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農村地區商業保險推廣探究
【第一章】農村商業保險服務體系建設探析引言
【第二章】農村商業保險相關理論概述
【第三章】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發展現狀分析
【第四章】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發展存在問題
【第五章】促進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發展對策
【結論/參考文獻】商業保險在農村的發展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3 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發展現狀分析
3.1 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發展基礎分析
3.1.1 自然基礎
黑龍江省農村居民、鄉鎮中小企業是黑龍江省農村保險的需求主體。其中農民是農村保險中最大的潛在需求者。農民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面臨各類自然災害,由于農村、鄉鎮企業發展受到規模小、資金投入不足、設備落后等方面的制約,企業抗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自然災害頻發政策性農業保險無法滿足農民防范風險的需求。
(1)近年來黑龍江省農村存在嚴重的自然災害
2012 年 8 月,黑龍江省遭受臺風"布拉萬"影響,我省共有 10 個市 23 個區、37 各縣不同程度受災,造成 194.44 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 83.57 萬公頃、農作物絕收面積4.39 萬公頃,農村房屋倒塌 373 間,房屋損壞 5564 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28.2 億元,是黑龍江省遭遇影響最大一次自然災害。
2013 年 9 月初黑龍江省遭遇特大洪水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191 億元。全省 120 個縣、農村、904 個鄉、12350 個村屯遭受洪澇災害,受災人口 524.78 萬人,倒塌損毀房屋1.83 萬間,洪水造成黑龍江省公路中斷 1315 次,損壞灌溉設施 5089 處,損壞提防 2350 處共 817.72 公里,損失金額重大。
2015 年 6 月黑龍江省齊齊哈爾、雞西、鶴崗等 9 市 9 個縣 1.6 萬人遭受風雹洪澇災害,農作物受災面積 6.7 萬公頃,其中絕收 300 余公頃,直接經濟損失 2800 余萬元(2)農民的醫療風險逐年增加。黑龍江省農村地區因寒冷氣候因素影響農民慢性病覆蓋率達 8.6%,每年黑龍江農村地區因病導致的經濟損失至少為 0.9 個億。因此農民抵御自然災害對健康危害風險較弱,目前政策性的醫療保險無法滿足農民需求。
(3)面臨的養老壓力增大
黑龍江省的農村家庭"四二一"的結構變化增加了對養老保險的需求,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結構的變化,農村家庭結構日漸小型化。2000 年戶均人口 4.2 人,2012 年戶均人 3.92人。由于家庭人均人口的減少導致養老問題突出。每戶平均 1 位子女承擔贍養兩位老人的重擔,給子女帶來壓力同時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也隨之下降。盡管"新農保"相關政策的出臺為農民承擔一定的負擔,但是由于繳費基數較低,收益少等特點農民仍然面臨壓力。
因此頻發的自然災害導致了重大的經濟損失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及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黑龍江省地區冬季寒冷且時間較長,農民會得慢性病而無多余的資金進行疾病治療,降低了農民的生活質量,因此農民需要相關的商業保險為其防范風險;受到自然的生老病死及家庭結構調整的影響增加了農民對保險的需求。
3.1.2 經濟基礎
農村經濟的蓬勃發展為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發展的經濟基礎。黑龍江省為農業大省,2014 年黑龍江省農業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 43.2%,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強勢發展,拉動黑龍江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 23.6%,為黑龍江省經濟振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彰顯了巨大潛力。近年來,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把加快發展黑龍江省農村經濟作為工作重點,調整產業結構,落實各項經濟項目,大力發展黑龍江省農村產業經濟項目的建設進程,促使黑龍江省農村經濟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
