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由2007年美國華爾街的次貸危機而引起21世紀初金融危機的爆發,直至現在也為完全消除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許多相關學者研究表明,此次的全球經濟危機和影子銀行體系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影子銀行概念的提出,迅速成為了金融界的熱議話題,對影子銀行體系的發展一直爭論不休.
一、影子銀行的概述
\\(一\\)影子銀行的內涵自從美國太平洋投資公司的董事麥考利在2007年的美聯儲年度會議上提出影子銀行的說法,相關學者對影子銀行的爭論越演越熱,但是指導目前學術界對于影子銀行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而在2011年,FSB對影子銀行的涵義作出了嚴格的定義,指出影子銀行是一種具有一定風險性的信用中介體系,并游離于銀行監管體系之外.
\\(二\\)影子銀行的體系結構由于影子銀行金融體系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所以世界各國在影子銀行體系的構成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我國的影子銀行體系構成因子主要包括,民間融資機構\\(如:基金會、信托投資公司、小額借貸公司\\)、銀行表外業務、大型國有企業等構成元素.
\\(三\\)影子銀行的金融方式影子銀行作為一種銀行監管體系之外的金融機構,其金融工具包括.第一,非銀行類投資理財產品.由中國銀監會監管的投資理財產品,沒有存在系統性的風險,所以影子銀行的范疇不包括銀行類的投資理財產品.而銀行之外的金融機構其下的投資理財產品,其本質是一種信貸方式,所以此類的投資理財產品應屬于影子銀行范疇.第二,民間信貸.商業銀行擁有融通資金的功能,但又不屬于銀行監管,民間借貸正是利用和發揮了這種功能.因為我國銀行利率未完全市場化,從而導致信貸資金分配的失衡,進而使得民間信貸呈現了一種非健康的繁榮現象,使其存在著很大的風險性.第三,私人基金機構等.因為此類基金機構都是通過個人集資,大部分私人基金機構不需要進行公開交易,向外界透露的信息較少,而且游離于銀行監管的邊緣,所以具有很大的風險性.
二、影子銀行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分析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影子銀行對貨幣政策的影響也不列外,利弊摻加.首先,增加了市場經濟的融資渠道;另外,影子銀行又游離于銀行監管的邊緣,增加了諸多隱患.對待影子銀行體系,我們不僅要擅用它的利,也要重視它的弊.以下是對影子銀行對貨幣政策的影響作出的歸納.
\\(一\\)積極作用
首先,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影子銀行的出現是因為,市場經濟對資金的需求越來越巨大,而傳統銀行借貸已無法滿足如此巨大的資金需求.可以看出,影子銀行體系的發展可以為市場需求者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彌補傳統融資渠道難以滿足的資金需求,為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資金需求的保障其次,可以提升銀行金融機構的管理力度和提高規避風險的能力.銀行類投資理財產品雖然是由銀行銀監會監管,但并不是由投資者完全承擔風險,是需要承擔自身的名譽風險.銀行自身的聲譽風險關乎著銀行股票的漲跌、市值的估價,如果銀行的名譽出現問題,結果嚴重的可能導致銀行的破產最后,減少與遏制非法融資.非法融資包括:高利貸融資、地下錢莊等融資方式,非法融資卻又難以受到監管.而影子銀行可以為需求者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雖然有一定的風險性,但是其融資方式對金融體系的沖擊與破壞小,相比于非法融資方式,也更加的健康.而且理財產品已正式納入商業銀行的監管體系,所以通過非銀行類的理財產品實現的融資方法能更好的被監督和控制,從而減少了對貨幣政策的沖擊.
\\(二\\)消極作用
第一,對貨幣政策"三大法寶"的沖擊.三大法寶是指:存款準備金、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影子銀行的飛速發展吸收了銀行內大量的居民存款,有報告顯示,國內社會融資金額由2002年的2萬億元左右增至2012年的15.75萬億元,而銀行的人民幣貸款下降了近40個百分點再貼現政策,是指中央銀行通過制定或調整再貼現利率來干預和影響市場利率及貨幣市場的供應和需求的一種政策.影子銀行的出現使得各商業銀行接連地進行金融創新,把資金從表內放置到表外而減少了商業銀行對再貼現窗口的依賴,從而使得貨幣供應量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削弱了在貼現政策的效力.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通過宏觀調控的手段,來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影子銀行的出現豐富了市場金融的買賣方式和環境,使得公開市場的操作受到了更多不確定性的沖擊.
第二,對貨幣政策調控目標的影響.貨幣政策的傳導渠道主要有:利率渠道、信貸渠道.影子銀行對調控目標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對貨幣政策工具的影響,貨幣政策工具的主要功能是調控,影子銀行的發展增加了金融市場的廣泛性和復雜性,使得其調控能力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對市場參與者對市場信息進行有效判斷的影響,市場參與者\\(企業、居民等\\)行為的市場文化度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即要求市場參與者對市場信息的判斷要擁有理性的思維,但是影子銀行的出現,對貨幣政策工具產生了更多不確定性的沖擊,使得市場參與者無法正確的判斷市場信息.對貨幣政策傳導時間滯后的影響,影子銀行的出現與發展使得各金融體系發生了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從而加大了貨幣政策傳導時間之后的不確定性,對貨幣政策效果產生了消極的應影響.
三、政策建議
對于影子銀行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分析,我們不能只重視影子銀行在對貨幣政策實施方面的有效性,更要認識到其所存在的隱患,要對隱患產生的原因和出現的后果進行研究與分析,從而提出可行的改善和解決方法,使其能更好的服務于貨幣政策的實施.
\\(一\\)深入研究影子銀行影子隱含在我國起步較晚,尚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當前,金融界和有關政府部門對其認識具有較大爭議,對影子銀行的認知不足,導致我國的監管部門對其難以實施有效的監管.因此,為使影子銀行得到理性的發展,相關部門機構要盡快達成共識,對影子銀行進行加強深入研究,研討相應的有效對策.
\\(二\\)加強與完善監管制度目前,影子銀行的發展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實施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督管理已迫在眉睫.對影子銀行的加強管理,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首先,從宏觀方面進行改進,建立一個健全的監管機制,提高其信息透明度,監管部門要發揮有效的作用,從而規范影子銀行的操作.從微觀方面來考慮,一是要對影子銀行相關的具體產品實施有效的監管,要及時建立規避風險擴散機制,當影子銀行運作不符合制度規范時,要使其可以及時退出.
\\(三\\)改變和完善貨幣政策調控方式和框架改進和完善貨幣政策調控方式的目的是,提高貨幣政策調控的有效性.影子銀行的發展對銀行類信貸模式和貨幣政策的傳到具有一定的沖擊.從而導致貨幣政策的調控效果受到影響.因此,對貨幣政策應不斷改進,提高其調控能力.傳統的貨幣政策框架難以適應目前的市場環境,對貨幣政策框架的完善有利于增強貨幣政策的效應力,來應對當前影子銀行的發展帶來的新的挑戰.
金融體系的機制,完善現有的金融制度,確保影子銀行未來的發展更加有利于貨幣政策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