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日本加入TPP的原因與影響分析
【緒論】TPP背景下日本利益集團的博弈研究緒論
【第一章】TPP與日本的加入進程
【第二章】日本加入TPP的成本—收益分析
【3.1 3.2】日本TPP加入進程中的利益博弈
【3.3 3.4】政府化解利益集團沖突的舉措
【第四章】日本加入TPP對中國的影響與啟示
【參考文獻】日本政府加入TPP的沖突研究參考文獻
2 日本加入 TPP 的成本-收益分析
從加入 TPP 談判的出臺歷程中可以看到,日本政府在是否加入 TPP 的問題上面臨著艱難的抉擇。這是因為日本政府既要考量加入TPP的經濟成本和經濟收益,同時也要考慮加入 TPP 的政治成本和政治收益,要在綜合權衡政治經濟總體利弊因素基礎上才能作出決策。
2.1 日本加入 TPP 的政治經濟成本。
日本政府做出參加 TPP 談判的決定將會承擔相應的成本,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日本加入 TPP 之后面臨的成本不僅包括經濟上的成本,也包括來自政治方面的成本。其中,經濟成本主要來自 TPP 對農業的沖擊,因此代表農民和農業團體的利益集團極力反對日本參加 TPP 的談判。這些農業利益集團具有很大的政治權利,甚至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影響貿易政策的制定。因此日本政府還要承擔由于農業利益集團的反對而帶來的政治成本。
2.1.1 日本加入 TPP 的經濟成本。
日本加入 TPP 的經濟成本源于日本農業保護嚴重,一旦開放農業市場,將使農業遭遇嚴重打擊,進而將引發糧食安全等一系列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加入 TPP 將導致糧食自給率下降引發糧食安全問題。
日本國土面積狹小,同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國家之一??傮w上國土資源比較貧乏,山地和丘陵約占國土總面積的 80%,耕地十分缺乏,并且耕地面積呈不斷減少的趨勢。耕地稀少同時人口眾多造成日本糧食自給率不高,且近年來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所謂的"糧食自給率"是顯示一國自產糧食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國內消費的一項指標,是衡量日本糧食產量占國內糧食總消費比例的一項指標。1965 年度日本的糧食自給率(以熱量為準)曾創下高達 73%的記錄,但隨著大米消費量減少,上世紀 90 年代中期之后的糧食自給率數值一直徘徊在40%上下。有關數據顯示,2010 日本大米的人均消費量約為 59.5 公斤,較上一年增加 1 公斤。雖然用于磨面以及其他加工用途大米的生產有所增加,但仍不足以帶動糧食自給率的提升。據《朝日新聞》網站報道,日本農林水產省 2010 年 8月 11 日發布消息稱,2010 年度的日本糧食自給率約為 39%(以熱量為準),比上年度下降一個百分點,連續兩年出現下滑,是四年來首次跌破 40%.由于北海道和九州地區氣候反常,甜菜及小麥和薯類作物減產,小麥自給率(以重量為準)下降 2 個百分點至 9%;甘蔗為 93%,下降 1 個百分點;馬鈴薯下降 3 個百分點,下降至 70%;砂糖類由于甜菜歉收下降 7 個百分點,下降至 26%.大米自給率則增加 2 個百分點,為 97%.同時公布的以生產額為準的自給率為 69%,較上年度下降 1 個百分點。原因是受高溫天氣影響導致牛奶減產。
日本農林水產省雖表示"將于 2011 年度起把小麥等農產品列為按戶收入補償制度的適用對象,努力提高自給率",但去年糧食自給率不升反降,要實現自給率2020 年升至 50%的目標變得越來越困難。日本的糧食安全問題還將繼續存在。
由于 TPP 秉持在貿易自由化方面沒有例外的原則,日本加入 TPP 之后,就不得不放開其農產品貿易市場,允許大量物美價廉的外國農產品進入日本市場。日本長期以來都通過高額關稅、高額的農業補貼對農業進行保護,使得日本的農業十分脆弱,不具備與美國、澳大利亞等農產品出口大國競爭的能力??梢灶A見,一旦開放農產品市場,降低農產品關稅稅率,日本本土的農產品貿易必然會受到嚴重沖擊。這樣,日本原本就不高的糧食自給率必將進一步下降。據農林水產省的測算,加入 TPP 將使日本農業每年減少 4.5 萬億日元的產值,糧食自給率更是急速下降,將在短期內由目前的 40%下降至 13%.
.
