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農村地區商業保險推廣探究
【第一章】農村商業保險服務體系建設探析引言
【第二章】農村商業保險相關理論概述
【第三章】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發展現狀分析
【第四章】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發展存在問題
【第五章】促進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發展對策
【結論/參考文獻】商業保險在農村的發展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1 引言
1.1 背景
農村建設需要農村金融的大力發展和支持,農村商業保險作為農村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新農村的建設做出重要貢獻。由于農民的保險意識淡薄,很多人只會想到銀行、信貸等金融機構,不會主動考慮農村商業保險也是農村金融的重要一部分重要的構成部分?,F階段黑龍江省的農村經濟得到了初步的發展,農民對于賴以生存的農村腹地及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要求被提出來,產生了對生產生活中養老、醫療、意外、財產等風險管控方面的新需求。因此農村商業保險作為農村經濟發展中重要的一部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特別在 2014 年《保險國十條》中提出"三農"保險的大力發展,支農惠農方式的創新,農業保險的積極發展。中央提出了支持保大宗、保成本的政策,地方的支持保特色、保產量,有條件的保價格、保收入的原則,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被鼓勵進行自愿參保,農業保險覆蓋面被進一步擴大,農業保險的保障程度被很大程度大提高。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被進行試點,天氣指數保險等新興的產品和服務被進一步推廣,農業保險的風險管理工具形式和模式豐富。進一步使農業保險大災風險準備金制度落實。促進農業保險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互助合作型的保險被鼓勵開展多種形式。保險經營機構與災害預報部門、農業主管部門的合作機制被進一步健全。不斷的拓展"三農"保險廣度和深度。各地市應根據其自身的實際情況,使保險機構提供保障適度得到支持、讓保費低廉、保單通俗的"三農"保險產品流入市場。積極發展農村小額信貸保險、農房保險、農機保險、農業基礎設施保險、森林保險,以及農民養老健康保險、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等普惠保險業務,進一步促進加快了農村建設步伐,對于保險產品的需求不斷提高,為農村商業保險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
黑龍江省地域遼闊、物產豐富是全國農業大省,為我國經濟發展貢獻巨大。2014 年,黑龍江省繼續實施高產創建和增產模式攻關,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增。通過數據顯示 2014年,黑龍江省農村地區生產總值達到 6725.4 億元,比 2013 年增長 12.6%,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4.6 個百分點。農村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比重達到 46.8%,比上年提高 3.6 個百分點。農村人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 29691.4 元,比上年提高 3875.4 元,增長 15%,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10%.2014 年,全省各(市)充分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在農村地區利用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和產業項目建設工作,投資規模擴大。全省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351.2 億元,比 2013 年增長 26.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7.7%.2014 年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 39.1%,比 2013 提高 3.8%.2014 年,全省農村地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1734.4 億元,比上年增長 15.1%,總量占黑龍江全省零售總產額的 27.9%,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1.3%.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是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重要引擎,也是增進群眾福祉的重要保障。
1.2 目的及意義
1.2.1 研究目的
農村商業保險作為農村經濟發展重要組成部分與經濟發展起到相輔相成作用,發展農村商業保險同時可促進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本文以黑龍江省農村經濟發展為背景,通過研究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尋解決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發展遇到問題的對策,推動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快速發展,最終可促進黑龍江省農村經濟整體發展。
(1)從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服務質量及設計保險產品入手,解決如何提高保險服務質量,設計適銷保險產品的問題。
(2)從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營銷體系方面入手,解決營銷渠道單一、保險營銷隊伍素質低的問題。
