素養的培養。在英國,一套資格證書包括與溝通、數字和ICT有關的一些實用技能。比利時(法語社區)有小學和中學教育的非強制性ICT護照。德國、立陶宛、羅馬尼亞和英國提供額外的公認的ICT技能資格,而蘇格蘭資格認證機構也提供ICT證書[4]。
3.2采取多樣化的形成性評價手段
跨學科核心素養,如創造力或問題解決能力,涉及到多個學科領域,更難以用傳統評價工具進行評估??鐚W科核心素養要求超越傳統學科邊界的新的學習和教學方式。相應地,要反應出學生通過不同學科所獲得的成績,要充分利用形成性的評估手段及時對學生在這些領域的學習進展情況以做出合理的評估。
例如,奧地利公民教育中心在2011年秋季出版了1本新的小冊子,小冊子涉及對青年人獨立發現問題解決方案的能力和意愿、決策技能和概念思維能力的評估。該出版物提供實用的教學和診斷練習,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在這些領域的現有能力。所有奧地利教師均可使用。
在瑞典,國家測試側重于瑞典語、英語和數學,但各學校會對已經實現的目標和努力實現的目標的程度進行自我評估。這些自我評價構成了當地編制的義務教育質量報告的基礎。此外,有些國家也采用檔案袋評價,利于用檔案袋來記錄學習者發展的信息。在盧森堡,采用檔案袋評價的方法來評價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個檔案袋屬于學生,學生通過檔案袋來反思自己的學習,這樣也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素養。檔案袋評價可用于形成性的目的,它涵蓋了整個學習周期,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收集每個與自己能力相關的證據;也可用于終結性的目的,教師定期評估檔案袋的質量,并證明學生是否已達到核心素養所描述的能力水平[7]。
3.3基于真實情境的評價
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的結合,不能以抽象的方式表現出來,對于素養的評價應該基于特定的情境中來判斷。例如,給學生提供一些案例研究,在這些案例中記錄學生在特定情況下的反應和行為,以此作為評價的依據。例如,丹麥和英國(英格蘭)有基于ICT的評估工具的例子,它們復制了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需要使用多媒體資源來解決這些問題[9]。此外,在適當的情形中評估學生可以延伸到非正式學習環境中。例如,社會和公民素養的評價。絕大多數歐洲國家會通過觀察學生參與學校和社區活動的情況來對其社會和公民素養進行評價[10]。學生參與的評估方式有多種,包括記錄個人資料或獲得最終的證書來驗證學生對學校生活的貢獻,并承認參與社區導向的校外活動。其他方法包括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用嫻奶致酆捅緶?、参訝?民相關主題的評估或行為標記有關的標準等。
英國采取基于任務的評價方式,通過創設真實呈現的情境來有區別地評價學生的素養?!疤K格蘭小學和初中教育成就調查”選用由地方當局推薦的教師來觀察學生在實踐考核中的表現,側重于觀察和評估學生的跨學科技能,包括合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ICT技能和態度,特別是學習動機。
4歐盟經驗對我國核心素養落實的啟示
4.1完善課程標準,制定學業質量標準
課程標準是教學準備與實施的重要指導?;诤诵乃仞B的課程改革就是要用核心素養指導課程標準的修訂。課程標準要成為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的依據,就必須對學生“應知”和“能做”方面有清晰而明確的闡述。這種闡述不僅明確學生應知和能做“什么”,還得明確學生應知和能做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說,課程標準不僅應當包括內容標準,還應當包括表現標準[11]。當前,我國課程標準存在的明顯的問題就是課程目標不夠明確,甚至缺乏對相關術語的明確釋義和界定。比如,在數學新課標中提出的數學核心概念之一――“數感”,課標實驗稿首次明確提出了培養學生數感,但未對數感內涵做解釋,而是采用外延描述的方式。課程標準重新對數感的內涵及功能作了表述?!稑藴省返奶岱ㄊ牵骸皵蹈兄饕侵戈P于數與數量、數量關系、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數感有助于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理解或表述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系?!盵12]然而,基于這個概念如何評價學生是否具有“數感”則沒有明確的規定和說明。所以構建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標準要能對核心素養進行明確的界定,并分解為具體可觀察和可測量的課程目標。在此基礎上,界定學生在各學科和各學段所應達到的基本能力水平和程度要求,即學業質量標準,可以促進我國將發展核心素養更好地融入課程,同時也便于之后的監測和評價。
4.2創新傳統評價方式,發展真實性評價
核心素養是學生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未來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必然是相對宏觀且寬泛的素養。 對于我國核心素養中的文化基礎素養,即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可融入到相關的人文學科和數理學科中,并通過以往的評價方式進行評價。然而,對于我國核心素養中的一些跨學科素養如責任擔當、健康生活素養無法融入到具體的學科中,當然也無法通過傳統的評價手段來評估。我國的教育評價中存在的主要的問題就是考試評價占主導地位,且考試方式單一、考試內容多以學科知識為主,尤其體現在中考和高考中。所以基于核心素養的教育評價首先要轉變傳統考試評價的方式和內容,依據學業質量標準對學生進行考試評價,促進考試評價側重于對學生能力和素養的考察。另外,要運用和發展真實性評價。真實性評價是指“在某種特定的語脈中直接地評價運用種種知識、技能的人的行為舉止與作品的一種方法”[13]。利用真實性評價,通過觀測到學生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表現,可判斷出學生在一些跨學科素養上的達成程度。 4.3開發信息技術,為核心素養的落實提供技術支撐信息通信技術可以提高評估的效率,但它的真正重要性可能在于改變評估的內容,使之前無法獲得的信息變得有處可尋[7]。例如,電子學習檔案袋(e-portfolio)評價可以以各種格式收集關于學生的信息,包括視頻、音頻、圖片和文本。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動機和情感態度以及采用方式等,都是一種動態的表現,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以完善對學生的評價。此外,在當今信息技術所提供的海量數據高速處理能力的支持下,可以非常靈敏地反映出整個教育培訓系統的運行狀態,基于這樣的證據所做出的決策,其科學性和可行性是有所保障的[14]。以此能為我國核心素養的實施和評價提供完備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 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 中國教育學刊, 2016(10):1-3.
