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及相關研究綜述
外貿戰略是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的總路線及方針政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國曾提出過“進口替代戰略”、“出口替代戰略”、“三來一補戰略”、“多元化市場戰略”、“以質取勝戰略”、“科技興貿戰略”、“調整外貿結構擴大內需戰略”等外貿戰略。
商務部在廣交會舉行的“全國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報會”上首次發布了《后危機時代中國外貿發展戰略研究》\\(2010\\),提出到2030要初步實現貿易強國目標。這個目標分個階段:在2020年前鞏固貿易大國轉向貿易強國;在2030年前后,初步實現貿易強國的目標。商務部的這份報告明確了建立貿易強國的目標與步驟,以及相應的外貿政策。北京工商大學舉辦“首屆貿易強國論壇”\\(2010\\)提出了貿易強國的六大條件:
1\\)貿易強國必須是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2\\)積極參與國際分工;3\\)服務產品貿易額比重大;4\\)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大;5\\)貨物貿易規模大;6\\)對外開放度大。
關于中國外貿戰略的研究,自2008年以來掀起了兩個高潮。第一個高潮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后,隨著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及對中國對外貿易的沖擊,外貿戰略研究主要圍繞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這個主題,研究應對發達國家針對中國的反傾銷反補貼;第二個高潮是在2013年之后,隨著美歐自由貿易區談判啟動以及美國加快推動TPP,針對中國的地區主義抬頭令學界再次關注中國的對外貿易戰略。耿莉萍’\\(2008\\)率先提出了調整中國外貿戰略的迫切性。李亞芬= \\(2010\\)強調從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上調整中國外貿戰略。余華3 \\(2010\\)首次注意到外貿戰略調整需要金融支持。胡麥秀“\\(2012\\)認為中國應針對美國的TPP戰略及時調整外貿戰略。蔡亮’\\(2012\\)分析了日本通過加入TPP,支持美國在戰略上“重返亞洲”,配合美國牽制中國在東亞發揮影響力的戰略布局。翁愛云\\(2013\\) "強調自由貿易與保護貿易戰略的前提是要有匕個亨有獨立主權的強有力中央政府。胡鞍鋼,\\(2013\\)提出習習造“對外開放升級版”,繼續奉行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戰略。
綜上所述,按照研究視角劃分,當前外貿戰略研究大多數從外貿本身進行研究,少部分從金融、改革開放、地緣政治的視角進行研究。本論文傾向跳出外貿研究外貿戰略的研究方法,強調從政治、軍事、法律等綜合視角研究并制定中國外貿戰略。
二、英德美對外貿易戰略的回顧及對中國啟發
自大航海時代以來,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外貿就伴隨這資本主義而迅速發展,成為近現代國與國之間聯系的主要紐帶。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英國、德國、美國三個國家外貿戰略最具代表性,因而,研究這三個國家對外貿易戰略對制定中國對外貿易具有借鑒意義。
\\(一\\)英國的外貿戰略
在亞當.斯密《國富論》發表前200多年,也即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開啟大航海時代以來,重商主義是歐洲的主流思潮。英國在重商主義外貿戰略的引導下,制定了鼓勵出口、限制進口、以及外貿管制外貿戰略,將航運業和漁業當做后備海軍力量予以扶持,將殖民地當做宗主國的財富和資源予以盤剝,將打擊西班牙、荷蘭、法國的海軍力量作為軍事目標。在《國富論》出版前13年,也即1776年,英國已經粉碎了西荷法的海軍力量,成為新的海上霸主。當時的英國的外貿戰略除了充分體現了重商主義的特點,更強調軍事力量對外貿的護航。