(3)從黑龍江農村商業保險市場監管及信譽入手,解決農村商業保險監管力度不強,各保險主體沒有在保險市場樹立良好的信譽形象問題。
1.2.2 研究意義
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的發展對黑龍江省整體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近年來關于農村商業保險市場發展很少有學者進行研究,且人們常常會將農村商業保險和政策性農業保險概念混淆界定不清。希望通過本篇文章的研究給大家明確界定農村商業保險與農業保險的區別;并了解現階段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發展程度及農村商業保險市場潛在發展空間;將本文所提出促進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發展的對策應用到實際經濟發展中。為促進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發展過程提出具有實踐意義理論依據。
(1)理論意義
本文研究通過對農村商業保險市場的相關文獻整理,搜集了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市場的經營數據,并且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分析了農民對保險需求。指出了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目前發展空間及阻礙發展存在的問題,為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長期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指導。
(2)實踐意義
本文研究在實踐中能夠有效解決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產品不適應市場需求、農村商業保險機構缺乏對市場重視與投入、保險市場銷售人才短缺、監管環節薄弱。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對策及建議:建立完善農村商業保險營銷體系、加強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市場監管、樹立良好信譽形象。對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發展實踐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3 國內外文獻綜述
1.3.1 國外文獻綜述
由于國外學者在研究保險市場過程中未對其進行地域的劃分,因此此部分國外文獻綜述主要以國外商業保險相關內容進行歸納與總結。
第一,商業保險市場結構分析研究SCP 分析框架是保險市場結構研究的基本基礎,研究了三種關系即市場結構、市場行為與市場績效。NK.Chidambaran(2009)的假設基于各種類型的保險行業之間存在市場結構、市場行為與市場績效的差距,180 家保險公司在 1983--1993 年的 10 年的時間里被進行研究[2].研究結果表明保險市場行的重要影響是由保險市場結構產生的。Bajtelsmit 和R.Bouzouita(2008)對美國的私人汽車保險市場的效率情況進行研究。在 1994 年--2002年 8 年時間里經營績效被他們運用行業的收益性進行衡量。研究結果顯示,顯著的相關關系并未體現在保險企業獲利能力與市場份額之間,顯著的關系體現在了集中度之間,從而SCP 關系的假設在保險市場上得到了支持。
第二,商業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指標、理賠能力指標、資本收益指標的研究因在本文第四部分中提到的關于農村商業保險機構缺乏對農村市場的重視,涉及到農村商業保險機構重視承保過程,重視高業績而忽略理賠方面的償付能力風險管控,不能權衡兩者關系,使其兩者相互制約的關系分離,無法達到農村商業保險機構健康發展合規經營的目的。因此選擇國外文獻關于償付能力相關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明確農村商業保險機構發展業務時須全面考慮償付能力指標、理賠能力指標以及資本收益指標的關系。
保險監管部門對保險公司監督與管理的核心指標之一是償付能力,保險公司維持經營與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償付能力。PatrickL.Brookett,William W.Cooper,LindaL.Golden(2004)研究了美國的財產和責任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及其經營效率,這些公司的股份制公司和互助制公司兩種類型的形成是按照產權制度形成的。通過研究發現,償付能力指標非常受到監管者的重視;理賠能力非常受到保單所有人的關心;投資回報更受到投資者的注重,以上三者之間存在潛在的矛盾。因此各方面利必須受到保險機構決策者的全面兼顧,將償付能力指標、理賠能力指標以及資本收益指標作為企業產出指標,將承保及投資保費、保單所有人提供資本作為投入指標進行研究[1].
1.3.2 國內文獻綜述
第一,關于農村商業保險發展潛力的研究農村保險為保險業在促進"三農"發展,助推了發展農村經濟的速度;農村保險的發展是確保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國占人口比重較為農民,農村商業保險的發展對農民給予充分的保險保障,明確了我國保險事業促為進國民經濟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及所在地位,農村保險的發展同樣是我國發展、探索中國特色保險事業發展道路的必然要求;農村保險發展為經濟發展起到了穩定器的作用,為服務農村經濟發展要與國民經濟的發展相適應。發展農村保險業對農村經濟發展起到助推作用,大力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金融重要的組成部分為農村保險,農村保險對推動和支持農村經濟的發展、解決"三農"的問題起到重要作用,是重要手段。農村保險利于風險集散與損失分攤等專業特點,確保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積極開拓農村保險,農村經濟的社會發展被進一步提供了全面的金融保障,"三農"被進一步全面開拓了發展國名經濟的局面。吳定富(2005)指出促進我國保險市場發展重要途徑之一是發展我國農村保險市場,農村保險市場作為促 進保險發展的重要基礎,對于積極拓展保險事業起了重要的作用[7].
