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會發展在不斷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發展的不斷進取,伴隨而來的也出現了一系列不斷變化的能源問題和環境問題.與此同時,林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與地位日益顯現了出來,逐漸在社會發展中占據了核心環節.目前,不管我們從哪個角度去分析林業的地位與作用,林業在國家和個人的生活中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尤其是在當今市場經濟體制下,在國民經濟中也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林業生產觀念的改善與優化,國家逐步開始從政策和資金等幾個方面加大對林業的投資和扶持,迎來了林業生產發展的新階段,這也就促使林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合理發展.
一、林業經濟發展難以進行的關鍵因素
1.人們的思想觀念落后
社會在發展,經濟也在不斷的進步,但往往只看到了利益所在,忽視了本質的東西,這就跟人們的觀念有關系.
人們觀念落后,這已經成為阻礙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了.眾所周知,林業在短期內是不能為人們帶來經濟效益的,而往往作為獲利者卻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忽略了長遠利益,只著重于廣種薄收,超載放牧,面對那些對林業實施的優惠政策抱懷疑、觀望態度,總是在敷衍造林,而卻不行動,這樣的做法導致的后果就是,林業面積不合格,達不到標準,極大地影響了林業發展的進度.
2.經濟支持欠佳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一個農業大國,相對于我國而言,在林業經濟方面的發展卻是比較落后的,這是我國林業發展難以持續穩定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阻礙因素.
然而在當今各項制度都不全面的社會條件下,尤其是對林業環境發展沒有完全保障的情況下,要想加大力度發展林業經濟存在很大的困難.
3.植被的維護和管理不到位
在意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后,通過幾年間的生態保護措施的實施,那些明確并且嚴格保護的地區,植被恢復明顯,發展很迅速,但是任何事情總有意外,那些沒有加大力度治理的地方卻仍然存在過度放牧,過度開采植被資源的現象,這使生態環境的建設遭遇阻礙.
4.林業產業發展不平衡
林業產業不單是發展方面存在困難,在其開發利用方面也比較滯后,龍頭企業跟優勢企業資金短缺,產業方向上的拉動也十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嚴重阻礙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二、林業經濟管理概述
森林資源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來源,也是林業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因此,作為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發展,目前的工作是從各種林業生產工作順利的起始點和結束點進行工作,而且是林業企業的核心內容.在經濟管理方面,首先要以實現和實施為基礎,有必要從森林資源管理工作開始分析,確保他們的工作可以通過森林培育,保護和其他環節的使用,保護林業工作平穩連續發展.
1.林業經濟的管理
林業經濟管理中有計劃、有目的的工作,以及各種林業管理和保護工作的過程,一般從培育、保護和利用其他部門做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的工作作為開始,這樣對林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林業經濟管理是保護森林資源來維持各種效益的關鍵,公益林業生產基地和主要成果的科學使用也是維護林業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林業經濟管理工作,其主要工作是基于林業生產周期要設法保護林業生產與自然的長期配合以及發展;從各種風險的林業生產和管理開始實現林業工作的衛生要求;從林業工作的順利開展以期達到森林管理方面的成果和效益有突出的表現.
2.林業經濟管理背景
林業生產和環境問題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當前社會問題的共同關注的發展問題.在工作中,保護和改善環境已成為人類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性發展的優先考慮的方面.有些人類可以被稱為自然環境的破壞者,對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起到了阻礙、破壞作用.當前的社會發展,建設文明生態環境已成為人類發展的主題和生產的核心,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鍵.作為最主要和關鍵的工作對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已經成為相關人員著重研究和探討的問題,而且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
三、加快推動林業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
1.產業結構方面的優化處理工作
產業結構是構建綜合性、多元化的,快速發展的大戰略,作為一個整體,確保比較豐富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科學優勢,由于經濟的競爭優勢,使林業經濟成功地向森林經濟轉型.產業結構發展不平衡的同時,更要確保優化的結構和復雜的經濟結構調整地均衡發展.作為一個以木材生產為主向的生態建設應努力尋求各種福利和方向的變化.
要認識到森林資源也可以用來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通過森林培育循環經濟和建設節約型林業的概念,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根據提出的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和最大利潤的獲得原理的森林,記得合理利用資源,使用資源,比如森林與土地合理利用,并以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發展道路,為可持續發展儲備資源一步一步努力.在經濟增長方式上,對環境和資源必須通過忽略資源依賴的長遠利益,資本的依賴和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向資源節約型經濟管理密集的周期變化,全面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推動管理和制度安排等創新的概念.