(2)農民收入下降,農業就業人口減少。
由于地理條件的限制,日本農業生產規模小、勞動力成本高昂,國內生產的成本很高,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只能依靠日本政府的農業補貼和對農產品進行貿易保護才得以存活。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日本農產品的平均關稅為21%,遠高于 TPP 其他成員國的農產品平均關稅水平。在日本的農產品關稅(包括水產品、蓄產品關稅)水平中,魔芋為 990%,花生為 500%,大米為 490%,雜豆為 460%,黃油為 330%,淀粉為 290%,砂糖為 270%,小麥為 210%,脫脂奶粉為 200%.到目前為止,日本在與新加坡、文萊、馬來西亞、越南、智利、墨西哥、秘魯簽署 EPA 的過程中,都千方百計地堅持其農業保護的立場,把大米、小麥等主要農產品作為敏感產品,列入貿易保護的范圍,并作為貿易自由化的例外繼續保持很高的關稅水平。目前世界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國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的農產品關稅分別為 4.7%,1.3%和 1.4%.日本無論是在與上述各國的 WTO農業談判中,還是在與上述各國的 FTA 談判中,都被強烈要求大幅度削減農產品關稅,而日本加入 TPP 時必須分別與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其他 TPP 成員國協商。日本政府在推進貿易自由化的同時還要兼顧農業,必將面臨左右為難的境地。2008 年,日本農業生產總額為 44295 億日元,與 1990 年的歷史最高水平的相比減少了 55.8%.2010 年,日本農業人口總數為 260 萬,比 1980 年的 482萬減少了 46.1%;同時日本從事農業的勞動力的平均年齡為 65.8 歲,與 1995 年相比提高了 6.7 歲。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對大米、小麥等 19 種主要農產品實行貿易自由化的測算,參加 TPP 之后,由于國外廉價農產品的大量涌入,日本國內的農產品生產額將減少 3.7 萬日元,實際 GDP 將減少 7.9 萬日元,下降 1.6%,如果把環境方面的損失 3.7 萬億日元也計算在內的的話,加入 TPP 總共將給日本帶來11.6 萬億日元的負面影響。同時,農業及與農業相關產業的就業人口將減少 340萬人。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加入 TPP 之后對日本農業以及日本農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日本正式加入 TPP 之后,國內的農產品市場勢必開放,因此,依靠高關稅和高補貼存活的日本農業必將遭受沉重打擊,甚至面臨破產。
(3)地域經濟面臨崩潰。
加入 TPP 之后,農產品貿易將完全自由化,這會使一些農業地區受到極大影響,尤其是北海道與沖繩,甚至將會面臨經濟崩潰。北海道是由多個小島組成的,約占日本國土面積的 22%,而人口密度極低,十分適宜發展農業。作為日本的糧食基地之一,北海道不僅是日本稻作耕地最大、稻米產量最多的地區,小麥、馬鈴薯、大豆、乳牛等農產品的產量均居日本全國前列。沖繩位處西太平洋,由于受海洋性氣候影響,全年都溫暖濕潤,尤其適合發展農業。對北海道和沖繩來說,農業是其基礎產業,是主導其他產業發展的命脈,若農業出現崩潰,勢必將出現地域經濟面臨崩潰的局面。據相關部門測算,加入 TPP 對農業的沖擊將使北海道與 7 種主要農畜產品相關的產業的生產額減少 21254 億日元,沖繩縣農林產業以及相關產業的損失約為 1000 ~ 1200 億日元.因此,一些都道府縣的負責人從地方保護主義出發,也一再反對日本政府加入 TPP.
2.1.2 日本加入 TPP 的政治成本。
日本加入 TPP 的舉措也承受著一定的政治成本。
首先,執政黨內部出現分歧。例如,菅直人首相在臨時國會上做"推進 TPP"的執政演講時,本是執政黨的民主黨內部也聚集了部分反對 TPP 的議員。
其次,在野黨的反對導致政黨政治的不穩定狀態。作為在野黨的自民黨在召開思考 TPP 對策會議上,也出現了不同的意見:一方純粹為尋租派謀求利益,而另一方把爭論的焦點放在進入高齡化社會的日本創造附加價值的重要性以及為實現附加價值的政策基礎建設方面上。
最后,農民及農業團體的反對可能導致日本社會動蕩等一系列不利后果。與日本同樣進行農業保護的韓國在與美國及歐盟締結 FTA 時,農業領域出現過強烈的抗拒浪潮。早在韓國就韓美 FTA 進行談判時,首爾的街上就聚集了大量的農民,他們在政府機關附近堆積青椒進行局限性抗議行動。雖然,韓國農業占韓國 GDP的比重為 3%,而日本僅為 1%,但是日本的農業利益集團具有影響政府決策的強大力量。因此,日本政府不得不顧忌加入 TPP 可能要付出的巨大的政治成本。
