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經濟論文 > > 云南與鄰國貿易發展沿革、現狀及管理完善
云南與鄰國貿易發展沿革、現狀及管理完善
>2024-04-18 09:00:01


一、問題的提出

為適應經濟全球化,2013年以來,中國實施了較以往更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不斷提升外向型發展水平,并提出與中亞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加強中越兩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發展構想。對外反映出我國同周邊鄰國一直保持良好合作關系,對內則彰顯民族地區優化調整對外開放結構的作用日益增大。
云南位于我國西南邊陲,總面積39.4萬平方公里,邊境線長4060公里,西南與緬甸接壤,南與老撾、越南毗鄰。2011年,云南總人口為4631.0萬人,其中少數民族達1545.18萬人,占人口總數的33.37%。全省擁有13個國家一類口岸,7個二類口岸,90個邊民互市通道和103個邊貿互市點。云南口岸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是我國從陸路通往南亞、中東和東南亞的門戶,史稱“南方絲綢之路”。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逐步深化,云南邊境口岸經濟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目前,云南已成為中國邊境對外貿易大省和對東南亞開放的橋頭堡,特別是在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中,云南已成為我國促進對外交往、與東南亞國家進行友好合作的重要窗口。2012年云南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達210億美元,約為全國外貿總額的1/20,增速超過全國平均增長速度24.6個百分點。鑒于云南地緣的重要性和對外貿易巨大發展潛力,本文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二、本研究基礎及云南省邊境對外貿易實踐歷程

\\(一\\)理論基礎
邊境對外貿易作為國際貿易特殊表現形式,是國民經濟內部勞動分工發展到一定程度后跨越國家界限在世界范圍內延伸和繼續。隨著區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原有邊境對外貿易定義,即通過協議兩國在邊境毗鄰地區一般離邊境兩邊各十五公里所進行的小額貿易,已不足以覆蓋新時期邊境對外貿易范圍,其正逐步向邊境地區對外進行的全部經濟聯系和交往擴展。盡管邊境對外貿易內涵和外延不斷發生著變化和調整,但其在提升邊境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交往水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馬克思國際市場理論認為,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有著密切聯系,它們都以社會分工為基礎,國際市場地理范圍突破了一國疆域,其交換活動受到各國政府的政治、經濟和對外政策變化影響很大。
地域依賴理論則提出一國內陸中心地區具有發展國內貿易最佳區位,而邊境地區則具有發展邊境貿易最佳區位。市場經濟發展必然沖破內陸邊境地區分散、封閉的自然經濟格局,取而代之是在廣闊地域空間范圍內相互往來和相互依賴。為便于生產要素流動,占地域空間優勢的內陸邊境口岸可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先一步發展物資、人流和生產要素跨國界移動和擴散,即產生和發展邊境經濟貿易合作。
由于邊境對外貿易理論特征,其與一般交換活動相比,受到邊界雙邊國家政治、經濟和對外政策影響更為直接。近年來,我國一直鼓勵外向型經濟發展和升級,并出臺系列優惠政策鼓勵邊境對外貿易發展。隨著緬、越、老等毗鄰國家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這些國家對外貿易政策體系也逐步完善。2009年緬甸逐步放寬進口貿易政策,老撾\\(除原材料開采政策較為多變外\\)實行了較寬松進出口商品限制政策,總體貿易政策環境比較穩定。
云南是我國西南邊陲少數民族集聚省區之一,其邊境貿易發展歷史悠久,且在全國開放格局中戰略地位明顯,近年已吸引越來越多學者關注研究其邊貿對省域經濟發展的貢獻度。顧麗姝\\(2004\\)將改革開放后云南邊境對外貿易發展劃分為快速發展階段\\(1978-1995\\)、大幅下滑階段\\(1996-1998\\)和恢復增長階段\\(1999-2004\\);魯剛\\(2009\\)針對云南對越邊境貿易發展歷程較籠統分為前期中越邊境貿易\\(1951-1990\\)和近期中越邊境貿易\\(1991年至今\\);程敏\\(2012\\)按中越兩國經濟交往程度,在魯剛劃分基礎上具體分為恢復、發展階段\\(1991-1995\\)、調整階段\\(1996-1998\\)、快速發展階段\\(1999-2004\\)和起伏波動、增長后勁不足階段\\(2005-2010\\);邵源春等\\(2004\\)按進出口邊貿額變化將云南瑞麗邊境貿易劃分為恢復組建階段\\(1979-1984\\)、對外開放階段\\(1985-1996\\)、衰退下滑階段\\(1996-1999\\)和規范管理階段\\(1999至今\\);楊強、張焰\\(2009\\)認為,云南邊境貿易發展過程中存在著金融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邊境國際經濟合作存在諸多需要協商解決的問題、基礎設施不足和鄰國貿易壁壘嚴重等;熊少平\\(2008\\)則從人民幣結算方面提出現有人民幣出入境限額過低、人民幣結算體系和人民幣跨境監測統計制度存在不足等問題。
夏先良\\(2011\\)從邊境貿易成本出發,提出未來應繼續實施“兩減半”政策,從而對進口產生更明顯促進作用。
通過上述相關研究發現,學界對云南邊境對外貿易發展歷程劃分及效果已有較多成果,但其研究欠缺對國外政治環境和國內政策環境綜合考慮,研究視角也局限于邊境貿易政策對云南省經濟產生的直接影響,而沒有從宏觀視角進行整體性研究。本文以2013年1月課題組赴云南實地調研獲取的一手資料為基準,從云南邊境對外貿易發展歷程出發,在全面梳理其存在問題及原因基礎上,從具體操作層面提出進一步完善云南省邊境對外貿易發展的對策建議。

