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世界經濟發展; 低速增長新常態; 新趨勢; 新特征;
從2010年開始, 我國針對于國際經濟的發展形勢, 已經連續7年向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遞交了《世界經濟形勢分析報告》, 報告中指出, 從2014年起世界經濟開始進入了低速增長的發展模式。2015年的分析報告指出, 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已經同時進入了低速增長的新常態。這說明世界經濟的巨輪在“淺水域”中正進行游蕩。而就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形勢來看, 世界經濟這艘巨輪依然沒有駛入“深?!? 但已經激起了“浪花”, 即世界經濟正處于新舊規則交替的動蕩期。世界各國的經濟思維產生“三新”式的變化, 即新舊觀念的碰撞、新舊動力轉換以及新舊力量對比。而在這個調整期, 又呈現出了“三低、三失衡、三分化”的發展特征?!叭汀敝傅木褪墙洕省暗退俾?、低利率、低通脹”式進行增長;“三失衡”即指“收入與支出失衡、貧富兩端失衡、宏觀經濟調控機制失衡”;而“三分化”即經濟增長的速度、調控政策以及國際貿易格局三個方面的分化。從2017年起, 全球的經濟仍然會持續上述這些特點, 但在新舊經濟觀念的轉化過程中, 也不斷涌現出一些新的發展特征和趨勢, 給國際的經濟發展帶來了驚喜和挑戰。
1 世界經濟增長的現狀
雖然距離上次的全球金融危機已過去了許多年, 但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仍呈現低迷的趨勢, 世界經濟的增長隨著全球投資格局范圍變小、貨幣利率風險問題增加、全球能源及貿易市場跌宕起伏這些現象的發生變得日益弱化, 這為國際經濟的增長帶來了不小的考驗。
1.1 國際投資增速放緩, 世界經濟增長的舊動力逐漸弱化
國際貿易和投資, 是國際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近幾年的《世界經濟形勢分析報告》指出, 這樣的增長速率逐漸弱化, 如表1所示。從2010年開始, 國際貿易增長率已經開始呈現下滑的趨勢, 并已經持續了6年之久, 在2013年, 全球商品貿易量增長率為3%, 到了2014年則為2.50%, 增長趨勢反而有所下降, 2015年國際貿易增長率僅僅只有2.8%, 增長率僅比2014年高了0.3個百分點, 低于同期世界GDP增長的速率。據最新研究表明, 2016年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與2015年增長幅度持平, 這代表著國際貿易增速處于停滯狀態, 與全球GDP增長率保持低迷的態勢進行增長, 由國際貿易帶動的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逐漸弱化。
雖然由國際貿易帶來的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逐漸弱化, 但值得一提的是, 為了維護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 新貿易保護主義登上了國際舞臺。此前, 隨著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 (TPP) 、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 (TTIP) 屬于高標準的國際貿易規則的出臺, 各個國家紛紛加入到這個貿易保護協議當中, 但隨著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的上任, 現在的國際貿易保護協定當中, 存在一種不具非理性的貿易保護主義, 不單單特朗普一個人認為退出一切的貿易協定, 從希拉里到桑德斯, 他們都堅決反對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 (TPP) , 他們認為達成這樣的國際貿易保護協定會推動世界貿易趨向更加自由化、便利化方向發展, 由此會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盡管這些有關經濟的言論是他們在各自政壇上的演說, 但也充分暗示了這樣“非理性”的貿易保護主義即將登錄國際貿易的舞臺, 而在世界經濟呈現低迷態勢增長的背景下, 這樣非理性的貿易保護主義很可能會對全球經濟造成不堪的后果。
除此之外, 在國際投資方面的經濟增長也逐年下滑, 其中下滑最為嚴重的是在新興經濟體的凈資本流入方面。據調查表明, 從2000年開始, 截至2015年, 新興國家才開始出現資本凈流出現象, 并且其流出的規模占各國及地區國內經濟生產總值的1.2%, 這樣大規模的資本凈流出現象, 中國變現最為嚴重。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項有關新興經濟體和地區資本流動對比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 在2008年之前, 面向新興市場的投融資數量不斷增加, 并在2010年數值達到頂峰, 隨著流入新興經濟體的凈資本流入逐年減少, 從2015年起, 新興經濟體首次出現了資本凈流出的現象, 金額高達1.097680萬億美元。
1.2 新興經濟體發展整體受阻, 世界經濟增長的舊動力逐漸弱化
自2008年全球化金融危機之后, 新興型經濟體以及發展中國家逐漸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形成此種現象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 新興經濟體以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已經在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水平之上。從2010年至2015年, 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平均經濟增長率遠遠高出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速率。例如, 2013年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增長率為5.0%, 而發達經濟體增長率僅為1.1%, 在2014年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增長率為4.6%, 而發達經濟體增長率僅為1.8%, 2015年兩者之間的差距也有小幅度縮減, 但仍在兩倍以上。
