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滴專車簡介
滴滴專車是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高端商務出行服務信息提供和撮合交易平臺。利用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創新交通出行服務模式,整合市場資源,搭建起商務用車的信息服務平臺,對滿足和提升市民多元化出行需求服務,以及促進政府加強資源有效管理、促進城市出行領域交通智能化建設已經產生積極的影響.
毫無疑問,滴滴專車的橫空出現,給市場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但是這些專車大多數是私家車的加盟.
二、滴滴專車對險企帶來的挑戰
滴滴快的相關負責人稱公司在實際運行中是采取從正規汽車租賃公司處獲得運營車輛、從第三方勞務派遣公司處獲得專車司機的運營模式.不過滴滴專車和一號專車的司機團隊和后臺管理仍是獨立運行,而各有私家車加盟也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2014年底2015年初,上海、北京、濟南先后認定“專車” 屬非法運營,執法部門將嚴查。按照《道路旅客運輸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非法營運應當是指“未取得道路客運經營許可,擅自從事道路客運經營的”.
既然交管部門把滴滴專車定性為非法營運,那么對險企而言將帶來如下挑戰:
首先如何定性和取證是個難題.專車如果是私家車加盟的,比黑車的取證還要難.一般黑車是現金交易,而滴滴專車軟件是通過手機微信支付的.交管部門都很難去取證,保險公司就更加困難.
其次在承保方面也有難題,目前的滴滴專車司機有相當一部分是私家車司機兼職或者全職來做.一部分黑車魚目混珠.如何在眾多的家用車中篩選出專車,也是擺在險企承保部門的一個難題.最后在賠付環節對車上人員的取證也有難度.一旦發生交通事故造成專車上的乘客遭受人身傷亡,專車上的乘客可否按照車上人員責任險進行賠付?如果證據不足,按照車上人員責任險的保險責任,保險公司應當賠付.
這就給保險公司人傷查勘帶來一定的難度.
三、險企如何應對滴滴專車帶來的挑戰
(1)盡快開發適合專車的特色條款.4月1日起,行業將實質性啟動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在采用行業示范性車險條款外可以推出特色個性化的保險條款。針對滴滴專車等專車市場同類問題,可否推出自己的個性化保險條款?因為專車的出現,是一種租車市場的發展方向,只是政府部門該如何去引導和規范的問題,即便在一些城市把其定性為非法營運。各公司也有營運車輛的保險產品,但是專車的發展速度明顯來勢很猛,市場相當大。為了鼓勵專車車主主動購買價格對等的保險產品,而不是按照家用車系列保險進行投保,可以設立諸如《專車車損險》、《專車第三者責任保險》、《專車車上人員責任險》、《專車服務特約條款》、《乘坐專車交通工具意外險》等特色車險產品.這個市場誰先占有,誰就擁有更大的市場.(2)承保把控方面。為了鼓勵專車車主主動購買價格對等的保險產品,而不是按照家用車系列保險進行投保,可以設立車主誠信系數.從風險的角度來看,私家車變身滴滴專車風險的增加不一定加大.可能隨著用車機會的增加,駕駛更加熟練。同時建立專車行駛公里費率因子.畢竟大多數專車司機是兼職從事滴滴專車司機,他大多時間是用以自己家用.通過行駛里程費率因子來調控車險保費的價格.(3)和打車軟件公司合作開發相關產品.
目前《專車意外事故將先行賠付》的文章已經在北京日報中刊登.已經有保險公司介入這個市場。那么下手快的保險公司無疑又擁有和搶占了一個市場.另一方面,專車上可以成為保險公司的宣傳陣地.例如購買保險齊全的專車起步價高一些,只購買了強制保險的起步價低一些.同時購買某公司的產品也可以標示出保險公司名稱來,給客戶多一種選擇,同時也可以宣傳保險公司.
當然保險公司可以給予這種冠名權賦予一定的費用,就當做廣告費的投入.
(4)誠信教育宣傳方面.
保險業經營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最大誠信原則.專車改變了我們的出行方式,誠信的問題自然需要全社會去踐行.定期向保險業務人員進行宣傳,在有限投保詢問問題中,增加一項,所投保車險是否是從事黑車、滴滴專車、快的等營運行為?是否是兼職專車司機?從源頭上進行風險把控。對投保單進行優化設計。
同時在格式合同中責任免除中增加相關的免除事項:因為安裝下載打車軟件并實質性進行營運的私家車輛發生事故時,增加免賠率或者不予賠付。避免到理賠環節因為取證不足而對險企帶來保費損失。同時在投保提示書中明確列明:因為從事非法營運造成的保險事故,保險公司不予賠付。
參考文獻:
[1] 人民網《5000 名滴滴專車司機調研?超九成司機收入大幅增長》2015 年 02 月 0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