\\(二\\)實踐歷程
依據國內邊境貿易政策導向及國際環境變化,本文將改革開放后云南邊境對外貿易發展劃分為如下階段:
起步階段\\(1979-1985\\)。1980年云南省政府實施了《關于中緬、中老邊民互市管理辦法》和《關于中緬小額貿易管理辦法》。繼1984年國務院發布《邊境小額貿易暫行管理辦法》后,云南省又相應頒布了《云南省關于邊境貿易的暫行規定》。這些舉措側重于促進在開放初期計劃經濟體制下,互市貿易和小額貿易等傳統邊境貿易方式起步,同時通過相應規定推動1966-1978年間當地民間、松散邊貿交往形式逐漸向新時期規范、頻繁邊貿交往形式過渡。因此,這一時期國家相關政策推動了云南邊境貿易在邊境省區中率先起步發展,其邊境貿易年進口額在這一時期增長了30多倍。
恢復性增長階段\\(1986-1991\\)。為深入推進內陸邊境省區貿易發展,國家先后下發了《關于加快和深化對外貿易體制改革若干問題的規定\\(1988\\)》、《關于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對外貿易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1990\\)》和《關于積極發展邊境貿易和經濟合作促進邊疆繁榮穩定的意見\\(1991\\)》等。云南在上述政策環境下,結合上一階段省內政策支撐,其邊境對外貿易,特別是易貨貿易得到恢復性增長。以瑞麗為例,其邊貿在1980-1991年間以年均42.7%的速度遞增。
中越邊貿在1991年也率先突破1億元人民幣。
高速發展階段\\(1992-1995\\)。隨著1992年沿邊開放正式啟動,國內實行了邊貿進口“雙減半”政策,昆明海關也給予云南省一些專項政策。從中可以看出,為促進我國沿邊地區緊跟沿海開放步伐,這一時期政策明顯加大了邊境對外貿易政策優惠力度,并側重于促進我國邊境貿易額積累,對云南邊貿發展提供了寬松、優越的發展環境。加之云南與周邊國家交往日益密切,特別是“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正式實施,較好促進了云南與越南、老撾及緬甸次區域合作。1992-1993年云南僅邊境小額貿易就分別占全省進出口額的30.54%和30.25%。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邊境貿易已成為云南對外經貿往來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逐漸進入較為現代化的現匯、現鈔結算階段。
波動調整階段\\(1996-2001\\)。1996年初國務院下發《關于邊境貿易有關問題的通知》,取消部分邊境貿易管理和優惠政策,此時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使國家政策導向與企業發展定位間出現摩擦,導致云南邊境貿易在1996年后出現較大幅度下跌。1998年后,由于邊境貿易出口退稅和四種主要商品新增稅賦實行“先征后返”政策,這時金融危機影響逐漸消除及“興邊富民”行動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云南邊境貿易出現恢復性增長,1998-1999年進出口總額分別達到76.43%和119.52%高增長率,2001年全省進出口總額達28.78億元。
穩健發展階段\\(2002-2008\\)。云南邊境對外貿易發展具備了較規范和穩定環境。隨著2003年6月起20種商品邊貿進口稅收優惠政策的停止執行、2008年邊民互市進口生活用品免稅額度的提高和以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替代“兩減半”優惠政策,表明我國邊貿政策重點不再是單純強調數額增加,而是通過政策主體從“兩減半”獲惠的企業向以財政轉移支付為手段的政府轉變,更加強化政府在外向型經濟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在政策推動下,云南邊境對外貿易進入到質與量雙重推進沿邊開放水平提升新時期。同時,2005年初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的兩個主要協議———《貨物貿易協議》和《爭端解決機制協議》生效,云南與東盟進行交易的商品開始大規模減稅,進一步促進云南邊境對外貿易總體發展格局的優化和提升。
深化發展階段\\(2009至今\\)。2009年后,云南邊境對外貿易發展進入到重要戰略機遇期。
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啟動及2011年《國務院關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下發,為云南邊境對外貿易創造了巨大發展空間。十八大以來,云南在提高全國開放型經濟水平,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中被賦予了更多期望和責任。同時,針對邊境對外貿易發展中不均衡、不協調等問題,云南也相繼出臺了《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通關便利化的若干意見》、《云南省商務廳關于促進外經貿發展暫行辦法》等。在國內促進邊境貿易發展方式轉型、深化開放型經濟結構調整政策導向下,云南邊境對外貿易取得了新進展。