隨著英國海上霸主地位及在國際貿易中領導地位的奠立,英國有實力高舉自由貿易的旗幟,作為宣判重商主義死刑的《國富論》強調自由經濟與自由貿易,而當時英國工業革命為推行自由貿易創造了條件。斯密反對國家干預經濟;但是,他從來沒有否定重商主義關于國家軍事力量保衛經濟利益的觀點,他強調“君主的首要責任,即保護社會免遭其他獨立社會的暴力和入侵,只能靠武力手段來履行?!敝匾曂赓Q戰略背后的軍事力量將英國從海上霸主送上了世界霸主的位置。
\\(二\\)德國的外貿戰略
與憚斯麥鐵血政策一并為德國近現代工業的成長與壯大保駕護航的近代德國外貿戰略就是貿易保護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源自德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希.李斯特。面對質優價廉的英國產品,為了保護德國新興資本主義經濟,李斯特提出來貿易戰略分階段學說,主張在經濟發展初期,保護幼稚產業,等待幼稚產業發展壯大后,再實行自由貿易,同時,李斯特不主張用行政手段保護,而主張用關稅等經濟手段進行保護,不主張保護農業,而主張保護工業。以李斯特保護主義理論為基礎制定的德國外貿戰略,把“自由”與“保護”作為實現“利益”這.唯一目標的手段。
堅決地反對斯密自由貿易的李斯特,對軍事力量的態度與斯密的觀點卻是完全一致的。李斯特認為“軍事力量比財富更重要”,市場秩序與財富需要軍事力量去保護。
\\(三\\)美國的外貿戰略
作為美國建國初期財政對外貿政策的制定者,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卻更愿意接受李斯特貿易保護主義觀點。漢密爾頓堅持李斯特的觀點,強調美國這樣的年輕國家不能與英國這樣的老牌制造業國家競爭,主張實施進口關稅,限制原材料出口,給予出口企業贊助和補貼。19世紀美國式貿易保護主義在國際政治上體現為奉行“不介入歐洲事務,也反對歐洲干預美洲事務”的門羅主義,有如下三個特點:
第一,美國式貿易保護主義戰略針對性明顯,它是對英國實行保護主義,而對美洲國家則主張自由貿易,帶著“孤立”色彩的門羅主義實質并不是主張“孤立”,而是把美洲作為美國的勢力范圍,注重美洲內部的合作,這也是區域合作思想的萌芽。
第二,相對于英德,美國外貿戰略除了強調貿易保護,更加重視“進口替代”與“區域合作”,這與美國的地理位置與國土面積是有關系的。
第三,強調運用軍事與法律力量護航外貿戰略。一方面,漢密爾頓非常重視發展美國海軍和遠洋商船隊,他指出“建立合眾國海軍這一目標,由于將利用所有州的資源,因而遠不像建立任何一州或部分的半瞼的海軍那么難以達到?!绷硪环矫?,漢密爾頓強調運用法律手段與力量,他堅決反對歐洲列強之間轉讓美洲殖民地,主張在西印度群島及海域展不美國海軍力量。從法國人卜匕購買路易斯安那州,盡管最終未能經他手,而由杰弗遜完成,但是這些思想不僅影響了美國的外貿戰略,而且影響了美國的外交政策。美國外交戰略重視“大棒”與“胡蘿卜”互相配合,“大棒”就是軍事力量,“胡蘿卜”就是法律力量。美國的外貿戰略對軍事與法律的同等重視,相對于英德對軍事的偏愛,不僅是進步,也對中國外貿戰略更具參考價值。
20世紀以來,隨著美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美國放棄門羅主義,走出美洲,對外貿易戰略也由貿易保護主義轉向了自由貿易。兩次世界大戰摧毀了歐洲列強的城市、工業、財富、人才,美國一躍成為超級大國。美國通過北約在軍事上控制西歐,通過世界貿易組織與國際貨幣基金會在金融上控制世界經濟,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全球金融體系。作為國際貿易規則的積極參與者與主要制定者,美國是國際貿易中的最大獲益者之.,在大多數領域美國是“自由貿易”的倡導者,但在若干涉及美國切身利益的高科技領域,美國又實施保護主義措施。
20世紀美國外貿戰略出現兩個轉變:
第一,美國強調自己主導的全球產業轉移及國際分工。在產業升級及轉移的客觀趨勢下,作為倡導及維護自由貿易的美國必須放棄某些產業,其實與其說是放棄,不如說是主動放棄,美國將服裝鞋帽、鍋碗瓢盆、電視制制造等產業轉移到日本、東南亞、中國。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美國放棄的產業主要是中間產業,即制造業;對于兩端的產業,即高科技與資源、農業、能源,美國始終抓住不放,因為控制了產業兩端,即掌握了創新與控制了成本,可以調控整個產業鏈。