第二,關于農村保險發展必要性的研究傳統風險的分攤模式無法為農民提供保障化解家庭風險是農民選擇保險作為保障的重要因素。受到我國計劃生育政策限制導致"養兒防老"模式受到限制,我國人口老齡化日漸增加,子女的養老責任越來越中;在中華傳統美德"尊老愛幼的"的教導下加大了贍養老人的生活的經濟負擔;上下一代子女教育問題也是農民壓力增大導致農民不堪一擊。失地農民也無法有利的保障生活、教育和就業等,因此農民的商業養老保險方面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當前農村人口養老問題可以得到妥善的解決,養老問題的解決可以惠及下一代;失地農民的健康也需要保障,滿足農民對與醫療等方面的需求。一些學者對于農村保險市場發展落后的原因有各自的說法。一種觀點,農村商業保險市場發展滯后原因為需求不足,而另一種說法為導致農村商業保險市場落后的原因是需求不足與供給不足共同導致的。導致需求不足分析有兩種,一種認為農民的投保意識較弱,最終導致農村商業保險市場發展滯后的原因是因為潛在購買力不足;另一種認為普遍較低的農民收入,需求的不足是導致此現象的重要原因。研究農民儲蓄的習慣發現,穩定線性關系并不存在于農民的收入與儲蓄之間,農村金融市場發展的不健全以及農村人口收入與支出的不穩定性導致了這一現象。由此可見,沒有找到合適的風險管理方式而選擇的儲蓄是農民個人儲蓄金額所占收入比重較高的原因之一,因此對未來不確定性風險沒有起到分散的作用。馮文麗(2011)農民對于保險分攤風險提供保障模式的意識日漸增強,受到多因素影響只有較少部分農戶將購買保險付諸于行動[9-10].
第三,關于農村保險發展存在問題研究(1)農村保險與農村經濟聯系缺少數據支持吳定富(2009)上世紀 80 年代我國保險業剛剛恢復,在較短的 30 年時間里受到發展程度及統計體系的不健全導致保險行業的數據統計部全面、無連續性的狀態。另一方面農村地區保險業的起步較城市保險起步更晚,受到城鄉差異影響發現不完整,因此在數據統計方面就更缺乏依據,所以對于農村保險業的研究大多數僅僅停留到理論的研究或是從發展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結論,嚴重缺乏重要業務數據的支持[7].
(2)農村保險發展缺乏多方面研究劉冰(2013)農村保險的發展與農村經濟發展、文化發展、社會環境密不可分,研究過程不能脫離所處的背景。大多數農村保險發展研究側重從經濟層面為突破口進行研究,未從農村保險所處的整體環境進行考察研究[5].
(3)對農村保險產品的研究較少。候遠超,李士林(2012)現階段,農村保險產品大多數為城市低端保險產品的衍生。盡管個別較發達的農村地區可以接受這種衍生保險產品,但是受到農民整體生活水平和文化理念與城市的差異化影響,這些衍生產品不適合農村保險市場售賣,應該有的放矢開發適合農村環境的保險產品。受到數據及成本等因素的影響,各保險主體對于開發新的農村保險產品主動性不強,不能滿足農村保險市場發展的需要[34].
第四,關于農村保險發展策略研究魏迎寧(2009)認為農村保險市場潛力巨大可持續發展的一項保險業務,農村市場的開盡管農民受教育程度比城市人口低,但是農村人口天性淳樸善良,無城市人口市儈性,因此阻礙農村市場發展的主要原因是溝通較小,因此打開農村市場大門的敲門磚--溝通[24].
黃先貴(2007)認為地域性差異導致農村保險市場的發展不平衡阻礙了協調發展戰略實施。支持和鼓勵其先行支持較先發展經濟較為發達的農村地區、加快規范性的發展,充分發揮先進地區正面效應的傳播,起到映射指導作用,先富帶動后富形成以區域為中心的保險市場。為確保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的經濟穩奠定基礎,為農村市場創造充分發展條件[16-17].
