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經濟論文 > > 探索和培育柳州市的新經濟增長點的思路
探索和培育柳州市的新經濟增長點的思路
>2023-11-13 09:00:00


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以推動經濟實現新的增長是柳州市委市政府當前重點發展戰略之一。結合柳州市是工業主導型城市的實際,其城鎮化道路必然是工業化與城鎮化(以下簡稱“兩化”)協調發展的道路。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模式逐漸從外向型轉向內向型的時勢,廣西打造我國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的戰略支點及柳州市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背景下,加快在市域范圍內推進“兩化”協調發展,探索和培育柳州市的新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兩化”雙輪驅動下柳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柳州市經過多年發展,“兩化”進入快速發展期。2012 年,柳州市工業化率達到 7.65,工業化水平為59.99%,領跑全區水平。2013 年,柳州市城鎮化率達到 59.45%,并呈現出“一圈一帶二走廊”的城鎮體系(柳州都市圈、融安融水城市帶、湘桂線城鎮發展走廊、支柳線城鎮發展走廊)。

同時,“兩化”協調發展的探索取得新進展,廣西柳州汽車城的“產城”融合模式和柳南區太陽村鎮城鎮化與農業產業化融合發展模式有效煥發了柳州新經濟活力。然而 ,“兩化”發展質量不高 ,制約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一)工業化質量較低,經濟內生力不強

1. 工業發展瓶頸制約經濟發展速度

一是工業發展后勁不足。柳州市工業經過多年的發展,仍主要以汽車、冶金、機械三大傳統產業為主導,2012年,三大支柱產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 2444.7 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 71.4%,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0.6%?;?、制糖、造紙、建材、日化等五大傳統產業發展緩慢,產值約占全市工業總產值 7.2%。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慢、規模小。機電儀一體化與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環保、生物及制藥等新興產業產值約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 2.1%。故現階段“345”產業結構向“543” 產業結構(汽車、鋼鐵、機械、化工、有色金屬和新材料五大支柱產業;食品、建材、造紙、日化四大傳統優勢產業;新能源汽車和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生物和醫藥三大新興產業)轉變提升的任務依然很艱巨。同時,由于缺乏新、大項目的帶動引領,產業主要依賴于自身來滾動發展,難以形成新經濟增長點。二是重輕工業發展比重不合理。相對于重工業,輕工業雖發展較快,但比重偏低,僅占工業總產值的 13.57%,導致產業帶動力不強,不利于柳州市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和城鎮化進程。

三是工業布局有待改善。工業集中度尚未達到 50%,工業園區的規模偏小,定位不明晰,集聚效應不明顯。園區與園區間的產業互補和聯動不足。四是工業經濟活力不足,柳州中微小企業集群規模小,承擔風險能力薄弱,對就業人口的吸納不足。五是工業產品政策依存度高,缺乏核心競爭力,市場化程度低。

柳州汽車、鋼鐵和工程機械這三大支柱產業易受國家宏觀政策影響,效益不穩定;圍繞三大支柱產業發展的配套產業產品附加值低,市場化程度不高,企業效益不穩定。

2. 工業園區發展模式單一,經濟承載力不足

一般情況下,工業園區是城市主要承載地之一,是新經濟增長的主要孵化地。但是柳州所轄大部分的工業園區單純發展工業,模式單一,基礎配套設施、服務嚴重不匹配,難以形成二、三產業集聚。具體表現在:一是生產性配套設施仍不夠完善,園區的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設仍有待進一步加強。二是沒有與之相配套的生活性服務業,工業園區內只有廠房、工作區,非工作日時寥寥數人;工作日時大量的廠車奔波于園區和市區,不僅大幅增加了企業運行成本和城市交通壓力,也嚴重制約園區住宿、消費、娛樂等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三是柳州工業園區服務配套水平也普遍偏低,最為明顯的是缺乏相配套的物流和基本公共服務,物流服務形式單一,園區現代化物流設施和物流體系建設滯后,企業物流主要依靠自身解決;勞務、法律、咨詢、廣告、設計等中介服務業服務能力也很弱;技術、公共創新平臺隊伍雖逐漸龐大,但尚未能為工業經濟提供服務支撐。

3. 工業獨大,未形成產業協調發展的現代經濟體系

一般情況下,工業進入中后期發展階段,與之相匹配的現代服務業將進入快速、蓬勃發展階段。而“工業獨大”依然是柳州當前的現實情況,工業對現代服務業的帶動力不強,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配套能力弱,生產性服務業與工業化發展不相匹配等問題依然很突出,市場發育程度低,對外開放度不高,生活性服務業和消費性服務業發展有待進一步激發。市域內經濟發展不均衡。工業主要集中在市區、鹿寨縣和柳江縣,柳城、融安、融水及三江縣經濟支撐依然以農業為主。農業仍停留在相對比較落后的發展階段,以傳統種植業為主,尚未真正形成規?;?、集群化和產業化,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薄弱,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緩慢,農業產業化尚未形成大規模。勞動力結構性短缺、農產品市場流通渠道不順暢等問題也嚴重制約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因此,構筑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現代經濟體系的路程依然漫長。

