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 Cooley, T. F. & Hansen, G D. Money and the Business Cycle, in T.F. Cooley (ed.),Frontiers of Business Cycle Research[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5
[2] Edmund. Inflation in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J]. Swedish Journal of Economics,March 2006(75): 67-82
[3] Friedman M. 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8(58): l-17
[4] Friedman, M. & Schwartz, A. Money and Business Cycles[J]. Review of Economicsand Statistics, 1963(45): 32-64
[5] Goldsmith.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M].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5
[6] Kasha. Credit Conditions and the Cyclical Behavior of Inventories [J].QuarterlyJournal of Economic, 2006(109): 565-592
[7] King, R. & Plosser, C. Money,credit, and prices in a real businesscycle[J]. AmericanEconomic Review, 1984(74): 363-380
[8] Long, J. B. & Plosser, C. I. Real Business Cycl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3(91): 39-69
[9] Neumeyer. P. & F. Perri. Business cycles in emerging economies: the role of interestates[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05(52): 17-19
[10]Samuelson. Analytical of Anti-inflation policy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5(50): 11-29
[11]奧村洋彥。日本“泡沫經濟”與金融改革[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1-200
[12]卜永祥,靳炎。中國實際經濟周期:一個基本解釋和理論擴展[J].世界經濟,2002(7):3-11
[13]陳江生?!芭菽洕毙纬傻脑蚍治鯷J].世界經濟,1996(3):5-8
[14]陳昆亭,周炎和龔六堂。中國經濟周期波動特征分析:濾波方法的應[J].世界經濟,2004(1):47-56
[15]陳樂一。日本經濟的增長與波動:1951~2002[J].財經問題研究,2005(1):72-79
[16]陳慰,吳權。華爾街誘導了日本的泡沫經濟和銀行危機[J].江蘇統計,1999(9):42-45
[17]崔友平。經濟周期理論及現實意義[J].當代經濟研究,2003(1):29-34
[18]戴維·皮爾斯?,F代經濟學詞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67
[19]丁焰輝。虛擬價值論[J].改革與戰略,1994(3):3-8
[20]杜軍。日本泡沫經濟形成機理研究[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7(6):32-35
[21]杜藝中。日本泡沫經濟的再回顧與啟示[J].金融與經濟,2010(4):66-70
[22]段玉彬。日本泡沫經濟的金融因素分析[D].碩士學位論文,吉林大學,2005
[23]范幸麗,王晶。廣場協議、日本長期經濟蕭條與人民幣升值[J].世界經濟研究,003(3):44-49
[24]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711-712
[25]宮崎義一。泡沫經濟的經濟對策--復合蕭條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94-161
[26]郭菊娥。中國貨幣政策調控模式運行機制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
[27]黑田東彥。日本匯率政策失敗所帶來的教訓--以“尼克松沖擊”和“廣場協議”為例[J].國際經濟評論,2004(1):45-48
[28]黃達。金融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637-700
[29]黃險峰。真實經濟周期理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0]黃曉龍。從日本泡沫經濟的形成和破滅看貨幣政策的靈活性[J].上海金融,2007(5):52-54
[31]堺憲一。戰后日本經濟[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51-100
[32]瞿強。日本“泡沫經濟”時期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及其教訓[J].金融論壇,2001(9):53-54
[33]凱恩斯。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2:86-88
[34]李維剛。對日本泡沫經濟的再反思[J].現代日本經濟,2001(2):15-19
[35]李小牧。對日本泡沫經濟的金融思考[J].國際金融研究,1997(7):18-25
[36]李曉??酀摹蔼毩⑿浴?-從日本銀行的利率調整看日本金融制度改革[J].國際經濟評論,2001(5):51-52
[37]李躍軍。論日本泡沫經濟[D].碩士學位論文,吉林大學,2007
[38]李眾敏。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及其啟示[J].國際經濟評論,2008(1):55-59
[39]凌江懷。實物經濟與符號經濟的背離[J].經濟學動態,1998(6):45-49
[40]劉金全,范劍青。中國經濟波動的非對稱性和相關性研究[J].經濟研究,2001(5):28-37