三、云南省邊境對外貿易政策實施效果分析

從云南邊境對外貿易發展歷程可以看出,近十年來我國邊境貿易政策基本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轉變,這種調整對云南邊境貿易發展也產生了明顯影響,并通過傳遞效應產生了巨大經濟社會效益。
\\(一\\)直接效果
1.外向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
在政策推動下,云南邊境對外貿易貢獻度不斷提升\\(見表1\\)。2012年云南邊境貿易額合計達210309萬美元,是2002年5.66倍,年均增速在15-25%間。其中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機負面影響造成增長放緩外,近年來對外貿易額一直保持相對穩定增長態勢。同時邊貿企業“走出去”速度不斷加快。2012年全省新批境外投資企業63家,境外投資達71307.8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額和實際利用外資額分別從2002年33289萬美元和11471萬美元增至2012年210000萬美元和210000萬美元。除緬、老等傳統市場外,歐洲、西亞及非洲等境外投資市場也在不斷擴大。此外,云南對外工程承包也取得明顯進展。2012年全省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52份,新增合同額12.77億美元,同比增長13.88%;完成營業額15.48億美元,同比增長35.2%。營業額在2011年突破10億美元基礎上,又邁上15億美元新臺階。對外承包工程主要涉及電力、房屋建筑、交通建設、制造及加工業等多領域,其中對老撾對外承包工程發展速度最快,2012年新簽合同額達47316萬美元,同比增長826.1%。

2.開放型經濟質量不斷提高
在開放型規模經濟效益不斷擴大同時,其發展水平也有明顯提高。針對以往云南長期順差貿易局面,2012年邊貿進口額較2011年增長67.6%,首次超過出口額實現貿易逆差。其中僅2012年前5個月,其對東盟貿易逆差就高達1.2億美元,出現“出口銳減,進口激增”態勢。
從貿易可持續角度看,這種改變促進了雙邊貿易健康和長期發展,抵消了一部分人民幣升值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過去貿易中不平衡問題。此外,近年來與云南開展貿易往來的國家范圍也不斷拓展,現已有18個國家,其中與馬爾代夫、阿富汗、不丹和尼泊爾貿易實現了0突破,對柬埔寨和文萊由原來很小貿易規模提升到百萬美元以上??梢哉f云南國際市場主體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
隨著貿易伙伴增多及對彼此相對優勢的逐步發掘,云南對外貿易進出口結構不斷優化。2010年全省機電產品、農產品和紡織產品占出口比重近50%,傳統出口產品比重下降20%以下,商品結構明顯改善。從貿易對象看,云南對東盟貿易中有技術含量的工業制成品比重不斷增加,形成了“十二五”末以機電產品、磷化工產品和加工農產品為主的出口商品結構及原材料與制成品比例為1:1左右進口商品結構;對南亞等貿易結構中,出口產品以磷化工、機電產品等工業制成品為主,進口則以金屬礦砂、氧化鋁、鐵礦石等資源型產品為主。由此看出,云南已開始利用自身總體發展水平高于大部分周邊國家優勢,積極發展加工制造業,減少初級產品出口比重,努力提升出口產品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同時,通過積極進口資源型產品以盡量減輕云南資源短缺對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

