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金融租賃業務的潛在問題
目前我國銀行租賃公司存在的主要問題大致分為 3 種,首先由于我國資本融資市場的起步較晚,發展緩慢,監管政策比較謹慎。,使得資本消耗過快,受資本約束的租賃公司對資本的投入收到限制,利潤也隨之減少。其次我國融資渠道的單一性和收益的不匹配性,銀行租賃公司的融資來源是其他市場化成本的銀行,這樣的成本高于商業銀行的成本。三是融資租賃業余與母行的信貸業務存在產品性質基本一致的問題,不符合融資租賃公司發展的需要。
2 中國金融租賃的創新和未來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金融租賃行業也出現了新的發展特點。首先,金融租賃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特點越發明顯。其次,金融租賃行業的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不僅包括機構的業務創新,還包括監管部門的監管創新。
2.1 充分認識金融租賃行業的戰略定位,大力提升對金融租賃的社會認知度
金融租賃是與實體經濟結合最為緊密的融資方式之一,歷史上看,它的產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金融市場深化的自然產物,是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一種積極響應。從國外發展情況看,金融租賃在發達國家經濟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起到了加速器、潤滑劑的作用。在當前中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傳統的金融服務方式面臨一些挑戰,應該充分把握利用金融租賃對于推動當前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特色優勢。金融租賃基于資產的實物屬性,打破了傳統信貸過于依賴借款人主體信用的模式,開拓了全新的金融服務市場空間,為實體經濟中各類設備使用人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方式。金融租賃可以與制造業深入融合,加快企業盈利模式轉型創新,促進擴大企業技術升級改造,能夠發揮金融杠桿作用,在中國當前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金融租賃更可有力地助推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尤其是當前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通過金融租賃,可以有效盤活企業存量資產,幫助企業轉移消化過程產能,改善企業流動性、提高風險抵御能力,增強融資和設備改造升級能力。金融租賃行業這一特殊性,已經在美國 2008 年金融危機后的經濟轉型升級和設備更新方面顯現出重大推動力。
2.2 準確把握融資租賃業務金融屬性,完善監管體系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融資租賃業務是一種資本密集型業務,擁有橋南工大的金額屬性。融資租賃與傳統租賃業務的不同之處在于很大程度上發揮了企業融資的作用,它在本質上是一種經營資金的金融業務。它與其他金融業務一樣存在著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等各種風險。雖然它不直接吸收公眾存款,但是融資租賃業務的杠桿作用和金融市場作用,具有與吸收公眾存款同樣的特性。一點爆發風險,對金融體系和整個行業的發展都有很強的傳染性。政府要將租賃業務作為一種金融行為加以管理和監督,從而積極推進金融租賃公司監管和評審工作的發展。根據評級情況合理配置監管資源,建立健全引導行業科學發展的正向激勵機制。這樣才能在中國這個大環境下,租賃資產質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監管內容針對性的和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
2.3 加強市場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優化行業發展的外部環境
統籌研究金融租賃的財稅政策, 從國際經驗來看,很多國家都曾利用金融租賃作為一種稅收調控工具,成功地刺激了國內投資,從而對國家的投資結構和國內生產總值產生實質性影響。美國及歐洲一些國家市場滲透率達到 20%、30%,稅收方面的政策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在我國,對于出租人和承租人“由誰計提折舊”,稅務和會計上采用同樣的分類標準,不利于發揮金融租賃的稅收調控作用。從長遠來看,由于金融租賃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促進了企業技術進步和設備更新,培育出更多具有市場潛力的納稅企業,從而能擴大稅源,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另一方面,是要大力推進擴大租賃公司投融資渠道建設。進一步推進拓寬租賃公司在各類市場發債、資產證券化乃至上市等籌資渠道,建立健全金融租賃資產存量轉讓交易體系。
2.4 加強機構的自身建設,實現差異化發展
金融租賃公司的利潤來源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對應不同的產品和服務。第一類是利差收益,通過資金成本與租息收益的差額獲取收益。這是我國金融租賃公司目前主要的收入來源,在當前利率市場化改革、金融機構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利差收入的空間受到擠壓。第二類是余值收益,通過對到期租賃物處置后獲得的價差收入,這是國外金融租賃平均利潤率通常高于銀行貸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國由于二手設備交易市場不成熟,交易價格形成不合理,公司專業化能力有待提高,此類業務尚未廣泛開展。第三類是服務收益,通過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獲取服務性收入,如現金流匹配、服務便利、財務優化、稅負均衡、后續市場服務等。目前,后兩類盈利模式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2.5 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金融租賃是以資產為基礎的一種金融服務,應重視實物資產對于風險敞口的緩釋能力,同時也要尊重金融行業固有的規律,在風險管理、指標體系、運營流程等方面保持金融機構的傳統優勢和成熟經驗。如果金融租賃公司在實物資產管理能力相對欠缺、二手設備交易市場沒有成熟的情況下,又放棄了金融機構在風險管理實踐中被證明為行之有效的做法,比如風險分散原則、資本約束、關聯交易控制等,行業風險會逐步積累甚至最終爆發。
3 結語
放眼未來,經濟發展對金融租賃這個“新高地”提出了新挑戰。在金融市場不發達,高度依賴銀行間接融資的中國市場,銀行和租賃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在融資方面存在事實上的雙軌制,這極大的限制了租賃公司的發展空間。而稅收、法律、監管和行業法規相對于租賃業發展的滯后,制約了租賃公司的創新和發展。積極開展行業合作和業務創新,才能推動稅收和法律監管環境的完善。在錯綜復雜的世界經濟形勢,才能實現金融租賃行業的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才能在已有發展基礎上創造新的,更大的輝煌。
參考文獻:
[1] 王涵生 . 金融租賃國際比較研究 [D]. 保定 : 河北大學 ,2010.
[2] 南守重 . 金融深化、金融體制發展與經濟增長 [D]. 北京 :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