2014 年,黑龍江省農村經濟蓬勃發展,經濟總量快速增加。2014 年黑龍江省鄉鎮地區生產總值達到 5908.5 億元,相當于 2004 年--2006 年三年鄉鎮地區生產總值之和;2014年鄉鎮地區工業增加值 1830.2 億元,比 2004 年--2006 年三年鄉鎮工業企業增加值之和還多出 290 億元;黑龍江省鄉鎮地區財政總收入 402.5 億元,相當于 2004 年--2007 年四年黑龍江省鄉鎮地區總收入之和。2014 年,黑龍江省有 72 個縣(市)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00 億元,黑龍江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9148 元。農村經濟發展彰顯了巨大潛力,為黑龍江省經濟振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黑龍江省農村商業財產保險發展提供了經濟條件。
3.1.3 物質基礎
隨著農村生產力的發展,現代化科技的更好應用,農業生產過程中逐漸傾向于農業現代科技,先進的農業機械,可以把先進的農藝科技落到實位,據統計截止到 2012 年黑龍江省應用大批現代農機進行標準化作業,有效提高了科學種田水平?,F代農機作業促進了新農藝、新技術的集成應用,使黑龍江省農村農業科技貢獻率提升到近 70%,全國農業科技貢獻率平均值為 53%,黑龍江省的貢獻率遠遠超過了全國整體水平,同時也為整體經濟增長起到促進作用,提高了農業勞動效率,節省了大量的勞動生產力投入到第二、三產業建設中。
由于農民收入來源的新特點體顯現在結構的調整中,黑龍江省農民經營農業的收入在總收入中的占比日漸減少,反而來自從事二、三產業的貨幣性工資收入日漸增加,收入結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隨著農民收入水平的增長,明顯改善了生活的質量,恩格爾系數逐漸降低用于生活支出的費用年均增長僅為 3%.1990 年,恩格爾系數較高為 58.8%,到 2009 年恩格爾系數降低到 40.62%,2010 年恩格爾系數降低到 38.13%.2012 年降恩格爾系數低到36.59%.恩格爾系數的降低說明農民有剩余的資金來購買家電、車輛、現代化器械、等非生活必須品,隨著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對保險的需求也相應增加。近幾年隨著農村經濟發展,生活水品的提高,"家電"下鄉活動如火如荼開展,人們對于財產險的需求隨著家庭財產的增加而增加。農村居民汽車保有量在近年來有所增加,提高了對于汽車的財產保險需求量。保險需求的主要主體是農民,漸漸的意識到在生存中所面臨的自然、人為的各項風險隱患,從而意識到重要性在于保險對于規避風險,黑龍江省生產力的發展為保險市場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3.1.4 社會基礎
在農村開設機構的保險公司影響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市場的定位,最為重要的是明確的區分政策性保險產品與商業性保險產品區別。由政府制定專門的保險機構來負責需要政府所承擔的政策性保險,而商業保險產品是需求者這得到基本的保險保障之外所提供的更高需求層次作用的保險產品,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補充。目前,日趨完善了黑龍江省的社會保障體系,大病醫療保險和基本的養老保險是社會體系一部分。由于政策性的支持農村經濟條件逐漸改善,黑龍江省基本生活保障不再滿足于一部分先富起來的居民,先富的農民在基本保障之外尋求更高層次的保障,因此商業保險的新契機出現了。例如先富農民投資測新渠道有保險公司所提供的分紅型保險。黑龍江省農村保險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主要體現在基本保障中脫離了農村商業保險,政策性和商業性保險的分離為??焖侔l展的農村經濟,農民外出活動導致人員流動性增加、頻繁的外出務工均成為發生風險的重要因素,對保險的需求在被農村保險的需求者在不斷提升。
3.2 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發展整體狀況
黑龍江省農村人口占城市人口的 45%,黑龍江省將全省財政收入的 11%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中,農村保險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日益受到重視。農村商業保險的推出讓農民的保險更加完善,保障了農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農民能夠通過商業保險的風險轉移功能消除未來生活因意外發生而出現的波動,保證生活消費平穩,實現效用最大化。目前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發展迅速,保險服務網絡建設日漸完善,保費規模逐步增大。以下從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發展整體情況、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密度和深度、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產品、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渠道四方面對現階段商業保險發展的情況進行分析。
3.2.1 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發展保費收入情況
截至 2014 年末,黑龍江省實現原保費收入 507.09 億元。其中農村商業保險保費收入為102 億元,占黑龍江省保費 1/5.財產險保費收入占比 24%,保費收入 24.48 億元,人身保險保費占比 76%,保費收入 76 億元;城市商業保險保費收入 405.67 萬元,占全省保費4/5,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占比 40%,保費收入 162 萬元,人身保險保費占比 60%,保費收入 243 萬元。在農村商業保險中人身保險收益率較財產保險收益高。2014 年農村商業保險賠款共計 21.58 億元,其中商業財產保險賠付率為 40%,壽險賠付率僅為 20%.