3.邊境對外貿易在省域經濟發展中地位日益提升
目前,以邊境對外貿易為依托的外向型經濟已然成為云南省域經濟全面發展的重要引擎,出口增長對當地GDP增長拉動已達1.7個百分點,貢獻率為13.9%。
首先,邊境對外貿易促進了云南經濟總量增加。2012年云南GDP達10309.8億元\\(見圖一\\),比上年增長13.0%,高出全國5.2個百分點,增速位列全國第四,并成為中國第24個GDP達萬億省區。其次,邊境對外貿易帶動了云南產業結構調整,兩者間已初步形成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關系。一方面,一些口岸城市依托“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形成了特色產業聚集。如瑞麗的珠寶玉石產業已成為當地支柱和特色產業。截至2011年5月,在瑞麗從事珠寶經營和加工的商家超過6000戶,從業人員4萬余人,年交易額達20多億元。
通過邊境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和全省內外貿聯動,直接優化了云南產業結構。另一方面,云南進出口邊境貿易需求功能大幅增強,出口作為重要需求因素,逐步成為云南產業結構升級的主要拉動力之一。

\\(二\\)間接效果

1.推動了全國沿邊整體開放水平的提升
邊境地區一直都是我國信息相對閉塞、經濟發展較為滯后區域。但通過開放和邊境對外貿易發展,云南沿邊居民的商品意識、市場意識及雙邊共富意識得到明顯增強。近年來,云南積極建設外接東南亞和南亞,內連西南及東中部腹地的綜合交通體系、能源管網、物流通道和通信設施,在對外經貿合作、對外文化交流及通關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試,為其他沿邊省區外向型經濟發展提供示范。如瑞麗姐告邊貿區作為我國“境內關外”試驗區,率先實行特殊的投資貿易政策和管理方式,貿易區現已具備“貿易、加工、倉儲、旅游”四大功能,成為我國面向“兩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門戶。此外,云南在依托國際大通道不斷優化自身產業布局的同時,還積極參與全國開放格局調整,努力成為我國重要的出口加工貿易基地、清潔能源基地、新興石油化工基地、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生物產業基地和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特別是通過大量能源進口支撐了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

2.強化了對我國政治安全的支撐
與經濟貢獻相比,云南邊境對外貿易發展對我國西南地區政治安全具有貢獻。從國家政治安全視角看,只有在政治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邊界對跨國經濟交往才真正從一種障礙轉化為一種中介。云南邊界作為我國主權領土的分界線,一直具有非常重要的國家安全地位??箲饡r期,滇緬公路曾是我國與境外聯系的唯一交通線,支撐著國家全部戰備物資及后方經濟供應。1942年中國遠征軍也從云南進入緬甸配合英軍與日作戰。盡管和平發展是當今兩大主題,但局部地區仍存在矛盾與沖突,我國近年來所面臨的領土爭端問題也有所突出,國家安全引人注目。因此,云南邊境對外貿易不僅推動了富民興邊,避免了邊民流失,而且通過邊民在邊境地區活躍的生產生活活動鞏固了我國西南邊陲;對外則通過邊境對外貿易等經濟往來加深了對周邊國家經濟和人文了解,減少了政治摩擦。