2.2 日本加入 TPP 的政治經濟收益2.2.1 加入 TPP 的經濟收益日本加入 TPP 的經濟收益主要表現在其對外貿易上。美國是日本的第二大貿易對象國,對日本來說是重要的出口貿易市場。由于日本的農產品市場長期沒有開放,日本雖然極力想促進日美 FTA 談判,但美國一直以日本未開放農產品市場為由而拒絕。由于 TPP 旨在建立高度貿易自由化的 FTA,在貿易自由化方面沒有例外,各成員國之間大都通過雙邊或多邊協定建立自由貿易關系,沒有建立自由貿易關系的成員國之間也在極力促成雙邊 FTA 談判。因此,日本參加 TPP 談判可以給日本帶來與美國進行 FTA 談判的機會,這對日本來說是一個建立日美 FTA的絕佳的契機。
(1)加入 TPP 的宏觀經濟效果。
由表 2-2 可以看出,若世界整體成為一個大市場,那么所有國家的實際 GDP都會增長,只是增長的幅度有所不同,因此貿易自由化是國際貿易發展的必然趨勢。若單就日本而言,參加中日韓、ASEAN+3、ASEAN+6 以及 FTAAP 等貿易自由化的國家越多,實際 GDP 的增長幅度也就越大,而全世界實現貿易自由化的效果反而變小。因此,對于日本來說,參加 FTAAP 更為有利。在美國加入 TPP之后,美國一直都大力推動 TPP 在貿易自由化方面的作用,將 TPP 作為美國實現FTAAP 構想的核心框架。短期來看,加入 TPP 將給日本實際 GDP 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如表 2-2 所示);長期來看,加入 TPP 有利于早日構建給日本 GDP 帶來更大促進效果的 FTAAP.雖然參加 TPP 給日本的實際 GDP 帶來的增長有限,并且 TPP 在世界經濟中的占比還很?。ㄈ绫?2-3 所示),但目前對于日本來說加入TPP 對于其穩定經濟發展、促進貿易持續增長進而拉動經濟復蘇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無論從短期來看,還是從長期來看,加入 TPP 都會給日本宏觀經濟發展帶來有利影響。
(2)加入 TPP 對擴大相關產業出口具有積極影響。
如表 2-4 所示,2009 年日本出口排名前十位的產品是運輸機械、半導體、鋼鐵、汽車零部件等產品。這些產品均是日本具有比較優勢的高附加價值的工業制品。如果加入 TPP 使得關稅得以降低,將可能擴大這些比較優勢產業的出口。目前,日本工礦產品的平均關稅為 2.5%,與 TPP 其他 9 個成員國相比只高于新加坡和新西蘭,除了紡織品關稅為 5.5%以外,日本最具國際競爭力也是最大宗的出口產品是運輸機械和電氣機器,它們關稅分別為 0.0%和 0.2%,其中汽車、電視機以及運輸機械都是零關稅。因此,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 TPP 成員國工礦產品關稅都高于日本的情況下,只要通過 TPP 實現工礦產品的貿易自由化,就有利于日本擴大汽車、電視機等傳統優勢產品的出口。
日本經濟產業省的測算表明,若日本不參加 TPP,運輸機械和電氣機器等工礦產業的出口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到 2020 年,日本汽車工業和電氣機器工業等主要出口產業的生產額將減少 10.5 萬億日元,雇用人數將減少 81.2 萬人,實際 GDP也會因此而下降 1.53%.
而根據日本內閣府的測算,參加 TPP 實現百分之百地的貿易自由化以后,由于出口擴大,日本實際 GDP 最多每年可增加 2.4~3.2 萬億日元,年增長率可提高0.45~0.65 個百分點。
2.2.2 加入 TPP 的政治收益。
日本選擇加入 TPP 也有其政治方面的考量。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政治原因是:
通過加入 TPP,日本可以重修和鞏固與美國的日美同盟關系。2009 年 11 月 14 日,奧巴馬訪問東京時明確表示,美國將與 TPP 伙伴國接觸,力圖建立一個既適用于21 世紀的區域貿易,又可廣納成員的高水平協定。2010 年 11 月 13 日,奧巴馬參加了在橫濱舉行的 APEC 工商領袖峰會并發表了演說,再次表明美國推進 TPP 的決心,同時表示美國將重新在亞洲發揮其領導作用,積極參與亞太地區投資及貿易方面的相互合作。美國在積極參加 TPP 談判的同時,還多次敦促和歡迎日本以及馬來西亞等 APEC 成員國參加 TPP.2009 年 11 月在新加坡舉行的 APEC 峰會期間,美國貿易代表柯克與日本經濟產業直島進行會談時表示,美國將為早日建立跨太平洋戰略伙伴協議而與亞太各國進行密切合作,希望日本也能參加談判.
