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聯網金融及其理財產品相關概念
互聯網金融指的是利用互聯網技術、云端通信技術、移動處理技術等高端領域技術實現資金的融通、支付、存儲和信息中介等金融業務,是一種新型的金融流通模式.與實體經濟不同,互聯網金融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客觀限制,特別是如今手機的大量普及,只要有網絡和通信的位置就有其存在的市場土壤,大大彌補了傳統金融理財產品的地域限制等缺陷.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主要有三種模式:
(一)貨幣基金.這類理財產品以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額寶以及騰訊推出的微理財為代表,截至2014年2月26日,上市短短8個月的余額寶已積累用戶8,100多萬,融資規模已達4,000 億元,且仍以飛快的速度向上發展。余額寶的成功隨即引發了貨幣基金型理財產品的井噴式發展,其特點是無需任何手續費即可完成資金的消費、流通與收益,靈活性大大加強,其收益取決于貨幣市場的資金利率水平,因此不太穩定.
(二)證券投資基金.這類產品以京東推出的"超級理財產品"為代表,將以貨幣基金為主的現金流通管理模式轉向為定期管理.2014年4月15日,京東更是推出了年化支付率的新理念,年支付率達到了8.8%,這種按約定的年化支付率為投資者提供現金效益的模式為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推廣開拓了更大的投資空間以及吸納了更多的投資對象.
(三)公募基金.上述兩種互聯網金融產品模式雖然風險較小,收益仍然較低,為了吸引那些渴望巨額回報的投資者,阿里巴巴與新華基金合作又推出了新華阿里一號保本基金,集借款、公募、貸現等功能于一身,其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投資者的投資潛力,整合投資資源,且其投資年限一般至少超過一年,風險較大.
二、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優勢
(一)投資門檻低。我國的主要人員架構仍然是富裕集體少,中下階層多,民眾手中普遍具有一些閑散資金,但數額較小。在這種情況下,普通百姓對房市、股市、銀行等高收益但是高風險、高成本的理財方式望而卻步,余額寶這類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正好滿足了這類群體的需要,使用戶手中的閑散資金能充分利用從而增值,不僅利率遠高于銀行活、定期存款利息,同時成本和風險都較低。
(二)功能多樣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金融產品不只是作為一種支付、消費工具,以余額寶為例,除了幫助用戶建立投資、消費渠道之外,已經兼顧到居民的衣食住行中,不僅可以完成水電煤氣費的繳納,還能進行信用卡還款、股票投資、游戲充值等各類城市服務.
(三)經營成本低.與傳統銀行理財實體化不同,互聯網金融理財完全是虛擬運作,只需要有網絡及其終端設備就可以進行互聯網的金融經營,不再依賴一個又一個實體網點,所耗費的運營成本和人工成本大大減少,可以不斷擴大產品的運營規模,實現資本的再增值,同時大多數互聯網理財產品無需任何手續費,極大地降低了理財過程中的交易成本.
三、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使用的影響因素
(一)功能價值.首先,消費者選擇一件產品注重的應該是其功能價值,針對金融理財產品來說,其功能價值主要有五個方面:投資收益率高、操作簡單、品牌信譽好、功能實用性、平臺穩定性.以投資收益來說,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收益要遠高于銀行定期存款效益和普通理財產品收益,如余額寶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可達6.24%,而銀行普通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普遍在4%~5%,二者高下立判;其次,由于銀行上班時間、排隊等候、轉賬時間較長,而余額寶可以省掉這些步驟,實現資金的快速認購、支付,且無任何手續費,操作方便快捷;品牌信譽方面阿里巴巴、京東、騰訊一直都是資金充裕、信譽較好的公司,深受消費者特別是青年人群青睞;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功能繁多,不僅具有支付、轉賬、信用卡還款、投資等多種功能,還能完成水電費繳納、煤氣繳納、游戲充值等家居事物;至于互聯網理財產品平臺的穩定性一直是業外人士頗為擔憂的情況,一旦平臺崩潰,會給消費者帶來巨大損失,但目前看來,各大理財產品平臺一直比較穩定.
(二)感知成本.感知成本指的是消費者使用理財產品所總共花費的費用,包括產品貨幣支付成本、產品學習使用、搜索時間成本以及心理成本等.
產品貨幣支付成本很好理解,指的是使用該產品所需花費的購買成本,由于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普遍都是虛擬運營,只需要網絡就可以下載相關客戶端,因此只需花費很少一部分網絡運營費即可;時間成本為隱性成本,包括用戶搜索產品所花費的時間、學習產品操作方法時間等等,對一些年老人群,這一部分時間普遍較長,因此他們更愿意選擇一些操作簡單的理財產品;為了購買到最滿意的理財產品,消費者往往需要貨比三家,盡可能搜集和判斷產品的質量,購買之后也會擔心售后服務問題這一部分,由此增加了消費者的心理成本.
(三)感知風險.感知風險指的是用戶對理財產品及其附屬功能使用后出現的各種風險后果和不確定狀況的感知,包括對理財產品資金保管安全的擔憂、產品投資效益或收益率的擔憂、互聯網產品的監管力度不夠、國家政策的不明確,等等。首先,資金保管安全是最為直接的風險感知,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和不可控性,用戶對相關理財產品的資金保管功能一直存有疑慮,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群接觸網絡較少,對互聯網金融還不能接受,認為理財產品的實際效益不如廣告所宣揚的那么高,一旦投入過多,可能會出現較大的虧損;其次,擔心產品的提現慢或是有限制,帶來很多麻煩,國家目前對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態度還不明確,相關的監管措施也未實施,用戶也會擔心一旦出現風險沒有申訴途徑,因此無法完全放心使用.
(四)情感價值.對年輕一代來說,購買一件產品不只是看中了其使用功能,同時還需要滿足其好奇心、時尚感以及優越感.好奇心是人類的本能,面對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大多數用戶的第一印象就是新鮮、好奇,產生渴望進一步了解的欲望;其次是追求便捷省力的心理,無需動身前往實體網點,直接在家中動動手就可以完成消費活動的支付、轉賬等,節省了用戶的時間;最后是用戶的效仿、從眾心理,看見其他人使用便覺得高端時尚,繼而產生學習炫耀的欲望.
(五)社會價值.社會價值指的是用戶為了強化社會層面的效用產生使用欲望的感知,認為該款產品能幫助用戶提升社會層次感及良好印象.使用同一款產品會讓同事或朋友在社交溝通中有一個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或是在那些還沒有使用過該產品的人面前有一種輕微的自豪感和優越感,會得到善于理財的贊許,等等.
四、結語
互聯網與金融領域的融合是大勢所趨,隨著人們對空閑資產的增值理財意識越來越強,相關的理財產品也有了用武之地,但是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各類產品,用戶的使用欲望受到種種因素影響,只有仔細研究這些因素的影響機制,才能更好地促進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應用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邱均平,楊強,郭麗琳等?;ヂ摼W金融理財產品使用影響因素研究[J].情報雜志,2015.1.
[2]王武成,黨鴻鈞?;ヂ摼W金融理財產品的風險分析及監管建議[J].時代金融(中旬),2014.6.
[3]楊琦?;ヂ摼W金融理財產品的創新優勢及發展探究[J].金融與經濟,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