2.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著力開發林業經濟
一是做好示范,以點為基礎進行全面的建設.努力做一個好工作,爭取將“林藥”,“林菌”,“森林鳥”等一系列林業復合經營模式全面應用到林業經濟管理建設中去.培育一批林業經濟示范基地,建立一個典型的模型.二是多輸入,加強金融支持.通過撥款,財政支持,并且記住在很多方面,社會參與更加重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資機制,提高森林的經濟資助.加強對林業經濟發展的支持.三是處理設施,加強引導驅動器.積極鼓勵和支持員工發展森林種植,養殖產品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牽線搭橋,幫助林業經濟運營與林產品加工企業建立長期的產品購銷關系,擴大銷售渠道來解決“困難”的問題,全面推進經濟發展和增長.四是家庭發展經濟,國家給予優惠政策,以確保經濟復蘇,建立生產,加工和銷售,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模式.行業沒有發展,我們不強大起來,社會怎么發展.目光不能總是盯著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發展,要加強產業投入后續管理.五是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劈柴轉向碳匯經濟收入.碳匯交易文化,通過碳匯收益實現林業碳匯的發展,開發新的林業和經濟增長點.
四、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措施
1.利用科技發展林業經濟
依靠科技來發展林業經濟,改變傳統的以犧牲自然資源環境為代價來進行發展的粗放式發展模式,不斷提高林業經濟的科技含量,這是林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首先,在林業經營模式上進行科技創新.建立起的經營模式應該是效益為目的,市場為導向,科技為核心,企業為主體.除此之外,我們還應利用現代化的科技與信息手段,推動林業管理科學化、現代化、精細化.
其次,深化林業科技改革.林業研究要走群眾路線,堅持群眾路線.林業研究應該用來指導林業生產,生產和建設的研究不應是兩個脫離的部分.鼓勵林業科技通過技術轉讓、技術服務人員、技術合同甚至共同成立了一個獨立的林業企業使林業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的形式.再次,加強基礎和應用技術研究.傳統的木材生產,加工制造,技術改造,提高木材的生產、加工、制造、技術含量,提高林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的經濟價值,提高我國林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充分利用科技種子育苗,并促進,改變樹種結構.加強對森林生態系統研究,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檢測.
2.鼓勵發展生態產業
中國的林業生產面臨長期短缺的狀況,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分析,利用市場機制無法調節這一矛盾:盡管中國計劃生育已多年,但仍處在人口的膨脹狀態下,而我國的自然資源總量并沒有改變,生態系統仍很脆弱.這些因素都是制約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嚴重的因素,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鼓勵發展生態產業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生態產業是基于科學原則和生態建立一個行業的法律.考慮到雙方的產業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而且還考慮到生產過程的經濟效益,必然是一個行業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生態產業往往會產生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共混體系,使高水平的能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利用,以此手段來得以實現.通過控制兩個生產系統和穩定度的速度來發展生態工業企業,實現生態效益納入生態負正效益,變廢為寶.
不管從什么角度來說,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都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針對林業的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改革開放是發展的動力,為保護體制機制創新,科學和技術支持應該作為林業經濟整體發展的指導,現代林業以發展為主題,注重生態保護,這也應該是一個國家生態示范區以文明為核心發展的整體建設,以提高林業資源,增加農民收入為主要發展目標,對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加強森林管理,特別是抓林業產業發展,穩步推進現代林業建設,改變林業發展模式,提高質量,提高林業的經濟貢獻能力,生態承載力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以實現林業又好又快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黃和亮,陳少紅,王文爛.加強林地管理促進林業發展[J].林業經濟問題,1999,\\(6\\).
[2]楊建洲.森林資源可持續性宏觀調控系統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0.
[3]程平.淺論林業的可持續發展[C]// 林業、森林與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法制建設研究 -2004 年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 1 冊,2004.
[4]侯元兆.當前中國林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林業經濟,2002,\\(3\\).
[5]曹明海.加強林地管理保護林地資源[J].內蒙古林業,1991,\\(12\\).
[6]吳智敏.發揮森林資源優勢構建林業循環經濟[C]// 第二屆浙江中西部科技論壇論文集:第 1 卷.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