\\( 二 \\) 城鎮化發展質量較低,難以成為新經濟增長點的承載地

1. 城鎮規模小,難以充分發揮資源優勢

從國內外城鎮發展經驗來看,當鎮區人口達到 5 萬人時,城鎮資源較優配置才能發揮出來,人口規模過小易造成城鎮資源浪費。從人口數量上看,柳州市域內共有 43 個大小城鎮,人口過百萬的只有柳州市區,人口在5—10 萬的有鹿寨鎮、長安、拉堡等11 個,人口不足 5 萬的有 32 個,所占比重為 72%,屬于典型的“大城市 +小城鎮”的二元城鎮規模結構。中心城市對小城鎮帶動力不足,經濟輻射功能和生產要素集聚功能有待加強。

2. 全市城鎮化發展不均衡,集聚功能薄弱

從人口數量上看,在柳州所轄的六個縣中,人口數達到 5 萬以上的鎮,柳江縣有 5 個;鹿寨有 2 個,其中鹿寨鎮人口超過10萬;柳城2個、融安1個、融水 1 個,三江無。北部三縣人口集聚功能弱于中心城市、鹿寨、柳江等城鎮,以市場為基礎的增長機制不明顯,經濟增長緩慢,城鎮化發展難度也相對比較高。從空間布局上看,六縣各城鎮大多呈分散分布,難以集聚產業投資,也易導致低水平重復投資建設基礎設施,減緩城鎮化的發展速度。

3.城鎮化發展滯后于工業化進程,承載勞動力轉移能力不足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日趨加快,柳州農民人數比重呈持續下降態勢,但下降幅度低于農業下降水平。農村富余勞動力普遍文化素質不高、工作技能比較低,在向城鎮流動時大多只能從事臟、累的體力工作,沒有順利向二三產業轉移,沒有轉化為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工人。農民工在城鄉之間流動,缺乏穩定的居住場所和社會保障,難以真正融入城鎮生活。人口城鎮化滯后于土地城鎮化,城鎮人口發展速度、規模落后于土地增長速度、規模。經濟要素的區域分布不均衡,資本、勞動力、科技等要素主要集中在市區。城鎮建設缺乏有效的產業支撐,支柱產業作用不突出,城鎮通過產品擴散、技術擴散等形式對周圍地區所起的組織、協調作用難以發揮,產業發展能力不足,難以支撐區域經濟發展。

“兩化”發展質量較低嚴重阻礙了柳州“兩化”協調發展進程,更制約了經濟增長。而“兩化”協調發展的關鍵在于強化產業支撐力。因此,要增強經濟“造血”功能,重點在于借助“兩化”協調發展所帶來勞動力、土地、投資等新經濟要素,以進一步加強產業聚集,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

同時,根據城鎮發展特點采用不同的“兩化”協調模式,以進一步合理布局產業,從而推動城鎮、農村有序健康快速發展。加快探索“兩化”協調發展模式促進柳州市城鎮農村健康發展為聚力發展,依據柳州市構筑“市域中心城市—市域次中心城市—縣城—重點鎮—小城鎮”五級城鎮體系的規劃,依托現有經濟產業格局,以“產業特色和優勢”為紐帶,將全市分為城市圈、北部三縣、重點鎮或特色鎮等三個“兩化”協調發展層級,各層級不設置明顯界限,但依層級不同采用不同的發展模式,合理布局產業。

1. 依托“產城”融合模式,構筑柳州城市圈

柳州城市圈即中心城區、柳江、鹿寨、柳城及城縣周邊的鄉鎮。充分利用城市圈人力、資金聚集,產業發展基礎及服務、設施配套比較完善等優勢,重點發展工業及現代服務業,并借助中心城區的輻射力,帶動產業及發展空間有序向外拓展,逐步拉大城市框架。

2. 依托特色產業聚集模式,全面推進融安、融水、三江北部三縣發展

北部三縣工業基礎比較薄弱,主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特色服務業。以融安、融水為基礎,以融安縣浮石鎮為結合點,以融安農林產品加工、貿易和旅游服務業及融水木材加工、建材工業、物資集散業、旅游業為支撐,構筑融安融水基本連片的城鎮帶,將其打造成為柳州市域次中心帶。三江則借助自身地理優勢,重點打造柳州重要的交通樞紐、旅游和區際商貿中心,并逐步發展成為桂湘黔三省區交界交通樞紐。