2010 年 10 月 25 日,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在華盛頓發表演講,稱期待日本加入 TPP,美國愿意給予與其建立緊密經濟關系的日本政府相應的支持.2010 年 10 月 27 日,在河內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開幕前一天,美國助理國務卿希拉里與日本外相前原誠司在夏威夷進行會談,雙方就 TPP 談判等事宜交換了意見。2010 年 11 月 10 日,美國助理國務卿希拉里說,美國鼓勵日本關心貿易自由化以及采取相應的實際行動,對日本政府參加 TPP 的決定很高興。三日后在橫濱舉行的第 18 屆 APEC 峰會期間,奧巴馬與菅直人進行了會談,并表示了美國對日本加入 TPP 的支持態度。
美國極力促成日本參加 TPP 談判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美國政府是想通過日本的參加來擴大 TPP 的影響,吸引其他 APEC 成員加入,使 TPP 能夠覆蓋 APEC所有的成員國,最終建立廣泛的亞太自由貿易區。其次,奧巴馬政府極力推進 TPP的主要目的是想利用 TPP 重返亞洲,利用亞洲的廣大市場來實現其增加就業和擴大出口的戰略目標,重振美國經濟。由于澳大利亞等現有 TPP 談判國的市場容量并不大,只有拉日本加入,使 TPP 不斷擴大,才有利于吸引中國以及其他尚在觀望的國家參加,從而達到其充分利用亞洲市場的戰略目標。日本是美國主要農產品出口國,并且日本一直都是一個農業保護十分嚴重的國家,以"牛肉風波"為代表的兩國農產品貿易摩擦一直都難以消除,美國因此就農產品自由化要挾日本,并拒絕與日本進行 FTA 的談判。TPP 是一個力圖實現百分之百貿易自由化的高水平的自由貿易協定,在貿易自由化方面沒有例外,因此,美國試圖通過 TPP 迫使日本加快農產品市場的開放進程,加大對日本農產品的出口。
對于日本自身來說,日美同盟是其外交的基礎。面對中國的崛起和不斷強大,在加上中日釣魚島事件以及朝鮮半島問題,日本十分顧忌中國的發展,認為中國已經嚴重威脅其亞洲霸主的地位。因此,日本十分歡迎美國重返亞洲市場,希望通過加入TPP表明其歡迎美國重返亞洲市場和支持美國主導亞太貿易自由化戰略的態度,借機修復因普天間基地搬遷問題所造成的日美關系的裂痕,重新修復并鞏固與美國的日美同盟關系,聯合美國共同抗衡日益強大的中國,增加其同中國抗衡的籌碼。
2.3 加入 TPP 的綜合評價。
綜上所述,在日本是否加入 TPP 談判的決策過程中,日本政府事實上面臨著艱難的權衡取舍。盡管從經濟理論上講,作出是否加入一種自由貿易協定的決策并不難,只要加入的邊際收益大于邊際成本,就應該選擇加入。然而,現實中的決策卻并非輕而易舉。這是因為:首先,準確地度量加入 TPP 的成本和收益在操作層面存在一定的困難。例如,以對加入 TPP 的經濟效益衡量為例,農林水產省估算稱,加入 TPP 將導致日本農產品的減產,給 GDP 帶來 7.9 萬億日元的損失。
而經濟產業省則提出如果日本不加入 TPP、韓國與中國簽訂經濟合作協定,以汽車出口為中心的日本 GDP 將損失 10.5 萬億日元。而內閣府估算稱,加入 TPP 將使日本 GDP 實現 0.54%的經濟增長,約合 2.7 萬億日元的經濟效益.可見,在加入 TPP 究竟為日本帶來多少收益方面,由于利益訴求不同,其得出的結論也迥異。
其次,進行政治、經濟兩方面成本與收益的綜合比較也非易事。如前所述,從政治方面來看,加入 TPP 有利于日本改善日美兩國關系,并與美國重新結成同盟,達到遏制政治影響力日益提高的中國之目的。但同時日本也因此而面臨著因執政黨內部分裂、在野黨及農業團體反對等可能導致的政治成本上升的壓力。而從經濟方面來看,加入 TPP 不僅能給日本的宏觀經濟帶來有利影響,還能擴大汽車、電器以及機械等出口產業的出口額,為日本經濟重新注入活力;但同時也會造成農業破產,大量廉價農產品涌入日本市場將使日本糧食自給率下降,引發糧食安全等問題。對經濟成本、經濟收益,以及政治成本、政治收益的綜合考量,使得政府決策的作出變得復雜化。
最后,從日本的政治決策過程來看,各利益集團對政府的政策決定擁有實際上的影響力。是否加入 TPP 談判的決定,更可能是一種利益平衡或利益妥協的結果。對此將在下一章展開深入分析。
日本政府即使在農民和農業團體的強烈反對下,最終依然做出了參加 TPP 談判的決定。因為短期內與美國結成同盟、擴大出口以促進經濟發展更符合日本的利益。而從長期來說,加入 TPP 也有助于促進日本農業改革和貿易自由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