隨著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加深, 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均超過60%, 而中國在其中占有主導地位。近幾年, 盡管中國的經濟發展呈現一定的下滑趨勢, 但是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增長貢獻卻一直處于領先地位, 并未受到太明顯的影響。受到低迷化全球經濟的影響, 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趨勢同發達經濟體一樣, 逐年放緩, 使得新興經濟體發展整體受阻。
2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與新特征
從短期看, 世界經濟增長的舊動力逐漸弱化, 世界經濟的復蘇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阻礙, 但從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的宏觀變量來看,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仍然具有新的特征和趨勢。
2.1 全球化4.0時代的世界經濟新秩序和新格局的誕生
目前, 隨著中國不斷崛起, 世界經濟體系已經進入了在新興經濟體推動下的全球化4.0時代。在這第四次革命浪潮當中, 國際投資、收支, 以及全球所面臨的經濟需求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硬件來看, 貨幣、全球貿易投資、資詢以及技術正在進行重新組合, 并在全球貿易機制作用下進行產業的轉型和整合;再從軟件上來看, 經濟政策協定、國際經濟治理新體系以及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形成, 都為全球化4.0時代的經濟復蘇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重塑。幫助各個國家在剛剛建立起來的全球經濟新格局中找到自身的位置, 并實現經濟體制中新舊動能的轉換、調整和變革。
2.2 主要國家創新戰略驅動全球經濟回暖復蘇
創新驅動戰略可以為全球經濟復蘇拓展出新的空間。從過往的歷史中, 我們可以總結出一條經驗, 任何一次局勢的變更都離不開技術的創新。在金融危機后, 很多發達國家都開始在技術創新方面尋求新的突破口, 由此誕生出了許多新興的技術, 如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3D打印、AI技術、生物醫藥技術等。由互聯網引發的產業鏈融合為世界經濟的復蘇帶來了新的希望, 并不斷推動科技革命, 勢必為世界經濟的崛起引領新的征程。比如, 美國的3D打印技術是世界科技的前沿, 為了提高產業經濟效益, 美國將3D打印技術作為提高產業競爭力的戰略級技術;而德國政府也在利用科技革命進而推動“工業4.0”的戰略計劃, 主要通過提升產業的智能化水平, 如網絡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自動化技術, 從而打開生產模式的新格局, 積極推進智能生產線、智能物流等重要戰略內容;同時中國也在進行“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項目, 通過創新驅動戰略使國內乃至國際經濟爆發出新的生機。
2.3 新興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開創新高
作為新經濟體的發展中國家, 我國與亞洲其他國家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2015國內經濟報告指出, 我國經濟增速為6.9%,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頒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得知, 2016年我國經濟增速為7.5%.這些數據表明一些收入較低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勢頭依然強勁。除此之外, 亞洲地區仍在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新興經濟體。包括孟加拉國、埃塞俄比亞、緬甸、菲律賓、越南等國, 經濟發展迅速, 同時也帶動著國際經濟向著繁榮方向積極發展, 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到44%, 并且將繼續為全球經濟的復蘇增添磚加瓦。另外,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方針的規劃和實施, 中國已經與沿線60余個國家展開項目合作, 中國經濟總量有望在2030年實現質的飛躍, 即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從而創造出更多的投資機遇。屆時, 中國將成為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干力量, 將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3 結語
總之, 根據當前國際形勢來看, 世界經濟仍然處于一個錯綜復雜的局勢之下, 并在近幾年, 世界經濟仍會以低速率進行增長, 伴隨非理性的新貿易保護主義的騰空出世, 以及寬松貨幣政策持續發酵等現象, 世界經濟的復蘇勢必會面臨一次巨大的挑戰。對此, 中國需要擺正自己在國際經濟大舞臺上的姿態, 保持清醒的認識以及正確的判斷, 在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時, 積極培育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認真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戰略, 把握住國際經濟新動態, 著力推動經濟技術的創新和發展, 引領全球經濟進入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推動下的全球化4.0時代, 從而促進世界經濟走出低迷的發展趨勢, 向著更高、更遠的蓬勃態勢繼續前行。
參考文獻
[1]陳文玲, 顏少君。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與新特征[J].南京社會科學, 2016 (05) .
[2]陳文玲, 顏少君。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與新特征[J].中國流通經濟, 2016, 30 (09) .
[3]王辰。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與新特征分析[J].中國國際財經 (中英文) , 2017 (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