3. 依托產業差異發展模式,支持重點鎮及特色鎮建設

市區、柳江、鹿寨等周邊的城鎮要按照同城化的發展要求加以推進建設,根據距離城市或縣城遠近實施近郊、中郊、遠郊等不同產業發展戰略:近郊積極承接工業轉移,中郊積極發展都市農業,遠郊重點發展特色養殖業。對于遠離城縣且不適合發展工業的鄉鎮,支持發展為特色鎮。加大特色鎮產業培育力度,大力發展“一鎮一品”、“一鄉一品”特色產業,加快旅游開發進度發展旅游名鎮等,從而不斷增強鄉鎮綜合實力。

強化“兩化”協調發展培育柳州市新經濟增長點的路徑選擇為順利實現新經濟增長,柳州應進一步從規劃入手,通過健全政策扶持體系,完善資金保障體系,科學規劃工業和農業用地,完善人才支撐體系建設及實施城鄉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等措施強化“兩化”協調發展,結合各層級協調發展模式,深度挖掘、培育、壯大當地產業特色,促進經濟實現新的增長。

(一)路徑一:借助“產城”融合發展,帶動工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借鑒廣西柳州汽車城發展模式,準確定位產業園區發展重點,使工業園區發展成為產業新城,帶動柳州都市圈經濟實現新一輪的發展。

1. 城市向東發展:重點建設廣西柳州汽車城,把汽車城打造成為以中高檔汽車整車生產為推動力,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為核心推動力,集生產、貿易、旅游、居住為一體的宜居宜業的生態城市。重點發展柳州市陽和工業新區的汽車及零部件、機械以及相關的高新技術產業,同時輔以物流、金融、保險、商貿、居住休閑等配套,形成以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發展的現代化工業新區,帶動柳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官塘片區、鹿寨經濟開發區的發展,形成產業園區和城市新區的互動式發展。

2. 城市向西發展。依托老工業集中區,以上汽通用五菱、柳工等重點骨干企業為龍頭,圍繞汽車制造、工程機械的產業定位大力發展配套產業和產品深加工產業,加快產業集聚,把河西工業集中區打造成為西部“汽車城”,充分利用大型物流交通要素,全面提升產業配套功能,重點建設柳北工業園。

3. 城市向南北發展。發展洛維—新興—穿山工業帶,對接配套城市工業,重點建設魚峰洛維工業園、柳江新興工業園。向北發展沙埔—大埔—融水—融安—三江工業帶,依托地方優勢資源,突出抓好石其、紅衛、高澤、康田—馬長洞、龍吉登產業基地的建設大力發展資源特色型工業,重點建設柳城縣工業園、融安縣工業園、融水縣工業園、三江縣工業園,積極打造中草藥、竹木、桑蠶絲、茶葉、茶油、花卉苗木、服裝加工、旅游工藝品等特色產業群。通過“千億產業”、“千億園區”、“千億企業”三個千億打造工程,積極推動汽車、鋼鐵及機械等產業集聚發展,促進企業升級發展;通過推進“柳州制造”向“柳州創造”進而向“柳州智造”轉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深入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加快實現工業發展由資源依賴、傳統粗放型發展方式向創新驅動、綠色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

(二)路徑二:依托雄厚的工業基礎,配套發展現代服務業

長期以來,服務業一直是柳州經濟發展中的一塊“短板”。為破冰柳州市工業獨大的產業發展困境,應著力推進現代工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工業帶動服務業朝高端化、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

1. 發展與制造業相匹配的生產性服務業

柳州生產性服務業與工業化發展不相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中,這種矛盾在工業園區內表現更為突出,已嚴重影響了工業園區向產業新城嬗變步伐。為進一步均衡各產業發展,重點選擇比較具有市場前景的物流業、金融產業和信息服務業加以培育。

(1)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借助柳州工業和交通優勢,加快推進鷓鴣江鋼鐵深加工及物流產業園、新柳邕農產品批發市場、四千畝級物流園等項目建設,通過扶持連鎖經營企業建設物流配送中心、引導工業企業將物流環節剝離重組等措施培育壯大一批實力雄厚的現代物流企業,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鋼材、工程機械、糧食和食糖等專業物流體系,并反過來加快柳州市工業產品的流通,增強產品的輻射功能,促進柳州市經濟快速發展。

(2)發展金融產業。加快金融主體建設,鼓勵支持現有金融機構做大做強,繼續“引金入柳”引進各類全國性商業銀行和主要保險公司在柳州設立分支機構。改善投融資環境,引入專業投融資機構,構建多層次的市場體系和金融綜合服務體系,著重加大對“三農”、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科技自主創新、生態環境建設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大力推動金融創新,培育和引進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產業投資基金等股權投資機構,促進股權投資市場發展,實現產業與金融業互動。積極拓展融資投資渠道,進一步放寬投資領域,鼓勵民間投資參與公共領域建設,也加快培育各類中小金融機構,拓寬中小企業設備租賃、資金擔保途徑,培育和發展風險投資。

