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起,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這十余年間,對外貿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到2010年,中國已躍居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貿易國”,而與中國貿易的這些成長與發展相伴而生的,便是貿易摩擦的增加與激化。江蘇作為一個貿易大省,在金融危機下更是貿易摩擦頻發。有關資料顯示,2010年,江蘇對外貿易的增幅在大陸沿海6省中是最高的,其所遭遇到的各類貿易摩擦也創下了近30年的最高。江蘇1365家企業涉及52起貿易摩擦,涉案金額逾29億美元。因此,基于貿易摩擦問題的關注與研究正在逐步引起人們的注意。文章以江蘇省為例,試從其所面臨的貿易摩擦形勢著手,分析貿易摩擦產生的原因和效應,從而能夠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
一、江蘇省面臨的貿易摩擦形勢
江蘇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領跑者,自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始終處于持續穩定的高速增長狀態。隨著江蘇對外開放程度的擴大,貿易摩擦問題也越來越多,其主要表現有如下:
1.貿易摩擦的數量不斷增加
2009年全年,江蘇共遭遇各類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美國337調查、反規避等各類貿易摩擦案件78起,數量是2008年的兩倍;江蘇涉案企業達1058家,是2008年的三倍;涉案金額達25億美元,是前二十年的總和。由此可見,江蘇近年發生的貿易摩擦案件的數量、金額以及涉案企業數,均較往年有大幅度的增加,且有持續增長的趨勢。
2.貿易摩擦的形式繁多
從以往江蘇省貿易摩擦的情況統計數據來看,江蘇目前貿易摩擦的形式繁多,其中既有傳統意義上的“反傾銷、反補貼、數量限制、反規避”形式,同時也不乏近年來較為突出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綠色壁壘、337調查、保障措施”形式。盡管如此,現如今各國限制江蘇省出口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反傾銷。
3.貿易摩擦涉及的產品范圍廣泛
高新技術產品、電子通信產品、機械五金產品、紡織品與服裝、化工產品、皮革箱包、農產品等在近幾年都出現過不同程度的貿易摩擦。江蘇遭到貿易摩擦的產品正在逐漸從勞動密集型產品向資金密集甚至技術密集型產品轉移,所涉及的產品范圍越來越廣泛。
二、江蘇省貿易摩擦形成的原因
基于世界貿易和我國對外貿易的背景,江蘇面臨貿易摩擦的原因從總體上看與全國貿易摩擦產生的原因是基本相同的,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貿易自由化進程規則化
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而世界貿易組織通過其前身關貿總協定的八輪談判,使得關稅大幅度下降,許多傳統非關稅措施被取消或被規范,從而使得關稅和傳統非關稅措施保護國內市場的作用大大削弱,于是各國不得不采用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來保護其國內市場和產業。
2.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近年來,西方主要國家經濟遭遇危機,而中國的經濟卻始終在飛速發展中。另外,一系列鼓勵出口政策的實施,使得中國產品的出口種類和數量不斷擴大,外貿出口額也成倍增長,在對外貿易中基本處于順差地位。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國外有關競爭者利用反傾銷法,頻頻指控我國出口產品傾銷。
3.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
江蘇省目前的貿易政策和制度體系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無法適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所面臨的新形勢,從而影響了企業應對貿易摩擦的效率。另外,某些規則還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甚至與WTO的規則存在沖突之處。
4.自有品牌缺乏
目前江蘇省所擁有的中國名牌僅占全國總數的9%,而廣東、浙江和山東的數量卻是其兩倍多,且江蘇省自有名牌產品的銷售比例僅為10%左右,與國際水平相去甚遠,未能從根本上實現從“制造”到“創造”的飛躍。
5.企業應對貿易摩擦態度不積極
企業理應成為應對貿易摩擦的主要行為人,如今的現狀卻是,企業在應對貿易摩擦的態度不積極,存在著短期行為。一方面,企業在面臨危機時選擇消極逃避而不是積極應對,一旦遇到問題便選擇轉換市場而不是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廣大企業懶于主動去進行貿易摩擦規律性的研究,認為這是發達國家的專利。
三、江蘇省應對貿易摩擦的策略
1.強化政府的應對機制
首先,政府在發揮其職能部門基本作用的基礎上,應適當地對分工細化的行業組織建設進行扶持和鼓勵,開展出口企業行業自律。同時,進一步發揮行業商(協)會作為政府和企業的紐帶和橋梁作用,利用其組織協調職能,把政府對企業的保護措施,轉變成企業組織的自我行為和自律行為。組織省內商(協)會參加全國性的應訴組織活動,鼓勵其適時參與省內主要涉案案件的應訴組織工作。對其開展相關應對工作給予必要的資金與項目支持,促使其逐步積累經驗,形成我省應對貿易摩擦的一支專門力量。此外,出臺應對貿易摩擦的相關規定,規范日常應對貿易摩擦工作。
2.完善相關的動態預警工作
2006年1月,江蘇省對美國、歐盟出口主要產品監控預警平臺正式啟用,這是目前我國第一個省級專門用于主要出口產品監控預警的網絡平臺。該平臺能夠定期對江蘇22種出口美歐主要產品的數量和價格進行分析,2006年全年已成功發布預警報告16期計336份,目前網上點擊次數近24萬。
在此基礎上,江蘇省應將重點企業及重點產品的通報制度與已經使用的預警平臺的信息發布工作結合起來,在對預警報告匯總分析的基礎上,提取更有效信息,形成通過政府網站、《外經貿信息》或專題??刃问桨l布能夠為各方提供多元化有效服務的預警工作。同時,進一步完善網站建設,美化版面的同時,增加信息交流窗口、常見問題解答和在線服務等功能,優化網站的使用效果。
3.運用貿易救濟措施維護產業安全
相關主管部門以及行業組織應大力普及相關的貿易救濟措施,以提高各企業的維權意識。同時,積極引導企業在產業面臨進口不公平競爭損害時,運用貿易救濟手段,主動申請貿易救濟措施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