[41]劉金全,劉兆波。我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與宏觀經濟波動的關聯性[J].金融研究,2008(10):37-47
[42]劉敏。泡沫經濟與日本經濟政策分析[J].亞太經濟,2004(1):23-25
[43]劉瑞。金融危機下的日本金融政策:困境與挑戰[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010:93-143
[44]劉旺霞。凱恩斯以來貨幣政策與經濟周期相關論研究綜述[J].生產力研究,2009(3):158-160
[45]陸家騮。論泡沫經濟[J].經濟學消息報,1998(3):4-11
[46]陸靜華。從金融政策看日本“泡沫經濟”的形成和崩潰[J].國際觀察,1999(4):22-25
[47]鹿朋。產業升級視角下日本泡沫經濟反思[J].現代日本經濟,2008(4):13-17
[48]鹿朋。日本泡沫經濟文獻述評與研究新視角[J].當代經濟管理,2009(2):69-72
[49]呂光明。經濟周期波動:測度方法與中國經驗分析[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80-111
[50]羅清。日本金融的繁榮、危機與變革[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4
[51]馬文秀,馬秀英。日本的金融自由化與泡沫經濟膨脹[J].日本問題研究,2004(3):13-17
[52]三木谷良一。日本泡沫經濟的產生、崩潰與金融改革[J].金融研究,1998(6):1-4
[53]宋小梅。泡沫經濟破滅以來的日本貨幣政策[J].南方金融,2002(7):49-51
[54]孫欣,黃先軍。我國貨幣供給作用非對稱性分析[J].經濟縱橫,2009(4):41-43
[55]孫執中。榮衰論--戰后日本經濟史(1945~2004)[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71
[56]田谷禎三。日本泡沫經濟的發生和崩潰與中國經濟[J].腦庫快參,2007(4):8-14
[57]汪紅駒。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7):21-153
[58]王允貴。廣場協議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及啟示[J].國際經濟評論,2004(1):47-50
[59]夏斌。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分析[J].經濟前沿,2004(9):4-6
[60]謝平,廖強。當代西方貨幣政策有效性述評[J].金融研究,2005(4):7-12
[61]謝平。中國貨幣政策分析:1998~2002[J].金融研究,2004(8):1-19
[62]謝平。中國貨幣政策爭論[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23-109
[63]熊良俊。泡沫經濟釋義及相關理論[J].金融研究,1998(10):24-26
[64]徐龍炳。貨幣政策效果的度量[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61-158
[65]薛敬孝,張兵。日本經濟周期演變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J].現代日本研究,2003(5):6-11
[66]薛軍。論日本戰后不同時期經濟周期的特征演變[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5(11):76-80
[67]亞瑟·F·伯恩斯和韋斯利·C·米切爾。衡量經濟周期[M].紐約:NBER,1946:3
[68]嚴太華,黃華良。我國貨幣政策的非對稱性問題研究[J].經濟問題,2005(8):64-66
[69]楊建明。我國貨幣供應量對產出、物價預測能力的實證研究[J].南開經濟研究,2003(1):8-13
[70]楊柳,李力。貨幣沖擊與中國經濟波動--基于 DSGE 模型的數量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11(5):1-9
[71]曾令華。貨幣短期非中性的政策意義及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05(9):13-21
[72]張成思。隨機沖擊、貨幣政策與經濟周期波動[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6):31-39
[73]張海燕,董小剛。經濟周期波動的動態模型與計量分析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61-87
[74]張誼浩,陳玫。中日貨幣政策比較研究[J].日本問題研究,2004(4):12-16
[75]鄭秀君,陳建安。日本泡沫經濟研究文獻綜述:1993-2010[J].經濟研究,2011(1):33-39
致謝
伴隨著畢業論文的最終成稿,我在遼寧大學七年的學習生活即將結束?;厥准韧?,自己一生最寶貴的時光能在這樣的校園之中,能在眾多學富五車、才華橫溢的老師們的熏陶下度過,實乃榮幸之極。尤其三年的碩士研究生生涯,使我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都獲益良多,我心中除了收獲的喜悅,更多地飽含了無限的感激。
首先,我要感謝我的導師王東風老師。不管是在學習還是生活方面,王東風老師都給予了我極大的關懷與鼓勵。在此篇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導師對我的論文加以悉心指導,并多次詢問寫作進程,為我指點迷津,幫助我開拓思路,精心點撥,熱忱鼓勵,給予了我許多建設性意見。從論文選題、提綱擬定、資料收集、論文撰寫和修改至論文定稿,無不凝聚著導師的心血。在此致以王東風老師最誠摯的謝意和祝福!
其次,要感謝劉俊奇、郭萬山、王偉、張霓各位老師對我論文的指點和幫助。
同時還要感謝經濟學院所有教授過我的老師。感謝所有老師對我專業學習上的悉心相授,是你們讓我對經濟金融知識有了系統的認識和了解。在此向所有老師表示最誠摯的敬意!
此外,還要感謝親愛的同學們。謝謝你們對我的幫助、關懷和鼓勵,正是因為有了你們,我的研究生生活才會如此的快樂和精彩。
最后,要特別感謝我的父母,是他們默默無聞、無怨無悔的奉獻二十余載換來了我的今天。
人生蹉跎,感慨良多。碩士階段的學習只是我工作學習歷程的一個中轉站,我必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火熱的人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