施建祥(2008)建議需要在農村、鄉鎮地區設立保險營銷的機構,建立農村保險營銷、服務規?;痆4].
農村經濟的發展主要區域是農村,鄉鎮保險機構建設需要有以下注意方面:第一,重視銷售人員素質,應從當地選拔有威望且品行端正的優秀營銷人員,快速地開展業務;第二,完善保險咨詢、理賠服務體系,由于農民對于銀行的穩定及信譽有以來,因此農民對于新興的保險業務接受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充足的時間去了解保險作用,因此需要保險服務人員進行耐心全面的講解;第三,信譽是無形資產,對于保險行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在農村地區樹立良好的信譽形象;第四,充分利用個人代理人覆蓋面廣、流動性強的營銷優勢;第五,確保保險服務時效性,讓農民切身感受到保險所帶來的保障及時回,要讓人們看到他們可以享受到的利益,并真正做到位。設計農村保險產品要注重差異化,細分保險市場,設計出適合農村地域銷售的保險產品。方賽仁,(2009)提出要確保農村保險產品的保險條款的簡單、通俗、易懂化,零活的費率浮動[12].
1.4 研究內容與方法
1.4.1 研究內容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第一部分緒論,主要闡述問題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義,國內外文獻綜述,研究方法和論文框架等內容。
第二部分通過相關理論概述對農村商業保險、農業保險、農村社會保險、保險深度及密度相關定義作出解釋,為文章作出理論鋪墊。
第三部分通過對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從發展基礎、現階段發展基本情況、保險意愿等三方面進行實證分析。
第四部分從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產品不適應市場需求、農村商業保險機構缺乏對市場重視與投入、保險市場銷售人才短缺、監管環節薄弱等方面來分析。
第五部分主要針對建立完善農村商業保險營銷體系、加強黑龍江省商業保險市場監管、樹立良好信譽形象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
本文以農村商業保險為對象通過研究國內外相關優秀研究成果,通過充分的市場調研查閱相關資料及數據信息,明確本文重點研究的內容,結合國內外文獻確定本文的研究內容及研究重點。借鑒國內外經典的行管理論,為本篇論文的深入研究提供扎實的理論基礎和重要支撐。
1.4.2 研究方法
本文通過學習借鑒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和文獻,為文章提供理論支持。通過對比分析方法,將中國整體農村保險市場與黑龍江省內農村保險市場進行對比,分析了目前黑龍江省農村保險基本情況;將黑龍江省農村保險消費者與城市消費者對于保險購買意識及購買力情況對比,提出了由于保險產品不適應農村人口真實需求直接照搬地段的城市保險產品而產生的問題;通過比較了農村保險需求的收入水平和需求差異性,保險公司在農村市場應完善各項保險服務體系的必然要求被闡明,不同層次的保險營銷方式被建立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充分考慮農村保險消費者地域分布的特點及受教育程度方面,從而保險營銷隊伍建設的影響因素被提出來。
(1)歸納總結法。閱讀相關資料和查詢大量信息,使本文的研究對象被確定,在國內外相關文獻綜述的基礎上,是本文研究方法和重點被確認。通過對相關理論的回顧和查閱,是研究的理論基礎被奠定。通過瀏覽大量文獻和研究成果,可以使當前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研究成果被歸納和借鑒,為本文研究開展提供借鑒。
(2)對比分析法。本文對比了農民與城市消費者,通過分體讓照搬城市保險產品所帶來的問題提出來;通過城鄉消費水平及需求的不同,闡明保險公司更好的讓保險營銷體系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應建立不同層次的服務系,通過農村地域分布特點,營銷隊伍建設時考慮的因素被一一提出。
(3)數據分析法。通過查閱相關數據及實際深入黑龍江省各地市進行調研收集的數據對黑龍江省農民投保意識進行分析,了解影響農民投保意識的因素,可較為準確地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