3.促進自貿區建設,加快區域一體化進程
區域經濟一體化作為世界經濟發展趨勢,邊境對外貿易既是其基礎,又是其重要表現形式。
云南通過邊境對外貿易,發揮了毗鄰周邊各國比較優勢,直接促進了國家間商品、人員和技術交流。同時,以邊境對外貿易為基礎,推進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平臺建設。云南通過2009年南亞國家商品展在昆明落戶,帶動了當年外經貿累積成交20.7億美元;通過主辦“中國—南亞商務論壇”,及GMS經濟走廊周等活動,搭建起“中國—東盟商務門戶網站”和“GMS貿易投資便利化信息服務平臺”,進一步深化了與周邊國家區域合作。此外,云南還通過替代種植等多種方式,促進了中國區域一體化范圍擴大和合作層次加深。

四、云南省邊境對外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毗鄰國家政策力度不足
為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云南近年來積極與周邊國家商洽合作事宜。但由于周邊各國政治體制和經濟實力不同,造成在促進邊境對外貿易份額擴大、貿易方式優化升級等方面,出現了國家間政策不對等現象。以緬甸為例,由于其持續內戰,造成中緬邊境安全的重要性一度超越兩國間經濟合作。在其國內政治環境相對穩定后,也仍存在一些阻礙兩國邊貿進一步發展的因素。如自2010年9月25日開始,緬甸分三次出臺了對貨物車輛實施限量運載政策,目前緬方仍執行2011年1月13日出臺的10輪貨車連車帶貨不能超過20噸\\(車輛自重13噸,貨物重7噸\\)標準;12輪貨車連車帶貨不能超25噸\\(車輛自重15噸,貨物重10噸\\)。經測算,限載后緬甸曼德勒至木姐貨物運費為限載前3.4倍,造成貨物運輸成本劇增,陸路口岸功能衰退。此外,由于緬方提出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事權在中央,造成云南在推進中緬瑞麗-木姐跨境經濟合作區立項建設方面受到制約。越南作為云南開展邊貿另一重要對象,近年來也開始在一些方面壓縮優惠政策,如此等等。這些都對云南邊境對外貿易發展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二\\)省內沿邊開放水平不平衡
中國對外開放基本循著沿?!亟剡叀獌汝懣傮w布局不斷推進。云南作為我國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重要省份,其開放卻是由邊境地區向省內陸地區推進,并在提升全省綜合開放水平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但目前云南內陸地區與邊境地區、省會城市與周邊城市及各邊境口岸間對外開放水平仍存在較大差異。以2011年為例,在云南16個主要市州中,昆明憑借其特殊政治地位,2011年進出口總額達120.22億美元,是位于第二的德宏州的8.69倍之多,占全省對外貿易總額74.89%。紅河、玉溪、曲靖、西雙版納、楚雄、普洱、臨滄、文山、大理和保山則構成了云南對外貿易的中堅,10地區2011年進出口總額均超過1億美元,其中,邊境口岸有6個。邊境口岸整體貿易額占云南對外貿易總額\\(除昆明\\)的74.77%,外貿實力明顯優于省內其他地區。而在8個邊境口岸中也存在著發展不均衡現象,如怒江2011年貿易總額僅能維持在1000萬美元左右,與其他邊境口岸相比貿易額過小。

\\(三\\)邊境對外貿易優惠政策逐漸弱化
自2008年10月起,我國以財政轉移支付替代“兩減半”稅收優惠。從退稅角度看,由于新政策沒有規定是否可以把專項轉移支付資金返還給企業及具體返還比例,結果造成邊境貿易承擔了本該財政承擔的部分,而變成貿易成本一部分,損傷了邊境貿易積極性。
因此這種變化從總體上增加了云南邊境貿易成本,特別對資源型商品進口造成極大影響。在政策實施兩個月內,云南商貿企業在退稅配比方面損失就高達2億人民幣左右。從邊民互市貿易看,現行邊貿政策實際優惠度也在降低。盡管從理論上講,2008年邊民互市進口生活用品免稅額度提高到人民幣8000元有利于邊民擴大交易規模,但現實是一個邊民進口8000元商品很難在國內找到銷路,因此很大一部分免稅額度無法兌現。此外,我國目前實行統一邊民互市進口商品不予免稅清單,也缺乏對邊境地區發展差異性考慮,造成了云南與周邊國家進行交易的許多商品不在免稅范圍內,致使實際獲惠程度降低。如文山口岸主要對越出口八角等香料,云南向緬方進口的螃蟹、凍魚等商品,均被嚴格控制不參與邊民互市貿易,加之對一些糧食制品的進出口限額,造成邊民互市貿易相關政策未能充分實現促進邊民收入增加、帶動地方經濟增長的初衷。

