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中國經濟社會進入新常態,固有的絕對貧困人口脫貧工作依然嚴峻,與此同時,因收入水平低引起的絕對貧窮還是收入差距過大導致的相對貧困,都會損害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為加快實現國家"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必須打好扶貧攻堅戰,攻克貧困難題。新常態下,如何創新扶貧工作、精準扶貧,打好扶貧攻堅戰,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部署。本文綜合運用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系統分析法以及實地調研法,以期發現精準扶貧實施工作中的問題,豐富和完善我國精準扶貧理論。
在主體框架上,本文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扶貧與精準扶貧的相關概念闡述。新常態是指經濟運行順利度過經濟增速換擋期、轉入中高速增長階段后的均衡狀態。在此背景下,精準扶貧是在扶貧對象、扶貧方式、扶貧措施和扶貧效果等方面指向相對明確的扶貧方式。全面理解精準扶貧戰略的深意,應同時著眼于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認識精準、重心精準;措施精準、管理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實施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對我國完成貧困識別工作、健全扶貧工作機制和創新扶貧開發思路具有重要作用。準扶貧機制是以實現精準脫貧解困為目的,以對扶貧對象實施精準化扶持,進而實現自我發展為內容,是扶貧過程中各種機制要素,即精準識別機制、精準幫扶機制、精準管理機制以及精準考核機制的相互依賴與相互作用。我國精準扶貧的基礎是準確識別扶貧對象,關鍵是產業扶貧,重要支撐是扶貧資金的整合。通過健全我國金融扶貧體制,加大對扶貧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有效推動產業扶貧的發展,增強駐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新常態下推進精準扶貧的新變化,降低減貧效應,促使扶貧動力機制轉變,使致使扶貧方式革新,增加扶貧資金壓力。
第二部分論述我國扶貧工作發展的歷史脈絡以及傳統的扶貧機制實施困境。我國扶貧工作的發展歷程主要有以下幾個階段: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廣義扶貧階段,制度性變革大規模緩解貧困階段,經濟高速增長下的開發式扶貧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扶貧開發階。梳理我國扶貧工作的發展歷史脈絡,最基本的經驗就是在不同歷史階段制定符合國情的扶貧政策,走有中國特色的扶貧道路。傳統扶貧工作機制之中的困境主要有扶貧識別機制不精準,貧困人口、貧困程度如何、為何貧困、怎樣脫貧、誰來幫扶、幫扶效果如何等一系列不確定問題尚未解決;現行的扶貧機制不健全;貧困狀況評價體系不精準。二是干部幫扶機制不健全,缺少扶貧干部考核激勵制度,卻缺乏決策力和行之有效的執行力,致使扶貧工作很難開展起來。三是產業扶貧動力不充分,貧困地區普遍缺少有市場競爭力的農業龍頭企業,扶貧項目沒有企業做依靠。四是扶貧資源配置不均衡。
五是扶貧管理制度有落差,扶貧治理機構尚待完善,扶貧資源傳遞內耗過大。究其成因是復雜多樣的,梳理起來表現為:扶貧機制存在貧困識別困境,鄉村治理難題困擾精準扶貧,扶貧對象思想觀念比較落后以及現有扶貧政策存在制度缺陷。
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國實施精準扶貧政策的必要性。主要有精準扶貧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是協調我國區域發展,改變老少邊窮地區貧困面貌的必由選擇。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一場貧困地區、困難群眾加快脫貧致富的戰爭。推進精準扶貧是我國扶貧任務進入到關鍵時期而推進的深層次變革和升級。我國經濟處于新常態背景之下,實施精準扶貧實現全面脫貧是夯實我國執政根基,體現黨性宗旨的關鍵舉措。
第四部分探討了新常態下精準扶貧機制的途徑。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建立精準扶貧識別機制,不僅要明晰識別扶貧對象,明確識別貧困程序,還要升級貧困識別方式。
第二,建立精準扶貧幫扶,建立干部幫扶機制,逐步完善干部考核機制,建立產業扶貧機制,建立金融扶貧機制和資源配置機制。第三,注重精準扶貧管理,構建預防返貧機制,保持扶貧治理常態,建立管理銜接機制,嘗試民眾參與管理,運用數據提高效率。
第四是強化精準扶貧考核,分類管理動態考核機制,逐步完善干部考核機制以及信息反饋機制。
新常態背景之下,我國的扶貧工作必須要適應新常態、熟悉新常態,推進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是有別于傳統粗放扶貧模式的嶄新政策,需要一整套完善的配套工作機制作為支撐和配合。我國實施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的構建,重要的是要做到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以及精準考核,這些成為本文重點探討的核心內容。
關鍵詞:新常態 精準扶貧 工作機制
目錄
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1.選題背景
2.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1.國內研究現狀
2.國外研究現狀
(三)研究方法與思路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創新之處與不足
一、有關扶貧與精準扶貧的概念闡述
(一)扶貧與精準扶貧
(二)精準扶貧機制
二、我國扶貧工作實施的歷史脈絡及其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我國扶貧工作實施的歷史脈絡
1.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廣義扶貧階段(1949-1977 年)
2.制度性變革大規模緩解貧困階段(1978-1985 年)
3. 經濟高速增長下的開發式扶貧階段(1986-2000 年)
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扶貧開發階段(2001 年以來)
(二)我國傳統扶貧工作機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扶貧識別機制不精準
2.干部幫扶機制不健全
3.產業扶貧動力不充分
4.扶貧資源配置不合理
三、新常態下精準扶貧政策實施的必要
(一)新常態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
(二)新常態下協調推進區域發展的必然選擇
(三)新常態下夯實執政興國根基的關鍵舉措
四、新常態下構建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的有效途徑
(-)建立精準扶貧工作識別機制
1.分類識別貧困對象
2. 明確貧困識別程序
(二)建立精準扶貧工作幫扶機制
1.建立干部幫扶機制
2.建立產業扶貧機制
3.建立金融扶貧機制
(三)完善精準扶貧工作管理機制
1.扶貧管理環節精準化
2.基層扶貧管理常態化
3.精準扶貧管理信息化
(四)健全精準扶貧工作考評機制
1.制定精準扶貧工作考核制度
2.形成精準扶貧工作評估機制
3.建立精準扶貧績效反饋機制
結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