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下中國與中亞五國合作研究
【第一章】我國與中亞五國經濟合作的前景分析引言
【第二章】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綜述與規劃
【第三章】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前景展望
【第四章】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經濟合作前景展望
【第五章】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經濟合作前景展望
【第六章】中國與塔吉克斯坦經濟合作前景展望
【第七章】中國與烏茲別克斯坦經濟合作前景展望
【第八章】中國與土庫曼斯坦經濟合作前景展望
【結論/參考文獻】我國與中亞五國的合作發展探析結論及參考文獻
第 7 章 與烏茲別克斯坦經濟合作前景展望
7.1 烏茲別克斯坦經濟結構
烏茲別克斯坦位于中亞腹地,有"雙內陸國的"的別稱,是因為其本身并無出???,而它的五個鄰國也無出???。烏茲別克斯坦北部與東北部與哈薩克斯坦相連,東部與吉爾吉斯斯坦毗鄰,東南部與塔吉克斯坦接壤,西部與土庫曼斯坦連接。烏茲別克斯坦國土面積 44.89 萬平方公里,人口 3007.5 萬。塔什干是烏茲別克斯坦首都,也是塔什干州首府,是中亞地區第一大城市,市區面積 260平方公里,人口約 230 萬,是烏茲別克斯坦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城市規模是獨聯體內僅次于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基輔的第四大城市。
烏茲別克斯坦是典型的政教分離穆斯林國家,其政局穩定,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近五年其 GDP 增幅均超過了 8%.烏茲別克斯坦生態環境良好,農產品種類豐富。政府高度重視民生。勞動力資源豐富,為中亞第一人口大國。烏茲別克斯坦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約有 100 種,儲量總價值約為 3.5 萬億美元。
其中,石油儲量 5.84 億噸,煤儲量 18.3 億噸,鈾儲量 18.58 萬噸,此外其銅、鎢等礦產資源儲量也較為豐富。烏茲別克斯坦石油和天然氣的儲量和產量均居中亞第二位。其石油用來全部供應國內市場,天然氣每年有約 100 億立方米用于出口。2013 年,烏茲別克斯坦共開采石油 290 萬噸,同比下降 7.1%,平均日開采6.3 萬桶,同時石油消費量為 330 萬噸,同比增幅 2.1%,平均日消費量為 7 萬桶。
2013 年烏茲別克斯坦天然氣開采量為 552 億立方米,同比下降 2.8%,同時天然氣消費量為 452 億立方米,同比下降 3.3%.
7.2 中烏兩國合作基礎
近五年,烏茲別克斯坦經濟總量超過2200億美元大關,GDP增幅一直保持在高于8%,人均GDP也呈逐年遞增態勢。2013年,烏茲別克斯坦GDP為567億美元,同比增幅8%,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為22.9%;其工業占GDP的比重為24.2%,工業產值同比增幅8.8%,農業同比增幅6.8%,建筑業同比增幅11.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幅11.3%,消費品生產同比增幅7.6%.
2013年,烏茲別克斯坦對外債務為96.4億美元,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7%,是世界上最外債最少的國家之一。其全年通貨膨脹率為6.8%.商品零售總額為226.3億美元,國內消費市場前景樂觀。2013年,烏茲別克斯坦共吸引外資30億美元,同比增幅5%,其中吸引直接投資22億美元,占比高達72%,其中吸收外資流量為10.8億美元,吸收外資存量為85.1億美元,其對外貿易總額為288.76億美元,其中出口額150.87億美元,同比增幅10.9%;進口額138億美元,同比增幅7.7%,貿易順差12.87億美元。2013年烏茲別克斯坦前三大貿易伙伴為:俄羅斯、中國和哈薩克斯坦。
烏茲別克斯坦外匯管制嚴格,其央行要求在烏企業外匯收入的50%強行結匯,客觀上造成國外企業被迫要將外匯收入用在對烏茲別克斯坦經濟的再投資上,難以將收入匯回國內進行生產設備的改造升級、更新換代和物資采購等,再加上其計劃經濟色彩濃重,與國際化市場經濟體制不相稱,政策法規難于貫徹執行,審批手續復雜多變,客觀上造成了投資烏茲別克斯坦的困難。
7.3 棉花等經濟作物領域合作