\\(四\\)傳統貿易方式制約產業結構優化力度
隨著國家間經濟聯系日益緊密,互市貿易等傳統邊境貿易方式已不能滿足經貿合作需要,許多加工貿易、過境貿易、轉口貿易等新貿易方式由此在一些邊境地區衍生出來。但目前云南邊境對外貿易方式依然較單一,傳統貿易方式占絕對比重,特別是對緬、越、老三國仍以傳統貿易為主,加工貿易基本為空白。如,云南出口到越、緬等國摩托車,其產地基本在溫州等東部地區。
盡管近年云南一些口岸也在積極培育加工基地,對進出口貨物進行一定程度的深加工,但這種加工大多仍停留于粗加工層面,邊境城市吸引的投資投向也基本集中于制造業,企業生產處于價值鏈低端。此外,云南沿邊口岸從事貿易的人員普遍素質偏低,企業產能和科技創新能力有限,造成邊境對外貿易對當地產業結構的優化力度受限,區域增長的產業支撐力不足,邊境地區傳統意義上的通道功能遠大于其增長極功能,都一定程度直接制約了云南邊境對外貿易的規模效益和發展水平提升。

五、深化云南省邊境對

外貿易發展的對策建議為進一步推進邊境對外貿易產生更大的直接與間接效益,實現轉型期國家提出的推動對外貿易平衡發展,提高抵御國際經濟風險能力等目標,云南應著重從區域合作、省內規劃、政策實施及具體操作等多層面進行優化調整。

\\(一\\)深化統籌云南省域合作戰略布局
隨著中國與東盟間合作領域不斷擴大,特別是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啟動后,雙方貿易零關稅將是自貿區發展方向。目前,中國-東盟自貿區已進入第二階段,該階段越、老、柬、緬四國與中國貿易絕大多數產品將實現零關稅。同時,雙方將開發更廣泛深入的服務貿易市場和投資市場。因此,云南應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深度拓展瀾滄江-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充分利用其與越北、老北和泰北合作機制,提升與次區域國家經貿合作機制;不斷深化與南亞國家經貿合作,創造貿易與投資便利化條件;大力推動經濟走廊區域化建設,著重突出中緬昆明-皎漂、中泰昆明-曼谷和中越昆明-河內三條走廊建設,積極推進中國紅河-越南-老撾跨境經濟合作區、中國-老撾磨憨磨丁跨境貿易合作區和中緬姐告-木姐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在鞏固傳統市場基礎上,開拓新興市場,培育周邊市場。通過建立和完善各種經貿合作機制與平臺,支持開發潛力大、輻射力強的新興市場。特別促進水資源開發、旅游合作和人力資源合作等,達到一法多效的積極效果。

\\(二\\)合理制定省內協調性發展規劃
為縮小云南各地開放水平差異,促進省內對外開放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議制定省域總體發展規劃,并根據各口岸所面向國家,制定差異化發展戰略:依托昆明-河口高速公路及國際航空港,以個\\(舊\\)開\\(遠\\)蒙\\(自\\)城市群和河口為載體,重點發展以現代物流、礦產開采加工為主的產業集群;以楚雄、大理、保山、瑞麗等城市為節點,重點發展石油化工、現代物流、農產品替代種植、寶玉石加工和旅游業,推動與環孟加拉灣國家區域合作;以玉溪、普洱、景洪、磨憨、臨滄等城鎮為依托,重點發展以農林產品深加工、生物產業、商貿旅游服務業為主的產業集群,務實推進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積極謀劃以保山、騰沖為節點的昆明-密支那經濟走廊建設,適度發展鋼鐵、有色金屬等產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和旅游業。
通過全局性規劃,實現省內開放水平協調。同時,在原有邊境外貿進出口結構基礎上,進一步利用境內發展要素和周邊國家優勢資源,調結構,穩定傳統優勢產品出口,擴大高新技術產品、特色農產品和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提高有色金屬、磷化工等資源型出口產品附加值。保障重要資源和節能降耗環保產品進口,穩定各項進口促進政策和便利化措施,促進外貿平衡。

