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子銀行與傳統商業銀行體系相分離, 它從事的金融活動與傳統銀行相似, 但是其特殊之處在于不受銀監會等機構的金融監管。近年來, 影子銀行的發展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闡述影子銀行的概念、特點以及中國影子銀行的存在形式, 分析我國影子銀行體系對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以及中介目標和傳導機制的影響, 進而說明影子銀行對貨幣政策的影響。結果表明, 對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效果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關鍵詞:影子銀行; 貨幣政策; 影響;
一、影子銀行體系概述
1.影子銀行的概念及其特點。20世紀以來, 影子銀行開始迅速發展。中國的影子銀行業務源于2010年, 之后開始了野蠻發展。影子銀行的概念最早由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執行董事Paul Mc Culley在2007年提出, 將其定義為:“傳統、正規、接受中央監管的商業銀行系統對應的金融機構, 他們籌集到的多為短期不確定的資金, 由于游離在聯邦政府的監管之外, 他們沒有再貼現的權利, 也不能加入存款保險組織?!蹦壳?, 美國金融穩定委員會 (FSB) 于2011年4月12日發布的《影子銀行:規定范圍》一文, 以更加全面的視角來解讀了影子銀行, 指出了影子銀行信貸本質上是給企業貸款, 但是并不計入資產負債表的貸款項目之下[1].影子銀行的信貸資金來自于銀行的自由資金, 在非銀機構的幫助下打包SPV, 并向潛在的借款人提供貸款。影子銀行具有以下三個顯著特點:第一, 影子銀行是信用中介;影子銀行的信用中介過程極為復雜, 通過一系列金融中介機構和產品, 經過特定的融資方式來有效地完成, 這是與傳統銀行的直接授信不同的;第二, 影子銀行與傳統銀行業相關聯;目前, 國內商業銀行是影子銀行的發起人或者股東, 或通過直接貸款等形式進行資金支持;第三, 影子銀行游離于傳統銀行的監管之外, 它沒有資本、杠桿率、流動性和信息披露等要求, 不用公布財務信息用于風險監測和評估, 不受審慎監管約束[2].
2.影子銀行系統的信用創造功能。影子銀行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商業銀行信用中介功能, 增加信貸供給。以委托貸款為例, 國家控制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規模, 為避免監管、尋求利潤, 商業銀行開展委托貸款業務, 存款者將原來的存款轉入委托貸款, 銀行將籌集來的資金高息借貸給企業。借款企業將所借的資金存入銀行, 產生派息存款, 擴大了貸款供給, 創造了信用。
貨幣乘數m可以表示為:m= \\(1+c\\) / \\(r+c+e\\)
其中, c表示現金比例;r表示中央銀行決定的法定準備金率;e表示商業銀行決定的超額準備金率。影子銀行系統的監管缺失使得系統中信用創造的貨幣乘數公式中的分母r缺失。與此同時, 由于儲蓄者將存款以各種形式轉移到了影子銀行系統中, 商業銀行的內部存款減少, 流動性要求較低, 有商業銀行決定的超額準備金率e也會大幅減少, 這都使得影子銀行系統內的貨幣乘數放大。
二、影子銀行系統對貨幣政策工具的影響
我國傳統貨幣政策有存款準備金制度、再貼現制度和公開市場業務三種。影子銀行的出現對于以上三種貨幣政策都有重大的影響, 以下簡要介紹其影響。
1.削弱了存款準備金的作用。存款準備金的比例由央行決定, 是國家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 是央行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進行控制的一種制度, 銀行的超額準備金是相對固定的。然而, 影子銀行以其高風險的杠桿操作和創新的商業模式, 大量地吸收了居民的存款、大規模地擴張其負債和資產業務, 影子銀行的出現和發展使銀行的存款占比降低, 削弱了存款準備金制度的調節作用, 將資金實現了表內向表外的轉移。
2.降低了再貼現政策的效力。再貼現政策具有較強的調節能力, 但是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被動性, 只有在金融機構申請再貼現時才發揮作用, 央行不能主動發起。影子銀行作為一種金融創新的出現, 使得商業銀行紛紛通過發售理財產品以較低成本籌集資金或貸出資金, 擴展了貨幣創造渠道, 大大促進了資金的流動性。如此一來, 銀行對于再貼現的需求越來越低, 央行的被動地位越來越明顯。
3.公開市場業務作用力受到挑戰。與再貼現業務不同, 公開市場業務在調節過程中, 充分體現了央行的主動性。央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 吞吐基礎貨幣, 調節貨幣供應量及其利率。一方面, 影子銀行的出現, 為公開市場業務提供了新的實現工具[3].另一方面, 影子銀行的逐利性和順周期性使其可能成為債券市場的推手, 隨著影子銀行在資本市場上的活躍, 它的杠桿融資的主要來源最終還是來自商業銀行。它引領商業銀行的創新, 但同時又給公開市場業務中的定價等問題帶來嚴峻的挑戰, 使三大貨幣政策中唯一能夠直接使銀行儲備發生變化的主動性工具的作用力面臨更多的挑戰。
三、政策建議
1.完善貨幣政策工具、中介指標及傳導渠道。首先, 要重新審視貨幣政策中介指標。影子銀行的信用功能模糊了貨幣供給量的統計口徑, 而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量的控制又存在著一定的時滯, 這些都增加了貨幣政策制定以及實施的難度。其次, 完善貨幣政策工具。影子銀行系統現有的貨幣政策工具都會產生一些削弱作用, 因此應適當擴大范圍, 將受到影子銀行較小的變量納入貨幣政策工具的范疇。最后, 改進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實現從數量型調控向價格調控的改變[4].
2.健全金融立法, 以金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影子銀行是金融產品創新的巨大突破, 但其發展過程中往往缺乏足夠的規范性, 對貨幣政策等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因此, 加強法律法規的建設, 明確相關的制度安排顯得尤為重要。政策的引導和機構間的交叉合作對于形成寬容而審慎的影子銀行體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歸根結底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 片面地追求金融創新并沒有什么意義, 金融的創新必須有真實的基礎資產做支撐, 因此影子銀行體系長期的健康發展, 離不開雄厚的實體經濟做后盾。
參考文獻
[1]Shadow Banking:Scoping the Issues:A Background Note of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2011, (12) .
[2]王剛, 徐浩然。銀行銀行體系:發展沿革、風險表現以及國際監管動態[J].華北金融, 2011, (10) .
[3]李向前, 諸葛瑞英, 黃盼盼。影子銀行系統對我國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的影響[J].經濟學動態, 2013, (5) .
[4]張田。影子銀行體系的脆弱性、監管改革及對我國的啟示[J].南方金融, 201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