烏茲別克斯坦是典型的農業大國,有耕地450萬公頃,其中90%種植小麥,約占國土面積的1O%.糧食產量位居中亞第一位,年產量約為680萬噸,其2012年其糧食產量為717萬噸,同比增幅5.4%.烏茲別克斯坦農業人口有1420萬,約占全國總人口的6O%,人均耕地面積約0.32公頃;其農業產值約占GDP的30%,其中棉花產值占農業產值的4O%以上。烏茲別克斯坦已有2000多年的種植棉花歷史,由于氣候、土壤條件適宜,灌溉水源充足,非常適宜棉花的生長。其棉花在纖維質量上有絕對的優勢,這就決定了烏茲別克斯坦棉花在國際棉花市場上的地位。因此,烏茲別克斯坦素有"白金之國"之稱的美譽。棉花是烏茲別克斯坦最重要的農業出口商品,棉花種植業也就是其支柱產業,烏茲別克斯坦是世界第二大原棉出口國,世界第五大產棉國。
烏茲別克斯坦棉花種質種類豐富、育種基礎好,有系統的品質檢測環節,這些為其棉花產業的持續發展和出口創匯提供了重要支撐。烏茲別克斯坦全國范圍內都種有棉花,但主要集中在以安集延州為主的包括費爾干納盆地在內的東部地區,種植面積始終維持在2250萬畝左右。全國現有400余個籽棉收購點、130余家棉花加工場,棉花再加工能力充足,籽棉產量歷史最好水平曾達600多萬噸。在前蘇聯時期,烏茲別克斯坦就是前蘇聯最重要的棉花生產基地,棉花產量占前蘇聯棉花總產量的70%.20世紀80年代,其棉花產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年均生產皮棉158萬噸。近幾年來,其棉花年均銷售額約為10億美元,產值約占農業總產值的40%左右,占獨聯體范圍內所有種植棉花國家棉花銷售額的67%.該國棉絨年產量約120萬噸,籽棉年產量約為360萬噸,皮棉年產量約120萬噸,每年加工生產原棉約100-120萬噸,其中約75%用于出口。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費國,同時也是棉紡織工業大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國,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 30%.棉花作為重要的原材料對我國棉紡織產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國棉花進口量增長迅速,進口來源地較為集中。2011 年我國棉花進口額為 94.67 億美元,占世界棉花交易總額的43.0%.1999-2001 年,我國棉花進口量穩定在 10 萬噸以下。從 2002 年開始,我國棉花進口量開始井噴式增長,2002-2006 年這四年間,我國年均棉花進口量增幅為 112.06%,在 2006 年達到峰頂,進口量為 364 萬噸。2007-2009 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和購買力都大打折扣,我國外貿服裝出口受挫,進而導致棉花需求量有所下降,造成棉花進口量大幅下降的連鎖反應。
2010 年,國際金融危機趨于緩和,國際經濟逐漸走出低谷,有了繁榮的跡象;同時我國外貿服裝出口開始回暖,加大了對棉花的需求,使我國棉花進口量快速增長。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烏茲別克斯坦棉花的主要買家,雙方將繼續發揮好中烏棉花工作組協商機制,推動雙方企業建立長期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應對價格波動等潛在威脅?;仡櫄v史,進入新千年以來,我國與烏茲別克斯坦間貿易規模不斷擴大,雙邊經貿關系穩步發展,經貿總額保持了較快增長。
2013年,中烏兩國雙邊貿易額為45.5億美元,同比增幅58.3%,其中我方出口26.1億美元,同比增幅46.5%;我方進口19.4億美元,同比增幅77.5%,我方貿易順差6.8億美元。中烏雙邊貿易再創歷史新高,我國超越哈薩克斯坦成為烏茲別克斯坦的第二順位貿易伙伴國。我國自烏茲別克斯坦進口的主要為天然氣和棉花,其中進口天然氣9.63億美元,占進口額的50.41%,同比增幅1721.74%;進口棉花31.3萬噸,同比下降9%,進口金額6.67億美元,占進口額的34.79%,同比下降16%.
7.4 前景展望。
我國主要出口烏茲別克斯坦的商品為成套機械設備和鋼鐵制品,其中出口成套機械設備5.85億美元,占出口額的22.39%,同比增幅24.73%;出口鋼鐵制品4.49億美元,占出口額的17.17%,同比增幅115.87%.截至2013年,我國對烏茲別克斯坦直接投資存量為1.98億美元,直接投資流量為4417萬美元。近年來,烏茲別克斯坦棉花產業生產加工嚴重老化,亟需更新換代和改造升級,因此可以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框架內與烏方簽訂協議并達成一致,由我國政府以利用對外援助專項資金和無息與低息貸款等方式向烏方提供先進的棉花產業生產設備,烏方用向我國優先出口棉花等方式償還我國的援助和貸款,這樣一方面可以緩解因棉花產業提質升級所帶來的經濟沖擊和倒逼壓力,帶動烏茲別克斯坦棉花產業鏈,推動烏方整個農業的平穩過渡與發展,進而使其國民經濟更加繁榮;另一方面,把烏方作為我國商品棉供應的大本營,可以極大地緩解我國棉花短缺壓力,平衡國內市場棉花供需關系,熨平我國的經濟波動,鞏固我國的農業基礎地位,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向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