3.2.2 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
2014 年全國保險密度為 1662 元/人,保險深度為 3%;同期黑龍江省保險密度 834.21 元/人,保險深度為 3%;同期黑龍江全省農村保險密度為 295.32 元/人,保險深度為 1 %.這與黑龍江省水平相比,保險密度相差 539 元/人,保險深度相差 2%.
黑龍江省共有 944 個鄉、鎮,保險密度與黑龍江省、全國平均水平存在較大差距。雖然現在黑龍江省農村商業財產市場處于低靡階段,但是農村保險市場發展空間大,存在潛在的客戶群體,因此加以重點開展農村保險加快步伐,必定會帶動龍江整體保險業的進步。
3.3 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供給分析
3.3.1 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供給主體
截至 2014 年末,黑龍江省保險市場主體 41 家,其中財產險公司 19 家,人身險公司 22家,保險分支機構 2650 家。保險專業中介法人機構 55 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 6606 家,保險公司銷售從業人員 12 萬人。其中設立在鄉、鎮保險服務網絡覆蓋逐漸全面,保險營銷服務部 1430 家,專業代理 15 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 1803 家。
黑龍江保險主體市場份額排前三名的為人保、太平、平安三家保險公司,在開拓農村商業保險市場中以排名前三家的保險主體為主要力量,這三家公司規模較大,有足夠的實力在日漸飽和的城市保險市場中探索新契機,將業務發展中心農村商業保險市場傾斜,因此在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市場中比重較大的也為這三家保險主體。由于其他保險主體受到業務經營規模影響、追求利益等方面的影響,中、小型的保險公司面對高投入、低收入的農村商業保險市場望而卻步,很少向農村商業保險市場投入資金與人力。盡管現階段農村商業保險市場銷售網絡覆蓋程度日漸增加,但也遠遠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風險防范需求,保險主體供給不足仍然成為阻礙農村商業保險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3.2 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產品分析
目前黑龍江省適合農村商業保險市場的保險產品主要有以下幾種:
首先,農村商業壽險(1)小額農村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以下簡稱"新農合")制度的建立,實現了農民"病有所醫"的愿望。意外傷害及意外醫療責任均包含在"小額農村保險"中,與"新農合"形成有效互補,具有保費低、保障高的特點。目前黑龍江省商業壽險公司以其經營靈活的機制為"新農合"發揮補充作用,在提供"小額農村保險"上實現了突破。但尚未建立完善的應對頻發的、不可預見的意外傷害的保險機。
(2)商業養老保險:農村商業保險作為政策性保險的補充,為農民分擔壓力、預防了風險。黑龍江商業保險公司在"新農保"的基礎上設計多這樣養老保險方案。目前已經有的保險產品:人保壽險黑龍江分公司開發的"幸福一號",平安壽險黑龍江分公司研發的"壽康寶",陽光保險人壽保險開發的"陽光金歲"養老保險計劃。這些保險產品條款內容上,簡單明了通俗易懂,便于被農民理解和接受;農村商業養老保險產品應保障功能應該被突出;適當厘定保險產品的保險金額,合理匹配所提供的保障水平和農民繳費能力;增加了繳費的彈性,繳費方式更加適應農民季節性的收入;簡化了保險業務辦理程序提高便利性。
(3)農民工保險:農民工勞動力大軍對意外傷害、醫療保險的需量較大,且農民工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因此黑龍江省保險公司特為農民工設計"農民工保險"兼顧農民工及其家庭成員的意外保障。
其次,商業財產保險(1)商業性農業保險: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整合不同的地域對其種養殖業均有較大促進發展作用,農戶為了有效管控經濟作物和林木火災、水災或者旱災等風險,對商業性農業保險需求日漸增大。黑龍江省陽光農業互助保險、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大地財險等黑龍江省分公司均開辦了商業化的農業保險業務。商業化農業保險模式設計各類新的保險產品,險種主要包括烤煙、林木、肉雞等險種為政策性農業保險,種植業保險險種包括玉米、大豆、水稻和小麥;養殖業保險險種包括能繁母豬保險、天氣指數保險、奶牛的保險保障覆蓋范圍做了補充。
(2)農村家庭財產保險:隨著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家電下鄉"發展迅速,但受經濟水平制約,隨之而來的家財風險也在逐漸增大。黑龍江省各家保險公司主要設計的適合保險農村家庭財產保險主要承保:火災、爆炸、雷擊及其他自然災害、空中運行物體墜落、外來建筑物和其他固定物體倒塌、合理的施救費用、保險標的被盜竊等風險。
(3)農村機動車、農機具保險:黑龍江省農村市場投保標的物主要是農用車、摩托車、三輪摩托車等,還包括增長勢頭明顯的營運車輛、自用車輛。拖拉機交強險和聯合收割機第三者責任險以及漁船、漁民保險等。
3.3.3 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渠道分析
黑龍江省農村保險營銷渠道主要有以下三種:個人代理、中介渠道(專業代理機構和兼業代理機構)、電話網絡營銷渠道。從目前情況來看,綜合農村科技發展水平、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等方面考慮,黑龍江省農民更傾向信任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實際交易。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營銷渠道以個人代理營銷渠道為主,在黑龍江省整體農村保險營銷渠道占據主導地位。
根據調查統計,2014 年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個人代理營銷渠道所創造的保費收入占據全部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保費的近 60%.