[2] 姜宇, 辛濤, 劉霞,等. 基于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實踐途徑與策略[J]. 中國教育學刊, 2016(6):29-32.
[3] 裴新寧, 劉新陽. 為21世紀重建教育――歐盟“核心素養”框架的確立[J]. 全球教育展望, 2013,42(12):89-102.
[4] Eurydice Network. Developing key competences at school in Europe: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policy[EB/OL].(2012-11-01)[2017-04-06].http://eacea.ec.europa.eu/education/eurydice/documents/thematic_ reports/1451EN.pdf.
[5] 劉晟,魏銳,周平艷,等.21世紀核心素養教育的課程、教學與評價[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4(3):38-45.
[6] De Coster I,Baidak N,Motiejunaite A,et al.Teaching reading in Europe:contexts,policies and practices[J].Education Audiovisual & Culture Executive Agency European Commission,2011(4):206.
[7] Pepper D.Assessing Key competences across the curriculum ― and Europe[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11,46(3):335-353.
[8] Bigeliene D,Gudynas P,Ranonyte A,et al.National testing of pupils in Europe:objectives,organisation and use of results.Lithuania 2009[J].Eurydice,2009,34(351):15.
[9] European Commission.Assessment of key competences in initial educational and traning:policy guidance [EB/OL].(2012-11-20)[2017-04-06].http://ec.europa.eu/education/news/rethinking/sw371_en.pdf.
[10] EACEA,Euryolice.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Europe[J].Education Audiovisual & Culture Executive Agency European Commission,2012,3(3):140.
[11]邵朝友,??斌,王少非.論學生學業成就評價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1(6):50-55.
[12]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13 ]松下佳代.真實性評價:評價兒童的思維與表達[M].東京:日本標準株式會社,2014:6
[14]劉新陽,裴新寧.教育變革期的政策機遇與挑戰――歐盟“核心素養”的實施與評價[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4):75-85.
AbstractFocusing on the key competenc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fundamental curriculum reform.The major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 have established different key competences system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China has also released the basic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tudents key competences in September,2016.To accelerate its implementation process,we need it to be integrated into the curriculum,and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to ensure this.The descrip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and assessment of EU key competences is expected to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s for China.Summary of the experience of the EU key competences is to improve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formulate academic quality standards,innovativ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ethods and develop the authentic assessment,exploi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key competences.
Keywordscompetences;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evaluation;enlighte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