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的逐步發展,是在市場經濟背景下,隨著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的區域內產業聚集,各個行業之間在競爭的情況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一種態勢。行成了業化聚集與城市化發展的一體化經濟,促進了國民經濟健康、快速的發展。市群反映著城市發展的腳步,二者的協調發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加速了城市化的進程,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力,同時也是產業群聚集的基礎條件。而城市發展中的服務業,是社會上人們最需要的產業,關系著人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
一、關于產業群與城市群之間協調發展狀況的分析
城市群是不同的城市,通過經濟體系的原因逐步聯合組成的城市帶,不同的城市產業也不同,因此,一條城市帶的發展是需要產業群和城市群共同發展的結果,二者只有相互的協調發展,才能更好的推動經濟的發展,促進國民經濟整體發展的局面。
1.關于服務性的產業群和城市群的內在原因分析,服務性的產業和城市群共同發展的最根本的動力就是自身發展的同時,要求做到利益追求的最高效益,而不同的區域的企業規模不同,這就要求了由于專業分工不同造成的局面,通過城市群聚集發展來促進整體發展的局面,區域內的城市化的發展帶動著其他城市的發展。
2.目前,城市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城市群的發展已經成了必然的趨勢,,因此,就逐步形成了以大城市為核心,周邊城市相互協調發展的局面。城市群的規模、范圍也在不斷的擴大,同時加速了工業化的進程,推動了從城市化的腳步。
3.城市化最為明顯的特征就是商品化、工業化的加劇,但是,在我國由于不同地域、不同的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不同,要想更好的推動經濟的全面發展,就要求加快城市化的速度,以來適應這種要求。
二、服務業產業群對城市群的推動作用
產業群的發展與城市化發展的水平之間有著明顯的關系,產業群的發展決定著城市群經濟發展的速度。
1.各個產業結構之間的調整更好的促進著服務行產業于城市群的發展,產業機構的調整,逐步使農村的勞動力向城市轉移,以大城市為核心的工業技術逐步向周邊小城市轉移,加快了整個區域城市群的進程,帶動了城市群的發展。
2.逐步推動城鎮化的進程,縮小了城鎮之間的差距。更多的把周邊小城市逐步歸入城市群,同時也把產業文明向城鎮擴算,帶動整體的經濟發展。
3.加速城市群的發展,更多利于推動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到,才能更好的使農村土地實現規?;纳a,降低了產品的成本,這樣市場化經濟才能更好的得到提高。逐步的縮小城鄉差別、從根本上解決城鎮化發展的各種問題,真正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所在。
4.逐步提高整體區域的經濟實力,城市化群的發展是所在區域的整體發展,而區域競爭力是由區域內各個企業、不同城市的發展來共同進行的。市場經濟一體化條件下,區域的競爭逐步成為以城市群作為基礎進行整個區域的整體之間的競爭。這樣才能更有效地促進車工是群的發展,帶動經濟朝著更高層面的發展腳步。
三、城市群服務業協同集聚發展經濟帶來的效益是不容忽視的,現以長三角城市群的發展為例:
1.長三角的整體區域經濟的發展現狀所存在的問題
1.1長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引導的作用相對較弱,上海為中心的城市GDP只占全國的5%,與發達國際相比差距甚大。紐約占24%、東京26%、倫敦22%。
1.2長三角城市群各個城市之間文化、歷史條件資源優勢都存在差異,長期以來,各個城市的發展方向也不一樣,造成了城市的定位標準也不一樣。
1.3長三角經濟的增長的模式是以過度消耗資源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生態條件、環境、土壤的破壞、廢物垃圾等等出現。造成了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生態惡化的局面。
1.4行政的局域的結構不合理,長三角屬于江浙一帶的省市區,而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之間的發展之間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同時也成為了城市一體化發展的負面影響。
2.長三角城市群的發展的對凈效益所帶來的意義
2.1長三角城市群的發展是以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為中心,周邊寧、杭等城市為依托相繼發展的局面,三個區域的人口、技術逐步向城市群方向的聚集,逐步縮小城市之間的差距,改變傳統以發展大城市為重點的思想,加速了城市化的整體結構。
2.2長三角城市逐步從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向社會、科技等多領域全面進行的一體化發展。市場體系的服務平臺改善,圍繞環境為基礎、工農業全面發發展,實現了區域化經濟、科技、文化為一體的合作局面。
2.3服務行性產業的層次逐步發生改變,改變以往只注重經濟發展向多方面合作的方向轉變,實行了省市多層面的經濟協調發展,國家政策從制度成面上徹底改變單一的領導決策,實現政治、經濟個部門領導協商發展的工作制度。
2.4服務性產業的主體,逐步由以政府主體向企業合作的方向轉變,長三角地域正確的利用有用資源,配合估計經濟體制的改革,運用在市場機制下,發揮企業為主體對市場經濟的整體作用。盡快的熟悉國際市場的規則,從輸出和引進的方向,進一步提升城市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2.5我國構建長三角城市群的發展的必要性,從世界發展的的整體趨勢上看,我國長三角的經濟總體態勢還不優越,這就必然要求長三角的發展,在地域、時間上的到更大的突破。自身發展的同時,更需要注重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來促進我國長三角城市群的整體發展,注重引進外業的同時自身學習先進的技術來適應這種經濟一體化的格局,逐步提高國民經濟的增長點。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實現以大城市為中心,中小城市相互協調,共同發展的新目標,城市群帶動全國經濟增高的趨勢,從而達到市場背景下,多元化發展的局面。
四、結語
服務性產業群與城市群協同發展,是城市化化進程的必然要求,走可持續性的發展道路,環境、社會相互協調,合理開發使用所共生的自然資源,達到經濟發展的指標,同時也符合了走生態環境道路的目標,實現了資源和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的目標。
與此同時,走科學發展觀的道路,實行資源節約型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大城市帶動中小城市共同富裕的目的,明確長三角城市群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地位,更加的完善市場之間的結構,縮短城鎮化之間的差距,共同創造有利于城市群發展的有利條件,增長城市群的世界上的競爭力,促進長三角地區城市群進一步的發展,這樣才能促進整體的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腳步,。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才能在世界經濟體系里占有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國家發改委-關于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上海的經濟報告》2000,(12)09.
[2]劉君德,汪宇明.制度與創新-中國城市制度的發展與改革新論[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
[3]宗傳宏.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信息化發展[J].亞太地區城市信息化論壇文摘,2000.
[4]吳云清.楊山都市發展區的范圍界定在大城市規劃中的應用——以上海市為例[期刊論文]-城市規劃2002\\(6\\).