\\(三\\)加大貿易政策支持,降低邊境對外貿易成本
一般而言,邊境貿易成本主要受邊貿退稅政策、人民幣結算政策及交通設施等影響。因此,國家富有針對性的對外貿易政策很重要。首先,恢復“兩減半”政策,采取更為直接的退稅政策,以減輕邊貿企業負擔,并允許各邊境地區根據毗鄰國家商品結構不同出臺差異化邊民互市商品管理辦法,增強政策可操性,切實提升邊民參與邊境對外貿易程度。云南省內要因地制宜,如加快研究制定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實驗區相關配套優惠政策等。同時,在人民幣結算方面,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國家央行合作,推進人民幣對越南盾、老撾基普等非主要國際儲備貨幣在銀行間市場區域交易落戶云南,擴大業務規模,為昆明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橋頭堡建設助力。繼續推進跨境人民幣清算體系建設,暢通結算渠道,為進入機構建立代理結算協議等對外合作搭臺。此外,利用專項資金改善口岸基礎設施。在土地受限的口岸,突破土地限制,盡快啟動編制試驗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評估方案,爭取試驗區用地指標實行國家單列。在具有可行性口岸,推廣類似畹町口岸人貨分離、“一口岸、多通道”監管方式,以提升口岸通關效率。

\\(四\\)不斷拓展新型貿易方式
為改變貿易方式單一的狀況,建議在具體操作層面,大力拓展新型貿易方式。從貨物貿易層面做強一般貿易,促進其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
努力提升加工貿易,完善相關政策,推動傳統加工貿易企業開展技術創造,提高產業層次和配套能力,優化產品結構,延伸產業鏈。不斷擴展傳統邊境貿易,建設邊民互市示范點,利用邊境貿易關稅優惠政策,擴大與周邊國家邊民往來。同時,提高服務貿易在邊境貿易中比重,把發展服務貿易作為推進外貿戰略升級的重要內容,加快完善其促進體系,推動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相互倚重共同發展。積極與周邊國家在跨境旅游、跨境勞務等優勢領域及國際運輸服務、國際貨物保險、國際結算、國際分銷服務等傳統優勢領域開展服務貿易業務。積極開拓與發達國家在醫療衛生、會展、教育、特許、專利等新興領域服務貿易。充分利用外資項目拓展國際技術、人才及服務業跨境流動和發展。適當擴大服務出口,帶動國內和省內服務業發展。積極承接信息整理、數據處理、財會核算、技術研發、工業設計等國際服務外包業務。通過邊境對外貿易方式拓展,帶動各口岸城市特色產業體系,以此進一步提升云南省域經濟競爭力水平。

參考文獻:
〔1〕《辭?!方洕謨裕跰].上海辭書出版社,1984.412.
〔2〕楊清震.中國邊境貿易的產生和發展[M].中國商務出版社,2005.
〔3〕顧麗姝.淺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構建進程中的云南邊境貿易[J].云南電大學報,2004,\\(4\\).
〔4〕魯剛.中越邊界云南段沿線地區的邊境貿易與經濟合作[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9,\\(1\\).
〔5〕程敏,李鑫.云南省與越南西北四省邊境貿易發展演變及啟示[J].思想戰線,2012,\\(3\\).
〔6〕邵源春,于敏.云南省邊境貿易轉型期的困境與對策———對瑞麗市邊境貿易的調查和思考[J].東南亞縱橫,2004,\\(7\\).
〔7〕楊強,張焰.云南省邊境貿易發展的現狀及問題[J].企業管理,2009,\\(6\\).
〔8〕熊少平.人民幣跨境流動的調查與思考———以云南省普洱市為例[J].時代金融,2008,\\(4\\).
〔9〕夏先良.近年中國云南省邊境貿易成本變化因素及其影響[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1,\\(5\\).
〔10〕朱振明.云南與鄰國的邊境貿易及其發展[J].云南社會科學,2000,\\(6\\).
〔11〕于國政.中國邊境貿易地理[M].中國商務出版社,2005:143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