第二,美國重視運用匯率、利率等金融手段。1992年,美國通過匯率手段逼日圓升值,消滅了主要貿易競爭對手。隨后,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化危為機一舉控制東南亞經濟命脈。美國華爾街金融力量對世界經濟的調控更顯突出。2008年本來是美國的次按危機,卻能巧妙地通過雷曼兄弟破產及一系列金融伎倆轉移為歐洲的經濟危機,同時,通過QE施刺激中國輕率出臺4萬億計劃而延誤了轉型升級。
20世紀與19世紀美國外貿戰略的共同特點是重視軍事力量。擔當世界警察的美國依然效仿之前的列強,重視軍事力量對國際貿易秩序的維持,在世界主要航道、戰略資源地區都設置軍事據點派駐美軍。一旦某個國家破壞了“貿易自由”,不僅以維護貿易自由的名義予以打擊,而且以推翻“獨裁”的理由予以顛覆。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首先,自由貿易與貿易保護戰略本身不存在好壞之分,不同的國情及所處的時代決定了采取不同的外貿戰略;其次,無論是自由貿易還是貿易保護戰略,都離不開軍事力量、法律力量、金融力量的支撐;再次,英德外貿戰略重視軍事力量,而美國外貿戰略重視綜合運用軍事、法律、金融力量。
三、中國的新外貿戰略內涵及政策建議
2014年是轉折之年。中國經濟自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正以新的目標,按照新的步伐進行調整與發展,中國外貿戰略隨之進行調整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中國新外貿戰略包括三個內涵:
第一,中國外貿戰略的目標選擇。中國外貿戰略不是‘`}}l匯”而是“國強民富”,其中“國強”與“民富”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民富”的“國強”
是不可持續的,讓外貿惠及13億人民,讓外貿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才是中國外貿戰略的目標。
第二,中國外貿戰略的方式選擇。至于自由貿易還是貿易保護戰略的選擇,中國應該選擇自由貿易戰略,這是因為,首先,中國是一個生產大國;其次,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已經融為一體,中國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國。對于已經加入W TO并成為榮登世界工廠的中國,充分利用W TO規則反對借低碳、環保、綠色旗幟實施貿易保護主義,這是當前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艱巨任務。
第三,中國外貿戰略的手段選擇。歷史上任何一個經濟大國,無疑都是以自由貿易為旗幟,或者在經過貿易保護主義階段后,隨著國力的強盛,最終會轉向支持自由貿易政策。中國外貿戰略要強調運用法律力量與金融力量,呼呼強大的海軍與金融力量的配合與支持。
具體政策建議為:
第一,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及相關法律體系??v觀世界大國,外貿戰略從來不是依靠政策與行政手段去推動的。
第二,重視發揮金融及跨國公司的作用,重視通過人民幣匯率的調控以及其他手段與工具,站在更高層面推動外貿戰略的貫徹落實。
參考文獻
[1] 玉軍.《國際貿易實務》,中國人民大學,2007年4月第一版.
[2] 皮德.帕雷特主編,時殷弘等翻譯.《現代戰略的締造者:從馬基雅維利到核時代》,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6年1月第一版 .
[3] 克爾.波特著,李明軒翻譯:《國家競爭優勢》,華夏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4] 商務部研究院:《后危機時代中同外貿規劃由大轉強 "路線圖”》.
[5] 金圣榮 .《貿易戰:全球貿易進化史》,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1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