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4C,就是指計算機(Computer)、通訊(Communication)、消費類電子(Consumption)和內容(Content)。其中,內容的范圍最為廣泛,也最為重要,包括電子商務、電子社區、電子教育、電子娛樂等,前3個C實際是第4個C的載體。而前3個C融合的信息產品將成為網絡的終端,從而使網絡經濟真正家喻戶曉。
1.泉州市4C產業發展特點
泉州市的電子企業多數屬于中小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總體還是不足,企業之間協作精神較差,企業偏小很難吸引一些高端的創新人才,地區高校和科研單位偏少、專業較局限,企業與之科技合作不夠緊密,創新風險機制尚未形成,企業要靠自身的力量來突破技術瓶頸有困難。泉州市已形成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鏈的產業有:微波通信設備、數字視聽產品、無線通信產品三條產業鏈?,F為泉州市發展較為迅速的4C產業是:太陽能光伏電子產品、新型元器件、數字安防產品、電子信息材料、電源類產品及智能電子玩具等六大產業集群。在泉州市得到穩定發展的4C產業是:軟件產業、液晶平板顯示、汽車電子、船舶與鐵路通信設備、電子儀器儀表、企業信息化、機電一體化等產業專項。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中心地區的泉州市,有著良好的科技基礎條件和適合高科技產業發展環境,幾年來通過實施企業創新促進工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工程、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等工程,科技實力有了明顯提高,企業的科技開發能力有了明顯進步。
2.泉州市4C產業發展動向
2.1對“產學研”結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逐漸增強。調研十幾家主要電子企業中發現,企業的老總們都有較強的產學研合作的意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適者\\(具備創新能力的\\)生存,而產學研合作是企業科技創新的一條最有效途徑。許多企業都能與多個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穩定的科技合作關系、建立了自己企業的研發部門、都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的研發產品、具有一批有較高研發能力的科技人員。
2.2科技創新型企業數量不斷增加。隨著產學研合作的日益緊密和合作廣度、深度的不斷拓寬與延伸,泉州市形成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持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企業。例如光微公司圍繞無線通信產業、無線射頻識別產業、軍用無線產業三大應用方向,在工藝技術、產品技術上求創新。在今后幾年內,將實現射頻產品的換代,擬申請專利超100項,使光微公司邁上技術專利化公司的道路;在產業化方面,公司將發揮現有技術和產品優勢,利用全球無線市場發展的契機,在技術、市場、合作伙伴等多層次上與國際接軌。
2.3區域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泉州市已積累了一定的科技基礎,營造了適應高科技產業發展的環境。產學研合作成了提高企業研發、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有力的提高區域技術創新能力?,F在由企業投資,和大學或某個系共建的實驗室、研發中心等研發機構越來越普遍,多家重點企業已建立國家級的重點實驗室或檢測中心,多數企業都建立“研發中心”、“研究所”,已成為技術輻射的源頭并帶動了產業的整體發展,有力地提高新產品試制、研發速度。鯉城區科技局還結合本區產業發展特色,邀請國家信息產業部無線通信產品監督檢驗中心在江南園區建立“泉州無線通信產品檢測中心”;在園區建立了鯉城高新技術產權交易中心,科技企業作用擔保公司等平臺;通過技術轉讓、項目合作、人才培訓等方式,為鯉城的工業經濟發展提供創新條件保障,推進電子產業鏈的發展。
3.泉州市培育4C產業的對策與建議
3.1搭建共享平臺,承接科技成果。搭建研發平臺,長期聘用一名或多名行業專家、教授兼任企業顧問。如建立《鯉城區———電信四所無線通信技術服務平臺》、鐵通公司建立《福建省鐵道無線通信行業技術創新中心》及《泉州灣國家星火產業帶泉州市行業技術開發中心》、泰克公司的《無線信息傳輸設備開發中心》等等。承接科技成果是企業將大學及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直接產業化。例如隆泰公司的《GSM無線防盜報警系統》及《家用以太網防盜報警圖象監控的技術開發和產業化》、金太陽的《非晶硅/微晶硅疊層太陽能電池》等,這些企業自身開發能力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資源,有能力直接將科技成果進行產業化運作。
3.2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政府對扶持科技發展經費投入量不足,對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激勵作用不明顯;企業自主研發成本大、周期長、風險高,投入人力、物力的不足,創新能力無法提升。而政府挾持科技發展的經費有限,對整體支持、引導作用尚待加強;許多企業對國家的產業政策和鼓勵科技創新的有關政策知之甚少;現行的稅收優惠政策對刺激企業提高科技投入作用不夠明顯。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不夠重視。在目前的市場中,由于低成本的盜版和仿制還可以大把賺錢,不用去搞創新也能賺錢,甚至不搞創新比投身于創新者更賺錢,在這種情況下,有的企業就去搞仿制、盜版,而不愿意花大力氣、投入大量精力和大筆資金去搞產學研合作,進行自主創新??萍紕撔乱庾R、思想觀念尚存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直接影響著創新戰略的推進。以上都是泉州市在發展培育4C產業過程中需要改進與提升之處。
3.3營造產學研的社會服務體系,開展技術服務。進一步加強市、區生產力促進中心作用,加強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建立企業科技投資機構,拓寬融資渠道、關心、扶持、指導企業上市融資;大力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推進社會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使之成為聯系政府、企業、高校和研究院所的橋梁和紐帶;加強產學研供求信息庫和科技信息網絡建設;做好科技成果對接轉化工作,組織項目參加“6·18”及其他形式的項目成果對接交易會;以龍頭企業為依托,構建技術服務平臺。另外,還需要建設繼續教育培訓機構,充分挖掘、培訓和利用好本地區的人才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