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營銷渠道除個人代理以外僅次于個代渠道的為兼業代理機構,2014 年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兼業代理渠道保費收入占整體黑龍江農村商業保費收入的36.18%.其中財產險銷售的兼業代理渠道以車行為主及農產品銷售商店為主、壽險兼業代理以農村信用合作社為主。
農村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農民接受新事物程度增強,伴隨著"互聯網+"的時代到來,以電話銷售和網絡營銷為代表的新興營銷渠道正在日漸興起。雖然目前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保費收入中電話銷售和網絡營銷在農村保險收入中占比很小,僅占整體農村商業保險保費收入的 0.72%.但是隨著人們對網絡依賴存度的持續上升,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絡的日趨崛起,不久的未來以網絡和微信為代表的新興網、電營銷渠道將日漸成為營銷渠道主流。
3.4 黑龍江省農村商業保險意識及需求能力分析
2014 年黑龍江省城鎮常住人口為 2201.3 萬人,農村常住人口為 1633.7 萬人,城鎮化比重為 57.4%,城鎮化水平排在全國第 11 位,高出全國平均水平 3.7%.因此隨著經濟不斷進步農村人口將成為龐大的保險需求主體。
以黑龍江省整體保險市場保費收入為例:經濟基礎好的地區人口基數較大,且保費貢獻度高。例如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等地區經濟發展好,農村 GDP 排名靠前保費貢獻度較高;綏化、牡丹江、佳木斯等地的農村人口較多,農村經濟水平不發達,保費貢獻率低。隨著農村地區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對保險的需求日益增多,農村人口數量較多的地區并且目前保費貢獻度較低的地區隨著經濟發展程度的提高必將呈現出巨大的潛力。從表 3-3 數據顯示,黑龍江省內農村商業保險蘊含廣闊的市場前景。
3.4.1 保險意識分析
農村商業保險的需求主體是農民,農民的需求意愿直接影響著農村商業保險的發展,從風險管理角度考慮,每個地區的保費因為存在貧富差距而有所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年齡不同、風險意識不同都成為影響保險投保意識的重要因素。為合理的分析黑龍江省農民對于農村商業保險的投保意識,在 2015 年 4 月以黑龍江省鄉鎮的經濟發展程度為依據,按照黑龍江省鄉鎮 GDP 排名情況分別抽取哈爾濱道外區團結鎮、哈爾濱巴彥縣巴彥鎮、哈爾濱道里區太平鎮進行問卷調查:
調查地區:黑龍江省鄉鎮 GDP 排名第 7 的哈爾濱道外團結鎮、GDP 排名第 18 的哈爾濱巴彥縣巴彥鎮、GDP 排名第 68 的哈爾濱道里區太平鎮。
隨機抽樣:每個地區隨機抽取 100 人以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
調查問卷設計:調查問卷主要針對農民對商業保險了解程度、是否購買過商業保險、是否會主動購買保險,家庭人口數量,投保商業養老保險情況五個方面進行設計。
調查問卷發放情況: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 300 份,收回問卷 300 份,有效問卷 294份。
被調查者整體情況匯總。
(1)農民保險意識的地區差異。
從調查結果由表 3-5 中可以發現經濟發展程度不同他們在保險意識上也存在著差異。經濟發展越落后的地區對保險了解程度越低。GDP 排名第 7 名的道外團結鎮對保險了解程度明顯高于 GDP 排名相對落后的巴彥鎮和太平鎮。
(2)不同年齡農民對商業保險投保意識差異。
通過對不同年齡段對保險意識的統計分析如下:保險的接受程度最高的人云為 21-35 歲的人群,比較了解保險作用的農民占比 58%人,其中表示已購買商業保險農民占比 52.
