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于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發展目標,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然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是一項比較復雜又艱難的工作,需要利用多種方式,有規劃的逐步推進?,F階段,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階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于我國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也是未來我國建設經濟的重要途徑。詳細介紹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途徑,具體內容如下。
1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途徑的含義
根據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在推進經濟發展時,我們強調市場調節和宏觀調控的有機結合,在推進經濟發展的長期過程里,在經歷了快速增長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過程后,歷史性的必然要求推進到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從這個意義上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戰略的提出,為我國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和堅持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方法論指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一個更豐富、更艱難的系統工程,需要采取綜合措施,有計劃的快速推進。
2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途徑
2.1 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是最根本的途徑。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是加快經濟發展的最根本的方式,同時也有利于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當前我國能源資源緊缺、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必須重視發展低碳形式的經濟,防止在經濟建設與能源基礎建設在生命周期內出現鎖定效應。我國應該逐漸從過去的以煤炭為中心的結構形式中走出來,開始加強對現代化石油與天然氣的應用。鼓勵使用煤炭凈化技術,并且加大對有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推動風能、太陽能、海洋能、水電、核電等新興能源的利用。應該大力地推廣使用先進的能源技術,開發新型的能源技術,以此來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促進我國生產設備水平的提高,建設信息化社會。
1)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F階段我國在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第一,我國現在是出于城市化與工業化程度都在加深、速度也在加快的時期,而且這一時期對能源的需求量很大,比如水泥、電力或者鋼材等等;第二,我國的能源組織比例不均衡?,F階段,我國對于能源的消耗,煤炭的使用量比較高,而且消費的比例很大,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強度也較大,具有明顯的“高碳”特性;第三,我國的產業結構現狀帶來的影響。我國發展經濟的方式主要是依靠第二產業,以發展工業行業為主,尤其是重化工業,因此,我國環境污染中有70%都源于工業污染;第四,我國科學技術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低碳經濟的發展。低碳技術還沒有有效的支持系統,而且一些低碳項目的資金來源,大多是來自政府臨時性的撥款、政策性的貸款等,或者是國際機構的捐款與貸款。我國的低碳經濟發展沒有穩定的投入機制。2)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有效方式。a.應該系統地規劃發展方案,加強重視。在我國能源緊缺與環境污染的社會背景下,應該重視發展低碳經濟,以防在經濟建設與能源基礎工程建設中出現其生命周期內的鎖定效應;b. 應該進一步優化能源的組成,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促進石油與天然氣為核心的能源結構轉變,推動風能、太陽能、海洋能、水電、核電等新興能源的利用。提高我國能源與資源的利用效率,鼓勵應用新型的能源技術,積極地使用新型的生產設備;c.促進科學技術的創新和發展,使我國在經濟發展中具有核心競爭力。應該引入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借鑒其成功經驗,利用集成創新等自主創新的方式,集中研究在較短的時間內開發出能夠創造良好效益的低碳技術,特別是應該根據重化工業來開發新型技術,熟練地操作新型低碳技術,使我國的工業行業也具備一定的競爭實力,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d.適當地調節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的升級。我國應該重視發展新型資源和能源,開發新型材料,注重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推動信息化和網絡化的進程,大力發展高端制造產業,同時利用改造工程來完善傳統產業的發展,逐漸淘汰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的產業,促進產業的轉型。
2.2 更新發展理念是必要前提
更新發展理念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要前提。應該堅持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之路,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投資消費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發展。
2.3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新型工業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工業化和信息化并舉的道路。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能充分發揮的道路。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和利用的道路。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市場機制實現資源高效合理配置的道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要更注重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來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2.4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通過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要從一次性和單一性利用資源轉向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資源,從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增長轉向以環境優化增長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在降低單位產值的能耗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同時,我國在減少污染物排放方面任務十分艱巨,因污染物高排放引起的重大環境事件,危及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所以,節能減排不僅是節省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問題,更關系到可持續發展和以人為本等科學發展的全局。因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堅持通過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3 結論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提高經濟競爭力、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應該重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穩定、持續的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的安定,同時也有利于為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基礎。
同時,應該以調整經濟發展結構為中心,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堅持科技創新與發展。另外,還應該大力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應該在探索經濟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參考文獻
[1] 畢吉耀,張一,張哲人?!笆濉睍r期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及我國的應對策略[J].宏觀經濟管理,2010(2):142.
[2] 司玫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途徑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12):66.
[3] 付佳杰,尚玉芳。以科技創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J].商場現代化,2015(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