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高危行業是指生產危險系數較高,事故發生率較高,財產損失較大,短時間難以恢復或無法恢復的行業,由于生產作業的特殊性,容易對參與生產過程中的勞動者、相關第三者及環境等造成傷害。常說的六大高危行業指: 煤礦、非煤礦山、建筑施工行業、危險化學品行業、煙花爆竹行業、民用爆破作業。
風險管理作為研究風險發生規律和風險控制技術的一門科學。是在風險識別、評價的基礎上優化各種風險管理措施,對風險實行有效的控制,使其以最小的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安全保障的管理過程。企業可以根據風險的大小及性質將風險管理的四種方法有效地結合與應用,這四種基本方法分別是: 風險回避、風險控制、風險自留和風險轉移。
二、高危行業風險特性及其可保性研究
\\( 一\\) 高危行業的風險特性
1. 固有風險因素難以消除。與其他行業相比,高危行業的風險因素要復雜得多,也更加難以消除。
2. 普遍、多發。高危行業事故不僅全國各地都有發生,而且同一廠、礦各個生產區域都有可能發生。
3. 事故危害性巨大。高危行業一旦發生風險事故,便會造成嚴重的人身傷亡及財產損失。如黑龍江龍煤礦業集團新興煤礦“11. 21”特別重大事故,造成 108 人死亡、133 人受傷\\( 其中重傷 6人\\) ,直接經濟損失 5614. 65 萬元。
4. 事故損失超出企業承受能力,在我國高危行業中,一旦遭遇大的事故,損失難以承擔,因為要承擔的事故損失既包括受傷害人的醫療、補助和其他費用,還有財產損失、生產損失及環境污染的清除費用等。
\\( 二\\) 風險可保性
傳統的風險可保性,是指保險人能夠運用保險精算原理和大數法則,將那些具有同類風險的眾多單位或個人集合在一起,以合理計算分擔金的形式,由保險人籌措建立保險基金,實現對少數成員因該風險事故所致經濟損失的補償行為和保險人必要的盈利之目的。將高危行業的風險特點與風險可保性條件進行對比,可得出以下結論:
1. 高危行業風險是純粹風險,風險事件一旦發生,將會給企業帶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以及惡劣的社會影響,并且這種事件的發生也只會帶來損失。
2. 高危行業風險發生的偶然性較為突出,發生時間、區域、原因、對象、風險強度和損失程度等都是不確定的。同時也具有意外性,具有可保性。
3. 高危行業屬于高頻率、高損失事件,違反了“潛在損失很大,但損失發生的可能性不應太高?!边@一條件,高危行業風險事件一旦發生之后,將會導致風險單位遭受重大損失。同時,這些保險損失就會轉嫁給保險公司,這將遠遠超出保險公司所能夠承受的限度,沖擊保險公司的正常運營,因而保險公司不愿意承保。
三、高危行業保險模式研究
根據高危行業所面臨的風險,通過風險分析,為有效轉移高危行業所面臨的自然災害、意外事故、設備損壞、雇員和第三者責任風險,可以對應投保相應的險種,有效化解高危行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所帶來的損失。
保險公司在保險時可以參考高危行業企業風險評價和標準化的結果、現場勘查情況、歷史經營狀況及投保情況。通過厘定費率、浮動費率、免賠額、賠償限額,設定責任,除外責任等方面,對被保險人加以區分,從而限制保險范圍以及保障數量角度限制保險合同的有效性。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嘗試探究高危行業保險擬采用的保險模式。
1. 投保方式。高危行業保險在投保時可采用自愿和強制相結合的方式,如機損險企業可根據自身的設備設施狀況進行選擇是否投保,而雇主責任險等涉及到對員工的人身保障,可以由政府干預強制投保。
2. 運營流程。對高危行業發生事故可能性較大的企業可以采取比例分攤、共同保險或再保險等模式,已達到風險分散的作用。
3. 運作機制。高危行業保險運作機制應將風險防控機制、應急救援機制和保險保障機制三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
4. 免賠額或免賠率設定。對于高危行業可以通過適當提高免賠率以提高免賠額來進行風險控制,可以降低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提高被保險人的責任心和注意力并調整被保險人保險費的支出。
5. 保險金額與賠償限額。除了保險金額應設定每次事故賠償限額和累計賠償限額,已達到保險公司經營風險控制和對企業的約束限制作用。
【參考文獻】
[1]項俊波. 保險原理與實務[M].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
[2]吳 穹,許開立. 安全管理學[M]. 煤炭工業出版社,2002
[3]石興. 風險可保性理論之研究[J]. 上海保險,2010\\( 10\\)
[4]付健?。?我國高危行業保險保障體系淺探[J]. 上海保險,200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