6%.接受程度最低的農民年齡段 55-65 歲,比較了解保險的作用僅有 5%的人,已購買商業保險的僅有 2%的人。這一數據表明,所處的年齡段對于保險產品的購買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對這一現象進行深入探究原因時發現,25-35 歲的人群對了解保險知識、接觸保險案例接較多,對保險有一定的需求,容易接受新鮮事物。
(3)不同文化程度對保險意識的影響。
受教育程度對保險接受程度有所影響,受教育程度越高對保險的理解能力就會增強,容易理解保險的作用,接受程度就會越深。通過不同文化程度對保險意識差距統計分析如下:
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員投保意識強,且會主動購買保險規避風險,購買者占例為 85%;高中學歷的投保意識較弱,有意購買保險的人員占比為 63%;初中以下學歷的人員購買占比30%.:受教育水平與人均收入呈正比的關系,而教育水平亦與人均收入水平呈現正相關關系。受教育程度高于收入水平較高的農民保險意識強,采用保險來分散他們所面臨的各類突發風險。
(4)養老觀念的改變。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迅速發展,農村家庭結構出現了變化,家庭成員數量變少趨于小型化,據調查的三個地區調查家庭數量 100 家,共計家庭人口數量 415 人,家庭平均數量為4.15 人。因此農民的"養兒防老"的觀念得到了改變,調查統計 294 份有效問卷中共有 48人已經投保商業養老保險,農民投保商業養老保險的比例已上升至 16%,"養兒防老"的比例逐漸下降,為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
3.4.2 保險需求能力分析
(1)農民收入方面分析。
根據近年來數據統計黑龍江省經濟始終持續增長,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根據黑龍江省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0-2014 年,黑龍江省農民人均收入增速為 15.2%,超過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速的 2.1%.以下對黑龍江全省農村人口保費收入及農村居民家庭收入情況進行統計,2010 年--2014 年農村保費收入與農村居民家庭收入呈正比關系,隨著農村居民家庭收入的日漸,購買保險能力日漸增加,因此保費隨著家庭收入的增長而提高。
隨著農村經濟不斷進步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迅速提高,為農村發展奠定了基礎。通過數據顯示隨著農民收入的提高,隨之保費收入增高。曹時軍《新時代背景下我國農村保險市場發展對策研究》中,運用 Cobb-Douglas 的生產函數模型,論證出:上一年純收入增加 1%,下年保費會提高 2.8%.因而隨著農村人口收入逐漸增加,農村地區保險市場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從黑龍江省農村收入在全國的位次情況比較,圖表中顯示近 10 年來國民生產總值一直處于全國的第五為,但是農民的人均收入與其國民總產值的位次不相匹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以后必定帶動黑龍江整體經濟發展,堅持統籌兼顧的原則,經濟進步的同時挖掘潛在的保險需求。
(2)農民消費方面分析。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開展,農民收入日益提高,消費水平被改善;對農民收入不斷增長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的是科學合理的消費結構,因此農民收入的高低決定消費的基本因素是。通過分析黑龍江省全年的農村居民年均收入與消費支出的統計數據的關系,發現收入與消費間是存在穩定均衡關系的。由于受到經濟的增長的因素影響,農村消費恩格爾系數呈現出波動下降趨勢,說明農民的收入不僅限于基本生存花銷,而轉向其他方面投資和消費,保險占據了新興的農村居民消費的重要部分。
2014 年黑龍江省消費品零售總額 5453.4 億元,同比增長 15.9%,增幅高于全國近 1.6%,增速位居全國第 11 位,排名實現歷史最好水平。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于城鎮8.3%,農村消費市場潛力進一步激活。國家加大了支農、惠農政策的支持,2014 年度農民年收入突破 9000 元,增速高于城鎮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