(3)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加快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通過建設信息基礎設施、“數字柳州”、信息產業園、軟件產業園等,構筑完整的信息服務業發展體系,大力促進軟件產業、信息服務產業、信息技術產業、信息內容服務業、網絡增值服務及“三農”信息服務業發展。

2. 發展與百姓息息相關的民生性服務業

民生性服務業與百姓生活密不可分,具有就業吸納力強、準入門檻相對低、發展迅速等特點。民生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有利于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有利于緩解工業園區基本服務缺失等問題。結合柳州市民生性服務業發展特點,重點選擇旅游休閑業、教育產業、社區服務業加以培育。

(1)發展旅游休閑業。充分挖掘柳州自然景觀、民俗風情和工業文化等優勢旅游資源,深入推進“十大旅游工程”,同時通過旅游項目建設或升級改造、旅游產品設計、旅游品牌打造、完善服務設施等措施全方位的提升旅游業的發展質量,形成市區、環都市、縣城等風格迥異、各具特色的旅游產業帶,增進效益,并促進商貿、酒店、餐飲等行業發展。

(2)依托職業教育優勢培育教育產業。以打造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示范中心為目標,整合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資源,提升教育服務水平;以就業為導向,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和校企結合,完善課程體系,針對性的開展職業教育培訓服務,培育高技能人才;加快職教園、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的建設,優化職業教育結構,打造柳州職業教育培訓品牌。

(3)發展社區服務業。依托社區服務網絡,集成社區社會治安、勞動保障、文化建設、環境保護、衛生計生、社區組織日常管理功能,完善社區管理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托幼、健身、家政、維修、配送、餐飲、物業服務、病患陪護、婚介、就業、再生資源回收等多種便民利民的常規公益性社區服務業,加快發展家庭保潔、烹飪、保姆、老年人護理等新興產業。其中,優先發展社會養老服務業,在居民集中區布局各層次社會養老點,開展社區養老服務,健全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滿足老年人服務需求。

(三)路徑三:依托重點鎮和特色鎮建設,致力發展現代農業

借鑒柳南區太陽村鎮發展模式,以“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為原則,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著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有序帶動更大規模的農民轉化為產業工人。

1. 發展都市農業

柳州市是全國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的 50 個重點城市之一,依托柳州市區科技、人才、資金、市場優勢,以城郊、縣郊的特色種植業為基礎進行農業集約化生產,重點發展集“休閑娛樂、旅游觀光、教育和創新功能”為一體的生態綠色農業、觀光休閑農業、市場創匯農業、高科技現代農業。打造沿江一帶生態休閑農業圈,重點建設柳南區“金太陽”生態農業示范項目,示范帶動柳北區沙塘、石碑坪以及城中區環江、魚峰區雒容等鄉村的生態休閑農業景點開發,為市民提供科普教育、觀光休閑和體驗農耕文化的場所。依托現有休閑農業資源,在六縣和城區各打造一條精品休閑農業觀光線路,推進縣鄉特色生態休閑農業示范區建設。

2. 推進農業產業化

(1)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集群。依托甘蔗、葡萄、食用菌、桑蠶、茶葉等種植優勢,做大做強蔗糖產業,推進葡萄園區、食用菌生態科技園、現代蠶業示范園區及茶葉展示中心等項目建設,同時在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權利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引導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規模、連片的生產基地,帶動農業產業規劃化、標準化、集群化發展。

(2)強化農業生產和服務組織力量。通過加大培訓力度、加強示范指導和典型宣傳,培養造就農村帶頭人隊伍,帶動一批農業生產、經營、運銷、儲藏、加工等不同類型、不同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聯合組織并向專業型、集團型方向發展壯大,積極探索“專業化服務公司 + 專業化服務隊 + 農戶”、“龍頭企業 + 合作社 + 農戶”等的產業化組織模式,使服務包含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實現對農戶的全方位、系列化服務。

(3)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重點扶持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和打造農業品牌,著力解決農產品加工和流通問題。制定和實施“行業龍頭”和“地方龍頭”提升計劃,實現“每業每地”都有龍頭企業帶動 , 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

(4)打造農產品品牌。選擇有潛力的產品產業重點培植,推進“一村一品”專業化工程,加大農產品品牌推廣宣傳力度,打響柳州冬葡萄、柳城蜜桔、融安金橘、柳江蓮藕、融水原生態茶葉、三江“牙已茶”等獨具地理標志特色和民族風情特色的農產品品牌知名度。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